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老兵不死 >

第128章

老兵不死-第128章

小说: 老兵不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亮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封家书。

    陈旧的纸,褪色了的字,这都是历史的印记。

    【希麟:前奉两函,想已收见矣:现不知您仍留南昌或是回了杭州,殊念!】

    【我的工作非常忙迫,从早上四点钟到晚上八点钟都在飞机场里,身体虽稍受些痛苦,但是我们精神上却很愉快。】

    【我因为工作关系,恐怕不能常常写信给您,人生本如朝露,事事如梦一切都难预料的,设我不幸,那这就是最后的一封信给您!】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投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

    【我的麟,您静心地等着吧,等我们恢复失地、击退倭寇之后,那就是我们胜利荣归团聚时:我最亲爱的麟,您静心的等待着吧!】

    【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麟,我是永远爱您的!】

    读这封信的时候,王亮是饱含着热泪的。

    泪眼婆娑间,王亮仿佛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刘粹刚的身影,他朝自己微笑着,并敬了一个军礼。

    王亮听见刘粹刚对自己说:“谢谢你,我的好兄弟,谢谢你,王亮,谢谢你还能够记得我。”

    这一刻,王亮已然不是孤军奋战。

    他毫无保留地分享着沉睡了几十年的生活片段,同粹刚的。

    王亮清晰地记得,刘粹刚第一次见家长的时候是拉着自己去的,许希麟的父亲在见过刘粹刚之后把闺女叫到酒案前。

    王亮记得当时那个十七岁的少女十分地紧张。

    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父亲要说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是她的人生大事。

    那个年代,封建思想沉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是一道枷锁,沉重地压在每一个身上。

    即便是这样,许希麟心里早就有了主意,就算自己的父亲不同意,她也要一定要嫁!

    要嫁给刘粹刚!

    父亲看着女儿,不免感慨时光荏苒,眨眼的功夫女儿就长大了要嫁人了。

    许父读过书,有文化,也不是个什么不开明的人。

    许父知道女儿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有自己做出选择的权利。

    再者说,女儿向来成熟稳重,是个有主意的人,自己很少为她的事情去操心。

    良久,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道:“粹刚的职业实在是太危险了,一个空军飞行员。。。。。。”

    女儿笑了,拿筷子往父亲酒杯沾了酒,在桌面上一个字一个字写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讲到这里,屏幕上已经放出了许希麟的照片,年轻时候的照片。

    尽管是黑白的,但仍旧不难看出这是个相貌出众的女子。

正文 0245 某天,一去就没有回来

    0244 因为我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

    “古往今来,空军多悲壮。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可用于作战的飞机有两千三百余架,数量是中国的七倍整。日本最初用于中国战场的飞机为四百四十三架,后来最多时达到八百架,日本战机的优越,实力远居于中国空军之上。”

    王亮之所以懊恼,是因为有很多事情都鲜为人知。

    不明就里,加上抗日神剧的渲染,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观众们根本就不知道抗战打得有多么惨烈。

    在很多国人的潜意识里,鬼子,分分钟就可以被秒杀。

    部分抗日剧试图去寻找新路,但仅仅是因为日军太过强大,而主角光环不明显就被很多观众弃剧。

    是啊,看影视剧都是为了消遣的,谁会去看那苦大仇深的东西?

    但在王亮看来,还是导演和编剧的能力不够过关。

    一个出色的剧本,加上一个德才兼备的导演,足以诞生一部备受追捧的好剧。

    王亮继续讲道:“日本有自己研究制造飞机的工业实力,月产飞机数量可达六十架,他们还能够源源不断地根据实战参数来更新技术和性能。再反观中国,工业落后,经济衰败,中国空军所装备的飞机全部来自于美、德、苏、英等西方国家。更新换代不及时,装备零件补给困难。”

    “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小学生同高中生掰手腕,谁能掰得过谁?”这些耻辱,必须要讲出来。

    王亮仍然记得,在战斗打得最为激烈的时候,中国空军的驱逐机每天都要同日本数量在五倍以上的先进战斗机连续三个到六个小时。

    每一个出战的飞行中队至少会有三分之一的战机都会被敌机的枪弹炮弹给击中,然后坠毁,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血染长空》就是最真实的还原,张怀民牺牲了,还有他的战友们。

    当被炮弹击中的战机在天空中炸裂开的那一瞬间,血染长空。

    当像王璐一样的姑娘在血一样红的晚霞下跃入长江的时候,更是血染长空。

    张怀民的故事绝不是个例,在战争岁月,有无数像他一样的军人,或许还更加悲壮更加惨烈。

    这些,等王亮挖掘不动了,就全靠后来人了。

    “很幸运,我长在那个年代,战斗在那个年代,也认识了他们。遗憾的是我没能同他们一样牺牲在滚滚洪流之中。我有一个兄弟,名字叫刘粹刚。或许你们从未听过,也难怪,他牺牲的时候才二十四岁。。。。。。”王亮道。

    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24中队中队长刘粹刚,在抗日战争时期绝对是叱咤风云、名震中外的人物。

    短短两个月的光景,击落日军战机十一架,被誉为飞将军,是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

    “我不想说粹刚牺牲的有多么壮烈,只说身后事。”

    说罢,抗战博物馆的馆长便请上了刘粹刚留下的一封家书。

    家书是一个远在他乡的人与家里人相互来往的信。

    信中包括了自己在外的事,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给家里人写信,也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都是心里话,也都是大实话。

    “在得知粹刚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妻子许希麟痛不欲生,一度想通过自杀来殉情。家人们都防着她寻短见,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她。就在这个时候,粹刚留下的家书来了。”

    王亮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封家书。

    陈旧的纸,褪色了的字,这都是历史的印记。

    【希麟:前奉两函,想已收见矣:现不知您仍留南昌或是回了杭州,殊念!】

    【我的工作非常忙迫,从早上四点钟到晚上八点钟都在飞机场里,身体虽稍受些痛苦,但是我们精神上却很愉快。】

    【我因为工作关系,恐怕不能常常写信给您,人生本如朝露,事事如梦一切都难预料的,设我不幸,那这就是最后的一封信给您!】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投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

    【我的麟,您静心地等着吧,等我们恢复失地、击退倭寇之后,那就是我们胜利荣归团聚时:我最亲爱的麟,您静心的等待着吧!】

    【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麟,我是永远爱您的!】

    读这封信的时候,王亮是饱含着热泪的。

    泪眼婆娑间,王亮仿佛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刘粹刚的身影,他朝自己微笑着,并敬了一个军礼。

    王亮听见刘粹刚对自己说:“谢谢你,我的好兄弟,谢谢你,王亮,谢谢你还能够记得我。”

    这一刻,王亮已然不是孤军奋战。

    他毫无保留地分享着沉睡了几十年的生活片段,同粹刚的。

    王亮清晰地记得,刘粹刚第一次见家长的时候是拉着自己去的,许希麟的父亲在见过刘粹刚之后把闺女叫到酒案前。

    王亮记得当时那个十七岁的少女十分地紧张。

    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父亲要说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是她的人生大事。

    那个年代,封建思想沉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是一道枷锁,沉重地压在每一个身上。

    即便是这样,许希麟心里早就有了主意,就算自己的父亲不同意,她也要一定要嫁!

    要嫁给刘粹刚!

    父亲看着女儿,不免感慨时光荏苒,眨眼的功夫女儿就长大了要嫁人了。

    许父读过书,有文化,也不是个什么不开明的人。

    许父知道女儿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有自己做出选择的权利。

    再者说,女儿向来成熟稳重,是个有主意的人,自己很少为她的事情去操心。

    良久,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道:“粹刚的职业实在是太危险了,一个空军飞行员。。。。。。”

    女儿笑了,拿筷子往父亲酒杯沾了酒,在桌面上一个字一个字写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讲到这里,屏幕上已经放出了许希麟的照片,年轻时候的照片。

    尽管是黑白的,但仍旧不难看出这是个相貌出众的女子。

正文 0246 同年入校; 同年毕业; 同年牺牲

    0246 同年入校,同年毕业,同年牺牲

    “在抗日战争中,我发现中国空军飞行员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王亮稍稍停顿,又继续说道:“普遍来看,他们的家世良好,最起码不愁吃穿。一个个都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文化,还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在抗战期间,中国空军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根本就是其他兵种不能相比较的。

    这也就是说,就算是这些青年人不去当飞行员,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去谋求一份不错的差事。

    或是大学老师或是政府官员,医生等体面而又安稳的工作。

    但他们却选择了成为飞行员,又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产生了。

    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烈士牺牲的时候,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

    同年入校,同年毕业,同年牺牲,这种情况在中国空军抗战中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时期。

    王亮索性用更为理性的资料来剖析一下:“根据国民政府行政院所编制发行的《中国空军》一书的数据统计,在抗战期间,中国空军共出击三千三百三十七次,死亡和失踪三千五百三十三人,日本空军在中国伤亡两千七百六十五人,损失各类飞机两千一百四十八架。”

    “大部分空军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山城的南山空军抗战纪念园和南市的航空烈士公墓。山城的南山空军抗战纪念园原名叫做空军坟,建于1938年,埋葬有在中日空战中牺牲的二百四十二名中、美、苏空军烈士。南市的航空烈士公墓建于1932年,安葬着约三千三百二十名烈士,其中包括八百八十四名国民革命军烈士、两千一百七十九名美国烈士、二百三十七名苏联烈士和两名韩国烈士。”

    没有所谓的提词器,这些数据都是印在脑子里的。

    整天的说要铭记烈士,更多的是喊喊口号罢了。

    谁会真的去记住他们?

    王亮会。

    王亮能够清晰而又准确地说出每一个牺牲的烈士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事迹。

    是啊,在二十一世纪,百事缠身,都忙着去赚钱,哪里有功夫去记住这些人啊,更何况这些人已经作古这么多年了,记住他们有什么意义吗?

    意义?

    物质上的意义还是精神上的意义?

    “中国空军的牺牲到底有有多悲壮?许多空军飞行员的牺牲过程悄无声息,常常只留下一句记载:‘某天,他一去就再也没有飞回来。’抗战期间的中国飞行员,大都有着良好的学历和家世,爱国热情饱满,勇于牺牲。。。。。。”

    王亮不想说太多了,很难去想象那副画面。

    当战机被炮弹击中,无限接近于地面,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光滔天,机体被炸得四分五裂。

    上哪去找飞行员的遗体?

    恐怕连断臂残肢都不好找。

    那些烈士陵园的棺木里面放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牺牲飞行员的军装和他们生前所使用过的物品,仅此而已。

    中国空军有多悲壮,《血染长空》已经告诉你了。

    他的,他们的故事,有三千五百三十三个,或许更多。

    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属于自己的经历,同时也是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他便是主角。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每天也都在谱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飞翔在祖国的上空,直到最后的呼吸化成风。”王亮在告别那段沉重的历史,这句话,是替所有牺牲的烈士们说的。

    参与这一期《国家英雄》录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