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748章

执宰大明-第748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为关键的是,在经历了蒙元的统治后大明百姓肯定不想再被打着成吉思汗子孙旗号的帖木儿统治,届时肯定会在朝廷的号召上奋勇抗击帖木儿帝国的军队。
  可是,就在永乐皇帝在京城调兵遣将,准备与帖木儿帝国决一雌雄的时候,宋晟再度派人送来了紧急军情,原本已经即将抵达哈密卫的帖木儿大军前锋不知为何,忽然毫无预兆地撤退了,一直退回了别失八里城。
  几天后,宋晟的第二份紧急军情解开了帖木儿大军前锋部队忽然撤退的原因,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率军亲征的帖木儿忽然之间死在了别失八里城。
  由于帖木儿的死,庞大的帖木儿帝国顿时陷入了战乱中,不仅有帖木儿帝国高层间的争权夺势,也有那些被帖木儿征服的国家和民族的反抗,使得帖木儿帝国根本无暇东征,急匆匆退回了撒马尔罕城,使得大明避免了一场战祸。
  事后,帖木儿帝国特意向大明派来了使者对出兵东察合台汗国一事向永乐帝做出了解释,表示帖木儿大汗只是想攻下东察合台汗国,恢复当年察合台汗国的荣光,并没有冒犯大明的意思。
  永乐皇帝当时忙着整顿大明内部事务,哪里有精力在与帖木儿帝国纠缠,于是顺水推舟地与帖木儿帝国达成了和解。
  其实,帖木儿帝国当时更害怕大明出兵攻打他们,因为帖木儿帝国的内部事务更为复杂混乱,单单那些被帖木儿所征服的国家和民族就已经足够帖木儿帝国高层头疼得了,更何况还有帖木儿上层的冲突。
  如今,这件事情一晃就过去了三十年,由于当时帖木儿帝国的前锋部队还未抵达哈密卫,并没有与大明爆发武装冲突,故而大明朝廷没有向外发布征讨帖木儿帝国的告示。
  不仅民间的百姓,就连朝廷里的文武大员们很多也都在永乐皇帝刻意封闭消息下不知道这件事情,使得帖木儿帝国东征一事被压了下来。
  正是由于帖木儿的死,东察合台汗国的王室子弟这才得以在帖木儿帝国大军撤走后重新恢复了领地,否则现在的东察合台汗国早已经不复存在。
  因此,对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来说,除了杨士奇和张辅等接触过此事的朝廷重臣外,其他的人都不知道大明在永乐帝登基后竟然差一点就与进犯的帖木儿帝国大军打了起来,故而对此事事倍感震惊。
  大殿里的文武官员们一直以为大明是天朝上国,是世间最为强大的国家,谁也不会想到当年帖木儿竟然会东征大明。
  震惊之余,现场的官员们也终于意识到了帖木儿帝国并非像他们先前所想的那样是一个西域小国而已,而是一个足以发动百万大军向大明发动战争的超级大国,这令众臣心中不由得对帖木儿帝国这次向东察合台汗国发动进攻一事充满了警惕。


第1000章 犀利辩辞

  当巴忽从粗壮随从那里得知了李云天的话后,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从现场大明文武大员的反应上来看,李云天旧事重提很显然已经使得那些文臣武将对帖木儿帝国抱有了警惕心理。
  “王爷,当年我们帖木儿大汗东征,是为了统一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由权臣把控,立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察合台后裔为汗王,我们帖木儿大汗身为成吉思汗后裔又是西察合台汗国大汗的女婿,自然有义务将察合台汗国统一起来。”
  巴忽此时终于意识到,大明的忠武王果然非同凡响,寥寥数语就已经将他逼到了一个绝境,伸手擦了一下额头渗出的冷汗后向那名粗壮随从低语了几句,那名粗壮随从就躬身向李云天说道:
  “当年帖木儿大汗东征一事,事后已经派使者前来大明想永乐皇帝陛下进行过澄清,仅仅是为了统一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大汗当年当下别失八里城后就一直待在那里,绝对不敢冒犯大明天威!”
  “帖木儿当时是病了,无法再承受旅途的颠簸,故而不得不在别失八里城休养!”李云天见巴忽还在狡辩,不由得冷笑了一声,双目如炬地盯着巴忽问道,“本王问你,帖木儿临死前有何遗言?”
  “这……在下官小位微,不知道帖木儿大汗的临终遗言。”巴忽闻言怔了一下,有些惊愕地望向了李云天,难道李云天知道帖木儿临死前说了什么?随后连忙向李云天一躬身,神色慌乱地低头回答。
  “根据本王掌握的情报,帖木儿临死前你们西察合台军队的前锋已经逼近我们大明哈密卫,他仍旧不忘进攻大明一事。”
  李云天见巴忽不敢正视自己,知道巴忽肯定知道帖木儿当年的遗言,很显然这个巴忽是帖木儿帝国的权贵,否则也不可能被派来大明执行如此重要的外交事务,于是冷冷地望着巴忽说道,“‘不要向敌人示弱,拿紧你们的……剑!’,你是否记起了这句话!”
  “这岂不是向我大明进攻的意思!”
  “看来那个帖木儿是真的想要攻打我大明!”
  “以前我去陕西都司的时候听那里的军户说起过,太宗皇帝登基不久西宁侯就下令整个陕西都司整军备战,准备前去嘉峪关设防,只是后来不知怎么又撤消了前去嘉峪关的命令,现在看来当时防备的就是西察合台的军队。”
  “竟然有这种事,咱们大明不可不防呀!”
  “实在是骇人听闻,这个西察合台可是一直对我大明称臣的,谁知道背地里竟然来这么阴毒的一手。”
  ……
  轰的一声,大殿上的群臣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震惊,顿时就炸开了锅,纷纷小声议论起了李云天所说的事情来。
  等巴忽从粗壮随从那里得知了李云天先前的那番话后,脸色刹那间就变得苍白,汗珠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他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连如此隐私的事情也知道。
  张氏太皇太后面无表情地坐在高台上望着大殿内那些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群臣,看得出来现场的文武大臣们先前根本就没把帖木儿帝国放在心上,如果不是李云天事先让人打探了大量帖木儿帝国的情报,恐怕现在文臣和勋贵们正为了是否出兵西域争吵不休。
  值得一提的是,张氏太皇太后很清楚,勋贵们之所以简直出兵并不是因为帖木儿帝国有多强大,又或者是对东察合台汗国的关系有多好,而是为了重振卫所军的私利,全然不顾这样做会劳民伤财。
  而文臣集团除了因为民生问题阻止出兵外,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自然不希望勋贵集团借着这次西域出兵起势,否则以后在朝堂上不好与之相抗衡。
  这也意味着,文臣集团根本就不清楚帖木儿帝国的可怕,他们看似利民的行为其实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看来,真正为皇家、为大明着想的还是忠武王,张氏太皇太后不由得望向了立在殿前瞪着巴忽的李云天,她现在终于明白为何宣德帝会在驾崩前会打破太祖皇帝的祖命,留下了进封李云天为王爵的遗诏,李云天确实不愧为大明的肱骨之臣,更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有其辅佐正统帝的话正统帝的皇位必将稳如泰山,大明也将蒸蒸日上。
  巴忽对李云天所言倍感震惊,同时也意识到了他遇上了一个十分厉害的对手,见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在那里神色错愕的交谈,心中顿时颇为焦急,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后向粗壮随从低语了几句。
  “王爷,使臣大人说他不知道帖木儿大汗的临终遗命,这次回国后定会打探一番。”
  粗壮随从的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脸色白得可怕,他能听懂大殿上那些朝臣的议论,自然清楚现在局势对巴忽极为不利,随后连忙向李云天解释道,“据他所知帖木儿大汗一向对大明敬重有加,绝对不会做出对大明不利的事情来,想必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
  周围正议论着的文武大员们闻言顿时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望向了李云天,想要知道李云天接下来会如何应对。
  “洪武二十年,帖木儿大汗派遣使者前来大明京师朝见大明太祖皇帝,在国书中向太祖皇帝称臣,并朝贡骏马十五匹,骆驼二匹,以及其他贡物,太祖皇帝龙心大悦,特意设宴款待了使臣。”
  不过,粗壮随从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是顺着话头有条不紊地向李云天说道,“王爷,虽然我们西察合台汗国距离大明路途遥远、颠簸,但自此每年岁贡马驼,洪武二十五年更是兼贡绒六匹,青梭幅九匹,红绿撒哈剌各二匹及镔铁刀剑、甲胄诸物。”
  “王爷,相信大明礼部还存有帖木儿大汗给大明太祖皇帝的国书,如果小人没有记错的话,国书上曰‘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运数,为亿兆之主……臣国中部落,闻兹德音,欢舞感戴。臣无以报恩,惟仰天祝颂圣寿福禄,如天地永永无极。’”
  说着,粗壮随从抬头望向了李云天,将当年帖木儿写给洪武皇帝的国书背诵了一遍,然后向李云天躬身说道,“王爷,帖木儿大汗对大明恭敬有加,绝对不会冒犯大明天威!”
  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忍不住打量了粗壮随从一眼,虽说此人其貌不扬但是口才却极佳,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帖木儿给洪武皇帝的国书,看样子并非等闲之辈。
  而且,每当巴忽陷入困境的时候都会小声向粗壮随从低语几句,随后粗壮随从就从中进行化解,李云天虽然站的如此之近也没能听见巴忽说话的声音,这令他感到有些奇怪,难道那些话是秘密不成。
  如今当粗壮随从一口气背出了那封帖木儿写给洪武帝的国书后,李云天知道这个随从的身份不简单,或许并不单单只是一个随从而已。
  “礼部,帖木儿是否给洪武皇帝写过类似的国书。”这时,端坐在高台座椅上的张氏太皇太后发话了,不动声色地问向了礼部的堂官。
  “禀太皇太后,据臣所知确有这样一份国书,存于礼部的库房中,其内容与先前那名西察合台汗国使团官员所诉一般无二。”礼部尚书胡滢闻言走出了队列,来到殿前向张氏太皇太后沉声禀告。
  “忠武王,你如何看待此事?”张氏太皇太后闻言微微颔首,随后看向了李云天。
  “禀太皇太后,臣认为这是帖木儿的缓兵之计。”
  李云天向张氏太皇太后一躬身,有条不紊地高声说道,“当时帖木儿正忙着攻占周边国家无力应对来自大明的压力,故而其主动向大明称臣,不仅可以趁机派遣使团到大明打探情报,而且还能从与大明的朝贡贸易中获利匪浅,同时也解除了来自东方的威胁可以使其全力向西扩张。”
  “臣查阅了一下礼部的记录,洪武二十八年,已经打下大片疆域并且拥有了足够实力的帖木儿开始曝露出其真实意图,不仅扣留了西方大国奥斯曼帝国的使臣,连洪武皇帝派往西察合台汗国出使的给事中傅安也予以扣押,并在随后进攻了奥斯曼帝国,俘获了其皇帝。”
  “如果说帖木儿仅仅一次对大明使臣无礼的话还情有可原,可洪武三十年其第二次扣押并虐待了大明使臣,这就是刻意而为了。”
  李云天已经为今天的朝议准备了良久,不仅收集了大量帖木儿帝国的情报,也查阅了帖木儿帝国和大明的官方往来记录,面对张氏太皇太后侃侃而谈,“帖木儿死后,西察合台汗国陷入内乱,直到其四子沙鲁哈十年后平定了国内战乱,才在永乐十一年与我大明恢复通使。”
  “鉴于帖木儿的往事,臣不得不担心此次西察合台汗国进攻东察合台汗国的真实意图,一旦东察合台汗国被其拿下那么大明哈密卫将直面其兵锋,以关西七卫的实力绝难抵挡。”
  说到最后,李云天向张氏太皇太后一躬身,宏声奏禀道,“太皇太后,臣觉得西察合台此次出兵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为了西域的安宁臣恳请朝廷援助东察合台,与西察合台相比,东察合台一直以来都与我大明友善,数十年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
  “太皇太后娘娘,我国大汗这次只是想出兵恢复察合台汗国昔日的荣光而已,绝不敢冒犯大明,请太皇太后娘娘明察。”粗壮随从闻言顿时就急了,顾不上许多连忙就跪在地上,高声向张氏太皇太后说道。


第1001章 使臣替身

  “哼!”见粗壮随从情急之下竟然撇开了巴忽,李云天的嘴角顿时闪过一丝冷笑,由此看来这个粗壮随从的身份果真不简单,随后他冷冷地盯着粗壮随从问道,“本王问你,帖木儿的后裔如何能继承察合台汗国的大汗之位?”
  “帖木儿大汗的母亲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后来又娶了西察合台汗国大汗的公主为妻,其子嗣具有察合台汗国王族血统,故而可以继承察合台汗国之位。”
  粗壮随从此时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