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618章

执宰大明-第618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来吊唁的朝廷重臣和李云天的好友在拜祭完李云天的牌位后安慰周雨婷等家眷,让其节哀顺变,空气中笼罩着一股哀伤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灵堂里的棺材里面是空的,里面放着李云天的一套朝服和宣德帝赐给的那把金柄绣春刀,他的“尸身”现在停在刑部。
  按照朝廷定制,由于李云天涉及的是御案,因此唯有等京畿都督府大火一案正式结案后他的“尸身”才能由镇国公府的人领回,而京畿都督府大火一案事关复杂要想结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宣德帝会下达恩旨,让李云天的“尸身”得以回府举行葬礼,可出乎外界的意料的是宣德帝驾崩前却下了一道令人感到意外的谕令,那就是刑部破案前李云天的“尸身”要一直要留在刑部,以督促三法司和京畿都督府尽快查清此案还李云天清白,故而镇国公府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开设灵堂。
  其实,宣德帝这样做有两层深意,其一是避免那具替身的“尸身”进入出现在镇国公府的灵堂上,否则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谁会想到镇国公府的家眷和文武百官吊唁的竟然是一个替身。
  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宣德帝还没有想到究竟该如何对待李云天,因此他给了孙皇后两道截然不同的圣旨,如果李云天后来被孙皇后用宣德帝的遗诏给杀了,那么文武百官吊唁李云天一事将成为一个笑话。
  所以宣德帝权衡了良久,最终做出了让李云天的“尸身”留在刑部的决定,但同时又给镇国公府下了恩旨让周雨婷张罗李云天的丧事,以此来迷惑那些潜在的敌人。
  忽然,院子里的人们一阵骚动,只见一群身穿讲武堂军官的武官列着整齐的队伍走了进来,领头的是骁国公王简,王简的左右两侧分别是武平侯梁少杰和安武侯李大牛。
  这支由讲武堂和骁武军的中高级武官组成的吊唁团队一出现就立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提醒外界李云天是讲武堂和骁武军的灵魂人物。
  “郡主,节哀顺变,以后有事尽管开口,本公与讲武堂上下同仁一定全力而为。”祭拜了李云天的灵柩后,王简来到周雨婷等李云天的夫人面前,郑重其事地说道。
  李云天虽然死了但他在讲武堂和骁武军的影响力依然在,李云天所组建的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依然在运行,而且讲武堂和骁武军已经有了一个新的首脑人物来领导。
  这个新的首脑人物既不是宣德帝安插进骁武军监控军情的梁少杰,也不是骁武军中排名第二的王简,还不是李云天的心腹李大牛,而是李云天的六夫人雷婷,唯有雷婷才能镇得住讲武堂和骁武军中的各个派系,进而调和各派系之间的矛盾,使得讲武堂和骁武军依旧团结在一起。
  况且,李云天虽然死了但留下有子嗣,等其袭爵成为新一任的镇国公后,讲武堂和骁武军的武官们将在雷婷的引领下齐聚在新一任镇国公的麾下,避免被人给吞并。
  由于李云天的突然离世,使得京城勋贵把目光纷纷投在了讲武堂总教官这个职务上,看上去这个职务的名字很普通,但实际上谁担任此职就意味着将掌控讲武堂。
  骁武军是讲武堂的下属部队,因此掌控了讲武堂就等于握有了骁武军的军权,所以这个职务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香饽饽。
  要想夺得这个香饽饽并不容易,原因很简单,讲武堂的本质是大明的武官学府,因此要想成为总教官必须要拥有足够多的学识,确切的说是精通讲武堂的教程,单单这一点就等于已经断了朝中绝大多数勋贵的念想。
  在朝廷的勋贵中,唯有骁武军一系的勋贵清楚讲武堂的教学课程和理念,但除了李大牛外王简和梁少杰等人并没有在讲武堂任职,即便是李大牛也无法镇住讲武堂的那些武官。
  值得一提的是,讲武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单单是一座学院那么简单,其麾下还有骁武军、各处工坊以及产业,这个职务看着没什么其实有众多的事务要去做,很难服众。
  如果皇上强行任命一名新的总教官,那么那名新晋总教官一定会被下面的那些人架空了权力,除非那名新晋总教官对讲武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此来掌控局势,不过如此一来讲武堂也就毁了,终究会在各方势力的争权夺利中归于平庸。
  从目前的局势可以肯定的是,讲武堂总教官一职势必将会引发朝堂上勋贵集团的激烈争夺,谁都想将这块肥肉吞进嘴里。
  面对外界的压力,骁武军一系的勋贵其实已经暗中达成了一致,先由王简代理讲武堂总教官一职,等李云天的嫡长子、新晋镇国公李安邦成年后由李安邦接任总教官一职,在此期间的事务由雷婷负责协调,以保证讲武堂和骁武军的稳定。
  即使是梁少杰,也同意了王简代理总教官一事,他的事业在骁武军,因此不想眼睁睁地看着李云天好不容易开创的大好局面毁在别人的手里,况且他的心里对李云天也充满了愧疚,年前正是他接到宣德帝的谕令后暗地里调走了那批存放在城外骁武军大营火绳枪工坊里的火绳枪。
  王简和梁少杰等人此次前来并不单单是吊唁那么简单,他们要给李云天守灵直至李云天出殡,给本衙门主官守灵也是官场上的一种传统,通常只有威望高的人才能享有此殊荣。
  就在镇国公府门庭若市的时候,两名一身缟素、头戴白花的靓丽女子神情憔悴地从一辆马车上下来,面色哀伤地向大门走去。
  见此情形,院门处的人们纷纷面露诧异的神色,不无愕然地望着那两名身披重孝的靓丽女子,不清楚她们是何人,竟然以这身装扮来镇国公府。
  “两位姑娘请留步,敢问两位姑娘为何要来我们国公府。”院门处立着的两名年轻的家丁立刻上前拦住了那两名女子的去路,其中一个人不动声色地问道。
  “两位姑娘,请!”不过,就在下一刻,还没等那两名女子表明身份,一名在门口指挥着下人们登记前来府中吊唁贵宾的中年人连忙迎了上去,躬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两名女子闻言随即进入了房门,在沿途人们诧异的注视下走向了灵堂。
  “叔,她们是什么人?”两名拦人的年轻家丁心中感到疑惑,不由得来到那名中年人的面前问道,他们来镇国公府只有半年,因此并不清楚镇国公府的一些事情。
  “一位是《明新报》的首席记者赵欣月赵姑娘,另一位是曾经的江南花魁红鸾姑娘,两人皆与国公爷是十年的旧识,与咱们镇国公府关系非同一般。”中年人是镇国公府的一名管事,小声地向两人解释。
  两名年轻的家丁顿时面露恍然大悟的神色,怪不得赵欣月和红鸾身披重孝,原来其中有着如此隐情。
  赵欣月和红鸾的出现使得灵堂现场的局势出现了小小的骚动,镇国公府今天接待的是京城的贵客前来吊唁,按照定制京城贵客的女眷由于不是镇国公府的近亲所以是不能出现在灵堂上的,因此赵欣月和红鸾此番前来令人感到非常疑惑。
  跪在灵柩一侧的周雨婷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暗自摇了摇头,她清楚赵欣月和红鸾的来意,没想到两人竟然如此痴情。
  在现场众人的注视下,赵欣月和红鸾并排跪在了李云天的灵柩前,磕了三个头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哭得梨花带雨令人我见犹怜。
  “郡主,国公爷与我二人有大恩,我二人无以为报,愿入府给国公爷当妾,希望死后能埋于国公爷墓旁伺候,还望郡主成全。”
  或许是知道后面还有人等着吊唁李云天,赵欣月和红鸾哭了一会儿后就擦拭了眼角的泪花,双双来到周雨婷面前,齐刷刷冲着她跪了下去,不约而同地开口说道,神色无比坚毅好像已经下定了决心。


第826章 审时度势(二更)

  赵欣月和红鸾的声音清脆,使得在场的人都听见两人的那番言语,对此是无不大吃一惊,谁也没有想到这两个如花似玉的靓丽女子竟然要给死去的李云天当妾室,这岂不是要守一辈子的寡?
  况且,赵欣月和红鸾这样做的话将无儿无女,注定孤独一生,这种苦难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
  “你们可要想好了,一旦进了国公府的门将终身与孤寂相伴。”周雨婷自然知道赵欣月和红鸾对李云天的情谊,从两人今天的架势来看是打定了主意要嫁给李云天当妾室,不过她有些于心不忍,郑重地提醒道。
  “郡主,国公爷走后我们的心已经死了,虽然生不能在国公爷身边,那么愿意死后相伴。”赵欣月的嘴角闪过一丝凄然的笑意,幽幽地望着周雨婷。
  “既然如此,那么本郡主就将你二人收房,作为国公爷的妾室。”周雨婷的双眸闪过一丝无奈的神色,沉吟了一下后答应了赵欣月和红鸾,她知道两人能下定决心来镇国公府就已经是破釜沉舟没有了退路。
  “谢郡主!”赵欣月和红鸾闻言连忙向周雨婷跪了下去,有了周雨婷这句话两人等于已经是李云天的妾室。
  随后,在周雨婷的示意下赵欣月和红鸾跪在了家眷里,现场不少官员见状暗自摇头,心里为这两名靓丽的妙龄女子感到惋惜,年纪轻轻就要守寡。
  谁也没有意识到,跪在周雨婷身后一侧的雷婷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如果不是李云天这次出事,赵欣月和红鸾很难捅破这层窗户纸,既然两人对李云天一往情深,那么想必李云天也愿意娶她们为妾。
  赵欣月和红鸾在李云天的灵前成为他妾室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城,在感慨两人对李云天深情厚谊的同时有不少人为两人感到不值,以后将面对孤苦的人生。
  张太后得知此事后大为感触,让孙皇后下了懿旨使得赵欣月和红鸾得以“承袭正室之荣光,恩享命妇之诰封”,与雷婷等人一样成为了正三品的“淑人”,以表彰两人为李云天守节之举。
  这件事情传到李云天耳朵里的时候他正在太仆寺典厩署里与胡一图对弈,他先是微微怔了一下,随后心中泛起了一股暖流,万万想不到赵欣月和红鸾竟然会为了他放弃嫁人,而宁愿独守闺房。
  “复生,你的艳福不浅呀。”胡一图微笑着将手里的棋子落在了棋盘上,心里为李云天感到高兴,能有这样两位痴情的红颜知己。
  “胡叔,她们俩太傻了。”李云天笑了笑,捏起棋罐里的一枚棋子后一边观察着棋局一边说道。
  “傻人自有傻福,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绝路上恐怕她们也不会鼓起勇气去镇国公府。”胡一图笑了起来,他觉得冥冥中自有天意,李云天与赵欣月和红鸾的缘分好像早已经注定。
  “胡叔,你觉得越王这次回来有几成胜算?”在棋盘上落子后,李云天语峰一转提到了越王,看来杨云贵的情报十分准确越王果然留在了京畿,其心必异。
  对张太后维护越王一事李云天早就猜到了,毕竟母子连心,张太后岂会将越王逼上了绝路?只是不清楚张太后会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事情。
  在李云天看来,张太后是一个明事理、知大义的人,绝对不会在皇位的事情上徇私支持越王,况且太子是张太后的亲孙子,张太后没有必要废除太子的皇位继承权。
  “登基三成,摄政七成!”胡一图扫了一眼棋盘,慢条斯理地在上面落下了棋子。
  “由此看来越王要谋求摄政了。”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胡一图的意见与他一致,越王要想取代太子比较困难,十有八九会退而求其次瞄准摄政王的宝座。
  虽说大明自太祖起就禁止皇族从政,皇族人员无人在朝堂上担任职务,但世易时移,大明现在的情形与往昔不同,君权到了最为薄弱的时候,张太后为了维护君权保不准要打破祖制让越王来摄政。
  不过要想让张太后下定这个决心并不容易,与永乐帝、洪熙帝和宣德帝不同,张太后毕竟不是大明的天子,她这样做不仅有悖情理而且还免不了有后宫干涉的嫌疑。
  况且,此举后果难料天知道会不会造成以后太子与越王之间的利益争斗,不到万不得已张太后绝对不会走这一步。
  其实,如果细究起来的话,张太后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与大明普通政务不同,新皇帝的继位不仅是国事同时也是皇族的家事,如今太子年幼那么张太后身为皇族的代言人以及太子的监护人,就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越王摄政辅助太子的话也显得合情合理,并不算后宫干政。
  因此,李云天和胡一图才会认为越王有七成的概率成为摄政王,与争夺皇位相比越王更容易使得张太后支持他成为摄政王。
  倘若如此,那么越王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孙皇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