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604章

执宰大明-第604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现场的众人都相信李云天这次已经完了,要是宣德帝支持李云天的话根本就不会让陈泰调看内廷的记录,还会把陈泰和魏鑫、胡大海三人臭骂一通,难道大明的亲军和内廷会被人收买了不成,值得再调用其他的记录?
  可是宣德帝竟然答应了陈泰的请求,这就令人浮想联翩了,看来宣德帝是打定了主意要置李云天于死地。
  而且近来京城里已经有风声,说李云天准备学西蜀的诸葛亮等太子登基后把持朝政,这才惹怒了宣德帝,使得宣德帝对此痛下杀招。
  毕竟,历朝历代凡是与皇权有关的事件无不腥风血雨,而李云天着实又有把持朝政的能力和实力,故而被宣德帝忌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很显然太子根本就无法驾驭李云天只可能跟着李云天的脚步走,说不定也会成为蜀后主那样的昏君,没有一个皇帝愿意看见这样的局面发生,李云天顺理成章地也就要被宣德帝铲除。
  不过面对此时淡定从容的李云天,大家又都觉得事情并不像他们先前想象的那样简单,李云天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绝对不会坐以待毙,肯定留有什么后招,众人期待着李云天能再度逆转时局,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倒并不是那些朝廷勋贵与李云天的关系有多好,而是这是一场君权与臣权之间的争斗,事关大家的利益,众人自然不想坐以待毙。
  其实,现在京城的官场上已经人心惶惶,别说觊觎讲武堂的产业和太子登基后的利益分配,那些朝廷重臣现在无不担心宣德帝会借着李云天一案在朝廷里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像洪武皇帝一样将朝堂上那些能威胁到太子朱祈镇的文武大臣都给除了。
  最开始的时候朝堂上的官员还以为李云天只是在宣德帝面前失势了而已,大不了丢官罢职,毕竟李云天曾经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宣德朝功勋最为卓著的朝廷重臣,宣德帝应该会感念李云天的辛劳付出放他一条生路。
  可接下来的事情却令这些朝廷重臣们越来越心惊,宣德帝竟然摆出了一副置李云天于死地的架势,算上不久前刘仁夫妇诬告李云天一案,短短数十天内李云天接连遇到两道关口,而且一道比一道凶险,这不得不令众人心惊。
  试想一下,宣德帝连李云天这种既赖以信任又文武双全的臣子都能除掉,那么更何况其他人了,还不是宣德帝想要灭谁就灭谁。
  在大明的五位天子中,无论是洪武帝还是永乐帝都为了确保皇权稳固而兴过累及数万人的大狱,建文帝是因为忙着削藩无暇他顾再加上大明朝廷该杀的大臣已经被洪武帝铲除干净,而洪熙帝则是主政的时间太短否则的话保不准会对暗中支持汉王的大明勋贵下手。
  宣德帝既有温雅的一面同时也继承了永乐帝铁血的性格,十年时间锐意进取,革除了大明不少弊端,使得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从一个被文武百官轻视的天子变成了一个令文臣勋贵敬畏的君王。
  如今,大明遇到了立国以来最为特殊的时期,谁也想不到正值壮年的宣德帝竟然会因病卧床不起而太子年仅七岁,大明将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君弱臣强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不得不令宣德帝感到焦虑。
  就像当年的洪武皇帝为了给建文帝铺路而大兴蓝玉谋反案一样,宣德帝难保也会为了太子朱祈镇而除去朝中那些权势显赫的大臣,掀起一场李云天谋反大案。
  因此,朝中文武大员的心中七上八下,惶惶不安,谁也不想卷入李云天的案子里去,那样将意味着会被抄家灭族。
  正因为心中有这个担忧,现场的这些朝中权贵们才希望李云天能绝处逢生扛过这一劫,只要李云天能在前面撑住了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安全。
  “快,查阅八月初六与镇国公有关的记录。”陈泰下达了命令后,张牛向身后的宦官们一挥手,尖着嗓子吩咐道,那些宦官随即有条不紊地翻动起了各自手中的账簿。
  李云天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幕,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内廷的那些太监们终于出手了,如果有金英等人暗中相助的话那么宣德帝十有八九会阻止这次的堂审。
  之所以李云天能猜到这一点是因为张牛的出现,张牛是金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在司礼监地位尊贵,如果不是肩负的重要使命的话很显然不可能出现在京畿都督府的大堂上。
  李云天与金英也算是老相识了,两人已经有着十几年的交情,以李云天对金英的了解,金英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派张牛来监督查验内廷的那些记录。
  因此张牛此次前来的用意就非常简单,一定是为了拖延查验内廷记录的时间,这意味着以金英为首的内廷终于开始行动起来。
  李云天一直等待着内廷的出手,现在看来金英等人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在最为关键时刻悄然出击,势必会让宣德帝收回先前的成命,不敢轻易除掉自己。
  至于金英等人会用何种方式来达到阻止宣德帝杀自己的目的,李云天也早就有所猜测,认为金英十有八九会拿越王和宁王来挡自己的挡箭牌。
  与金英一样,李云天也对宣德帝十分了解,清楚宣德帝最忌惮的事情莫过于皇权不稳,而越王和宁王是大明最有可能夺得皇权的人,宣德帝不得不防。
  与越王相比,宁王其实最令宣德帝担心,因为宁王的藩地南昌府与九江府近在咫尺,如果宁王与九州商会、骁武军暗中联络,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正德十四年,四代宁王朱宸濠借口正德皇帝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发动了大明历史上皇族的又一次叛乱。
  不过仅仅在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就被赣南巡抚王守仁所败,与诸子、兄弟一起被押赴南京,被废为庶人后伏诛,史称“宁王之乱”或“宸濠之乱”,自此宁藩被废除。
  由此可见,宁王是大明各藩王中对朝廷最为不满的一个,宁王朱权被永乐帝涮了一把落得一个权势尽失的境地,一旦有机会东山再起的话岂能放弃?
  正是因为看清了朝廷中内廷与内阁、军阁、五府六部之间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李云天这才摆出了一副“束手就擒”的架势,虽然清楚其中有猫腻但还是愿意承担在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中的失职责任,死而无憾。
  不过,李云天无法接受被扣上谋反的罪名,那样的话他的一世英名可就全毁了。
  看上去,宣德帝要对付的只是李云天一个人,其实李云天在朝廷上的地位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足以影响朝廷上各方势力的平衡,故而其中受到最大的影响的内廷绝对会出手相助,既是帮李云天同时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在京城,宣德帝信任金英等心腹宦官要远胜杨士奇等朝廷的文武重臣,原因很简单,金英等人是家仆,杨士奇等人是臣子,金英这些宦官要依附于宣德帝才能掌控更多的权力,而杨士奇等人是要从宣德帝手中夺取权力后才能掌控更多的权力,宣德帝自然会更加信赖金英等人。
  李云天面无表情地望着指挥着查阅记录的张牛,眉头微微皱着,以金英对宣德帝的了解只要其出手的话那么就一定能令宣德帝改变杀自己的心意,只是不清楚宣德帝中止堂审的圣旨能否赶在内廷的记录公布前送抵京畿都督府。
  显而易见,一旦内廷的那些记录被公开的话,事情无疑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善后事宜也将更为棘手,成为外界眼中的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


第807章 暗流涌动

  两盏茶过后,京畿都督府大堂上的宦官们依然在查阅手里账簿上的记录,这使得现场的文武重臣感到非常意外,私下里低声议论着,按理说那些记录很好查找根本就不需要如此长的时间。
  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幕,心里越来越安稳,很显然张牛在刻意拖延时间,否则最多一盏茶的时间就能把那些记录查阅完。
  “张少监,还有多久才能查验完毕?”魏鑫意识到形势有些不对,忍不住放下手里的茶杯开口沉声问道。
  “禀魏爵爷,内廷记录繁杂,杂家正在让他们抓紧查验。”张牛闻言向魏鑫微微一躬身,不动声色地回答。
  魏鑫的眉头皱了皱,想要催那些宦官加快查阅速度,不过望了一眼李云天后又把到嘴的话给咽了下去,此时此刻他犯不上得罪李云天,况且张牛的行为非常反常他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宣德帝改变了除掉李云天的心意?
  陈泰慢条斯理地端坐在那里品着茶,心中对李云天是颇为钦佩,看来李云天果然有些手段,竟然使得内廷的记录迟迟无法公之于众。
  大堂上的文武官员也已经看出张牛在拖延时间,心中顿时倍感震惊,谁也想不到会发生这种意想不到的事情,私下里纷纷猜测这是宣德帝的授意,否则谁人敢如此做?
  “圣旨到!”就在众人暗地里议论着的时候,大堂外传来了一个尖细的声音,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见此情形,陈泰、魏鑫和胡四海连忙走下大堂在堂前躬身而立,在座的文武大员也纷纷离开座位聚在了三人身后。
  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望着那名快步进入大堂的宦官,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宣德帝这个时候传来圣旨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皇上口谕,八方货栈火枪一案事关重大,为了彻底查明此案着三法司会同京畿都督府同查,择日开审。”那名宦官来到大堂前方后甩了一下手里的拂尘,尖着嗓子高声喊道。
  “臣等遵旨。”陈泰等人闻言不由得暗自对视了一眼,随后不约而同地躬身说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牛随即领着大堂上的宦官扬长而去,李云天也被两名京畿都督府的军士带了下去,现场的文武权贵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着这件事情。
  从目前的形势里看李云天一案已经峰回路转,李云天的命看来是保住了,要不然宣德帝也不会大费周章地让三法司参与审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把堂审的时间往后拖。
  皇城城南的茶楼里。
  “怎么会这样!”方良一脸震惊地望着阿仇,口中喃喃自语道,他已经接到了京畿都督府堂审的报告,不知道宣德帝为何忽然之间改变了主意。
  “时也,命也!”阿仇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良久后一声苦笑,神色变得无比黯然,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除掉李云天的最佳时机。
  此时此刻,阿仇不得不佩服李云天,竟然能在如此困难的局势下绝地反击,出人意料地使得杀心已决的宣德帝回心转意,实在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在阿仇看来,如果不能利用宣德帝借刀杀人,那么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李云天在朝堂上的地位都将无比稳固,因为李云天是太子朱祈镇非常尊敬和信赖的老师,在将来肯定会重用李云天,要想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绝对不是那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人,恐怕也不会再给阿仇下手的机会,而且阿仇还要防备李云天的犀利反击,很显然李云天一定会暗中彻查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一旦李云天腾出手来对付阿仇,阿仇将会疲于应对,落荒而逃。
  “阿仇先生,接下来该如何做?”方良此时头脑一片空白,已经完全乱了方寸,神色惊慌地问道,脸色无比苍白。
  如果李云天能从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中脱身的话,那么一定会查出是他在宣德帝面前搬弄是非,后果不堪设想。
  “静观其变!”阿仇的眉头微微皱了皱,随后面无表情地嘱咐方良,“你立刻回宫,打探一下究竟发生了何事,弄清皇上为何忽然之间改变了主意。”
  “本官这就去。”方良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匆匆进宫,想要解开心中的谜团。
  “李云天,我就不相信搬不倒你!”等方良走后,阿仇一拳砸在了桌面上,面色有些狰狞地低声说道,看得出来他对李云天是恨之入骨。
  京畿都督府堂审被宣德帝用谕令中止的消息顷刻间就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立刻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饶有兴致地议论着案情的进展,暗自猜测着李云天究竟有没有涉及到谋反大罪。
  与以前一样,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镇国公府依旧闭门谢客,继续保持着低调的姿态,这既令人感到疑惑又使得镇国公府充满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毕竟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镇国公府还能沉得住气,这已经完全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就在京畿都督府堂审结束后的第二天,宣德帝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令,让在京城的越王即刻离京赶往封地就藩,不得有误,凡是未接圣旨私自进京以谋反论处。
  跟着诏令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