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539章

执宰大明-第539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发动袭击,这三场大战将决定明军与北元之间这场大战的走向。
  一间厢房里,李云天皱着眉头望着桌上的一张标明了明军和鞑靼、瓦剌以及关西七在山西行都司、完全都司和北直隶势力分布的态势图,蒙古军队的主力都在北直隶境内,只要消灭了北直隶的蒙古军队那么大明就赢了这场大战。
  现在已经是十月下旬,北直隶随时都可能迎来一场大雪,他必须要赶在大雪来临前打下居庸关和通州城,将北直隶的蒙古军队牢牢地困在居庸关以南,否则大学一至将给军事行动带来极大的困难,幸运的话他还能够在大雪前收拾了关西七卫。
  “相公,吃晚饭了。”就在李云天全神贯注地伏在地图前心中暗自推演着战争走势时,耳旁响起了雷婷的声音。
  雷婷的身后跟着一名身穿骁武军军服的俊俏中尉,手里拎着一个食盒,有条不紊地把食盒里的饭菜端出来摆在了桌上。
  这名女中尉不是别人,正是李云天新娶的达颜部小郡主诺敏,诺敏在雷婷的影响下不想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于是就跟在雷婷的身边给她打下手。
  随着手头上的公务越来越繁重,雷婷也需要一个人来帮她,由于不仅要负责李云天的饮食起居而且还要接触讲武堂的骁武军的机密,因此她要想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并不容易,而诺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既适合照顾李云天的生活也不会向外泄露机密。
  格根塔娜对诺敏的这个决定非常支持,在她看来诺敏以后要想真的能在李家立足的话,就必须要像雷婷和陈凝凝等人那样有一番事业。
  再者说了,如果诺敏能成为李云天的帮手那么对达颜部也是大有裨益,毕竟讲武堂和骁武军可谓是宣德帝的心腹衙门,诺敏能在这种机要衙门里做事会使得达颜部从中获益匪浅,外界无人敢轻易招惹达颜部。
  诺敏以前觉得雷婷做的事情挺简单她可以轻松应对,可是当她真的投身其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过天真,雷婷不仅对李云天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了如指掌,还游刃有余地处理着下面送来的大量公文,而单单骁武军的地图她都看不懂更别提其他的事情了。
  因此,诺敏现在一边给雷婷打下手一边抓紧时间学习,想要尽快适应她的工作环境。
  为了能使诺敏能够独当一面,雷婷准备让她进入讲武堂深造,讲武堂准备开设女班,首批女班的学员将从大明勋贵的家眷中挑选,将负责讲武堂和骁武军的文秘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来的相处,诺敏终于明白李云天为何能在辽东打赢与蒙古军队的战争,除去李云天拥有令人惊叹的才华外他的勤奋是别人无法比拟的,每天都会忙到深夜才入睡,可谓十分辛苦,看得她都有些心疼。
  “相公,刚才收到最新的消息,上个月,吐鲁番国联合了火州国和柳城国等西域诸国,已经攻占了关西七卫三成的领地,哈密王已经派人向北直隶的关西七卫联军求援,让关西七卫的联军立刻返回。”
  吃饭的时候,雷婷微笑着告诉了李云天一个好消息,哈密卫是关西七卫之首,不仅因为它的血统是最高贵的,而且在关西七卫中实力最强。
  这次关西七卫的八万联军中有三万来自哈密卫,哈密王是大明在关西七卫中唯一封的一个藩王,对内调和七卫之间的矛盾,对外应对鞑靼、瓦剌、东察合台汗国和吐鲁番等国家的侵扰。
  在西域的那些小国中,吐鲁番国的势力是最强的,柳城和火州等小国为了自保纷纷以其马首是瞻,他们也面对鞑靼、瓦剌和东察合台汗国的侵扰,同时与关西七卫之间摩擦不断。
  因此,关西七卫这次出兵着实出乎了李云天的意料,因为西域形势复杂,一旦关西七卫把主力抽调出来攻打大明,那么很可能就会被东察合台汗国和吐鲁番诸国趁虚攻击。
  不过关西七卫这次既然肯出兵协助鞑靼和瓦剌攻打大明,那么十有八九是受到了鞑靼和瓦剌武力保护的承诺,这才使得关西七卫在诱惑下出兵大明。
  现在看来关西七卫高看了鞑靼和瓦剌在西域的影响力,以至于吐鲁番等国趁机发难,这对大明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意味着关西七卫不得不从北直隶撤军,大明的江南虽然对他们充满了诱惑,可如果丢了关西的地盘那他们可就成为了无主的浮萍,得不偿失。
  “真是一场及时雨呀。”得知吐鲁番率军攻打关西七卫,李云天的嘴角顿时流露出了一丝笑意,这对解决关西七卫一事有着重要的影响。
  “怪了,吐鲁番为何要帮大明?”这时,诺敏不由得开口好奇地问道,据她所知西域诸国与大明之间的关系还没到出兵相助的地步。
  “他们只是在自保而已。”李云天闻言笑了笑,然后看向了雷婷让雷婷解释其中原因,毕竟诺敏阅历太浅没能看明白其中的利益关系。
  “关西七卫如果帮助鞑靼和瓦剌攻占了大明北方地区,那么鞑靼和瓦剌肯定会把陕甘一带给关西七卫,同时出兵协助他们清理西域的吐鲁番等国。”
  在诺敏疑惑的注视下,雷婷微微笑了笑,有条不紊地向她说道,“如果单凭吐鲁番等国肯定不敢同时招惹关西七卫和鞑靼、瓦剌,可如果东察合台在背后支持他们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东察合台?这与他们有什么关系?”诺敏闻言顿时就是一怔,东察合台汗国与关西七卫之间隔着吐鲁番等西域诸国,好像没有必要搅合进来。
  “东察合台现在面临西察合台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鞑靼和瓦剌帮助关西七卫统一了西域,那么关西七卫下一步的目标必将是东察合台汗国,这绝对不是东察合台所希望看见的,肯定会想办法进行应对。”
  雷婷见诺敏还没有反应过来,于是耐心地给她讲解着里面涉及到的利益关系,最后笑着说道,“相对鞑靼和瓦剌,东察合台更喜欢看见大明控制关西地区,至少那样的话西域的各方的力量均势不会被打破。”
  所谓的西察合台汗国指的就是帖木儿帝国,由于帖木儿帝国是从西察合台汗国演变而来的,因此大明还是称呼其为西察合台。
  “原来是这样!”诺敏这下明白了过来,禁不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当年因为忽必烈登基一事使得包括察合台汗国在内的蒙古帝国三大汗国与元朝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最终导致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分裂,三大汗国与元朝貌合神离,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敌对。
  否则,如果蒙古帝国的各大汗国像当初蒙哥大汗在世时那样尊忽必烈后裔为蒙古帝国的大汗,那么当元朝的统治陷入危机时各大汗国肯定会发兵来救,大明要想立国谈何容易。
  李云天的这顿晚饭吃得非常轻松,随着吐鲁番率兵攻打关西七卫,使得最为困扰他的难题已经迎刃而解,接下来他要想办法如何来善后此事,以保障大明关西地区的稳定。


第723章 月夜出击

  午夜时分,山海关笼罩在一片幽冷寂静的夜色下,守关的将士神情严肃地在城墙上巡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忽然,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从山海关南城门楼楼下响起,李云天在赵勇等高级将领的簇拥下等上了北城门楼,远眺着前方茫茫的黑夜。
  虽然李云天现在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他很清楚蒙古军队的大营就驻扎在距离山海关三里远的一个镇上,此时大营里的蒙古兵和仆从军肯定已经进入了梦乡。
  “侯爷,时辰到了。”片刻之后,一名卫兵快步来到李云天的身旁,沉声禀告道。
  “发信号!”李云天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中闪烁的繁星,沉声下达了命令。
  伴随着李云天的这道命令,五颗红色的信号弹很快从城门楼上升起,然后在空中炸开,绽放出灿烂的烟火。
  “杀呀!”很快,一阵隐隐约约的喊杀声从前方的夜色中传来,悄悄埋伏在蒙古军队大营外的李大牛和薛义率领着朝鲜兵和山海关守军发动了攻击。
  “兴平候,居庸关就拜托你了。”李云天面无表情地望了一眼前方的黑夜,转身沉声向立在一旁的赵勇说道。
  “副总兵大人放心,本侯一定不负使命,定当夺回居庸关。”赵勇闻言向李云天一拱手,意气风发地领着手下众将离开了。
  当李大牛和薛义向山海关外的蒙古军队大营发动袭击后,赵勇将率领两万辽东明军、一万兀良哈兵和一万瓦剌辉特部士兵连夜奔赴居庸关,待山海关外的蒙古军队被消灭后,李大牛会派遣一万朝鲜兵增援居庸关。
  不仅赵勇,李云天随后也要率军赶往通州城,趁着通州城的蒙古军队不知道辽东明军已经入关之际抢攻通州,围歼城里的七万精锐蒙古兵。
  山海关的南大门缓缓打开了,前往居庸关的军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城门离开,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居庸关他们只带了七天的军粮,一路上轻车简从,如果七天内无法攻占居庸关他们就将饿肚子。
  不仅赵勇,李云天赶往通州城也只不过带八天的军粮而已,对居庸关和通州城势在必得。
  在李云天看来,明军这次对居庸关和通州城的进攻属于出奇制胜,先利用兀良哈部、达颜部和辉特部的蒙古兵进入居庸关和通州城,然后在里外夹击,那么居庸关和通州城必破。
  唯一令李云天担忧的是居庸关和通州城的蒙古军队提前得知辽东明军入关,那样一来他们就有所准备,辽东明军届时不得不攻城,进而造成惨重的伤亡。
  城门楼上,李云天面无表情地望着消失在夜幕下的出关队伍,居庸关在他的计划里至关重要,只有明军牢牢地守住居庸关那么才能对北直隶的蒙古军队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使得他们成为瓮中之鳖。
  “走!”等攻打居庸关的队伍悉数从城门离开后,李云天口中冷冷地迸出了一个字,大步领着身旁的将领们下了城门楼,挥师浩浩荡荡地奔向了通州城。
  七天后的黄昏,当通州城的四门即将关闭时,一支百余人的蒙古骑兵队伍出现在了通州城北门外。
  守城的蒙古兵见状并没有上前盘问,闪在一旁让这支骑兵进城,并没有对那些骑兵的身份产生丝毫的怀疑。
  骑兵中领头的是查干巴拉,他打着山海关外那支蒙古军队的旗号来通州城催讨过年的粮草,进城后顺利一处驿站住了下来,接待他的蒙古官吏甚至连他们的身份都没核实就给他们安排了住处。
  毕竟,现在蒙古军队在北直隶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再加上查干巴拉等人又是不折不扣的蒙古人,那名蒙古官吏根本不会想到查干巴拉是明军派来的奸细,只想着尽快安顿好查干巴拉后去青楼里喝花酒。
  随着蒙古军队进入京畿地区,蒙古军队中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纷纷滋生了骄傲的情绪,认为明军不堪一击,因此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懈怠的情绪,并且逐渐开始享受起北直隶的花花世界,不仅将领们疯狂抢夺财物和女人,士兵们也是吃喝玩乐,军纪迅速败坏。
  原本,通州的通州仓贮存着大量的粮食和物资,足够蒙古军队吃上大半年,不过令蒙古军队意想不到的是,宣德帝听从了礼部右侍郎、河南巡抚于谦的建议,让京城的文武百官前去距离京城九十里的通州仓提前支取俸禄,取多了还有奖励,并且派出京城的数万军队去通州仓抢运粮食。
  于是,京城和通州之间的地面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搬运粮食的人群,大袋小袋的把通州仓的大部分粮食运回了京城,数万大军和数万文武百官的家属神奇地在蒙古军队赶来前将通州仓里的粮食运回了京城,一方面坚壁清野,另一方面确保了京城有着充足的粮食固守,民心随之稳定。
  因此,等蒙古军队攻下通州城时,通州仓已经成为了一个空仓,令阿鲁台大为恼火。
  由于与大明的战事已经超过了预期的时间,因此蒙古军队的粮草已经所剩不多,阿鲁台不得不总兵在北直隶地面上劫掠抢粮,以此来维持鞑靼、瓦剌部士兵以及关西七卫士兵的补给。
  关西七卫此次出兵仓促,根本就没有准备多少军粮,其后勤物资都靠阿鲁台供应,不过幸运的是大明这些年在宣德帝休养生息的国策下国富民强,蒙古军队在民间抢了不少粮食,倒也不必担心饿肚子。
  说到这里,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及,此人就是与李云天一同金榜题名的于谦,汉王的叛乱平定后,于谦奉命外出巡按江西,给数百个受冤枉的囚犯平反昭雪,后来又在巡按陕西时上疏奏报陕西官校骚扰百姓,使得宣德帝下诏逮捕了那些为非作歹的官吏。
  通过于谦在江西和陕西的卓越表现,宣德帝知道他可以托付大任,因此今年上半年当朝廷准备以各部右侍郎巡抚地方时,宣德帝于是御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