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302章

执宰大明-第302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放心,臣届时一定以镇武伯马首是瞻,力争早日平定交趾叛乱。”梁少杰闻言冲着宣德帝一拱手,高声回答。
  李云天见状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舒展开来。
  很显然,梁少杰的举动不合时宜,即便是他想要追随李云天南下交趾,那么也用不着在太和殿上向宣德帝请战,按照流程请战的对象应该是李云天,因为南下平叛的将领将由李云天这个主帅来指定。
  梁少杰的这个反常行为使得李云天意识到里面的微妙之处,在他看来梁少杰并不是那种不知轻重之人,十有**是宣德帝的授意,一来借着交趾战事提拔梁少杰,二来也是对他的一种制约。
  虽然宣德帝对李云天信赖有加,但李云天总督广西、交趾军政大权,职权太重,尤其是军权,需要有人来进行监督,而这个人就是梁少杰。
  如果梁少杰向李云天请战,那么他将由李云天来任命军中的职务,而向宣德帝请战,他将和李云天一样,都由宣德帝来任命,其中的意义截然不同。
  对于宣德帝的这个做法,李云天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宣德帝是大明天子,两人之间的关系再好也不会成为朋友,只能是君臣。
  肃王的祖上是洪武帝的堂兄,从辈分上来讲他是洪熙帝的伯父,与福王一样都是张太后和宣德帝信赖的皇室宗亲。
  福王和肃王虽然贵为亲王,但由于不是洪武帝一系的朱氏子弟,故而无法继承大明的大统。
  再加上两人居住在京城,除了亲王的身份外并没在朝廷担任其他官职,可谓是两个闲散王爷,不像那些外地藩王有权有势。
  故而,福王和肃王对大明皇权的危害可谓微乎其微,自然也就受到了张太后和宣德帝的信赖,因此荣宠有加。
  李云天很清楚,经历了汉王的叛乱后,宣德帝深深感受到了朝中靖难勋贵力量的强大,要想像永乐帝和洪熙帝那样掌控并非易事。
  虽然宣德帝登基之初就知道汉王在勋贵中影响力巨大,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汉王叛乱之时京畿地区周边的都司和行都司几乎全都站在了汉王的一边,至今使得宣德帝心有余悸。
  如果不是周征、张昊和李云天等人浴血奋战,大明的江山绝对就要易主了,宣德帝将落得和建文帝一样的凄惨下场。
  宣德帝也想对那些靖难勋贵加以控制,可靖难勋贵们战功赫赫,又手握统兵大权,彼此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宣德帝现在还无法像永乐帝和洪熙帝游刃有余地对付那些靖难勋贵,唯有暗中积蓄力量,静静地等待机会,对当年洪武帝要借着胡惟庸和蓝玉两案株连众多开国勋贵的用意是深有感悟。
  民间有人说洪武帝大兴胡、蓝两案是因为他残酷无情,虽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实际上洪武帝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可谓用心良苦,要为继任的皇帝扫除执政路上的障碍。
  开国勋贵居功自傲、骄横跋扈,无论是当时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的皇太孙建文帝都无法将其驾驭,而君弱臣强的局面很显然不是洪武帝愿意看见的,他可不希望自己驾崩后大明的皇帝被朝中的那些开国勋贵所左右,故而大力将其大力铲除。
  可洪武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虽然他杀了那些开国勋贵给建文帝铺平了道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隐患,使得永乐帝靖难的时候建文帝无将可派。
  倘若开国时的那些开国勋贵还在的话,永乐帝想要凭他手下的数万燕军夺取天下根本就不可能,要知道即便是建文帝手下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靖难之役也打了三年多,足见过程的艰辛。
  对宣德帝来说,年轻的他自然不可能杀了那些靖难勋贵,毕竟大明的征战还需要这些勋贵们来统军。
  因此,宣德帝唯有采用拉拢和分化的手段来对付他们,一方面扶植那些开国勋贵的袭爵者,另外一方面就是借着对外征战培养出忠于他的新一代勋贵来。
  梁少杰就是被宣德帝选中的作为新一代勋贵来培养的人,只不过让宣德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云天会成为他登基后第一个获得封爵的人,而第二个人则是王简,着实令他感到惊喜。
  与此同时,宣德帝在平定汉王战乱的战事中看见了李云天的军事才华,得到了一名文武兼备的嫡系臣子。
  这次交趾平叛,宣德帝除了希望李云天铲除那些叛军外,还希望能借着此次平叛进封一批像梁少杰这样的新勋贵,以与靖难勋贵相制约和抗衡。
  李云天身为宣德帝最器重和信赖的人,岂会不知道宣德帝的心思,故而他此次所要点的那些随军出征的将领肯定与靖难勋贵无关,将从各都督府中那些年轻的将领中进行挑选。
  其实,李云天更愿意只带着三千骁武军前去平叛,至于随军的将领他一个都不想要。
  可这种想法却不现实,因为不要说宣德帝了,就是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也不会目睹这种情形发生,以免李云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传朕旨意,任命骁勇伯王简为此次平叛左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梁少杰为右副总兵,敕太子少保、军阁次辅张本随军参赞军务!”
  宣德帝对梁少杰的回答非常满意,沉声下达了谕旨,指定了了王简、梁少杰和张本在此次平叛中的职务。
  “臣领旨谢恩!”张本、王简和梁少杰闻言,一起躬身向宣德帝说道。
  大殿内的文武众臣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相互间愕然对视着,宣德帝让梁少杰担任平叛大军中除了李云天和王简外执掌兵权的第三号人物,那么此次跟随李云天前去交趾的将领将只能担任都指挥同知以下的职务。
  在众人看来,宣德帝此举是为了给李云天扫清平叛时的来自军中的阻力,倘若招那些都督们进入军中很可能居功自傲,不听从李云天的指挥。
  真正能看出宣德帝真实用意的人寥寥无几,毕竟外界的注意力都被李云天所吸引,而忽视了宣德帝的布局。
  本来,朝中的文武大臣们还以为此次朝会肯定会为了交趾是战是和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而随着宣德帝出人意料地下达了让李云天平叛交趾的圣旨,太和殿上的局势随之变得平缓,朝会在中午之间就波澜不惊地结束。
  按照宣德帝的谕旨,军阁立刻在城内张贴出了第三次平叛交趾的告示,告诉京城百姓李云天两天后率领骁武军前去交趾平定叛乱,以平息京城里关于交趾战事的流言蜚语,稳定民心。
  “镇武伯,太后有懿旨,召你前去慈宁宫!”退朝后,李云天被杨士奇和张辅等朝中重臣簇拥着走出了太和殿,边走边聊着此次平叛的事宜,刚出殿门,一名立在门外的内侍迎上前,冲着李云天一躬身说道。
  李云天闻言微微一怔,如果宣德帝传召他的话他还能理解,可张太后要召见他,这就显得有些怪异了。
  虽然心中觉得有些奇怪,但李云天并不敢怠慢,告别了杨士奇和张辅等人,跟着那名内侍急匆匆地赶去了坤宁宫。
  “太师,太后此时召见镇武伯,您看所谓何事?”望了一眼李云天离去的背影,杨士奇有些好奇地问向了张辅。
  周围的众臣闻言不由得看向了张辅,都觉得此时颇为奇怪,很显然张太后这个时候如此着急地见李云天不会为了交趾平叛的事情,因为张太后几乎从来不过问朝中的政事,而且也没有必要如此突兀地见李云天。
  若要论起与皇家的关系,勋贵们可比文臣要近得多,宣德帝和张太后时常都要宴请那些勋贵。
  张辅作为勋贵之首,自然比其他人更了解张太后,知道张太后的事情也更多。
  “太后召见,自然是喜事了。”张辅闻言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向杨士奇说了一句,随后抬步离去。
  “喜事?”杨士奇和周围的大臣们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不知道喜从何来。!^!


第403章 太后赐婚(第二更)

  前去坤宁宫的路上,李云天心里一直琢磨着张太后这次忽然召见他的用意,不过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原因,后来也就放弃了,决定静观其变。
  等进了坤宁宫所在宫院的大门,远远地李云天就听见坤宁宫正殿里传来了一阵欢声笑语,好像张太后在里面跟女眷在聊天,心中不由得更加疑惑,没想到还有人在张太后这里。
  守在正殿门前的一名内侍见李云天来了,连忙进门禀告,随后将走到门口的李云天领了进去。
  “臣李云天给太后请安。”大殿内,张太后与瑞祥郡主朱玉馨在那里谈笑着,显得很开心,李云天微微怔了一下,不动声色地跪在张太后面前行礼。
  也不知道为什么,见到朱玉馨后李云天的心中没来由得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按理说朱玉馨因为抗婚已!”李云天闻言连忙跪了下去,高声向张太后道谢,如此一来还真的省了他不少事。
  说实话,由于朱玉馨已。
  实际上,自从去年平定了汉王的叛乱后,张太后就一直在找机会撮合李云天和朱玉馨,可惜李云天一头扎在了繁忙的公务上,故而她也没有找到什么好时机,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
  不过朱玉馨与周雨婷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年来却变得越来越亲密,张太后有意无意地给两人制造在一起的机会,并且故意将一些风声透露给周雨婷。
  以周雨婷的聪明肯定已经猜到了张太后的用意,以后等朱玉馨嫁过去也会少了很多的波折和麻烦。
  如今,张太后期望李云天能顺利平定交趾的叛乱,既解除大明西南匪患,也不枉朱玉馨对李云天的一片痴情,更没有辜负她成全朱玉馨的一片苦心,对李云天期望甚高。!^!



第405章 皇家女婿不好当(第四更)

  第二天一大早,李府门前就门庭若市,声音喧闹,挤满了前来送贺礼的人。
  李云天这次没有推脱,而是让下人将那些贺礼照单全收,他已经想好了准备将这些贺礼用于平叛交趾的军费。
  经过下人们的一晚上的忙碌,李府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虽说周雨婷现在已经成为了庶民,并且是嫁给李云天当妾室,按理说婚礼的规格应该低调一些才对。
  不过,在张太后的示意下,杨士奇、张辅和骞义这些朝中重臣悉数前来李府喝喜酒,宾客们将诺大的李府塞得满满当当,场面宏大气派,热闹非凡,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云天娶得是正室妻子。
  所谓跟红顶白,趋炎附势,京城官场上的那些官员们可是深谙此道,如今李云天所受皇恩正隆,仕途无可限量,众人自然要争相巴结和笼络。
  张太后和宣德帝虽没有亲临,但却让内侍送来了赏赐,张太后赏了一对价值连城的玉如意,寓意李云天和周雨婷婚后万事如意,而宣德帝则题了一幅“百年好合”的字,被李云天悬挂在了正堂上,引得在场的官员们一阵羡慕和嫉妒。
  因为不是娶正妻,所以李云天没有穿红色的新郎服,而是用一身笔挺帅气的讲武堂军礼服,端着酒杯微笑着向贵宾们敬酒。
  朱玉馨则穿着凤冠霞帔,她是奉了张太后的恩旨赐婚,因此成亲时所享用的礼制与正室相同。
  由于明天就要出征,李云天喝了几杯宣德帝赏赐的贡酒后就以水代酒来敬众人,否则他绝对会被那些宾客们给喝趴下。
  众宾客自然知道其中的缘由,故而没人与之计较。
  婚礼的场面热闹喜庆,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李云天亲自将那些重要宾客送到李府门口,以示敬重。
  次日清晨,拥着朱玉馨熟睡的李云天被门外的侍女轻声喊醒,宣德帝上午要在京师讲武堂给出征交趾的将士送行,他自然不能耽误了如此重要的大事。
  望了一眼甜甜地依偎在怀里酣睡的朱玉馨,李云天微微一笑,俯身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起床,去隔壁的厢房洗漱。
  昨晚两人又是说悄悄话又是翻云覆雨,直到大半夜才入睡,李云天知道朱玉馨很疲惫,故而不想搅了她的好梦,因此没有喊醒她。
  李云天赶到京师讲武堂时,大校场上旌旗招展,出征交趾的骁武军军士衣甲整齐地聚集在校场上聊着天,饶有兴致地等待着宣德帝的到来。
  王简、梁少杰已经提前来到讲武堂,正在讲武堂的议事大厅里与李大牛谈论着即将出征的事宜,现场还有数名身穿三品武官官服的精壮年轻人。
  “将军!”见到李云天进门,屋子里的人纷纷起身,向他躬身行礼。
  “骁武军的军服与都督府不同,为了便于指挥,本官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军服,等到了通州后你们就换上吧。”李云天微微笑了笑,在上首位的椅子上坐下,沉声向那几名年轻武官说道。
  “谢将军。”几名年轻武官闻言立刻齐声道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