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64章

执宰大明-第164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太子殿下接旨。”宣完旨后,李云天双腿一曲跪在了朱瞻基的面前,双手高举着那道圣旨。
  “父皇!”朱瞻基并没有伸手接圣旨,而是僵在了那里,眼眶一红,泪如雨下,神情万分痛苦。
  “太子殿下节哀,现在不是伤感的时候,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殿下接旨,速回京师。”李云天也在一旁陪着落泪,低声劝着朱瞻基。
  “本宫走的时候父皇还好好的,怎么忽然之间就宾天了?”朱瞻基闻言稳定了一下哀伤的情绪,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抬头望向了李云天,目光如炬地问道。
  刚才他情绪太过激动,现在转念一想洪熙帝驾崩得太过突然,一时间使得他有些难以相信,万一这是一个圈套的话,那么他要是一旦离开南京城,那可就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殿下,下官临走之前,皇后娘娘让下官问殿下,可记得殿下十六岁生日那一年皇后娘娘送给殿下的一句话?”
  李云天知道朱瞻基生性沉稳,再加上洪熙帝驾崩的消息着实太过突然,心中生疑也实属正常,故而不动声色地问道。
  “本宫记得不是太清楚,李御史能否提醒本宫一二。”朱瞻基的眉头微微皱了皱,沉声说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李云天没有丝毫犹豫,开口朗声说道,随后低声问,“殿下,不知下官所说是否有所有差池。”
  朱瞻基十六岁的时正是永乐十二年,洪熙帝这一年因为迎驾迟缓激怒了永乐帝,虽然洪熙帝因为杨荣和金幼孜等大臣的求情而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但是像黄淮等东宫旧臣系数入狱,身受重创,是洪熙帝人生中最低落的时期。
  在这一年朱瞻基十六岁生日时,张皇后私下里拉着朱瞻基的手,语重心长地用《孟子》里的那句名言来激励朱瞻基。
  当时洪熙帝的处境风雨飘摇,朝中勋贵改立汉王朱高煦的呼声日渐高涨,已经十六岁的朱瞻基自然对张皇后的这句警言记忆犹新,岂会遗忘?
  “李御史,辛苦你了。”朱瞻基见李云天说出了只有他和张皇后才知道的事情,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得缓和,这才起身从李云天手里接过圣旨。
  “这是下官应作之事。”李云天连忙一躬身,跪在那里恭敬地说道,从朱瞻基接圣旨的这一刹那他其实已经成为了大明天子。
  “起来吧。”朱瞻基知道李云天孤身前来南京,路上肯定风餐露宿吃了不少苦,于是伸手将他扶了起来,颇为感慨地说道,“李御史两次临危受命,真乃我大明皇家的不二忠臣。”
  “殿下谬赞了,下官愧不敢当。”李云天闻言心中不由得一喜,连忙一脸谦恭地回答。
  朱瞻基的话看似褒奖李云天时大明的忠臣,不过细细品味一下不难发现,他用的是“大明皇家”四字,而不是“大明”,这里面的寓意可天差地别。
  很显然,“大明皇家”在这里指的是洪熙帝和朱瞻基,表明朱瞻基已经将李云天视为了不折不扣的自己人,无疑使得李云天与朱瞻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李御史,本宫在南京城有不少事务要做,如何抽身回京城?”朱瞻基仔细看了一遍圣旨,皱着眉头望向了李云天,要想无声无息地离开南京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在南京城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外界的关注。
  “殿下,下官倒有一个办法。”李云天来的路上就已经在考虑这件事情,不动声色地说道,“如今皇上在钦安殿斋戒,殿下何不效仿皇上,也为大明祈福?”
  “如此甚好,本宫这就去安排,明日咱们就启程去北京城。”朱瞻基闻言点了点头,望向李云天的目光中满是赞许的神色,像李云天这种能为君分忧的臣子才是皇帝最需要的,而不是把问题丢给皇帝来解决。
  他身为国之储君,理应像洪熙帝一样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宅斋戒祈福,这是作为太子理所应当要做的事情。
  “殿下,这件事情急不得,以免惹人起疑。”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依下官来看,陛下明天可以先行宣布斋戒祈福之事,下钧旨传南京道行深厚的道长进宫设坛,两天后再行斋戒,届时殿下也能将手头的事务安置妥当。”
  “就依李御史所言。”朱瞻基再度点了点头,不得不说李云天心思缜密,考虑事情无比周到,如此一来他斋戒也就显得有理有据,不会引发外界的疑心。
  “李御史,依你来看,本宫该如何前去京城?”随后,朱瞻基想起了一件事情,望着李云天说道,他自然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前往京城,想必李云天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
  “殿下,你可还记得去年与下官一同进宫送遗诏的那名女子?”李云天闻言沉声问道。
  “此女子是谁?”朱瞻基微微颔首,他当时在洪熙帝那里见过穿着内侍服饰的雷婷,只不过不清楚雷婷的身份,见李云天猛然提起了雷婷,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此女名叫雷婷,是漕帮帮主雷啸天的独生女儿。”李云天点名了雷婷的身份,接着将他在淮安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讲给了朱瞻基,然后冲着朱瞻基一拱手,略带尴尬地说道,“下官向外人泄露了皇上的事情,还望殿下恕罪。”
  “此事情非得已,李御史何罪之有?”听闻李云天的讲述,朱瞻基不由得哑然失笑,冲着他摆了摆手,安慰道,“况且雷姑娘也是一名忠义之士,本宫信得过她。”
  说实话,朱瞻基万万想不到李云天身为堂堂的大明御史,竟然在淮安被人下药卖到了**,而且还被逼当面首伺候范青山的七姨太,又被范青山带人捉奸,慌不择路下闯进了雷婷的闺院,结果被一条狗逼得上了树,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多谢殿下开恩。”李云天连忙谢恩,他自爆家丑除了解释为什么要雷婷当帮手外,还有向朱瞻基表功之意,毕竟御史当到他这个份儿上,完全就是大明众臣忍辱负重的典范。
  “李御史,等你进入了翰林院,本宫就让你巡按漕运,既给大明理清漕务,也给你一个出气的机会。”朱瞻基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说道,言语中透露着一丝亲密。
  漕运事关大明南北运输,盐务牵连着大明赋税,朱瞻基在南京这些年,岂会不知道这两个大明油水最为丰厚的衙门里乌烟瘴气、黑幕重重。
  洪熙帝自然也清楚这两个衙门里的猫腻,只不过洪熙帝初登大宝,再加上这两个衙门里牵涉了诸多的利益纠葛,故而他还不方便对其下手。
  如今洪熙帝已然驾崩,朱瞻基继位后迟早也会拿漕运衙门和两淮盐道开刀,李云天成熟稳重,智勇双全,又身为监察御史,再加上对皇家忠心耿耿,故而是最适合派去解决这两件棘手事情的人。
  “下官谢殿下恩典。”李云天清楚朱瞻基的用意,冲着他一躬身,朗声谢恩,朱瞻基说的没错,如果这口闷气他不出的话,憋在心里会很难受。
  很快,雷婷被喊进了房里,李云天已经给朱瞻基讲述了他的计划,准备以雷婷为掩护,混杂在雷婷的随行人员中乘船沿运河北上。
  “民女雷婷叩见太子殿下。”见到朱瞻基后,雷婷跪下规规矩矩地给朱瞻基磕了一个头,她并无功名在身,见官自然要下跪,更别说太子了。
  “雷姑娘,本宫就把身家性命托付于你了。”朱瞻基伸手示意雷婷起来,不动声色地说道。
  “殿下言重了,民女就是拼得一死,也要将殿下平安送到京城。”雷婷起身后冲着朱瞻基一拱手,娇声说道。
  “雷姑娘的忠义之举,本宫已然铭记在心。”朱瞻基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笑容里充满了赞许,对雷婷的回答十分满意。
  不久后,在外面候着的于谦也被朱瞻基叫进了房间,在朱瞻基斋戒祈福期间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守住房间的入口,禁止除了太子妃张氏和太子嫔孙氏以外的任何人进入,而深得朱瞻基信赖的于谦无疑是最佳人选。
  当得知洪熙帝驾崩的消息时,于谦大吃了一惊,他终于明白李云天为何会离奇地出现在这里,原来大明又到了改朝换代的关键时期。
  对于朱瞻基托付的重任,于谦自然清楚事情的重要性,因此义无反顾地应承下来,有他守在南京李云天也放了心。一


第221章 紧锣密鼓(五更)

  在朱瞻基离开南京城的这两天,李云天一直待在自己的处所睡觉,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外连门都不出,十分低调,难得地清闲下来倒有着几分惬意。讀蕶蕶尐說網
  毕竟现在属于非常时期,万一在外面被人给认出来了,那么免不了又是一场风雨。
  与李云天的清闲惬意相比,雷婷则遇上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她今年已经年满十八岁,由于雷啸天已经知道雷婷向洪熙帝讨来了赐婚的谕旨,故而不再管她的婚事,可她外婆却并不清楚谕旨的事情自然要关心雷婷的终身大事。
  因此,自从雷婷来了南京城后外婆就张罗着她的亲事,短短两三天里就让她的大舅妈带着她相了两家亲,两家都是南京城的名门望族,与雷婷门当户对。
  雷婷对相亲意兴索然,但拗不过外婆,只好强打着精神跟着大舅妈与那两家人见了面。
  那两家人对娇俏漂亮的雷婷非常满意,再加上雷婷漕帮大小姐的身份,必将会是一门不错的姻缘。
  说实话,那两名与雷婷相亲的男子长得也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雷婷的外婆岂会委屈了自己的宝贝外孙女?
  不过很可惜,雷婷心里已经有人了,自然不可能看上那两名男子,虚与委蛇地应对着,可谓心神俱疲。
  她已经打定了主意,在成亲前再也不来南京城,相亲对于从小舞刀弄棒的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不仅要打扮成大家闺秀的样子,而且言谈举止都要以淑女的标准来衡量,远没有她在李云天面前从容率性。
  于是,两天后雷婷逃也似地离开了南京城,只不过与来的时候相比车队里多出了几名陌生人,这也使得雷婷的外婆以为她是不想相亲故而逃避,无形中倒为她的匆忙离去找了一个不错的借口。
  朱瞻基这次回京城带的随从并不多,一共只有五个人,其中有三名内侍和两名护卫。
  在那三名内侍中李云天只认识宋大山,其余两名内侍都是向宋大山一样进入东宫不久的新人,而朱瞻基最**信的内侍金英则留在南京城以作掩饰。
  至于那两名护卫李云天倒是全都认识,一个他的大舅子、周雨婷的二哥周丰,另外一个是李满山,两人是李云天特意挑选出来推荐给朱瞻基的。
  一是因为周丰和李满山绝对值得信赖,二来两人并没有在宫中担任职务,即使是消失一段时间也不会引起外界的关注。
  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李云天这次要让周丰和李满山立下“从龙之功”,以后的仕途必将一派光明。
  朱瞻基认为李云天的安排合情合理,因此就依照他的建议,让周丰和李满山来担任护卫,两人身手都很好,遇到危险的话也能抵挡一阵。
  就在李云天和朱瞻基一行人乘车从南京赶往扬州坐船北上的时候,北京城一家茶楼的雅间里。
  崔辉忐忑不安地坐在那里喝着茶,刚才他正在都察院里办公,忽然接到了鲁天行的信,于是换上衣服后就急匆匆地赶来了这里,看来鲁天行已经查到了一些关于洪熙帝的新消息。
  不久后,房门开了,鲁天行面无表情地走了进来,径直走到桌边倒了一杯凉茶,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完。
  崔辉见状连忙站了起来,从鲁天行的神情来看事情好像不容乐观。
  “你看看吧。”喝完茶水,鲁天行从怀里取出两本账簿递给了崔辉,然后神情严肃地坐在了椅子上。
  崔辉连忙翻阅着那两本账簿,一本上面记录着洪熙帝今年来的饮食情况,另外一本记录着太医院上个月以来的出诊状况。
  这两本账簿当然不是记录的原本,原本在宫中保存,鲁天行拿来的是手抄版本。
  从饮食记录上来看,自从洪熙帝斋戒后,饮食口味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前喜欢清淡而现在喜欢油腻。
  太医院的出诊也并无什么特殊的地方,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看不出丝毫异常之处,用药也都循规蹈矩。
  “小公爷,如此看来皇上可能已经宾天了。”合上那两本账簿,崔辉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向鲁天行说道。
  “本经历也是这样想的。”鲁天行点了点头,皱着眉头说道,“可惜我爹现在在宫里,根本没有办法接近,无人来主持大局。”
  由于杨士奇和鲁仲乾五人给洪熙帝护法,因此隔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整个御花园已经被亲军给团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