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17章

执宰大明-第117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杨荣和海寿已经在汉王的控制中,如果汉王矫诏的话那么他们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唯有遵从遗诏行事,因为他们无法证明那个遗诏是假的,如果抗旨的话那就无疑是谋逆。
  可是,如果明明知道汉王矫诏而无动于衷,三人的心中也非常难受,感觉以后无颜在九泉之下面对永乐帝,因此现在的心情非常复杂和矛盾。
  按照大明的军律,如果没有兵部的调兵文书的话,河北都司的军队是不能进入京畿地区。
  可现在情况特殊,失去了永乐帝的震慑,兵部的那些文臣已经拿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勋贵悍将没有丝毫的办法。
  不仅河北都司的军队进入京畿地区,山西都司的军队已经在山西和河北交界地驻扎,山东都司的军队也在山东和河北交界地驻扎,河南都司的军队在河南和河北交界地驻扎,其余各地都司的军队也都纷纷聚拢,摆出了进京勤王的架势。
  自从靖难之后,大明皇室再一次因为皇位之争到了兵戈相见的地步,后果如何难以预料。
  “雨婷见过两位叔伯。”就在周征和张昊、牛世豪商量着事情的时候,房门忽然被人推开了,周雨婷在雪儿的搀扶下,挺着肚子走了进来,冲着张昊和牛世豪微微福了一身。
  “你怎么来了,都是有身孕的人了,不在家好好歇着!”周征见状不由得开口埋怨了一句,让下人给周雨婷搬来了一张椅子坐下。
  李云天此时还不知道,他离开家的那天晚上并没有白折腾,终于命中了靶心,使得周雨婷有了身孕。
  “爹,女儿怎么听说云天下落不明,没在北征大军里了?”落座后,周雨婷咬了一下嘴唇,故作镇定地问道。
  李云天在北征大军里莫名失踪一事现在只有极少数人知晓,周征虽然知道这件事情,但绝对不会告诉身怀六甲的周雨婷,以免周雨婷担心,毕竟李云天出了什么事情京城里没人清楚,现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由于行事周密,北征大军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李云天什么时候离开的队伍,而且沿途也没有丝毫关于他的消息,好像忽然之间他就凭空消失了似的。
  如果不是今天下午有一名勋贵的女眷来李家,打着探望周雨婷的名义,旁敲侧击地打听着李云天的下落的话,那么周雨婷还会一直被蒙在鼓里,根本就不知道李云天失踪的事情。
  故而,忐忑不安、担惊受怕的周雨婷前来侯府找周征探问消息,想知道李云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好的人怎么说消失就消失了。一


第160章 三策建言(二更)

  “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谣言?云天身为皇上身边的近臣岂会下落不明?”周征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不动声色地望着周雨婷,矢口否认了李云天失踪的事情,以免周雨婷为此事担忧。
  “爹,我知道你是为女儿好,可女儿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应该知道自己夫君的境况。”周雨婷闻言脸色顿时变得有些苍白,周征越是否认她的心里就越怕。
  她这两天也隐隐约约听说了永乐帝驾崩的消息,如此看来的话李云天的事情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其实爹也不知道云天去了哪里,等杨大人到了京城就能知晓发生了什么。”周征见状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苦笑着向周雨婷说道,他口中的杨大人自然指的是杨荣。
  “爹,云天会不会……会不会……”周雨婷感觉周征没有骗自己,沉吟了一下后,神情惊惶地说道。
  “绝对不会!”周征断然打断了周雨婷,神情严肃地望着她,“现在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云天智勇双全,绝对不会出事的。”
  “那他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他要离开北征大军?为什么他音信全无?”周雨婷的眼眶顿时变得红润,她现在已经完全乱了方寸,如果李云天有什么意外她和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
  “雨婷,云天是在先帝驾崩后消失的,很可能肩负着什么重要使命,故而不方便透露行踪。”这时,张昊忽然开口,安慰道。
  “重要使命?”周雨婷有些不明白张昊的意思,双目闪过诧异的神色。
  “先帝雄才大略,肯定已经安排好了大行之后的事情。”牛世豪望了周征一眼,见周征微微颔首,于是低声说道,“如果我们没有猜错的话,云天的身上很可能有先帝的遗诏!”
  “那么多的大臣为什么单单选他?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而已!”周雨婷怔了一下,有些不明白永乐帝为何要这样做。
  “除了御史,云天还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是先帝身边的伴驾近臣,正好有回京传遗诏的资格。”牛世豪笑了笑,向周雨婷说道,“这或许正是先帝的高明之处,谁能想到先帝放着那么多的大臣不用,单单选择云天这个刚刚进京、资历尚浅的庶吉士,正好可以掩人耳目。”
  周雨婷闻言陷入了沉默,暗自为李云天祈祷,无论李云天是否秘密来京传遗诏,也无论他的任务是否能完成,心中只是希望李云天能平安无事,一家团聚。
  紫禁城,东暖阁。
  “反了,反了,简直是反了!”太子朱高炽坐在**榻上,把手里的一份公文扔在地上,怒气冲冲地说道,身体因为生气而微微颤抖着,温文尔雅的他很少发这么大的火,由此看见公文上的内容十分严重。
  房间里有四个人,除了皇太孙朱瞻基坐在**榻前的座位上,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和亲军都护府大都督、武平候崔安。
  自从永乐十二年太子迎驾迟缓,使得永乐帝大怒,将其近臣幕僚都下了诏狱,只有杨士奇幸免于难,只坐了十天的大牢就被放了出来,而且还获得了永乐帝的信任,因此朱高炽有什么事情自然要找杨士奇商议。
  崔安的手里握有守卫皇城的亲军,这是朱高炽手中唯一一支能掌控的军队,而赛哈智的锦衣卫有着缉拿文武大臣的权力,两人的作用都至关重要,是朱高炽手中最重要的两员武将。
  “太子殿下,汉王之心路人皆知,绝对不能让河北都司的部队来京。”崔安俯身拾起了地上的公文,面无表情地望向了朱高炽。
  根据公文上的奏报,河北都司“护送”杨荣和海寿的军队今天已经越过了河北都司的防区,进入了京畿地区,没有兵部的调兵文书而私自越过防线,视同造反!
  河北都司的人肯定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一定是汉王在背后给他们撑腰,说句不好听的,现在河北都司的举动可以说是谋反,可要是汉王登基,这可就是从龙之功。
  “崔将军,你觉得下一步该如何做?”朱高炽沉吟了一下,问向了崔安。
  “微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取得先帝遗诏,以免汉王从中作梗。”崔安沉声回答,脸上的神情异常严肃。
  虽然他并没有说汉王如何作梗,可是在场的人都清楚,那就是矫诏。
  以汉王的能力,伪造一份遗诏并不是什么难处,他只要借着杨荣或者海寿把这份遗诏宣读出去,那么有谁能说这份遗诏是假的?
  “如何取得先帝遗诏?”朱高炽的眉头微微皱着,汉王之所以派了河北都司五个卫的兵力“保护”杨荣一行人,就是防备了有人来抢遗诏。
  况且,进入了京畿地区后,三个后军都督府的京卫接应了河北都司的人,这就使得随行的军队达到了八个卫,近四万人的兵力。
  “如果能以三千营突袭,微臣就有把握击溃对方,救出杨大人。”崔安早已经想好了对策,有条不紊地回答。
  “三千营!”朱高炽眼前一亮,他见识过三千营的冲击能力,在京畿地区的平原上绝对所向披靡,只要冲散了河北都司和后军都督府军队的阵型,那么崔安指挥的亲卫就能趁势将其击垮。
  “殿下,现在五军都督府在城外的京卫已经全都聚拢到了杨大人回京的路线附近,如此一来一场混战在所难免。”杨士奇见状,忧心忡忡地说道。
  永乐帝此次北征阿鲁台一共只带了三个京卫,沿途的河北都司和山西都司相继有九个卫加入北征大军,而征伐阿鲁台的主力则是蒙古投降大明的朵颜三卫。
  阿鲁台经过永乐帝的两次围剿,尤其是去年被蒙古瓦刺部打得大败,实力大不如以前,故而永乐帝这次北征并没有兴师动众。
  在京城留守的四十七个京卫中,追随汉王的有三十一个,隶属周征、张昊和牛世豪麾下的有十四个,最后两个京卫归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武德候赵山河统辖。
  别看赵山河手里只有两个京卫,但是谁也不敢小觑他,因为他执掌着京城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
  赵山河近些年来身体不好,经永乐帝恩准后在家养病,平常很少参与朝堂上的事务,对于太子和汉王之间的纠葛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明哲保身,这也是京城相当一部分官员的想法。
  面对太子和汉王的这场殊死较量,京城大部分的官员都明智地选择了中立,像这种夺嫡之争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能掺合的,只有那些高官显贵才有资格置身其中,其他的官员只能静观其变,等待结果。
  太子现在能够依靠的外部力量,也就只有手握兵权的周征、张昊和牛世豪,不过三人在城外的兵力与威国公相比对于绝对的劣势,一旦打起来难免会吃亏。
  另外,河北都司的军队肯定会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来支援,如此一来的话周征三人将更加被动,十有yankuai会被围歼。
  在杨士奇看来,即使崔安能成功把杨荣和海寿等人抢过来,但是要想回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驻扎在沿途的那些京卫群起而攻攻之,全力阻拦他们,进而在城外引发一场大混战,保不准杨荣和海寿在战乱中死于非命。
  届时汉王就有了进京的由头,以太子谋逆为名顺理成章就可以挥师杀入京城,那些驻守都城的京卫来自五军都督府,自然有人会打开城门迎接汉王。
  只要汉王进了都城,那么就能掌控大局,单单依靠驻守皇城的亲卫,根本就不可能是那些如狼似虎的京卫对手。
  况且,周征和张昊、牛世豪会不会与汉王的人死战到底也未尝可知,三人现在之所以听从太子的命令行事,其实并不是忠于太子,而是忠于大明的皇权。
  说到底,汉王和太子一样都是永乐帝的嫡子,而且汉王与三人之间的关系比太子还要更近一步,关键时刻三人心里未免会有微妙的变化,毕竟谁也不愿意再起刀戈,搞得京城腥风血雨。
  故而杨士奇并不赞同突袭的计划,那样无疑只会激化原本就已经足够复杂的矛盾,使得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士奇有何对策?”朱高炽素来对杨士奇信任有加,见他出言反对,不由得问道。
  “殿下,微臣有上中下三策!”杨士奇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望向了朱高炽,“下策,退守南京,昭告天下,以纂诏之名讨伐汉王;中策,在皇城设伏,一举将汉王击杀。”
  “何为上策?”朱高炽闻言眉头皱了皱,这两个对策他都不喜欢,一个兄弟相残,另外一个使得大明分裂,随后追问道。
  “殿下,微臣得到确切的消息,伴驾的都察院监察御史、翰林院庶吉士李云天在先皇驾崩后不知所踪。”杨士奇缓缓说道,“依微臣来看,李御史十有yankuai赶在杨大人之前进京送遗诏?”
  “李云天?”朱高炽品味了一下这个名字感到非常陌生,他久居南京,李云天又是刚刚从江西调任都察院,故而他怎么会听闻过李云天这么一个小小的新晋监察御史。
  “此人是辛丑科二甲进士,曾经在江西九江府湖口县治理三年,略有功绩,再加上剿匪有功,故而被先帝调来都察院。”杨士奇微微一笑,点明了李云天的身世,“前年,英睿县主下嫁于他。”
  “辛丑科的进士,忠勇侯的女婿!”朱高炽闻言觉得有些意思,原来李云天的来头不小,不仅是杨士奇的门生,还是周雨婷的夫婿。
  “父王,儿臣想起了一件事,皇爷爷北征后不久,英睿县主给儿臣送来了一尊价值连城的玉马像,这尊玉马像好像是汉世子送给英睿县主的。”坐在那里的朱瞻基听闻李云天是周雨婷的夫婿,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情,开口向朱高炽说道。一


第161章 惊险万分(三更)

  “噢?竟有此事!”朱高炽显得有些惊讶,他可是知道周雨婷从小酷爱马匹,如今竟然舍得将玉马像送给朱瞻基,大出他的意料。
  “殿下,微臣听闻李御史与英睿县主伉俪情深,恐怕这是李御史的意思。”杨士奇不由得笑了起来,很显然这是李云天的手笔,否则周雨婷会舍得将如此珍贵的玉马像送给朱瞻基。
  朱瞻基身为皇太孙自然不会稀罕一尊玉马像了,不过周雨婷此举的寓意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