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幸福武侠 >

第571章

幸福武侠-第571章

小说: 幸福武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新自然,却又蕴含深刻道理,明明不是白话,却又如白话一样让人一看就明了,一读就喜悦,我能说什么?”曾布站在窗前。

吕公著家,自报纸送到吕公著手上后,吕家家仆便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旦有人走到吕相公书房不远,便听到朗朗声音传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

已经很少朗读诗文书籍的吕相公居然读起了文章,就像幼儿开蒙读书一样大声朗读。吕相公在读什么文章?

很快,吕相公读的是报上的《古今贤文》便传了出去。

于是一些因事务繁忙而没有看报的,也想尽办法放下手头事,弄来新的报纸,阅看起报上的《古今贤文》来,这一看,便不得了。

“天啦,这真是秦公子写的开蒙读物?”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秦公子这是为我们所写的呀!”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这话说得太通透了。”

“我常听人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往我从未有过这种感觉,可是这一次,这里的话每一句,几乎都让我这样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这也太……”

古今一切经典都是由一些学问高深的人写就,而开蒙教材更是如此,唯一的例外就是《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一本没有作者的书,完全由民间智慧结晶而成。

完全由老百姓写成的,却能赢得历朝历代大儒的赞赏,并且也加入到润色修改中,这很不得了。尤其是对于普通老百姓。

大儒们觉得好,可他们所处的阶层不同,自然无法完全了解下面底层百姓的想法。

因此大儒们编写的《三字经》也罢,《千字文》也罢,各种启蒙教材,经典书籍也罢,终归是为士子阶层准备的,离老百姓太远了。

而《增广贤文》就弥补了这个缺陷,是一个真正为普通老百姓量身定做的文章。

秦仙傲上一期报上的《三字经》,虽然老百姓读着朗朗上口,感觉很不错,可那种不错,因为《三字经》中典故太多,经史子集知识太多,而这些学问是老百姓所不知道的,这便造成了一种尴尬,就是《三字经》明明是用白话写的,偏偏老百姓看得懂的不多。

因而老百姓对《三字经》的赞扬,多多少少有一种不懂,又因为对秦仙傲盲目崇拜,所以觉得好,因为看起来蛮厉害的样子。

而这一本,才真是一读便入了心坎中,句句觉得亲切,句句看了后有一种如闻大道的感觉。

老百姓并不蠢,《古今贤文》中一些道理其实他们也是注意到了,甚至早就以此为行为准则,可就算懂,也只是潜意识中懂,要明确表现出来,却很茫然。更多的是完全不懂,平时里乱来一气,这时看了书中讲叙,才恍然大悟,原来要这样做。

其实完全不懂的道理,真要去想,就像苹果为何落地?有些道理真去研究,去多想一想,是能够弄明白的,可是人最可悲的就是习以为常和麻木。

《古今贤文》中的各种道理,除非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都是懵懵懂懂,遇事也只会下意识去做,根本不会去想这样做是不对的。

更何况就是那些懂的道理,有的是因为本身聪明,所以才能隐隐约约总结出,有的是莫名其妙中合了‘大道’,可大多都是数十年,一辈子经验的总结,或者老一辈的告诫。

不管懂,还是不懂,总之看到了这一篇《古今贤文》自然而然的兴奋激动。

“这个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们岂会不明白,只是明白一回事,说得像秦公子这样动听又是另一回事。”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这话说得多好,多动听!”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好,好一句防人之心不可无,真是至理明言,这书小孩要读,我们也要读呀……”

……

很多老百姓看了这《古今贤文》后,不再像应对《三字经》一样,看过便放到一旁,而是完全不由自主的吟诵起来,甚至反反复复读,反反复复背。

第五卷天龙寺第二百零二章弟子规

泥土屋子中,美貌妇人在纸上落下最后一笔,这才搁好笔,看着桌上的稿件,脸上满是兴奋:“先是《三字经》,而后是《古今贤文》,再就是这个……”

“完成了?”

“嗯。∑。∑”郭媛媛看向进屋的秦朝,“我觉得是没什么问题,你若不放心,可以看看。一个小学课本而已,能有什么不放心的。”秦朝淡淡一笑。“那倒也是,只要有了你写的那个叫……汉语拼音,其他的不过是一些文章,怎么编都无所谓了。”郭媛媛说到这,美目就泛光。

“盛朝,你这汉语拼音,我敢打赌,绝对是划时代的杰作。”郭媛媛兴奋的说道。

秦朝眉一挑,心中也很是感慨,汉语拼音真正的创造目的并非如后世一样是辅助识字,而是用来替代汉字的一套文字。

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技急剧发展,而汉文化圈却依然原地踏步,直到被西方用坚船利炮给打了个头破血流,面临亡国亡种才幡然醒悟,原来我‘天朝上国’已经落后于斯了。

那时清朝被打懵了,打成了脑震荡。

清朝周边儒家文化圈内一个个国家,高丽、越南、日本、泰国等等也同样被急剧的变化给震住了,而后一个个为了强国,开启了近代的变革,而这变革首当其中的便有文字。

因此日本实行了去汉字化、言文一致运动,创出了他们的日本文字。

而高丽、越南等等亦是如此,都抛弃汉字,创造自己的文字,怎么创,方向是什么,基础原则是什么?无疑一个个自然向科技最发达的西方学习,而西方都是表音文字,因此模仿创造的文字也是表音文字。

日本、高丽等等周边国家如此,中国人也不比他们聪明多少。也开始了创造属于我汉人的表音文字,现在看起来汉语拼音很简单,不过如此,可是当时的文字创造过程是漫长而混乱的。

当时出现了很多种创造的文字。

就拼音方案便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而这又可以归纳为1、假名系;2、拉丁系;3速记系三大系,这里面很多方案都非常不错,甚至流行过一段时间,一块区域。

就像注音符号。至今还在台湾实行,而大陆则选用了更加简洁的汉语拼音。

而这套经过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得出的汉语拼音,新中国建国后并没有停止改进,高层一直都想用它来完全代替汉字,因此一直都在为之努力,到1980年群众寄来的设计方案便有3300多个。

“这一套汉语拼音易学易记,愚妇村氓都能轻易学会,一但学会,就能自己写信。”郭媛媛兴奋的说道,“这……再加上简化字能够实行的话。你说的什么扫盲,根本不是难事。”

秦朝一笑,后世汉语拼音只是汉字的辅助,可实际上,刚开始汉语拼音就是当文字用,因此旧社会,有些人就是随随便便学了点当时的‘汉语拼音’,便可以与家人通信。

“这拼音虽好,可是我大宋汉字同音字太多了,而且老祖宗留下的这么好的汉字。也没必要全废。”秦朝说道。

“你还想废了汉字,用这替代?”郭媛媛瞟了秦朝一眼,媚意横生,“你都不想想。光这个,就已经让你……你这一套一发行,程颐、司马光之流都不知道会多么羡慕你,你这可是统一语音呀!”

秦朝顿时笑了起来。

表音文字在规范语音方面是优于表意文字的,而汉语拼音及台湾的注音早期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推广普通话。没有电视、广播、收音机的年代,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人与世间其他动物相比。为什么脱颖而出?不就是因为会说话么,而说话使交流简易方便,这样一步步成为最聪明的高级动物。而中国古代,秦始皇最大的贡献,在秦朝看来不是统一六国,不是统一度量衡,而是统一文字。

统一了文字使交流变得更加简易,这时很多人说话说不明白,往往便用树枝在地面写字。

如果语音也统一了,对整个社会文明的推进作用……秦朝想想就觉得兴奋。

“既然小学语文完成了,我们就进行下一项。”秦朝眉一挑道。

“什么?”郭媛媛兴奋的看着秦朝。

“数学!”

“数学?”

……

三醉楼上,人声鼎沸。

“秦仙傲这一次又会推出什么?”陈瓘饮了一口酒,目光往四周一扫,这四周一个个食客吃喝说笑着,嘴里不时冒出一句‘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听起来好像个个都是学问高深之辈。

“一部《古今贤文》才推出多久,就已经这么深入人心了。”陈瓘感慨,看了秦仙傲的《三字经》,他陈瓘还有点不是很服气,可是《古今贤文》一出,陈瓘便明白了,自己和秦仙傲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别说我,说句不敬的话,就是我老师,祖师他们……”陈瓘目光扫向窗外,眼睛蓦的一亮,远处街道上卖报童正在卖报而来。

“结帐!”陈瓘按下几枚铜板,连起身出了这酒楼。

很快一张新报纸落在了陈瓘手中,而后陈瓘便一旁空处站着兴奋的翻开报纸,知道与秦仙傲不是一个层次的后,陈瓘也放开了,不会因为秦仙傲如何厉害就心中耿耿。

“嗯?弟子规?”

陈瓘扫过头版的三个最醒目大字后,眉头又皱了,因为下面正文的汉字上面有一些像‘dizigui射ngrénunshouiàotii激nin’这样的文字。

“是神仙国语么?不对,只是和神仙国语有点相似。”神仙国语陈瓘也是看过,并且自学了一阵,发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便放弃了,自然也认得一些,而报上的文字,字母是神仙国的字母,可一些字母上有横、斜横、勾这样的符号这便不对了。

微一思索陈瓘便放弃猜谜了,仔细看起正文来。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

“好!”陈瓘眉目一挑,依然是与《三字经》一样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句句千锤百炼一样,偏偏内容非常规矩,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这正是陈瓘所喜欢,陈瓘继续往下看。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

一口气读完,陈瓘只觉得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这秦仙傲先前写了一部《三字经》,似乎用三字一句的方式已经将一切写尽了,可是这一篇……”

《弟子规》虽然出世很晚,可是一出世后便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力。

而与《三字经》类似于‘小纲鉴’的性质相比,《弟子规》注重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上应该恪守的规则,这对于后世人来说,可能有些不太感冒,可是古人眼中。

“上一部《三字经》必不可少。”

“而这一部,讲做人的道理,讲得比《三字经》更加详细,更有系统条理,这一本更不能少。”陈瓘啧啧赞叹,又将《弟子规》再读了两遍这才看向后面。

“嗯?”

只见《弟子规》一文后写着:

“我写完《古今贤文》,总觉得将世情人性说得过于透彻,残酷。这种高度概括社会阴暗,人性扭曲的文章对于有一定阅历的人来说是好的,可对于孩童未免过于冷冰冰……”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对于孩童来说,我们不应该剥夺他们对社会美好的幻想,因而想写出另一本以作弥补……”

“此《弟子规》因行文匆促,并未直抒我心意,里面颇多陈规劣习,我是不喜的……”

陈瓘眉头连一皱,眼神既怪异又有些气愤。

你这都是匆促行文,那若不匆促行文,细心雕琢写出的文章不得惊天地泣鬼神?

还有陈规劣习?这哪里是陈规劣习,这简单就是最好的规矩。

《弟子规》在秦朝眼中有很多封建习俗,完全是束缚人性的,可在这时,这些规矩根本就是再完美也不过了。

“这秦仙傲是自大,还是真的这样觉得?”陈瓘摇了摇头,继续往下,忽然目光一凝。

“《三字经》也罢,《古今贤文》、《弟子规》也罢,在我秦仙傲看来,都不够资格当作真正的开蒙教材,顶多只能做儿童的课外读物。”

陈瓘瞪大眼。

《三字经》没资格做开蒙教材?《弟子规》、《古今贤文》也没资格?陈瓘重重吸了一口气,这才目光往下看

“那么,我秦仙傲真正中意的教材是什么?诸位读者若有兴趣,请即刻前往各书店……”

第五卷天龙寺第二百零三章理由

陈瓘奔向书店时,皇甫周、吕好问……士子阶层一个个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