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89章

争-第89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穿越者的作弊器,他知道这个时候的皇太极正在集结大军征伐漠南蒙古,顺带还吃着碗里的、看着大明那个锅里的美味佳肴。

也就是说,皇太极就算腾得出手来,来的也不会有一个旗那么多!

方生打得就是以多打少的主意!

豪格这次带的是正黄旗的十个牛录,正黄旗是皇太极的左膀右臂,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如今更是铁定的和硕贝勒,虽说还没有正式册封,各个规制已经按着和硕贝勒的规制来办。

比如这十个牛录,可不止普通的十个牛录那么简单,若是八旗中随便七旗还好,可八旗中唯有正黄旗是皇太极亲辖的也是最亲近的一个旗,这要摆在大明,那就是禁军,豪格带着正黄旗十个牛录出征,再搭配上那个长子的身份,这就好比大明的皇太子越过皇帝掌控禁军。

摆在大明,那就是这个皇太子的身份坐定了,谁也推翻不了!

十个牛录,浩浩荡荡的三千人从沈阳城出发,八旗骑兵的迅速一向来去如风,又是自家地界,豪格更是连派人去打听复州、金州战况的都没有,就从沈阳城浩浩荡荡的到了复州城下。

复州过去曾是大明的卫所,与金州一般无二,都是些高大的城墙,里面也尽是屯兵的地方。

若说强攻,豪格的正黄旗铁骑未必有什么办法,最多是恐吓一番,可结果却是豪格的正黄旗铁骑一战而下。

复州城早成了一座空城,除了那个城墙以及搬不走的东西之外,连片完整的瓦都无,也就是说,晚上到了复州的豪格根本无法找到歇脚的地方,只能摸着黑去打较近的金州。

结果自然是不出所料,金州也根本就是空城一座,豪格当即就想引兵去了旅顺,若是那些汉军捣乱,那就直接杀光了事,如若不是,那也少不得要教训教训这些‘强盗’,连个瓦片都是不留!

豪格最终还是被劝了下来,因为这趟不止他一个出征,还有的就是被皇太极颇为看重的岳托,要说岳托这次本是要随着大军出征漠南蒙古,这次跑来跟着豪格还是主动请缨。

皇太极也未多想便是同意了,豪格这一趟痛快的领着十个牛录过来也是一个主意,那就是打快战,至少不能误了出征蒙古的时辰。

所以这才两日之内行了数百里,最后更是一夜冒进拿下了两座城池,若不是岳托拦着,怕中了来犯之敌的诱敌之计,恐怕这个时候已经打到了旅顺。

豪格虽然对岳托阻止他的行为略为不满,但也毕竟身为同族,岳托也是一心为自己着想,这才停了脚步,遣了人先行去旅顺城打探消息,若是有踪迹再行定夺。

等到了斥候回报已至卯时,天色微亮,带回消息的斥候却是结结巴巴的不肯说完话。

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顺围城战(四)

“贝勒爷,卑职……卑职有些话不敢说。”

豪格臭着一张脸,前面的话他已经听得明白,既然旅顺是空城,那么前来进犯的来敌不管是谁,至少都已经跑了,也就是说他豪格白跑了一趟!

如若不是昨夜岳托的阻拦,此时恐怕已经在旅顺城中吃酒了!

豪格见这斥候如此模样,更是大为不满,若不是不能肆无忌惮的砍了了事,让豪格必定会让这个斥候死无全尸。

“卑职发现……旅顺城外叠起了一层层死人头,数百步就吊着一具无头的死尸,不多不少,正是一千具。”那斥候胆颤的模样,想来是那副场景,实在有够骇人。

“什么东西?”豪格皱着眉头喝道。

“京观?”这却是岳托出声,他可不比豪格,对汉学一窍不通,这汉人杀人的手段他岳托倒是懂个七七八八,这京观又称武军,“观”与“阙”相通,也就是门楼的意思,实实在在的是汉人用来威慑敌人的良方之一。

至于吊起无头死尸,这和京观异曲同工,作用也是相同,都是一种威慑和恐吓。

但这不包括豪格和岳托,甚至大部分女真八旗也不会当回事,他们本就是蛮族,对京观这种残忍的威慑方式只会习以为常,而不是害怕,至于那个斥候的胆颤,倒是有十之八九怕被豪格一怒而斩杀,而不是害怕那所谓的京观。

“是哪些人的头颅?”

豪格正在暴跳如雷,自然是要点兵杀向旅顺,但他也不是笨蛋,更是要问明白死的是哪些人?

这却不需要那斥候去回答,岳托就直接点明了道。

“孟统领已然尽忠,那一千颗人头自然是他属下的一千汉军了。”

“正是。”

斥候低声应道。

此时却是豪格都有几分心寒,连斩了这个斥候的心思都不再有,京观虽不吓人,可女真一族已经全然汉化,虽然保留了野蛮人本性,可至少举止和礼节上已经逐渐向汉人靠拢,这种类似京观的威慑,除了在他们的通古斯老家外,大明倒是很少做过。

可豪格转瞬就是暴跳如雷,岳托也不再阻挡,既然没了埋伏,那也用不着拦着他豪格了。

若不然日后豪格登上了汗位,他岳托又何曾能有地方待着,豪格的心胸可远不如他的父汗皇太极那么宽大。

从金州到旅顺更是只有几个时辰路程,正黄旗的三千铁骑更是快得多,只是也正如那斥候所言,根本就是空城一座,至于那个京观倒是十步一堆堆积在路边,上百堆的死人脑袋,即使如女真八旗这等强军那也禁不住有几分胆寒。

实在是女真八旗全盘接受了汉人的文化,这些女真人甚至在后来废除了京观,屠杀的成千上万汉人百姓也会掩埋,虽然只是掩耳盗铃的道理,但也有所进步。

一千颗头颅,不多不少,横的竖着摆成三角矩阵的形状,看上去远远比普通京观来的更有威慑力。

方生恶趣味的在每一个三角矩阵京观上插上一根十字架,孤陋寡闻的女真人并没有见过这种装饰品,他们只以为是用来处罚死去的亡魂的一种法器。

每个无头死尸都是吊在同样的十字架上,这种野蛮的显示战功的方式只有武功卓著者才会去做。

可方生为了只是处罚这些背叛民族的女真汉军,虽然手段残忍了些,但他方生本身就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

也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方生比大多数大明人都来的残忍,他对人命有一种漠视感,或者是因为穿越者的优越性,也可能是突然膨胀的权利给了他这种力量,所以不由自主被控制。

但总之,方生在对待异族上不会是一个好人,即使是投靠异族的汉人,他只会更加痛恨。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五天前,这个时候的方生和手下的军队正准备攻打苟延残喘的旅顺北城。

方生穿着一身铁甲坐在马上,亲卫营不多的两百名骑兵这次被全部抽调出来,为的就是让他方某人感受一下战场的气氛,或者说,是树立起一个形象,所以方生所在的位置是前线,攻城战中的第一线。

另一边则是李越苦头婆心的规劝。

“主上,还请移驾。此地甚险。”

这话翻译过来的白话文就是:这里太危险了,您还是躲到大后方安全些。

如果换个方式去理解,那李越的劝告则是让方生临阵脱逃,躲到最安全的地方,等到武将们打完仗就行,到时候出来论功欣赏,别的什么都不管。

方生翻翻白眼,这个李越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小了点,要不然当初也不会一口答应投降的事情,也就是说,李越的劝告与其说是说给方生听得,还不如说是自己想要找个不打仗的地方窝起来。

李越实在不适合上战场,如果派他出使他国,恐怕即使是战胜国,也会被不由自主的签订一大堆不平等条约。

这种人的性子太软,但相反的,处理起政事也是和风细雨,四处讨好的老好人一个,哪方都不得罪,也能把事情做到滴水不漏。

方生一匹高头大马,再加一身裹了十之七八的铁甲,确实很有几分大将风范,但这种风范同样是敌军的显著目标!

因为太明显了!

如果敌将不是笨蛋,那只要照着那个最光鲜的杀过去就行,直接俘虏了主将,那这在中国古代战争中,这场仗已经不用打了。

所以李越虽然说得不中听,但也是不无道理,可偏偏这话说错了地方。

那就是城里的孟乔芳打死都不敢再出城!

他只有一千人,除非脑袋有坑才会行险去搏一搏,若不然还不如死守待援来得好,至少有一丝希望比自己送死来得强。

所以方生的两百名一身板甲的骑兵也就成了战阵上最靓丽的风景线之一,对我方士气的鼓舞不言而喻。

这些板甲是那个普鲁士人约瑟夫历经两年的产物,最近才开始量产,一开始无法大部分列装原因则是缺少冲压机床。

用手工来打造板甲的代价太过于昂贵,也过于耗费劳动力,所以这种流行于西方的板甲才在这个时候刚刚列装。

方生先一步配给了所有的骑兵,鸟铳手们则以轻便为主,自然不需要这么繁重的盔甲,而和产量成正比的骑兵数量也让方生第一个考虑到骑兵。

于是这些平日里拿来当做信使的骑兵们一下子都成了重甲骑兵,这种重骑兵远不是女真八旗那样的‘伪重骑兵’,只有单薄的甲片里面塞满了棉花,只能抵挡住大明制式武器戚家刀的攻击,而如果是大型的钝器,这些女真‘伪重骑兵’就会被敲的呕血而亡。

所以方生给这些重骑兵们装配的也是大型的阔剑。

这支只有两百人的重骑兵的耗费甚至超过了十倍的鸟铳手,挑选的马上骑士也都是有足够高度的壮士,也因为马匹的局限性,方生只有两百匹马,还几乎都是东方马种,根本不具备西方马种那样高大和气力,所以这些板甲都是小了一号的,但也勉强拖得动。

这种看上去就有强大战斗力的兵种给普通士卒的鼓舞可想而知。

至少这些有了些许经验的大兵们各个一脸坚毅,等着拿下旅顺城后升级加点,从新兵变化成有点经验的兵卒。

至于最后升级到满级的老兵,那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及更多的代价。

总之,在方生发动总攻令后,耽罗府兵马的第一次正式攻城拉开了序幕。

士卒保持着散漫的队形,看上去虽然不是太齐整,但这种方法也是最容易躲避城墙上的飞矢,惯性的用云梯攀爬和用冲车撞门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

所以方生很有先见之明让所有火炮对着城门开炮,并且让数十门火炮在短时间内打中了目标,让旅顺北城的城门轰然倒塌。

连早先准备好的冲车都没有派上用场。

实际上方生的这个法子抄袭的是日后女真人入关的战例,他们总是将缴获的明军火炮拿来攻打城门,然后在打开缺口后让一场攻城战变成一次野战,并且屡试不爽。

这一次方生只是将这个对象调换一下,转而攻打和女真人同一阵营的女真汉军而已。

在城门倒塌之后,这场攻城战也变成了野战,甚至比女真人后期的战例更加像是在平原上互相开战,而不是一方攻城,一方守城。

因为旅顺北城中的房屋大多被守卫者拆掉来当做战略物资,剩下不多的也被第一天上百次炮击打得所剩无几。

所以并不存在巷战,耽罗府的士卒们只是用了一下云梯爬到城墙上,然后再走下城墙就可以从新列队。

城门毕竟不大,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太多人,所以临时赶制的云梯没有和冲车一样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命运,而是做了短暂的过渡品。

至于城墙上的女真汉军在顽强抵抗后无法抵挡蜂拥而至的耽罗府兵丁,区区一千人大多数被在城墙上就解决了干净,从城门冲进去的步卒和城外的步卒两面夹击,城墙上的女真汉军根本无路可逃,只能绝望的发起最后一丝反击,但即使如此,依旧有几近百人选择了投降,这些投降的女真汉军只是怕死,他们依旧绝望。

虽然人数虽然只占小部分,依旧引起了部分还在坚守的女真汉军的骚动,不再一块铁板的女真汉军更容易被攻破,何况还是两面夹击。

仅仅半个时辰,方生的军队就破城而入!

第一百一十九章 围点打援(一)

扫清残敌并不难,旅顺北城里的女真汉军早早就被吓破了胆,但在方生宣布杀俘之后,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提起反对意见的李越,这个这次唯一跟随到旅顺的文官也第一次在方生面前提出与之相驳的意见。

“主上,杀俘不详,对王业有大碍啊。”

“不杀难消心头之恨。”方生淡淡的说道,只是也不容人驳斥,但李越出于为人臣子的责任,还是苦口婆心的劝解道。

“自古圣贤皆道仁者无敌,主上若是擅杀俘虏,岂不是有违天和?”李越啰啰嗦嗦的说了一大通,引得都是些圣人语,圣贤言,除了方生摸着脑门似懂非懂,其他诸将大多是一脸的不以为然。

这倒不是他们天生嗜杀,而是战场上哪有不杀人的,即使在大明,杀俘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又何必和女真蛮夷较真。

这些女真汉军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