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163章

争-第163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在是一开始刘泽清就没指望刘复的主意能有用,毕竟他也是武人,要是把他摆在对方的位置上,直接发兵攻破登州倒是不至于,好歹他也还是大明的武将,跋扈成那样就成公开叛乱了,但用兵围了登州城,然后逼着朝廷下旨安抚罢了对方那是百分之百,倒时候你一介白身,还不是想捏就捏,想扁就扁,武人嘛,就要狠一点,这才是为将之道。

至于刘复的主意,本来在刘泽清看来只是书生之见,本来就是多一次少一次的举措,自然不会舍得拿出多大的本钱,因为他刘泽清根本没指望,反而是当即让亲信带着十万两银子兵分两路,一路去南京,一路去京城打通关系,到时候就算对方暴起发难,只要不是举起反叛而攻破了登州城,那他这个登莱总兵就能做的高枕无忧。

可没想到这般行为都成了无用功,看来正像是刘复带回来的说法,那东江镇总兵方成根本不打算趁机算账,虽然刘泽清万般不甘心自己被如此轻视,但那也是事实,自己这边五千大军说没就没了,逃回来的连一千人都不到,剩下的要么被对方击溃,要么就死的彻底,剩下的老弱残兵根本哪里还能有什么资格说话?

于是刘泽清安分了,他倒也知道分寸,在得到刘复带回来的答复后,当即又送去了一万石的粮草和五万两的银子,粮草不是他不给,而是压根没多少,这几年总兵当了下来银子是赚了不少,饷银大多数都被克扣进自己的腰包,要不然也不会有银子让人上京打点,但这养兵,饷银可以不发,但饭不能不给啊,少给归少给,所以这算上之前的五千石,能够送来的两万五千石已经是刘泽清能拿出来的大部分,自己剩下的也不多了。

等得知送去的东西东江镇全都收了之后,刘泽清也算是心里安稳了一大半了,摆在之前虽然那东江镇答应此次放过他一马,不过毕竟口说无凭,刘泽清不放心,一万石的粮草,太少了啊!这就跟花了上百两银子,结果买了个只值几钱银子的假货一样,你会信花一点代价买来的平安,还是更多的代价?

这就是一人的奇怪心理,多花点也舒服点,至少刘泽清现下是心里安稳了一大半了,至于剩下的那点不安稳,也完全是因为那东江镇还没出了登州的境内,也就是说还在他登莱总兵的治下,保不齐骤起发难也说不定。

所以他刘泽清为了让自己彻底安稳下来,只得想法子把这些东江镇来的大军给赶出自己的治下,但他不敢亲自说啊,更别提武力驱赶了,他自己的五千大军刚丢了个一干二净,所以只得让本来打算去京城里打点的亲信从新带上银子,想让朝廷趁早给这些在登莱治下静等安排的东江镇总兵方成能被及早调上战场,到时候他也能把悬在那的半颗心彻底放回去,一举两得啊,说不定还能报仇什么的,那些反贼的战力可是不弱的,到时候岂不就好事成双了?

于是刘泽清开始心思活跃了,等他在京城里打点了一番,果然,到了四月初,京城里的下令到了,让方成前往江淮,驻庐州府,直接受南京兵部的管辖。

实际上,如果不是刘泽清的上下打点,朝堂上还真没人记得这么一支客军,虽然早在八年末朝廷下了旨调兵,可这事一直拖着,朝廷上下以为自己这边是调不动,虽然无可奈何,但也认了,这几年屡有手握重兵的大将听调不听宣,或者上书敷衍,朝廷也都习惯了,所以只当方成的奏章是托词,人家压根不想来,自然就没再打这个算盘。

而到了九年初,大明上下的形势已不如去年那般糜烂不堪,甚至跟前几年比起来形势都大为好转,也就更没人提起调动那支曾在关外杀过建奴的东江镇兵马,但这调令也没收回去,大明只当你不愿来,又不比普通的大明总兵可以管,一纸诏书就能罢了官职,而且,人家是有正当理由的,不来又有什么办法?所以这就给放到了一边。

这才造成了这等糊涂事,那就是方成来了,而且来的还很突然,虽然看上去跟突然这两字一点都扯不上关系,毕竟朝廷是在去年年底调的兵,你今年三月才来?要真有什么大战,岂不是战机早延误个精光?人也早死个精光!

不过这毕竟是奉旨来的,虽然奉的是去年的旨,但这一样是奉旨啊,总不能立马就给遣返回去,所以管着大明半壁江山的南京兵部没办法了,他只得赶紧的给京城请示,这支客军怎么办?毕竟,现如今这兵事已经不像去年那般糜烂不堪了。

至少从去年八月里,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起半年有余,已经略有起色,先是十一月击败反贼中的整齐王,之后整齐王与闯王等贼众拥兵三十余万围攻洛阳,卢象升以副将李重镇,雷时声又败此贼寇,皆是大破之,到了九年初更是屡次败农民军闯王、闯塌王、八大王、摇天动各部,使得反贼势力大减,彻底退出了江淮地界滁州、庐州等地,朱仙镇大败诸家起义军,逐北五十里,朱龙桥至关山,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之不流,可堪一斑。

到了三月,卢象升更是接连将各家起义军赶回了陕西老家,朝廷原先去年担心的南京陪都不保自然不可能,反而是形势比起去年好的太多,所以等南京兵部将东江镇总兵方成已领兵来援的消息一说,包括崇祯在内的所有人都纠结了。

概是因为现在根本用不了这支客军,一样也和南京兵部的考虑,总不能就此遣返了吧?好歹人家是兴师动众的来的,而且听闻南京兵部送过来的消息,这个大明从来不管不顾的东江镇的总兵方成可是真的出了万余兵马的,这在大明,实属难得,毕竟这世道,听调不听宣的大将不是一般的多,特别是调他省客兵,更是难上加难!

朝廷纠结了,一时间想不出别的法子怎么办?那就先放着呗,反正朝廷事情多,怎么看都是你一个小小的东江镇总兵,比起总督山西,兼东南五省军务的卢象升来说,怎么都不值一提,而且,如今眼看贼寇被扫清也在旦夕之间,自然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满朝廷大多数都这么想,所以这事就先拖着,等卢象升剿灭了反贼再说,自有人提议将这只东江镇来的兵马调给卢象升管辖,区别于一开始的洪承畴,虽然后来这决定也延误了下来,概是因为温体仁反对,温体仁不喜欢有人反驳的主意,因为一开始他是要让这个什么东江镇总兵单独算一路的,也就一万人,到时候死的也快,没办法的事,谁谁让你上下都打点了,就是不打点他温体仁,而且,还偏偏曾经得罪过他,好歹一朝首辅,不整你整谁?

于是这事就在南京兵部接连催促,而京城的文武百官包括崇祯在内则互相扯皮,直到刘泽清觉得总有一万强兵在自己眼皮底下不是个事,只觉得心里头不安稳,这才赶紧让人带着银子入京打点,第一个就给温体仁送了两万两,剩下的满朝百官有权有势的一个不缺,这才让大明下达了姗姗来迟的调令,也算机缘巧合。

暂驻庐州府,防范流寇反贼,清扫反贼余众。

虽然十几家反贼都被卢象升给击败了,一路都按着原路打了回去,可因为沿途农民军都是溃败,这也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沿途虽然明军已经打回去了,但还有大量被打散的贼寇呼啸山林,侵扰地方安宁,所以这才有了这份的调令,暂驻庐州府的意思自然就是在庐州府为主剿灭附近的反贼残兵,又将这支突然而来的援军的指挥权给了南京兵部,毕竟南边离京城太远,毕竟是不方便,而且,这支又是客军,客军这东西,自大明开国起就是个会折腾人的,所以朝廷为了省去麻烦,干脆就拨给了南京兵部,等着用得上时候再说,用不上了,过阵子再遣返回去就是。

第二百单五章 出发(五) 清剿地方

朝廷打的主意方成自然不知道,既然崇祯下令调给南京兵部听令,让他暂驻庐州府自然不得不听,好歹现下也是个东江镇总兵,实打实的大明臣子,而且这也只是暂驻而已。

于是在接到朝廷的旨意后,方成当天既收拾营帐前往南直隶的庐州府,虽然有雇来的向导带路,也依旧走了近半个月才到达地方,沿途不袭扰各州县,就食皆是在当地购买,这些都是由孟千解决妥当,花去的银钱是不少,但也没让一万两千人的兵卒饿着肚子,总归,这趟行军还算顺顺利利。

等到了庐州府,方成才知道自己已经给划给了南京兵部,也就是说,以后听得都是南京兵部的令,除非是朝廷从新下了旨意。

见了南京兵部在泸州等着接待的官员倒是一脸和气,丝毫都未做刁难。

也是源于这个东江镇总兵方成是新冒出来的,这些兵部属官又没什么官阶高的,要不然也不会给派出去做这等差事,别的不说,脸色是会看的,自然也就不敢放肆。

手都没敢伸,这银子谁都想拿,但也得看时机,这年头,大头兵的钱好拿又不好拿,至少总兵这一阶层,不是他们这种下九品的小吏可以伸手的。

双方自然是宾主欢喜,庐州府知府是个文人,哪肯凑武人的热闹,不过毕竟庐州府今年正月刚挨了反贼的围城,虽然没被攻破,但也是危险万分,到最后给卢象升给救了,反贼没攻破庐州府,却攻破了据此不远的滁州府,最后就是屠城,屠戮了数万人丁,滁州府的知府更是被吊在了城头上挂了三天三夜,要不是之后明军击败了这股反贼,并且大败其五十里,说不定那尸首,早被风干成了什么样子。

所以这庐州府的知府倒也知趣,一半是给反贼给吓得,听说南京兵部调了任总兵暂驻庐州府,派来的属官地主之谊聊表心意还算做的齐全,只是人没到场而已,毕竟是读书人,又怎么能跟一棒子武夫混在一块?顺带还有就是心惊胆战。

这卢象升的确实打跑了反贼,而且还是大败贼寇,但同时也带来一个后果,就是这名庐州府上下现在对明军一样是惧之如虎!

说来明军的军纪差,道德败坏,这名知府之前是听说过没看过,直到卢象升麾下的几万大军出场这才知道,这岂止是军纪败坏,简直比起贼寇来毫不相让!

庐州府的知府在明军过境时没敢开城门,可庐州府的沿途州县有近半都被明军给抢了个清光,虽然没死多少人,但也的确实是‘贼过如梳,兵过如蓖’了,换言之,这次调来暂驻庐州府的明军想来也不会好哪去,甚至为之更甚,毕竟,卢象升督抚的明军军纪那还是大明军中最好的了,独一无二,连忍受不住的同僚上了奏章上去,换来的也是南京兵部一阵模棱两可的回应,大意就是,没杀光抢光就不错了,你还能指望兵丁怎么样?一点作用都没。

有的同僚怒了,一气参到了京城,最多也就是两边各打一大棒,怎么看都怎么的不疼不痒,所以他才怕啊,这要是贼寇来的是死,明军来了虽然好点,但也没好到哪去,所以就怀着这样矛盾的心理让下面的属官来接待方成。

方成接了南京的兵部的调令,既然是暂驻庐州府,自然不会待得太久,这之后是怎么办,也就自然是之后再说。

不过那南京兵部的属员倒是东张西望,小心翼翼的收了递出去的三百两银子后,自是受宠若惊,摸了摸袖子里的银两。

“总兵大人,如今贼寇势弱,南京的诸位的大人的意思是您过阵子自己上个奏章,找个借口就行了。”兵部的来人小心翼翼的说道,毕竟这话,听着不是太好,哪有人家刚到就赶回去的道理,这消息是透露了,这银子也拿的不安心啊。

三百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在诸多朝廷大员眼里自然不值一提,没个一千两你也甭想进那门,可三百两对于这名从九品的小吏才说,那可就是足够十年的饷银,虽然这大明的饷银低,要指望那个过活那早饿死了,可这么大的贿赂,那也是第一次收啊,顿时嘴就跟没把上似的,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银子拿了,只是这也没什么好透露的,兵部的属员挖空了心思也就这个值钱点,只是听起来不想是拿了钱报喜,而更像是哭丧的,没办法啊,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好消息!来了当时不好把你赶回去,过阵子再遣返你回去总行了吧?

这名兵部属员还是个有良心,这银子拿归拿,不能白拿,立马跟着来了一句:“要么总兵大人您给兵部的众位大人上份奏章,让下官带回去?到时候调到卢督抚下面听令?”

这名小吏倒是自以为好心,因为卢象升是谁?大明的中兴之臣啊!别的不说,光是这几年一直闹腾的厉害的反贼,不也是刚进了南直隶的地界就给打了回去,眼下更是节节败退,明军不停的报捷,眼看着反手之间就要除了这大明几十年的祸害了。

在这名小吏看来,来了要就得给遣返回去,这是什么事?要是被调到了卢督抚的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