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108章

争-第108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八哥回头可不止是汗王了,回头那就是皇帝,九五之尊。”

插话的是阿济格,算是三兄弟之首,脸上比起多尔衮、多铎多了些许胡须,至少像个大人,不像是多尔衮,虽然少年老成,可毕竟年纪不大,看上去不如阿济格稳重。

只是这说出来的话却莽撞的很,脸上的表情也不甚高兴,显然和皇太极并不是太对盘。

阿巴亥留下来的三个儿子倒是都成了皇太极的麻烦!至少眼前看上去是,所以阿济格此时才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早上的是皇太极招大家去议事,阿济格就称病未去,现在倒是生龙活虎的累接多尔衮和多铎一道。

要说阿济格自从随军入关回来后就一直托病,一来是因为此战中阿济格统帅侧翼,但明显其他的贝勒贝子们不太买账,阿济格心灰意冷,干脆就托病在家,二来也是因为三兄弟里虽然阿济格最为年长,但平时拿主意的倒是多尔衮,若是阿济格在,到时候两兄弟反而互相羁绊,阿济格对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坦荡,干脆就托病连议事都不去,全由多尔衮做主。

“十哥,你也少说两句。”多尔衮不能跟阿济格发火,只能打算阿济格的话头:“八哥要是做了皇帝,也亏待不了我们,郡王贝勒是少不了的。”

“这可未必。”多铎见样子赶紧插了一句,被多尔衮一瞪眼,这才知趣的呐呐的不张口,十四哥好是好,什么都想得比别人快一步,他们三兄弟能活到现在多尔衮就占了一大半的功劳,可就是有时候有点太不近人情了。

“行啦,行啦,十五弟也就嘴快了点,这次不是没惹上事么,八哥他既然不打算追究那就算了。”阿济格赶紧和着稀泥,他们兄弟三个,惹是生非最多的就是多铎的这个脾气了,冲得要死,而且,今天显然又在朝堂上说错了话。

“这次还多亏范先生相助,多铎,回头让家里人备份厚礼送过去。”多尔衮说完就先阿济格和多铎一步进了和硕贝勒府。

三兄弟虽然早已各自成家,可却一直没分家,一直住在努尔哈赤赏给的府邸,所以三人的感情才这般深厚,平日里也紧紧的抱成一团。

“范文程?他算什么东西,也配我派人去送东西……”多铎一听到多尔衮的话,立马就想跳脚反驳,可多尔衮压根没给他机会进了贝勒府,显然是不想搭理他了。

倒是阿济格拍了多铎一巴掌后脑勺。

“小十五,听你十四哥的,他说的话肯定没错。”阿济格笑着道。

他虽然是三人之长,不过向来拿主意的多尔衮,而且努尔哈赤生的兄弟十几个,连八哥皇太极他都不服气,唯独对这个弟弟另眼相待。

“这个……”多铎还想反对,让他派人送礼给范文程?这不是春心为难他么?要说平日看那帮汉人最不顺眼的可就是他多铎了,他去低头?十四哥还真想得起来!

“让你去就去,哪来那么多废话。”阿济格毕竟是长兄,虽然只是排行老十,可在大妃阿巴亥留下来的三子中那就是长兄,他的话多铎还不敢不听,所以只能嘟囔着几句,多铎也应承了下来,要是单一个多尔衮拿的决定,多铎还敢反抗一下,可阿济格也放了话,多铎就是想不听都不信,毕竟现下各方面,他还得依附着两位哥哥的。

“知道了,唉,十哥,你慢点。”多铎不甘不愿的应承了下来,眼看着阿济格快一步进了贝勒府,这才赶紧跟了进去。

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轮攻防(一)

这边多尔衮两兄弟刚刚出了皇宫,原先议事的各旗贝勒和一帮汉臣们都被皇太极遣散各自回府,连宁完我都没留下,只有范文程站在没动,看是还有话说。

“范爱卿,不知你还有何话要说?”皇太极等着打发走了众人,这才笑着问还立在一边的范文程。

“臣无话可说。”范文程低眉顺眼,吭着声道。

“范文程啊,范文程,你是不是对本王今天没帮你出头而心存不满啊?你又不是不知道,多铎还好应付,多尔衮要是也昏了头,今天的议事动静可就大了。”皇太极看着范文程的模样,反而是不怒反笑,质问的话说出口味道却变了个样。

“臣,不敢!”范文程依旧是低着头回头,可这次却继续的说了下去:“臣只是想说,十四贝勒只是心中有些怨言,并无大碍。”

“你这是废话,本王也知道。”皇太极没好气的说道,这才知道范文程是故意给他猪鼻子插葱,装象。

“既然你范文程没什么意见,还留在这干嘛?本王可没让你留下来吃御膳。”

“臣只是还有话要说。”范文程细声慢气的说着话,就好像刚刚压根没人说过一句‘臣无话可说。’一般,面不改色的向着皇太极道。、

“你……”皇太极不知是被气的还是乐的,用手指着范文程,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汗王,臣想说的是多尔衮知道顾全大局尚可,但多铎和阿济格恐怕就不会那么安分了。”范文程的话透着一丝危险,而且这种话,摆在平日里范文程根本不会这么直接就提出来,好歹也会委婉一些,这毕竟是皇太极的家事。

当初皇太极逼死了阿巴亥,凭的也是阿巴亥是大妃,也就是努尔哈赤的正妻,这才借着机会让阿巴亥殉死,可努尔哈赤一生有妻子十六位,大小嫔妃更是数不胜数,最后跟着一起殉葬的却只有一个阿巴亥还有另一个连儿子都没生下来的德因泽。

皇太极的借口就是家事,你阿巴亥是大妃,诸妃子之尊,既然连努尔哈赤都死了额,你这个大妃怎么能不殉葬?至于德因泽,那就完全是无妄之灾了,算是陪着阿巴亥一块死的,怎么着也算是努尔哈赤身前还算宠信的妃子。

但多铎今天在朝堂上公然说出来,这事就不那么简单了!

“老十五?他还没那胆子。”皇太极信手的挥了挥,并不在意范文程的话,多铎?那就是个比莽古尔泰那厮好一些的莽夫而已,他皇太极又怎么会放在心上?

“至于阿济格?从去年起一直称病,本王倒是没看出他哪病了!”提起阿济格,皇太极有些怒气也是正常,去年出征察哈尔蒙古最后领兵入关,皇太极可是为了拉拢阿济格兄弟三人,让阿济格单独领兵侧翼,算得上信任有佳,结果事后刚回了盛京城,阿济格就托病不出,显然是不打算给他皇太极卖命了。

“臣,怕的就是汗王您一再放纵阿济格和多铎。”范文程终于说道了重点,也不再遮遮掩掩的玩什么深沉,这套在皇太极看来无非是掩饰而已,若是不说,反而引了怀疑,他能帮上多尔衮一次忙,可说到底皇太极才是他的恩主。

“此话怎讲?”皇太极虽然是女真人中的聪明人,可这不代表他能面面俱到,若不然,又何必要一帮子汉臣帮他出主意,又重用了范文程和宁完我二人。

范文程自然知道分寸,倒也不拖着。

“汗王既然记得去年让让阿济格单独领兵的事。”范文程接着道。

“自然记得。”皇太极点了点头,此事是他决定的,而且事后阿济格如此不知轻重托病,想忘也是忘不掉。

“阿济格托病的原因呢?”范文程又问道。

“嗯?”皇太极眉头一皱:“一道的几个蒙古贝勒不怎么肯买阿济格的帐,所以这才心生不满,一直托病不出。”

“汗王,那几个蒙古贝勒怎么着都是外臣,阿济格又是仅次于八大贝勒,当初还是正黄旗的旗主,又怎么敢不买账。”范文程说的很是慢,像是在咬着字一个个的读,而不像是跟皇太极禀告一般。

“话是这么说。”皇太极被范文程说的一犹疑,这倒也觉得有几分不对,范文程的下一句话倒是彻底让皇太极想通透了。

“汗王,您别忘了,除了那几个蒙古贝勒的兵马,他阿济格还要了小半个正白旗,这个旗可是如今多尔衮统辖的,又怎么会不听阿济格的?”范文程这一句算是压倒了皇太极心里头最后一根稻草,也就是说,阿济格托病不出的借口根本不存在,如今窝在贝勒府里,本就有着一丝怪异,多尔衮一向顾全大局,可竟然对阿济格的举动不闻不问,这就有几分不对劲了。

难不成就因为对他皇太极不满?阿济格想来还不至于蠢到这种地步!至于多尔衮就更不会了。

“汗王,十四贝勒,毕竟还小,唉。”范文程扔下最后一句话,随即站着不再言语,低眉顺眼的模样,一点都不像个刚刚说了些能将大金国朝廷震上几回的谋臣。

“让多尔衮领着正白旗去攻打复州?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未必好交代。”皇太极沉吟了一番。

这个举动就是要调走多尔衮,倒是阿济格三兄弟没了主心骨,自然就不足为虑,阿济格是个莽撞的人,多铎也是个笨蛋,勇则勇已,可惜都是有勇无谋。

“怕是不够,汗王还需调走多铎,但唯独要留下阿济格,十贝勒的野心最是大。”范文程三言两语的将事情说透了七七八八。

“也对,过几日就让多尔衮领兵去盖州,至于济尔哈朗和代善,就让他们二人回来便是。”皇太极笑着道,既然范文程拿出了主意,他这个主上倒也不需去多想什么,在知人善用这点上,皇太极可是自认自己比起其父努尔哈赤和各个野心不小的兄弟都好上不少。

“如此正好,汗王英明。”范文程往地上一跪,学的却是正正经经的大明礼节,每日崇祯上朝时,一帮子公卿大臣们少不了的跪拜大礼。

皇太极自然是大笑不语,自是对范文程的礼仪坦然受之。

……………………………………

复州城外的济尔哈朗围而不攻是不是因为攻不下复州城,而是不想拿人命去填,这倒是随了诸多汉将的意,毕竟手下的人马都是各自的本钱,死了一个少一个,大金国可不是大明,可以随意征兵顺带还吃空饷。

既然济尔哈朗都不愿意拿人命去填了复州城,这帮子汉将们自然是不会主动请命,静等着红夷大炮来了再说,到时候有了火炮,这复州的城墙自然是一攻既破,到时候进了城那就什么都不怕了,没人相信少了这城墙,他们这四万大军还可能铩羽而归。

可没想到先一步等来的不是红夷大炮,而是十四贝勒多尔衮送来的书信,只是这些书信只送到了几个汉将的手上,诸多汉将在大金国的朝廷里总归要找个靠山,这十四贝勒多尔衮虽然和汗王皇太极不太对盘,可总归也是女真人里不多对汉将还算重视的主,所以这些汉将暗地里都对多尔衮亲善。

多尔衮信中称过几日皇太极会召回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再让代善领着两红旗回去驻防,如今岳托身死,镶红旗一日不可无主,代善又身在盖州,相当于两红旗一时间都无人统辖,时日短还好,长了自然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察哈尔蒙古新附,朝鲜那边又不是太安分,而且说起来这帮子占了复州的海寇还算是朝鲜国王李倧的‘封臣’,皇太极虽然看不起朝鲜兵卒的战力,可也怎么都放不下心来,所以调代善回去防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一帮子汉将纷纷心中大喜,他们本以为朝廷送来了红夷大炮,到时候就算他们想拖,还得被逼着攻城卖命,到时候赔的可都是自己的本钱,济尔哈朗和代善虽说没有拿他们当炮灰,可也没拿着女真战兵当步卒的道理,到时候还是自己这些汉将迎头上。

多尔衮来了自然就是好事了,至少多尔衮这个十四贝勒向来看重汉将,虽说没资格和多尔衮一起来的正白旗相提并论,可至少要比待在济尔哈朗和代善的麾下舒服得多。

这还好是代善和济尔哈朗都是和气的,在八大贝勒里属于中间派,只是代善对于年前汉军盖州城下的出工不出力的事心存不满,但好在有济尔哈朗拉着,倒也没刻意为难这帮子已经无家可归的汉军。

多尔衮来了是好事,他们这些汉将就不用低人一等了,到时候要是有了重用得了战功,十四贝勒也不会少了他们的,如今在这大金国,这帮子从大明投过来的兵油子也都不得不加把劲,要不然丢了可不仅仅是荣华富贵,还包含了项上头颅!

多尔衮的书信来了没几日,皇太极派来的使者就带来了皇太极的诏书,果然是让济尔哈朗领着镶蓝旗回盛京,然后再遣回驻地,至于代善则直接领着两红旗前往压制蒙古部落和朝鲜人,如今的女真金国虽说还算平静,可不管是蒙古还是朝鲜人都不是诚心臣服,两边都和大明暗地里有联系,要不然也不用让八旗之二去掣肘着了。

济尔哈朗和代善对于皇太极的这个诏命自然是觉得奇怪,可从理字上也说得通,只是让代善回去就有些不合情理了,岳托是代善之子,虽然父子两人向来有矛盾,可毕竟是父子,代善领着两红旗复仇也是理所当然,如今却要调代善回去自然是不合情理。

代善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也不得不约束着两红旗,准备着多尔衮领着正白旗一到就领兵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