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之大贼 >

第604章

国之大贼-第604章

小说: 国之大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年杨小林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已经有了一个更为清醒的认知,像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破坏力,甚至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好像离他们很远。

可实际情况上政治斗争对社会的破坏甚至远远的大于一场战争。特别是如果自己处置不当,一个失误让对手抓住了机会形成无法突破的僵局,两股势力的交错将把整个中国带入深渊,这几年的辛苦可能付之一炬。

熊希龄的计划提出的真的有点不是时候,杨皙子刚刚离开北京,做这样的事情没有他在身边,杨小林总是觉得自己好像缺了什么一样。

不过既然已经准备动手,他就不会有一点点的犹豫,尽管他很佩服孙文先生,也对老袁非常欣赏,但是没办法,笑到最后的必须是我,因为杨小林相信自己会比他们两个做的更好。

他更不会有一点点的怜悯,杨度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兄弟相争,手段无下限者必胜无疑!

动作要快,要猛,要隐蔽,更要无耻一些。

不发动的时候要让别人感觉风平浪静,一旦动手,迅雷不及掩耳,让老袁和孙文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才可以。等自己击败他们之后,再跟他们讲仁慈吧。

这一次的击败再也不会有几年前的妥协那番局面了,连根拔起!即便袁世凯是自己的老丈人,杨小林也只能对他说一声,对不住了。

吴家涛这一次回去东帝汶就要建国了。

这是他们第二次准备建国,而且很郑重的邀请了黎元洪去参加他们的开国大典。但是杨小林认为黎元洪过去并不合适,因为毕竟东帝汶刚刚建国,还处于东南亚的一个敏感的政治中心,中国领导人如果高规模的出席。可能会让英国误会我们在东帝汶会有什么企图。

是,我们是打算在东帝汶做一些事情,等他们的军队建设好,亚洲联合部队具有战斗力的时候,英国人挡也挡不住我们。但是现在不能表露出来,所以黎元洪去不合适。

大家开会商议了一下,杨小林最后一个方案,当初东帝汶自治的时候,是袁世凯去的,这一次还是老袁去吧。前总统。这个身份首先不掉东帝汶的面子,英国人也说不了什么。

吴家涛一想,完全同意。政府这边也非常赞成,而袁世凯这老家伙又喜欢干一些抛头露脸的事情,杨小林和他一说他根本没有犹豫,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接着,是关于我们医疗体系建设的问题。

河南那几个医学项目的投入,和医学院的建设是为了给我们的医疗体制的保障系统打下基础,虽然这个计划是今年年初刚刚制定出来的。但是项目就是这样,软件和硬件都跟的上,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快的。教学楼已经开始盖了,今年九月份第一批学生绝对可以入读。

这是硬件。软件上面我们的教师也同样够用,首先是东北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的毕业生中间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合适的人才让他们去任教,第二就是日本大学的很多教授都给中国递来了求职信,还有更多原来俄国的教师也在谋求一个职位。这中间不乏医学领域的佼佼者。

陈天华在内阁会议上提出,既然我们这几个医学科目的建设是为服务医疗保障体系,那么就更应该由针对性。下面却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怎么教学生,同时,还要有长远的计划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数。

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的同时能为以后考虑的更周全,为了让事情做的更好,政府应该派一个懂医学,又懂民生,能够做出长远布局的人到湖南去负责医学院的具体建设工作。

这个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大家一致都推选方声洞去,可是方大少爷死活不去,他还是那句话,民生他不懂,没有这个本事不干这个活,你们要非让我去,我把事情办砸了你们都别说话。

方少爷这个态度当真让大家有些愤怒,内阁会议室里面差点就吵了起来,后来孙文先生站了出来:“如果诸位同意的话,我愿意去做这个工作。孙某不敢说一定能做好,但凡事必尽力而为。”

就这样,孙先生带着一腔豪情去了湖南。

在这个时候社会体制保障比较完善的国家基本没有,就是大英帝国也只是比我们快了几年而已。

英国以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非常笼统的济贫法,大致就是只要你有困难都可以根据这个法律向政府求助,没有什么具体的细则。也就是在十几年前他们才逐渐出台了《劳工法》,《养老保障法》,《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的法规。

法德美这些国家的保障体系都是跟在英国后面效仿的,可以说所有国家都不完善。我们的劳动保障权利出台之后,有些细则上面的条款还被英国人拿过去用去了,因为确实比他们的好。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学习我们的都是我们军事战术,我们的武器装备,这让孙先生在欣赏杨司令的同时,也真的有点不爽。

英国人抄袭了我们的劳动保障法的条款,这无疑给了孙文先生无穷的动力。那保障法从头到底可都是倾注了他的心血,他在工厂里面找了上万个工人,和几百个企业家谈话,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出来的!

看到英国抄袭,孙先生真的非常自豪。

所以他给自己下的目标是一定要医疗体系的建设也搞的漂漂亮亮的,让英国人再来学习我们一次。

他真的一腔豪情,等着一展抱负。

杨小林知道自己很卑鄙,不过光这样卑鄙还是不够的,手段还不够无下限。自己必须再找出一些话题来,分散老百姓的注意力。

他不光需要的是当自己发起雷霆一击的时候,孙文和老袁反应不过来。更需要在胜利之后,老百姓能迅速的忘记,最好在他们的印象中什么都没有发生。

北京事件中老袁为什么会落入杨度的圈套?就是他太慢了,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对峙的结果是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虽然当时老百姓不敢说什么,可是当义勇军进入北京的时候,能迅速稳定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北京人不想再乱了!

杨小林绝对不会让自己在这个石头上摔倒的。

最高指挥部,杨小林的腿翘在桌子上面,面部的表情很轻松,很懒散:“月笙,你觉得我这次这么做对么?”

杜月笙站在他的对面,回答的相当痛快:“大哥做的,都是对的。”

杨小林看着他:“我跟你说实话吧,我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这世道本来就是没有对错可分的,我现在发愁的是等我成了,这以后见了老袁他找我拼命咋办?”

杜月笙尴尬的笑笑,这话他真的不知道怎么插嘴了。

杨小林也没有再问他,手在桌子上面敲打了几下:“蒋志清那里你真的有把握么?”

杜月笙点头:“大哥放心,对于他来说给袁世凯办事不过是求一场功名,其实不用给他什么好处,只要让他知道北洋要完了,他自个儿就跑过来了。”

“要是他不过来呢?”

杜月笙一扛头:“这不可能!我向您保证,他要是在最后坏咱们的事儿,我亲手做了他!”

杨小林想想,蒋瘪三确实挺聪明的,聪明人好打交道。袁世凯临走的时候把北洋的事情都交给了蒋志清,还让自己关照他,如果蒋志清真的让自己关照了,北洋真的就没机会了。

北洋不用操心,自己单挑孙文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他不反抗的话一切好说,要是他不识相,杨司令是绝对不会让他有在任何一个地方和自己打持久战的可能的。

“那就这么说吧,过两天我就去云南,北京这边的事情我告诉星台让他负责,你一切听他的。”

杨小林搓着手说道。

杜月笙脸色一变:“大哥,这恐怕不行吧?陈先生对革命党不一定能下的去手。”

杨小林点头:“我知道,所以去云南只是一个幌子,我在必要的时候回来的。西藏那边,要闹出点事儿来才可以。”

台湾回来之后,整个中国只有这两个地方还被外国人占领着,香港和澳门。

澳门的事情很好办,其实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葡萄牙政府就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是让中国给予一定的补偿,然后他们把澳门还回来。后来他们连补偿都不提了,只要中国和葡萄牙签订贸易订单,并且以后在澳门允许葡萄牙商人继续享受无关税的政策,他们愿意把那里还给中国。

杨司令到现在没有去触碰澳门,是因为他不想刺激香港,说直接一点,就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和英国爆发不必要的矛盾。

武力解决我们是有完全的把握的,但那么做真的不明智。也没有必要。原因和我们最后在台湾一炮没放是一样的,解决了日本,台湾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如果我们把英国赶出了亚洲,香港也就自然回来了。

所以想解决香港的问题,眼光不能放在香港。我们得冲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支撑点下手。把印度搞下来,英国在亚洲就完了,而我们想进军印度,西藏就必须控制在手里。

第三十一章图谋再起

蔡锷在西藏的问题上已经埋下了很多棋子,上一次我们进军然后撤退,表面上看是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是撤军之后我们和许多西藏的头人都建立了联系。

杨小林想在西藏挑点事儿出来,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转移国内视线,第二个也是看看大英帝国的反应。

甚至可以说,他更想看看英国人会有什么动作。

现在欧洲那旮旯挺乱,德国人在俄国的一番行动除了练了一下他的装甲部队之外,没有起到丝毫的效果。奥匈帝国的后方还是不安稳,德国人想要的亲近同盟国的巴尔干联盟,联盟倒是联了,可是转头却和土耳其干了起来。

而西边呢,德国的形势一样被动。

首先是一直保持中立的比利时人态度发生了变化,比利时还是说自己中立,但同时他又加了一条,如果爆发战争,任何国家的部队不得从比利时的领土攻击第三国。

这一条几乎就是说他要站在法国一边了,而且英法单方面的做出了承诺,他们将竭尽全力确保比利时人有置身战争之外的权利。如果比利时遭到攻击,英法一旦接到比利时的求援,将无条件的赶赴战场。

威廉二世已经发现,这世间拖的越长对自己越为不利。

假如意大利还可靠的话,德国或许日子好过一点,可意大利的脚步离英法越来越近,这让德国人有些恼火,他们真的不愿意等了。

面对蠢蠢欲动的德国,大英帝国不一定还有能力在亚洲投入多少精力,杨小林想在西藏来点动作,假如英国人没什么反应的话,我们乘机就把西藏的事儿给办了。

如果英国真的反应太强烈的话,也正好帮他转移国内的注意力。这桩买卖怎么看自己都不会吃亏。另外如果这个改革出现意外,杨司令说的是如果,尽管这个可能出现的机会很小,他也不希望出现,但他必须做好准备。

当脚步一旦出现失误,国内的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马上发动对英国的战争。

东京。

中国那股暗流的涌动日本一点都没有觉察出来,刚刚签署了亚洲联盟的协议之后,日本也开始了恢复自己经济建设的脚步。对于桂太郎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日本不是从一穷二白开始发展的。他们现在还少一屁股的帐。

五次战争债卷的发行让他们的经济已经彻底崩溃,那些日本大学的教授想着去中国工作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的大学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天皇号召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报纸上说连天皇自己一天都只吃两顿饭了。

欠账不是问题,像中国欠账要比日本多的多。关键是中国老百姓不等着吃饭钱,而且也没人催他们还钱。

日本就不一样了,国内老百姓没钱吃饭,英法还因为日本这次响应中国的号召加入了亚洲联盟特别恼火,就像那催命鬼一样催债,让日本人赶紧还钱。

桂太郎刚刚看过法国驻日本大使送来的外交公函。在公函里面法国人说,今年如果日本不能按期还款的话,法国可以允许日本提供担保延期。至于用什么来担保么,法国人说的也明确。你们那些工厂什么的我们也看不上,就用你们的关税来担保吧。

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换作其他的国家可能早就爆发了,但是日本不一样。桂太郎看过之后就把那外交公函轻轻的放在一边,然后微笑着告诉法国驻日本大使,大日本帝国一定会按期还款。如果还不上的话,会认真考虑法国政府的建议。

送走了法国人之后,桂太郎马上叫来了东乡平八郎元帅。

“东乡君,海军重建的计划书你做好了没有?”

东乡平八郎说道:“阁下,计划书是已经做好了,而且我们和中国海军方面也达成了协议,一年之内他们将帮助我们建造两艘航母,并且训练我们的海军士兵。只是现在的问题是部队根本没有物资可用,一些基层的军官生活都非常困难,这样的情况下重建几乎不太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