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之大贼 >

第518章

国之大贼-第518章

小说: 国之大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南洋也是一样,日本对美国的商业利益交涉忽然停止,而且还在印尼的商业利益上又让出了一步,表现出很友好的姿态。

杨小林看到日本人这些动作,只做了一个反应,就是把西南方面军的副司令随炳急调到东北军区,代替李德彪履行东北军区司令的职责。同时东北三省的民兵紧急训练,战略物资储备开始往东北倾斜。

杨小林确定日本这个火药桶很可能在不久就要爆炸了,不管他的目标是不是在自己身上,有备无患这个词是不会有错的。他觉得有必要的话自己应该找个时间秀一下肌肉。让小日本知道中国这里他碰不动才行。

美国人当然也不是傻子,美国方面紧急调了十几艘军舰过来驻守菲律宾沿岸,这让驻扎在亚洲的美国海军兵力大增,算上英国和法国的舰队。就算日本人来了,他们也应该能撑得住。

同时美国方面还向中国提出建议,认为中国的海军发展应该加快一点脚步。从中美海上互助条约签订到现在。中国海军的发展在美国人看来慢的就像蜗牛,这快一年了,中国人有什么成绩?战列舰还是一艘没有,巡洋舰倒是多了三艘出来,全部都是法国人不要的旧货。

好像中国倒是搞了不少那种小型炮艇出来,不过那玩意打起仗来有用么?船就是小船,上面还只有一门炮,听说现在好一点了,每艘船还能携带一个鱼雷发射器,多少有点威胁了,可是指望美国方面真不相信当日本人的舰队开过来的时候,中国的那些小炮艇能干什么?她们除了逃跑还能干什么?想不出来。

中国不着急美国都替我们着急,半年前康格公使就带着好几张战列舰的图纸找到了杨小林,他让杨小林自己挑选一下,看看能看上哪艘。只要中国看上来,美国说我来帮你造,钱只收你工本费,你这么大一个国家,好歹得有几艘战列舰撑一下门面的。

杨小林到是真看上了几艘,但是他提出的改进意见却让美国方面简直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现在各个国家都想让自己的战舰更大,更猛。可是杨小林却说:“这战舰有点大了,能不能帮我做的小两圈?”

当时康格真的用了很长时间才确定自己面对的是个地球人,行,小一点就小一点吧,到时候拉出去挡一下日本的巡洋舰也是好的。

那战舰按照杨小林的要求正在制造,还没下水呢。

小日本现在的态度让美国人也意识到,亚洲可能太平不了多长时间了,美国唯一的优势就是他知道自己不是荷兰。日本人打印尼英法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假如小日本敢来打菲律宾,英法绝对会全力以赴的。

形势就这样微妙,谁都看出来日本就是一个疯子,但是英法都想让日本扑向中国,中国想让日本挑起南洋的战争。而德国呢,德国人的态度更加的有趣,他好像忘记了德国和中国的友好同盟关系,德国人已经通过很多场合向日本传达消息,只要你敢闹事,不管你跟谁闹,我都支持你。

第六十一章中国志愿军

国际政治较量的本质是实力和谋略相结合的游戏。

实力是你玩游戏的资本,就像卢森堡,比利时那样的国家,你就是让他们到台面上来他们也玩不起这个游戏。而谋略就是你玩游戏的切入点,俄国的博弈真的不是俄国人自己的事情,也不是中国,日本,俄国三个国家的事情。

就像当初在中国的问题上一样,每个国家都从自己的出发点来考虑,他们都想把俄国当成一盘棋,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对于德国来说不管日本是在陆地上打仗还是去海洋上闹,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坏处。小日本在南洋动手那是最好,能直接牵制英国海军的力量,英国人必须和现在号称天下第三的日本海军在亚洲决一胜负,这对于天下第二的德国海军来说,实在是完美。

陆地上和中国决战也是不错的,德国人清楚的知道中国和日本再度爆发战争就意味着新的亚洲霸主要诞生了,这个亚洲霸主必然会挑战英国的亚洲利益。大英帝国在远东的话语权将受到沉重的打击。

至于和中国的盟友关系德国现在不予考虑,他们只想让英国人有麻烦,英国越麻烦他们越开心。

杨小林也不会去要求德国非要和自己保持一致,参与了这场游戏的国家都有选择自己的立场的方式的权利,你没资格去干涉人家,再说和德国适当的保持一点距离,没什么不好。

游戏是有输赢的,中国想赢,杨小林更想。赢了我们就能冲出亚洲,我们就能跨过日本这道坎,可是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杨小林先前想在俄国的问题上做点文章,想把西伯利亚拿到中国手里,达到扩大中国影响力和国力的目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切入点可能选错的。如果自己现在强行宣布西伯利亚南部独立,首先在国际上可能英法德这些国家并不会承认,其次俄国人肯定不答应。

他害怕托洛茨基同志和他拼命,他害怕这里的俄国人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他真的害怕西伯利亚地区变成中国的阿富汗,刚刚站起来的中国背不起这个包袱。

知道怕不是什么坏事,既然错了,我们就换一个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下刀子的地方。

杨小林一直认为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必须要首先解决掉俄国人来自北方的威胁,同时还要跨过日本人那一道障碍。这两个国家是中国崛起躲不开的宿敌。他曾经在俄国和日本之间摇摆过,后来倾向于俄国是因为俄国首先发生了问题,他认为这个时候中国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现在,杨小林觉得切入点放在俄国身上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自己更应该考虑一下日本。俄国人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表现出的那种爱国情绪让他知道老毛子那边不能着急,不要尝试去挑战一个像俄国那样广阔的国家的爱国主义。小日本现在的态度,也许能给中国带来更好的机会。

选择日本,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来秀秀自己的肌肉吧。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本和我们那恩怨颇深的历史,也不仅仅是因为日本人现在的民族情绪让杨小林看到了机会。而是一种现实的需要。

不管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在俄国失去了在亚洲的话语权之后,好像都非常热衷于看到中国和日本打起来,他们都在挑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日本不光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障碍,他已经代替了俄国,成为了中国新的威胁。

当历史的需要与现实的需要重叠在一起之后。就没有理由继续犹豫了。既然绅士们都想看到中国和日本打一仗,那就别让绅士们失望,表演一场给他们看看。

在康斯内次的俄国和谈即将召开。全世界的眼睛都被吸引到那里的时候,杨小林在北京却在和一帮中国的高级参谋详细的分析着日本。他们把日本人这次战斗的所有资料都收集了起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小日本说他们的军事力量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中国方面经过分析认为,其实日本陆军的军事素质在这次表现中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而且由于日本对海军发展的重视,他们的陆军相对滞后。他们提高的只是武器的质量,士兵的素质和大山岩当时带队入侵中国的时候没有多少变化。

军事上中国应该有很大的优势。从国力上来说,日本是一个强国,这一点必须承认,最少在目前亚洲中国的周边现在数他最强。他们本来就得到了印尼,现在日本商人又进驻了远东地区,看样子是不准备走了,至于西伯利亚的日本军队也没有撤退半步。

日本人从出兵到现在,完全是他们自己在打仗。这说明他们的国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一旦再度开战,用以前那种袭击日本后勤的方式可能无法决定战争走向了。这也是杨小林选择日本的另一个原因,绝对不能让他们得到远东和西伯利亚。

打日本还有一个好处,体现在经济发展上的需要。日本现在是中国周边最强的国家,也是我们最大的威胁。中国这一年的经济腾飞已经改变了中国的许多现状,中国不光是欠账大户,许多欧洲商人都想来中国办厂。

但是现在国际的形式的不稳和亚洲局势的动荡让中国的经济发展遭遇到了一个瓶颈,打一仗,打一场漂亮的战斗干净利索的把日本人给击败,告诉那些商人你们来中国是安全的。也告诉英法美这些国家,钱借给我们也是安全的。

所以打是不会让绅士们失望的,但是怎么打,就要看中国方面的需要了。

“北方集团军的准备怎么样了?”

蒋百里在旁边说道:“张司令刚刚来电,我们准备了zt型坦克五百辆,装甲车七百余辆,另外还有两千辆卡车和一千余辆三轮摩托,各类型火炮四千门,在火力上我们对日本人有绝对压制的把握。另外后勤和作战物资也全部到位。司令,我认为现在可以出击了。”

杨小林听后挺满意的,在日本国力发展的时候中国的国力也在发展。陆地上面他们终究慢了步,这一仗如果把日本军队打疼了,他们会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失去追赶中国的希望。

“百里,你认为我们现在可以出击了么?”

蒋百里点头:“绝对可以!目前直上松原刚刚到东西伯利亚,可以用立足未稳来形容他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快速出击,他根本没有多少准备的时间!我可以断定,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战而下。一个星期,最多只需要一个星期。”

蒋百里说的很兴奋,而且他说的也确实是经过仔细分析的。凭着中国部队现在的速度,可以在直上松原的战壕挖好之前对他发起攻击,日本人没有丝毫的机会。

但是杨小林却冲蒋百里摆摆手:“你说的很对,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发起攻击确实有最大程度的胜算,给日本人多留一天,就会让我们攻击多一分困难,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动手。”

蒋百里有些错愕:“为什么?司令。我可以向您担保,假如我们对日本发动攻击,很多国家都不会说什么的。”

杨小林从桌子上拿出一份电报递给蒋百里:“你看看吧,这是松坡给我的建议。你们两个以前都是参谋。我让他去西南军区当了司令,还把你留在这里的原因就在于这份电报上面。”

蒋百里接过电报一看,蔡锷居然说现在绝对不能对在西伯利亚的日本人动手。原因很简单,中国攻击日本的目的是为了把日本人从西伯利亚赶走。然后中国独享那里的经济利益和各种资源。

这是不是很有点像当初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和俄国那样?不是像,简直就是如出一辙!所以蔡锷说中国不能出兵,这是伤害俄国人民族感情的事情!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西伯利亚的俄国人对中国很有好感,杨小林的一些举措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假如中国直接出兵的话,这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蒋百里只从军事的角度来考虑战争,而军事是服务于政治和经济的。如果战争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西伯利亚的俄国人对中国企业的态度由友好转变为抵触,那就真的没有打这一仗的必要了。

“司令,那您的意思是?”

杨小林笑了一下,仗是要打的,但是不能直接和日本宣战。其一是俄国人的态度要考虑;其二是中国还没有彻底打垮日本的能力。打日本的关键还是在海军,没有能够把日本舰队送入海底的海军,就不要谈干掉日本。

“发电报给张作霖司令,从现在开始部队进入动员阶段,在部队中要宣扬对日本方面占据俄国领土的事实,并且以日军的残暴行为为主要宣传工具。另外,着手组建志愿军队伍。”

让施特塞尔和杆子洛夫斯基这些俄国人来光复西伯利亚吧,他们向日本军队宣战,能是增加他们这个政权在俄国影响力,为日后的独立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中国政府不会直接出兵,但是中国政府会鼓励士兵作为“志愿者”加入施特塞尔的部队作战。这样的话俄国人应该不会有任何的意见,干掉现在俄国的日本军队之后,中日之间也有一个台阶可下,不至于把小日本一下逼的只有和中国死磕的份。

这个年代在西方自由的观念已经很盛行了,每一场战争基本上都有一些志愿者,比如托洛茨基同志的队伍中就有很多来自英法等国的士兵,托洛茨基把他们组成一支单独的部队。但这些志愿者大多是自己的行为,来的时候路费都是自理。

过分一点的就像当初德国派兵来中国一样,但是如中国这般大规模的组成一支志愿军队伍直接加入战斗,连作战物资和后勤保障都由中国负责到底,这样的做法在全世界绝对是开了一个先河。

其实这就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只不过披上了一层遮羞布而已。

第六十二章势不两立

共和二年十一月,俄国的动乱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候,俄国人真的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