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之大贼 >

第415章

国之大贼-第415章

小说: 国之大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点钟,一辆汽车开入了大英帝国的公使馆,朱尔典先生站在二楼的窗户上只看见一个穿着军装的人从车上下来,在英国秘书的带领下走入了大使馆。

“中国人的代表来了,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这个人不是杨度也不是孙文,看样子是个军人,我并不认识他。”

朱尔典先生从窗口走回桌子旁他自己的位置上面坐下,看了一下好像正在酝酿思路的越雷萨尔:“越雷萨尔先生。作为一个资深的外交官。我想知道您对一个军人对手有什么策略没有?”

越雷萨尔知道这话只是朱尔典要调节一下气氛,当下说道:“我表示非常担忧,万一他发起火来要和我用骑士的方式决斗,不知道朱尔典先生能不能从旁边帮我打他一枪?”

四个人哈哈笑了起来。

会议室房门被推开。张怀芝迈着脚步走了进来。他的眼睛首先就落在了岳雷塞尔的身上:“越雷萨尔先生。很高兴我们这么快就见面了。”

这一路上他们两个是同行的。越雷萨尔当然也认出了张怀芝。

“哦,天呐!”

越雷萨尔先生还没有褪去的笑容被僵持在脸上,慢慢的被那惊讶的神色替代了。他真的没有想到和他谈判的人居然是这一路上和他坐在一辆汽车里面的张怀芝!甚至他在这一刻还有些怀疑。身体慢慢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张将军,您不会是来和我们谈判的吧?”

张怀芝微笑着拖开了那把属于中国谈判代表的椅子,然后站到那个位置上也没有马上坐下去,眼光扫视了一下四周,摘下军帽放在桌子上面:“我先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张怀芝,原北洋军第五镇统制,现任中国陆军作战部参谋,从今天起,我将代表中国方面和诸位进行有关停止战争的谈判。”

张怀芝说完之后往那椅子上面一坐,他忽然感觉自己这一段时间所受的所有委屈和磨难荡然无存了,看到对面越雷塞尔那难堪的脸色,心中当真是无比的痛快!

而岳雷萨尔先生已经把自己准备好的开场白给忘记了,他脸上的表情精彩极了。俄国人真的没有想到中国会让张怀芝出来和他们谈判!让一个刚刚被俄国俘虏的将军来和自己商谈停战?这虽然算不上侮辱,可绝对是一种强硬的表态。

朱尔典等人到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越雷塞尔先生的脸色会那般的难堪了!原来坐在自己面前这个穿军装的家伙就是张怀芝,今天早上的报纸上还有张怀芝的照片,他刚刚被从俄国人的俘虏营里面解救出来!想想如果换成自己,定然也是无法接受的。

不管俄国人能不能接受,张怀芝的屁股已经坐在那张椅子上面了。朱尔典先生知道这个时候再让中国换一个代表是不可能的,不说派谁来谈判是中国自己的事情,就是时间上也不允许。

看到越雷萨尔已经忘记了开场白,朱尔典这个时候马上站起来说道:“非常高兴中国方面能派张将军来和我们谈判,我也希望这一次我们能有一次愉快的会谈,好了诸位,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首先我想请张将军说一下,中国放对停止战争的基本要求。”

张怀芝说道:“我来的时候大总统都交代过了,停战可以,我们中国也不想打仗,但是俄国人必须答应废除不平等条约,把撤出在我们的领土上的所有俄国部队。”

朱尔典先生问道:“请问张将军,这就是你们中国的全部条件么?”

张怀芝点点头:“是的。”

朱尔典笑了:“那么我想我们之间的谈判应该是愉快的,以前俄国和大清朝签订的条约我们可以商量,至于从蒙古撤军的问题虽然有些困难,不过我相信我们双方也能达成一致。”

朱尔典没有一口的答应下来张怀芝的条件。他从张怀芝开场的这一句中就听出来这个人对于谈判是一窍不通!什么叫他来的时候大总统已经交代了?外交人员都不会说这样的话。而且一开始自己还没用什么手段他就表明了中国的底线,这更让朱尔典对这场谈判充满了信心。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道理这个人都不懂,朱尔典相信假如自己能做一点工作,事情可能会得到很完美的解决,也许会比英国人想象的更完美。

他冲越雷萨尔使了一个眼色,越雷萨尔这个时候也回过神来,马上说道:“朱尔典先生说的对,我们和中国之间的所有条约都可以商谈,但是从蒙古撤军的问题真的非常复杂,现在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和我们俄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张怀芝的眉头皱了一下:“我想你们可能误会了我刚才说的意思。我所说的不平等条约,是从康熙年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开始算起,我所说的俄国人必须撤军的土地,也包括尼布楚条约中满清割让的贝尔加湖以东的二十五万平方公里……”

谈判桌上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朱尔典惊呆了!张怀芝这不是漫天要价,他这价都要到天外天去了,过去了两百年的事拿来重新说也可以么?

老张说完之后眼神清澈的看看了周围几个绅士:“我这个人肠子直,是什么就说什么。大总统跟我就是这么交代的,几位看能谈么?”

从两百年前尼布楚条约开始还?这有的谈么?!

美国公使康格这个时候说话了:“张将军,你们能不能提出一些现实一点的条件?或者说你们中国方面在提出谈判建议之前能不能考虑一下俄国人是否能接受?”

中国方面的谈判代表是张怀芝,这个消息犹如一记重磅炸弹轰在那张谈判桌的上面。北京的各国报纸的头条版面再一次的有了震撼性的新闻,他们对张怀芝的关注甚至超过了他们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在这一天里面,张怀芝抢光了那些闪光灯的镜头。

中国的报纸为袁世凯和杨小林的这个决定大加喝彩,那些外国的报纸不管在战争中立场是站在哪一边的,在这件事情上对中国的做法都表示了欣赏。

德国的兴登堡将军对张怀芝参与谈判给予了很高的凭借,他说中国自古就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而张怀芝出现在谈判桌上的时候,是中国政府对战场上那些流血牺牲的军人们最高的肯定,也是对那些尽力拼杀却最终无奈被俘的士兵们的一种宽容,这必然让中国部队的部队增强凝聚力。如果中国和俄国的战争依然继续的话,这股凝聚力将让中国部队战斗力更加强悍。

兴登堡将军的话可以说是一句切中了杨司令这一举动的目的。让张怀芝出现在谈判桌上,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一点。

张怀芝不会谈判这是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杨小林压根没想过现在和俄国人商谈停战。他的战略目标不是让俄国部队退出蒙古,是让基伶斯基身边这几十万人根本走不出蒙古!

而现在中国部队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北洋军和革命军在战斗的时候都不自觉的依靠义勇军的部队挑起大梁。这种情况来源于他们对义勇军的尊敬,同时也来源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

保卫北京这样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主动出去打俄国人就不行了,不管是革命军还是北洋军,他们都要有挑起大梁的勇气。让张怀芝出现在谈判桌上,是杨小林用一种很特殊却非常直接有效的方式告诉所有的北洋军士兵,你们一直做的很好。

第六十四章迎击风浪的斗士

“部队中将士们的情绪非常的高昂,有些基层的队伍已经开始做战斗的准备,没有等下什么命令。而前线的一些革命军和北洋军指挥官在今天也是一反常态的积极了起来,光今天一天我就收到了各种作战计划两千余份,上报计划的官职最低的班长。”

蒋百里把面前一堆纸张各样笔迹不同的作战计划书推到杨小林的面前:“司令,我已经看过了很多份,虽然有些计划雷同,但是我可以向您保证,绝对没有相互抄袭。”

杨小林笑了一下,让基层指挥官上报作战计划是他在东北的时候就采取的方式,目的并不是说司令部真的就想不出来办法,而是培养基层指挥官动脑子去思考战争的习惯,同时也为司令部的几个人拾遗补缺。

他早就在整个部队中推行,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些革命军和北洋军的军官们总是认为自己在战场上勇猛一些就可以了,有的让士兵替自己胡乱写几句,有的确实干脆抄别人的,抓住不是一个两个了,却始终无法杜绝。

这个问题处理起来也非常烦人的,你全军通报批评都没用,这毕竟不是大的错误,而且在队伍中大家都能理解,通报批评起到的效果不是震慑那些人,是告诉其他也对写计划很是不满的人,可以抄袭。

究其原因,是那些指挥官还没有改变自己的作战思维,他们不习惯自己去考虑仗该怎么打。而是听上峰的命令。

但是今天不一样,没用杨司令说什么,却有许多人主动上交了作战计划,这是说明现在他们自己想打这一仗!通过杨小林处理张怀芝的事情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尊重,他们迫切的想证明什么。

一个指挥官能从国家需要他打仗转变到他自己想打好仗,可能在战争中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当一支部队的大多数指挥官都比以前积极一些的时候,这支部队战斗力就会得到提升!

杨小林知道,对俄国人发起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对杨小林这个做法持支持态度的。还是那句话。中国有四万万人口,这四万万如果想的全部都是一样的,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不同理念的冲突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完美的方案。更不可能有一个方案可以让四万万人都感觉到完美。

孙文先生就是反对让张怀芝去谈判的人。这并不是因为张怀芝抢了孙先生的饭碗。而是他真的不同意。特别是对于张怀芝在谈判中提出的条件,孙先生认为这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言行。

当天晚上孙文先生就和陈天华一起找到了杨小林,这个时候杨司令都已经准备休息了。却被他们从卧室给拖了出来。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孙文先生和杨小林之间的关系好像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蜜月期的感觉了,在孙先生的眼里杨司令显然已经不是他的革命同志,若不是陈天华这个纽带还能链接着,他们之间想进行一场谈话都是相当困难的。

“杨司令,我想我应该首先表达我的态度,你们让张怀芝去谈判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决定!我知道你还准备继续打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就这样放弃那张谈判桌。你有没有想过那上面可能能取得你在战场上无法取得的东西?”

孙先生喊自己杨司令,这明显就是商量公事的语气了。杨小林的心中当真有些感慨。其实自己很尊重孙先生的,也佩服孙文为了中国之民主始终坚持战斗的那份执着。为什么自己和孙先生之间能闹到这个地步?

杨小林知道,可能上次自己帮着老袁暗算了他们,让这些民主斗士十分不爽,也彻底的让孙先生对自己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了。

“先生,你认为我们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

杨小林的语气还是很客气的。

“和平!”

孙文斩钉截铁的说出了这两个字:“我们现在迫切的需要和平发展,我们要让老百姓远离战火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一个执政的政府有多大的功绩不在于他打赢了多少战争,而在于他能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孙文先生的话让杨小林的心中当真一阵纠结,因为孙文说的很对。他也是这样想的。刚刚摆脱了满清的中国急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改善民生,我们的经济正在遭受风浪,我们的教育刚刚起步,我们的各项基础建设都亟待开展。

晚上在袁世凯那里吃饭的时候老袁也问了杨小林,为什么非要把战争打下去。

杨小林当时给袁世凯的回答是:“为了和平。”

他纠结的就是这样点,他和孙文的目的完全相同,可手段却迥然而异,他们朝向一个方向努力却无法站在一个跑道上面携手前进。

孙先生认为为了得到和平就必须在谈判桌上抱有诚意。而杨小林却认为想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中国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自己必须歼灭基伶斯基的部队,让俄国人在十年之内没有能力侵犯中国。

用战争打出和平!

这种和平也许将以尸横遍野为代价,也许将再让几十万将士血洒疆场,也许他没有孙文先生的和平来的容易,可是他认为最稳妥!

杨小林看看孙文先生:“孙先生,我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谈判桌上定出来的那几张纸上面,我认为只有让俄国人痛了,他们才不敢再来招惹我们,就像现在的日本一样。”

孙文的眼神没有丝毫的波动:“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是你想过没有,你杨小林不愿意被让中国被人欺负。俄国人和日本怎么会愿意?日本现在是不来了,可是一旦他们在南洋吸足了养分发展起来,绝对会掉头扑向中国,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