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 >

第700章

隋末-第700章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既然是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他也唯有硬着头皮保证了。

“成都,有一事你须牢记。此番出战,刘武周和薛举也将各派大将随征。他们眼下虽是盟友,但却得随时提防。甚至适当的时候,也许也可以牺牲一下。”说到这里,宇文化及阴恻恻一笑:“面对天下群雄,你要记得,我们须要做的只有三件事情。第一,想尽办法把所有人拉为盟友。第二,在我们的盟友之中再找人结成更紧密的盟友。最后,就是当你发现你的盟友有对你威胁的时候,抢先你的盟友一步,先把他除掉。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你明白吗?”

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吧。宇文成都心中一凛,面色复杂的点头。

“诸位,一起举杯,祝此次马到成功,凯旋得归。灭了陈破军,下一步,我们就将扫平陇上刘武周,陇右薛举。这两个人就如同两个刺一般的扎在朕的背上,一直让朕难以安心。下一步,我们就要把他们彻底扫除,据关中而得河东,西可夺河西,东可谋河北,南可争中原。如此我大许国基业稳固,霸业可图也。”

“贺,吾皇万岁,大许永固,江山万年!”。。)

第889章赤火

辽河东岸的笔直驰道之上,一支黑衣轻铠骑兵正在飞速奔驰,渐渐进入了群山相夹的峡谷。

正是晨曦茫茫的清晨时分,曦光之中,那两山相夹的峡谷就如同一只巨大的怪兽正张开着嘴吞云吐雾,这就是辽东有名的峡谷。在这条峡谷的西面出口就是宽阔的辽河,渡了河便是三百里连绵沼泽,过了沼泽便是著名通往中原的辽西走廊。

而在这峡谷的东面,却是笔直的与新城遥遥相对。往南,是辽东的中心,如今大陈的陪都东京辽阳城,往北,就是金山城,再往北便是契丹、室韦、靺鞨、辽东的交汇之地扶余。

这条二十余里长的峡谷虽算不上是天险要塞,可却也因东西联通着辽西走廊、南北相连辽阳、新城、金山、扶余,而重要起来。

特别是在数年之前,陈朝皇帝陈克复以一支仓促组建的新军,就在这个峡谷伏击了高句丽的十八万大军,大战数日,最后取得他最后掌控辽东关健性的一次大捷之后,金山峡谷也就改成了大胜关峡谷。

三年前,陈军调拔了一支军队驻扎于此,并征召了十万民夫,这些修城筑关。到如今,在金山峡谷的西面出口辽河附近,已经建立起了一座巨大的大胜关城。

大胜关不但是一座极其坚固的巨大棱形堡城,而且还以东岸的大胜关为据点,在辽河上修建了一座雄伟的铁索悬桥。极大的方便了辽东和辽西的交通。而且大桥的东部正好是直接修在了大胜关的一座卫城之中。坚守大胜关,不但扼守住了峡谷,还同时扼守住了辽东辽西的通道。

而在峡谷的东面出口,以及在峡谷之中,陈军还一连修建了八座稍小一些的棱堡。对于这条陪都辽阳城的重要门户,陈军是极其重视的,几番建设下来,如今的大胜关峡谷,已经完全如同长安城之潼关,洛阳城之虎牢。坚固的守护着辽阳的门户。

东面前有辽河天险,兼之如今又有了大胜险关,再加上东面的小辽河,小梁河。以及新城、金山、安市、白岩诸城相卫,如今的陪都辽阳城依山傍山,坐拥天险,环绕群山,傍于渤海,可谓是大陈最坚固的一个后方。当初朝廷的相国也是考虑到天下混战,经营辽阳陪都,也未偿不是留一条退路的打算。

不过先前中原形势一片大好,倒让朝廷诸相们觉得当初有些过于紧张了。只是如今随着中原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临近,朝廷也未免对战争多做了一些安排。原本几年来一直很悠闲的大胜关上又接连数次接到朝廷尚书省以及幕僚本部,以及二十四卫大将军府的数次严肃军令,让得镇守于此的陈军大将镇国大将军,镇东侯陈火将军也不得不认真了起来。

陈火也明白相当和诸位元帅们的意思,这一次的大战事关重大,万一朝廷失利,到时中原能不能保的住还是两说。但就算保住了,朝廷的形势也将不好。到时,辽东就将是朝廷最稳固的一块基业了。因此,当此之时。辽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起来,而做为辽东门户的大胜关当然也就更加重要了起来。

虽然前面还有辽西与中原的门户临渝关,不过陈风最近也加紧了守军的操练来。天刚刚亮,大胜关九个大小城堡的军营中就吹响了嘹亮的号角,全军出操。

第一遍号角刚刚吹过。几通出操鼓就响了起来。

这是卯时点名的鼓声,三声鼓响未到者。将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轻则打板子,换到现在这个紧张气氛的时候,甚至有可能被树做典型,除名流放砍头都有可能。

当那城头上陈字大旗迎风招展中,守门的城门尉带着一队士兵按时打开城门之时,那队黑色轻铠的骑士正好驰到了关前。完全由铁汁浇铸而成的两扇巨大的铁门在四头牛的拉动下,带动着绞盘才缓缓的把城门打开了一线之时。那队赶到的骑兵却并未停下半分,几人跨下战马十分通灵的一声轻啸,从那才打开一线的城门缝中一跃而入。

这番动作引得城头上的几名守军大声叫好,城门尉虽早看清了几名骑兵身上的陈军制式铠甲,这个时候却依然尽职的带着士兵拦在了几人面前:“什么人?”

“幕僚本部宪兵司校尉于正,紧急军情在身!”

说完,马上的骑士从怀中掏出了一面铜质令牌,另外指了指他手臂上的一个鲜红的袖章。这袖章的样式却正是战场上让陈军将士们畏惧的宪兵标准式样。

宪兵不是普通的士兵,他们隶属于幕僚本部,直属于元帅幕僚总长。不过事实上,这些宪兵司的黑衣袖章宪兵们却连幕僚总长李奔雷元帅也无法指挥的,他们名义上属于幕僚本部,但事实上所有的陈军将士都知道,这些黑衣宪兵和另外三支闻名于耳的组织,特勤司、调查司、安全司全都是直属于皇帝陛下本人亲自指挥的。

宪兵司的宪兵们虽然更多的时候担负的职责是战场督战,平时纪律督查。不过既然是直属于皇帝的属下,那们他们的地位却是无限提高了许多的,说起来,这些黑衣宪兵们是仅次于那些御前侍卫的牛人。加入宪兵司的官兵中,就没有几个善茬子。

听到眼前之人是宪兵,而且居然还是一名最少也是中队长的校尉,城门尉立即客气了许多。语气也带着一点讨好,他认真的检查了三遍令牌,以及众人的身份后,立即登记后放行了。

晨曦之中,数名宪兵如同一片乌云一般,迅速的穿过了大胜关城,驰入了数十里长的大胜关峡谷。骑士们都已经没影子了。那城门尉还一直望着那方向。目光中全是对那支小宪兵队伍的羡慕之色。

二十余城的峡谷,宪兵小队五连穿越了九道城堡,最后终于来到了辽东索桥之上。

宽阔的辽河对岸,便是辽西。

数百年以来,辽东虽然一直名义上属于中原王朝,但实际上,大多王朝的真正控制力便都止步于辽河西岸。甚至在当初大隋于高句丽大战之前,高句丽人早已经偷偷的发展到了辽河西岸,也正因此,当初大隋才如此不能容忍高句丽。非要灭之而后快。

如今的辽河两岸都已经为大陈所控制,在辽河的东岸是新建的大胜关。而在辽河的西岸,则是当年杨广三征高句丽时所建下的辽西三镇。

通定、怀远、泸河三镇,就是当年隋军攻辽的前进基地。

泸河镇在左。通定镇在右,怀远镇在中,这三座城镇虽名为镇,但实际上却十分的庞大,城高墙坚。特别是陈克复经营辽西以来,由于大量的移民,三座原本纯军事要塞,也渐入住了许多的平民,渐发展成了三座巨大的城镇,如今更是成为了辽西三个府的官府驻地。

不过虽渐入住了许多平民。但三镇依然驻守了许多兵马,一旦战争爆发到了这里,那么这三镇随时就能转变成为辽东最坚固的前线要塞。

宪兵小队赶到怀远镇之时,天早已经大亮,晨风之中,许多百姓、渔夫、樵夫、猎人、商人等都已经开始陆续出城。

骑兵小队速度不减,为首的那名校尉从马上的袋中取出了一支红色小旗插在了背上。靠近城门时大喊道:“金牌信使、紧急军情,行人速让!”

城门处的守军早看到了奔来的小队,只打量了一眼,他便看出了那马上骑士背上的正是代表着最紧急的赤火令旗。亮起赤火令旗的信使是不能有任何耽误的。否则信使有权杀死一切阻挡之人,而无罪。

“让开、让开,全都让开。”城门军官大声喊道,让众人给信使让出一条通道来。

宪兵小队飞马入城,怀远镇中今日明显比往日要严密了许多。一路之上,差不多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时的能看到大街之上有穿着亮银铠甲和金色铠甲的华丽军官们策马巡逻而过。

宪兵军官背着赤火旗一路顺利的来到了城北的军营。刚到军营门口,立即被阻挡了下来,营门的军官对他身上的赤火旗视而不见。

宪兵军官直接道:“洛阳刚刚飞鹰送到的长安五星赤火军情急报!”

营门守门的军官一身亮金色华丽铠甲,闻言不由眉毛一挑,有些惊讶的道:“陛下早有吩咐,所有特勤司与尚书省的信都不需通报,直接面君。你且随我来!”

宪兵军官留下了几名属下在营中,自己跟着金甲御卫一路穿过数道营房,最后来到中间一座稍大,但却也十分普通的大帐前。帐前一名年青的军官正如雕像一般的坐在帐口,双手柱着一柄横刀在地。

如果不是那金甲御卫亲自带他来到这里,那宪兵军官都有些不相信,堂堂大陈皇帝,一国之君巡视怀远之时,居然会落脚在这么一个普通的小帐子中。要知道,他当年也是大隋禁卫出身,也曾做过杨广的侍卫。杨广在位之时,常年巡视在外,那场面,哪一次不是动不动几十万人,走到哪巨大的轮宫就拉到哪里。

“陛下,长安特勤司急报!”帐口的年青将军看了一眼宪兵军官递上的书信,朗声朝帐中道。

“咣”的一声,帐内好像撞倒了什么,只听一阵急促脚步声,帐中主人已经快步迎了出来。明亮的晨光之中,他身披着一件孔雀织金裘,眼角带着些疲惫,颌下留着寸长的短须,整个人厚重中透出刚毅英健与从容镇静。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大陈的皇帝,大陈数十万将士们效忠的对象,无数将士心中的崇拜者陈破军。

“终于有消息了吗?”陈克复眼中有着一股期盼,也带着一点紧张,望着羽林将军陈雷手中的那封特勤司情报喃喃道。。。)

第890章先发制人

“陛下,今晨辽阳行宫接到洛阳飞鹰发来长安五星赤火急报,卑职立即来报。高速更新长安急报,八国已经结盟,两个半月之后发兵二十万,与突厥南北同时夹攻我大陈。”宪兵军官于正顾不得一路疲惫,一脸担忧的道。

陈克复听到这个消息,原本还有些不安的脸上,却突然一下子沉静了下来。事情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他心中反而没有了其它的心思。

他摇了摇手,对帐口刚赶来的狼牙营统领,冠军大将军,定阳侯陈克敌道:“克敌,代朕赐这位勇士御酒。”

陈克敌转身从外面端上一杯热酒,于正接过一口饮尽。

“谢陛下厚恩。”

陈克复见于正面色红润了许多,点头道:“你具体说下长安来的情报。”

虽然带来的信中已经将事情都写的差不多,但是长安的情报只是一个方面,信到洛阳后,洛阳的特勤司总部又根据各地收到的情报,经过更细致的情报分析与总结,最后又做出了他们的判断。

因此与密信一起到来的,还有特勤司总部的分析,以及洛阳尚书省的一些奏章。信到了辽阳之时,第一时间,隋驾的相国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已经看过了,当下连忙派了宪兵军官急忙送信给巡视怀远的皇帝。

陈克复此时问的正是关于房谋杜断这两位宰相对于此事的判断看法。两位相国一人善谋一人善断。对于二人他是极其信任的。眼下如此局势,他更需要这样的大臣来帮他判断局势。

于正喘口气,呼吸有些急促的道:“卑职来时,两位相国有言,说长安八国结盟之事各国并没有隐瞒,反而闹的沸沸扬扬。因此,相国们结合了特勤司情报上关于其盟中之盟的情报,与特勤司总部搜集到的其它各方面情报,现在基本判断,八国的盟约只是一个幌子。”

“哦。”陈克复轻轻道。“相国们的看法是如何?”

“两位相国说。八国盟约只是一个虚招,障眼法。真正的杀招是许、隋、吴、突厥四国结盟。据还不十分确定的消息,四国已经暗中结盟,各国出兵依然是二十万。但出兵的时间不是两个半月后的正月初一,而是一个月后的十一月十五。”

“出兵二十万,杨义臣为联军大元帅,沈落雁为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