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 >

第553章

隋末-第553章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伯当与出战的数十名校尉一同跪在李密面前,头也抬不起来。

“大王,此战之败,皆是末将指挥不力,请大王责罚。”

李密此时不但气,甚至都已经是惧了。虽然他号称天下兵马最多之人,可是真正最精锐的人马也不过十余万,由自己嫡系心腹们直接统领的兵马也不过是三十余万人。其它的那几十万兵马,不过都是其它各路来投的义军首领们自带的,那些人带的与其说是兵,还不如说是一群来混饭吃的难民。

如今都跑到他这里来混饭吃,可他自己明白,一旦自己失利,出现一场大败的话,说不定这些所谓的盟友,部下们会比谁都跑的快,而且肯定还会把他们的那些乌合也一起带走。

眼下一场初战,他就折损了一万杂牌,近两万精锐,这个损失太大了,大到他的心在滴血的同时,心里还感到一阵阵的冷寒。起身走到王伯当的面前,他心情复杂万分。

王伯当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好友,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是王伯当跟随了他。可以说,没有王伯当与沈落雁这两人,就没有他李密的今天。

可是自己这么信任他,他却把这第一仗就打的这么大败,如果不严惩,如果号令三军。虽然他心里也明白,就算换了自己上阵指挥,也许一样逃不了失败的命运。

王伯当见李密站在他身旁,脸上满是失望的神情,当下羞愤至极,一把抽出腰间的长剑就要自刎。李密见事的快,抬起脚就把王伯当手中的剑给踢掉了。宝剑呛啷声摔在地上,李密又气又恨,又抬起脚,对着王伯当恨铁不成钢的又踢又打,直踢了十几脚,帐中诸将都连忙上前拉开他为止。

李密被部下拉开,一边还指着王伯当大骂,“你还跟孤来这一手,这是想气死孤吗?你既然知道打了败阵对不起孤的看重与信任,那就更应当知耻而后勇,想着怎么再去打胜仗才对,你这样一死子之,算什么?算什么?你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孤的眼光不行吗?”

王伯当一个五大三粗的马上悍将,面对着江淮重骑兵冲锋时都不曾有过半分畏惧的汉子,此时面对自己老师与君上的责骂,却是心头哽咽,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的磕头。

李密挣开部下的拉扯,几步走到王伯当面前,一把将他拉起,突然抱头王伯当一起大哭起来。这一幕,惹的魏军的文武臣属都是感动不已,一个个的都面色发胀。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

堂堂魏王,当着诸将的面因败仗而哭,他们这些将领无一不感受到了极度的羞耻感。是他们的失败,才让魏王如此。

满帐之中,魏国的各级文武大臣们,一个个都是眼睛发红,面色发胀,甚至不少的文臣也跟着失声大哭。

唯剩下沈落雁与李渊两人却是盯着李密,脸上十分的凝重。李渊与沈落雁两人不经意间目光相撞,都马上发现了对方眼神中隐含的意思。那是对李密的佩服之意,魏军吃了一个大败仗。

如果是一般的义军首领,估计会把统兵的将领斩首,以示三军。可李密虽然踢了王伯当十几脚,可却只会让王伯当感觉到那种亲密的君臣之情,心下更生感激。特别是李密此时如此大哭,虽然有些失仪,可是如此一来,却是让诸将心怀耻辱之感。

哀兵必胜,知耻而后勇。

李密演这么一出戏,立马就让诸将把刚刚大败的阴云给抛到了一边,而是心中都怀着报仇血恨,一雪前耻的激昂之情。

好一会后,李密渐停止了哭声,他拉起王伯当,“三郎,这次受挫失利,也不能全怪你。要怪就怪王玄应那个小崽子,可恨王世充枭雄一世,却生了这么个蠢笨的儿子。眼下如此好除去陈克复的机会,这蠢货却把王家全部的家底拿来这里为陈克复卖命。不过,咱们虽然吃了一个大亏,不过现在咱们既然知道了对方的全部实力,也就可以再做布置。”

“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他闯进来。这条黄泉不归路,咱们本来只打算送陈克复上路,不过现在王玄应既然也争着赶着要去见他的死鬼老子,咱们就连带着把他也一起送去。他们现在已经落在我们的乌黑之中,虽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可又岂能扭转大局?三郎,孤在这里将战场之事看的清楚,你指挥的很好,判断及时,指挥若定,而且十分勇猛。所以,孤决定,给你加封为司徒、东郡公,并赏黄金千两。”

司徒、东郡公这两个职位,以前是大龙头翟让的官职爵位,不过自李密摆鸿门雁杀了翟让兄弟后,这两个官职爵位也就空了下来。此时,李密面对着打了大败仗的王伯当,不但没有斥责,反而厚加赏赐,直接把这两个容悬很久的官位给了他。

王伯当感激涕零,只恨不得立即下山去与陈克复决死一战,以报李密的厚恩。安慰了王伯当之后,李密又对其它的各个校尉,全都加以赏赐,一时诸将上下,士气如宏。

“诸位,刚刚金墉城送来急报,王玄应这个蠢货不但亲率十万人马护送陈克复东归,而且居然还下令河阳的江淮军主动越过黄河,试图偷袭金墉城。现在王当仁将军已经打败了江淮军,不过江淮军并没有退去,而是在邙山上扎营。诸位,你们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谋士祖君彦道,“魏王,据臣所知,偷袭金墉城的江淮军不过三万人,而王当仁有五万人守金墉城。以臣之见,如今我们的重心应当放在洛口战场,相信陈克复也是如此想。他们袭取金墉城,不过是想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与兵力。所以臣以为,可通知王当仁将领,让他暂时收缩兵马,退回金墉城。只要据城坚守,我们有五万人,敌人只有三万,自保有余。等到我们解决了这里之后,到时可以从容击败敌军,甚至可以乘势一举攻入河东。”

李密沉思了一下,点头同意了祖君彦的观点。

“好,马上给王当仁传令,让他退守金墉城,据城坚守,切不可出城迎敌。只待孤解决了这里,立即率大军返回。”

李渊出声道,“魏王,我们当务之急还是得速战速决,早日歼灭对面的陈克复与王玄应为最要紧。夜长梦多,陈克复的河北援军随时有可能会到来,我们切不可耽误。”

李密摇了摇头,“上一战,我们伤亡惨重。将士们还得休整,二来我们的援军也在四下赶来。河北援军再快,一时也无法突破我们的金堤、虎牢两道关防,一时无忧。百花谷与洛城的三万援兵刚刚赶到,且让他们休息半日。待明日一早,咱们再也陈、王二贼决一死战。”

“遵令!”

第689章诈取洛城

第689章诈取洛城

(感谢774488童鞋的超级力打赏,也恭喜774488成为本书的护法。。。)

四月初三,夜黑风高无月。

戌时过后,野外再没有半分光亮,夜黑如幕。

洛水河边重镇洛口仓城城楼上,正懒洋洋、百无聊赖值班的守军哨兵忽然站直了身子,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在那辽远的北面邙山方向,升起了一片昏黄难辨的雾霭,里面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闪动、在接近,人影影绰,由朦胧到可见,这分明是一路军队打着火把过来了!哨兵脑袋一阵发晕,莫非自己刚刚喝多了,刚开始值夜班就醉了?

但他很快清醒起来了,跑着步向值班的伙长报告了情况。

“铛铛铛!”

城头的军官很快敲响了城楼上的警钟,洛口仓城守卫的士卒都是李密精心整编的精锐兵马。在他们身后的洛口城中,存着魏军三分之二的粮草,这让守军的军官警惕十分的高。

不过在敲响了警钟后,纷纷赶上城来的留守校尉孟柯也十分的纳闷,这上午刚刚从城里派了一万兵马去增援洛口。怎么这到了晚上,又有一路大军从北面洛口开过来了呢。

不过虽然疑惑,他却丝毫没有想到,来的这路兵马会有可能是敌军。毕竟在北面,除了连绵百余里的邙山外,那边就只有洛口那条大道了。而现在在洛口,可是有着魏王与各位将军们亲率的十几万大军。河北军虽然厉害,可也没有厉害到这个份上啊。

他迷惑不解,亲自爬上了城头观望。

队伍滚滚前来,变成了一条奇长无比的长蛇阵,蜿蜒宛转,越来越接近。逐渐的逐渐的,守军可以在城头上把这兵马看得清楚了,前锋逼近的是近千名骑兵,接着前进的,是大队的步兵。在队伍的上空,如云般耸簇的矛刺,在暗夜的火把光照下,发出淡淡的摇晃反光。

孟柯心里长长地松了口气,很明显的,来的是一路正规军,而且数量足有万人。看对方如此大摇大摆,明火执杖的样子而来,根本不可能会是河北兵或者江淮军,敌军就算真要来,也只会是偷偷而来。

等队伍再接近点了,对方前面的骑兵中跑出了三骑,冲到城门前的护城河前停下。

三名骑士都穿着整齐的明光铠甲,一看就是最精锐的骑士。而且那三人的铠甲战袍都是火红的颜色,这是魏军的颜色。不过他依然没敢大意,对着旁边的军官们道,“打起精神,小心防备,不过没有本将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在友军面前,如果弓箭相向,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弄不好就会触弄对方领兵的将领。他只是一个校尉,而对方带着上万人马,而且还有一支上千人的精锐骑兵,那地位比他高多了。不过他也留了个心眼,下令弓箭兵都上城墙警戒,万一有变,可以立即反击。

孟柯大声的冲着下面喊道,“来的是哪位将军,不知为何半夜至此?”

护城河前,鲁世深一身魏军将领的红色铠甲,旁边跟着一位亲兵,另一个则是白天抓到的增援洛口的魏军俘虏中的一个。那魏卒骑在马上,脸色发青,牙齿还在上下打抖。

鲁世深悄声道,“不要紧张,按我们先前教你的回答。只要你表现的好,以后就跟着本将混,包你比以前好过百倍。”

得了鲁世深的保证,那魏卒刘安才点了点头,策马又往前跑了数步,“孟校尉,我是前营的伙长刘安啊。”

城头上的几名军官听到刘安的声音都愣了一下,虽然刘安只是一个小伙长,可是以前都是在这洛口仓城中防守,相互间还是比较熟悉的,当下就有几名军官听出了他的声音。

“大人,好像真是刘安的声音。”

“把吊桥放下,不要开城门,放个篮子把他拉上来问清楚点。”孟柯想了想后道。

数名士卒马上依令绞动着那大吊索,慢慢的把那大吊桥放了下来,架在了那三丈宽的护城河上。刘安下马跑到了城门楼下,坐上了吊篮,上面早有士卒把他吊了上去。

刘安一上去,数名军官都认出了他来,孟柯又检查了一下他的腰牌等物,确实无误。

“刘安你上午才随军出城前去增援洛口,怎么晚上又回来了?”

刘安在城下时还有些紧张,可一上城来却是反而豁出去了。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觉得投奔河北军更有前途,还关系到他弟弟的一条命。今天与他一起被河北军给捉了的另一人,正是他的亲弟弟。乱世之中,他也仅剩下了那么一个亲人,他此时不可能自己回了城,就把弟弟给不顾了。

按照鲁世深所教的,刘安告诉孟柯,说城下的那支军队是要赶去金墉城的。大王下午接到金墉王当仁将军的急报,说是河阳的江淮军渡河攻打金墉城,大王为金墉城安全着想,所以调派了刚刚从虎牢关增援洛口的鲁将军带两万人增援金墉,现在黄校尉带的八千前锋先到城下,鲁将军带着魏王的军令随后就到。将士们从虎牢跑到洛口,从洛口又跑到仓城,跑了一天了,又饥又饿,黄校尉是来取粮草的。”

孟柯没有看到李密的军令关防,不由的有些犹豫。不过好在对方也并没有要求进城,只要要求取粮,这倒也算不上是什么为难的要求。仓城中别的不多,就是粮食最多。只要他们不进城,给他们些粮食并没多大事情。毕竟过一会,那位鲁将军也就要到了。那位鲁将军他也听说过,据说好像是如今魏王很宠爱的一个女人的亲戚什么的。虽然没有见过,却也知道他以前就驻守大虎牢。

刘安听到孟柯的决定后,倒是基本上都同意了。“孟大人,您说的这些都成,不过黄校尉刚才有过一个交代,说是其它的弟兄们可以都留在外面,不过他得带着几名校尉大人们进城。说是得为鲁大人张罗酒菜,恭候鲁大人的到来。你看这个?”

听到这个要求,孟柯只是稍稍考虑了一下就点头同意了。魏军基本上都是农民军出身,虽然这两年,魏王的规矩越来越多,搞的越来越像官军,但上面是上面,下面是下面。私底下,大家还是保留了不少以前的习惯的。更何况,鲁将军那可是在魏王面前说的上话的人,这样的人他们怎么肯得罪呢。

“刘安,你和我说说,可知鲁将军有啥爱好没有,咱也好提前准备准备一二啊。”孟柯小声的对刘安道。洛口仓城的守将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