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 >

第429章

隋末-第429章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今天的情报还没有送来。”

陈克复点点头,“一回如果有情报送来了,记得第一时间拿过来给我。”由于连续数天的熬夜,他的脸色十分憔悴,那今昔明亮的双目更是布满了血丝。

“殿下,您几天都没有休息好了,要不您先睡一会。一会情报到了,我会叫醒您的。”陈雷看着陈克复如此的疲惫,上前劝诫道。

陈克复摇头苦笑了下,“眼下的局势,我又怎么能睡的着。现在正是最复杂的时候,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对我们后面的计划产生很大的作用。我必须得抓紧时间把这一切都安排计划好才行,你去给我泡壶茶吧。”

说完陈克复转回书房之中,当日在清河郡武邑城接到了大隋天子杨广升天的消息之后,特别是知道了太原城的那一番纷争之后,他马上就暂停了南征。留下了罗艺率五千人马驻守清河郡,剿抚地方外,又调令薛定国叔侄五人率一万兵马追击窦建德,让其相机作战。又留下了秦琼、罗士信、程咬金、李承义、张锦、罗成六将领兵一万驻守河间与平原两郡。

安排好这一切后,陈破军立即率三万兵马返回北京城。

杨广一死,特别是杨广死后辽王杨暕并没有得到皇位。反而是李渊在这场太原之争中,手段展露,最后成了最大赢家。可惜陈克复在仔细的看过了太原的急报后,也差不多明白,李家只成功了一半。关陇派和杨暕派只是元气大伤,却并没有真正被打败。特别是李渊在随后迫不及待的对付盟友王世充不成,反而吃了一个大亏。这在陈破军看来,无疑是李家最大的昏招。

连续与关陇派与杨暕一系交恶开战,居然还将最后的一个盟友江淮军王世充也容不下。如今李家彻底成了四面树敌的情况,特别是杨广居然在这个时候死了。虽然陈克复心中百分百相信,杨广绝对不会是李家动手杀的,很有可能只是身体油尽灯枯而死,毕竟眼下的局势。一个活着的杨广无疑会让李家获得更大的好处,能让李家在朝廷的各方人马中,成为最中央最正统的存在。最起码,在他们扶持起杨广的长孙燕王即位前,杨广活着是比死了更重要的。

但在天下人的眼中,甚至可以说在杨暕等太原之争失败的各方推动下,如今大家却是都已经流传着杨家在太原发动兵变,击败了杨暕等朝廷兵马,谋害了皇帝。

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及那些无知百姓的流传中,李家成了发动太原兵变的叛乱之臣,李世民成为弑君者。

这连番突然变化,无疑让眼下整个中原天下都混乱起来。这番变化,甚至都超出了陈克复之前的预测推算。原本在他以为,最大的可能当是太原势力最大的杨暕继承杨广的皇位,然后关陇等派系不服,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内部的交战。可却没有想到,太原这个大火山在酝酿这么久后,居然会是以如此的方式爆发。其结果,更是让所有人都震惊。

面对着如此剧变,陈克复这些%%武,不停的在做着最新的应变之策。如何将眼下的局势,变成对他们最有利的局势,这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事实上,这些天他已经差不多将整个太原之争的前后详情都知道的差不多了。太原之争,真正的最大利益人,无疑其实还是北京朝廷,是他们辽东军。

杨广一死,辽王杨暕又势力大伤离开太原,如此一来,如今天下,反而是北京城中拥立的太子杨杲最具正统性。杨杲本就是国之储君,身为太子又掌有传国玉玺,而且萧皇后此时也在北京城。杨杲此时不管是与太原败走的辽王杨暕相比,还是与太原城的皇长孙杨倓相比,他的优势都是最大的。而现在他们所要谋划的,就是如何将这份优势发挥到最大。

端过陈雷送过来的热茶,陈克复喝了一大杯,疲倦的身子也感觉要清醒了许多。

放下茶杯,陈克复又拿起了桌上的一幅地图。在这上面,已经被陈克复标上了一个个的记号。

河东的太原城位置上,被陈克复用朱砂围了一个圈,写上了一个李字。据情报显示,河北的十几个郡,如今已经大部份都在李家的掌控之中。

而在关中的西京长安城,那里也已经划上了一个圈,一旁写了宇文两字。太原一战,关中军先是被杨暕的人马突袭,后来又被李渊与王世充联手攻击。十余万关中军最后回到关中的,还不到一半人数,就连长安留守卫文升也是受了重伤。如今关中长安大权,尽在宇文氏的掌握之中。更兼关中有地利之险,东面的潼关为天险之关,虽实力大损,却自保有余。

陈克复将目光移往地图上的河南,在东都洛阳的位置上,这里被标记了一个王字。这是昨天刚刚添加上去的,墨迹犹新。王世充在太原与李渊共同打败了关中与杨暕两派,最后却还是被李渊算计。还总算王世充也不笨,早有准备,让李世民吃了一个大亏后,却十分聪明的没有继续留在河东与李渊硬朗拼,反而是率军反回起家之地江淮。

不过他率着大军一路走到洛阳却是再也无法向南了,在洛阳的南面,早已经被李密的瓦岗军围了两个多月。如果不是这座杨广继位后新建的都城的超级防御能力,洛阳说不定早已经成了李官的屉中物。

河南之地大部被李密所得,就算想绕道山南回江淮也不可能了,山南之地有陈朝的朱粲阻隔。虽然江淮之地还有大部份在隋朝官员的掌握之中,但是王世充却是被挡在了河南西面,再也回不去了。而洛阳城此时被李密围了两个多月,也是十分危急,此时看到王世充的大军,哪有放过的道理。

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侑,连忙在留守大臣们的建议下派出了几批大臣劝说,最好许下一堆的好处,总算将王世充和他的江淮军给请入了洛阳城。

不过请神容易送神难,如今的局势,王世充这般轻易的入了洛阳城,又岂会再吐出来。连陈克复知道这消息后,都不由的骂了几句王世充走狗屎运,真是失之桑隅,收之东隅。在太原,谋划了许久,最后一无所获,却没想到,半路经过洛阳,反而是白捡了一座都城。估计李密知道这事,肯定得吐血三升,他打了几个月打下不,却不想让李密给白捡了。

“殿下,军情急报!”陈雷拿着一张手卷急忙跑了过来。

陈克复连忙起身,打开手卷仔细的看了起来。

匆匆浏览一遍,陈克复已经是微微变色。坐在书桌前沉默了一阵,陈克复提起笔,在那张地图上又圈记起来。

提起笔,有些沉重的在天府之国的岷蜀蜀郡成都城上划了个圈,在一旁写下几个蝇头小楷,“秦王杨浩”。秦王杨浩是原秦王杨俊之子,是杨广的侄子。他父亲生前被贬,他后来虽得继承王爵,但却也被贬到蜀郡。此时乱起,当地世家豪族立即将三十四岁的秦王杨浩拥为大隋天子。就在数日前,杨浩已经在成都称帝,置百官,并称李渊父子为国之逆贼,邀天下兵马共讨之。

陈克复轻笑两声,自言自语道,“开始割据称帝了吗?”

刚要放笔,陈雷又拿着一封军情急报送了进来。

“辽王杨暕率兵马南下,在南郡击败陈朝朱粲,在江凌称帝!”

“李渊太原城宣告杨广传位诏书,拥立皇长孙杨倓称帝登基即位!”

“王世充等洛阳官员拥立皇孙越王杨侗登基称帝!”

“宇文化及于长安拥立皇孙代王杨侑登基称帝!”

。。。。。。

看完这封加急军情,陈克复也不由的微微震动。没想到,杨广刚死没多久,那些皇子皇孙们,就已经在各方势力的扶持之下,纷纷即位称帝。这多多少少让陈克复有些吃惊,原本他还以为不会有这么快。也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跳出来,他还想着,利用杨杲这个身份,想打着隋室正统的旗号去趁机拉拢收编一些地方文武官员及势力。

却没有想到,加上他立的杨杲,如今短短时间内,杨广的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再加一个侄子,居然全都打旗号称帝了。中原大隋皇朝居然一下子出了六个皇帝。

再加上在江南称帝的陈深,这天下已经有了七个皇帝。其中六个姓杨,一个姓陈,这变化,让陈克复都有些措手不及。

好一会后,陈克复才恢复了镇静。他拿起地图,仔细的按照军情,为七个皇帝划分了一下势力图。

七个皇帝之上,如今无疑反而是江南的陈深地盘最大。虽然最近一段时间,陈朝一直在加紧整合与消化,并没有再有什么扩张的大动作,但是他们整整五十二郡的地盘,依然拥有中原四分之一的天下。

第二大势力,自然得是由他控制掌握的杨杲,杨杲北京称帝,比其它的兄弟侄子们要早,地位上也要要正统。而且支持他的辽东军兵强马壮,如今又将大半个河北吞下。整个北京朝廷拥有了二十六个郡的地盘,雄据东北方向,可谓兵强马壮。

其次下来,应当算是关中长安的杨侑,关中有天险之利,进可攻,退可守,又有着身后的关陇集团支持,可以说杨侑现下是最安全的。

而其次则是辽王杨暕,他得母舅萧氏一族,及不少朝廷新贵们的支持,部下又有杨义臣、裴仁基、鱼俱罗、董纯、吐万绪等名将支持,又兼太原城中随驾的大臣多被他带去荆州。他一到荆州就将南陈的朱粲赶走,实力不凡。不过江汉之地,终究不是他原先经营之地,此番猛龙过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同在长江边的南陈势力。

七方势力之中,真正势力最弱者应当是岷蜀的杨浩。不过天府之国,易守难攻,虽不利争天下,坐守却是有余。算来算去,反而是太原的李渊位置最尴尬。他虽赢得了太原之争,可却四面树敌,如今杨广一死,天下皆将其弑君。不论真假,西面长安的杨侑、东面洛阳的杨侗、甚至是南面江汉的杨暕,他们第一个要对付的必然是李渊。

甚至就是如今东北面的陈克复,也都是他的死敌。

陈克复丢下笔,轻笑出声,“七国!”

第519章江都求援

第519章江都求援

往日热情洋溢的北京城,此时充满了宁静。

走在往日繁华的街道之上,再也看不到那热闹的景象。就连那街道两旁那些花花绿绿的彩旗也都摘下了,那一个个的大红灯笼,也全都换成了白色。

城中的街道上,一队队的金吾卫巡逻士兵,也通通在铠甲之上套上了白色的缟素。此时的北京城中,早数日前就在到处流传着太原李渊父子弑君之事。不过直到今日,朝廷才发出了声讨李渊父子的诏书。天子有诏,将李渊父子列为叛国逆臣,河东将士也皆为附逆。并通令天下,有得李渊父子首级献上者,晋侯爵,掌黄金万两。

天子下令停朝七日,举国服丧百日,百日内禁止一切婚事嫁娶、饮酒音乐。

不过北京城中虽然举城皆白,但那些百姓们的脸上,却并没有多少悲伤的感觉。杨广在位仅仅十一年,可对天下大多数的百姓来说,这是痛苦的十一年。

营建东都、修大运河、西巡北狩、南伐东征。打了伊犁,打吐谷浑、打了突厥打林邑,打了林邑打流求。打了流求又打契丹,打了契丹又打高句丽。打了高句丽,又打突厥。

这一年年,打来打去,特别是修运河与三征高句丽。不知道让多少人家破产,又不知道让多少的子弟身死异乡。特别是到了大业七年之时,河北山东等地开始,中原天下不断有人造反。大隋朝的开皇盛世的繁华渐渐远去,安康富贵只停留在了老一辈的记忆之中。对于那些二三十岁的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只记得肌不果腹,民不聊生。甚至那些十来岁以下的孩童,更是大多数印象中就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虽然那些有见识的老爷们也常说,天子虽然多有急功近利,役民过重之失,但有过也有功。不少人还言天子雄才大略,目光深远。说他南征北战,绝了汉人的连患,为汉人的传承有大功。甚至说就连那死了无数人修起来的大运河,其实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过任那些人怎么说,在普通百姓的眼中。那天子让他们从富贵安康之家,变成了家破人亡。是那天子,让他们流离失所,家无恒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哪个皇帝让他们有吃有喝,有几间房屋,再有几块田地,能让他们衣食无忧,那么这个皇帝就是天大的好皇帝。而如杨广这般的皇帝,哪怕所有的官员老爷们都称赞,在他们的眼中,也只能是昏君,暴君。

终于死了,甚至不少的人听到这消息时心中激动的差点叫了起来。自陈王拥立皇太子在北京登基以来,这京城之中扣百姓都深刻的感受到了与以往的不同。不再有盗匪来劫掠他们,他们能安心的耕种。还有那城中各种各样的工坊,能让他们赚得粮食回家。每日不再担心着盗匪,苛吏,可以有工作,有粮有钱得。也不再有那些动不动就是几年的徭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