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91章

三国旌旗-第91章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曹纯身后的重骑并没有曹纯那样的反应速度,大多数人都下意识的抬起手臂,护住面门,而不是去拨打弩箭。

    在他们的印象里,箭矢是不需要抵挡的,身上的铠甲足以挡住这些箭矢。

    但是,现实确实残酷的,虎骑的铠甲确实能挡住大部分弩箭,但其中绝对不包括鞠义的先登营!

    先登营的弩箭都是精铁所制,穿透力极强,二百步的距离,再加上虎骑前冲的速度,顿时射的虎骑人仰马翻。

    一波箭雨下来,虎骑落马者超过二百人,更悲惨的是,重骑兵只要跑起来就别想停下,所以由于躲闪不及被自家人马绊倒的骑兵不在少数,还没等曹纯下令,又是一波箭雨袭来……

 第一百七十二章 战况焦灼

    更新时间:2012…09…05

    “噗……噗……”箭矢穿透铠甲的声音络绎不绝,兵卒的惨叫声也此起彼伏,曹纯回头一看,差点没心疼的吐出血来,一千重骑能站在地上的已经不到二百人了,眨眼之间就有八百重骑丧失战斗力,自己如何向主公交代。

    不过曹纯到底心志坚定,知道指望这二百来人冲击敌阵是没有一点机会了,急声叫道:“向两边分散……”

    残余的兵卒立即向两边闪去,同时拉走死了主人的战马,一些摔伤的兵卒也艰难的爬起来,奋力离开此地。

    第三波弩箭倒了,曹纯的二百虎骑立即倒下一大半,要不是这些重骑向两边移动,站位比较分散,这一波箭雨就能让这些重骑全军覆没。

    而此时,虎豹骑距离鞠义的弩阵已经不足百步,但这百步的距离就像天堑一样难以逾越。

    曹纯看着身边的几十骑兵,眼睛几乎要冒出火来,嘴唇也咬出血来,他都有点恨自己,为什么反应那么快,没死在这里。

    “轰……”曹休的四千轻骑也出动了,风驰电掣一般冲向弩阵。

    豹骑出击的命令是曹操下的,而不是曹休的命令,曹休早就看呆了。

    事情是这样的,鞠义一共射出三轮箭雨,大约射出一千三百余支弩箭,平均每个人射出一支多弩箭。

    鞠义的先登营一共有一千余人,不到一千一百人,但其中总有一些人素质高出常人,弩箭上弦的速度比较快,多射出一支弩箭,这些弩箭就是射向曹纯那向两边逃跑的二百重骑的。

    射完这些弩箭,先登营兵卒手中的弩箭就变成空弩了,里面并没有箭矢。

    从虎豹重骑冲锋到覆灭写起来慢,其实时间很短,再加上于距离比较远,曹操并没有看到陷阵营将士换弩箭的情景,曹操很自然的认为先登营的兵卒就有一千三百余人。

    众所周知,弩箭威力大,射程远,稳定性高,但有一个极其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没有连续发射的能力,所以在压制力上,弩箭比不上弓箭,听说过连珠箭,没听说过连珠弩吧。

    到了三国后期,诸葛亮发明了连弩,也就是常说的诸葛连弩,但是这种弩箭却牺牲了弩箭的穿透力。

    至于后世所说的诸葛连弩威力大、射速快,那纯属吹嘘,真有那种威力的东西不叫连弩,叫机关枪。

    可以这么说,要是拿诸葛连弩射普通的兵卒还行,要是对付曹操的虎骑,恐怕一个人都射不死。

    接着刚才的话题,曹操判断出鞠义的先登营弩箭正在发射的间隙,当即就下令冲锋。

    曹操的战机选择一点问题也没有,唯一的失误就是错误的判断了先登营将士装填弩箭的时间。

    在生死战场,一秒钟的时间都可以决定胜负。

    大约在豹骑骑兵距离弩阵五十步的时候,速度最快的先登营将士已经将弩箭装填完毕,随着弩弦响动,二百支弩箭转眼间就将尖啸飞出。

    这二百支弩箭射的不是人,而是战马,五十步的距离,战马的皮肉2根本阻挡不了弩箭的穿透力,随着一阵战马的嘶鸣声,上百名骑兵轰然倒地,溅起一大篷积雪,遮掩住双方的视线。

    冲阵的骑兵速度骤降,在曹纯(正好赶上)、曹休的指挥下向两边散去,打算绕过中箭的同伴冲击敌阵,至于两侧的地形不好,叔侄二人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但鞠义也不是孤军奋战,先登营身后还有八百精骑呢,袁绍也不是傻子,一声令下,八百精骑立即分成两队迎上虎豹骑。

    四队骑兵在雪地上轰然相撞,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紧接着就是一阵腥风血雨。

    曹操的虎豹骑对付先登营不行,那是因为没有短兵相接的机会,并不代表这些兵卒战斗力低下,反而虎豹骑的战斗力异常强悍,一阵刀锋入肉的声音,袁绍的骑兵纷纷落下战马。

    战场上血肉横飞,不时飞起人头断肢,血腥恐怖到极点。

    曹纯被鞠义打的七窍生烟,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砍杀起来势如疯魔,所经之处无不披靡,吓得袁绍的兵卒纷纷退让。

    “杀杀杀……”曹纯怒喝连连,拼命挥舞着长枪,斩杀周围的敌人,却忽然感到浑身一轻,仔细一看,前方已经没有了敌人。

    “呼……”一轮冲杀下来,曹纯也感到有些气力不济,急促的喘息几口,就要整理队形冲击先登营的弩阵,可曹纯刚顺过气来,就听到“嗡……”的一声,心里霎时一凉。

    曹纯对这种声音刻骨铭心,当即就在自己面前洒出一片枪影,磕飞无数箭矢,身后又响起一连串的惨叫声。

    袁绍的八百骑兵虽说打不过曹纯的虎豹骑,但也不是一点用没有,至少争取了一些时间,鞠义趁着这个时间指挥陷阵营后退百步,并且重新将弩箭上弦,甚至还有时间观察一下战况。

    曹纯这边没啥说的,四百精骑死伤大半,残存的骑兵也被虎豹骑分割围拢起来,全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了。

    另一边要好一些,高览带着四百骑兵死死的顶住曹休,虽然败势已定,但看样子还能坚持一些时间。

    高览这边能坚持,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在高览身上,河北名将中,颜良、文丑一死一伤,能领兵打仗的就是张颌、高览了,张颌统领大戟士,高览统领袁绍仅剩的八百骑兵。

    高览并没有张颌声名显赫,但高览的武艺却绝对不在张颌之下,甚至还稍有有过之,官渡大战之时,张颌力战张辽,而高览则力战许褚,大战数十回合未分胜负,就可以看出高览的武艺来。

    虎豹骑将士确实勇猛,但对高览这个级别的武将来说,和普通的兵卒区别不大,高览一斧下去,曹休的兵卒招架不招架都是被劈成两片的结果。

    曹休和高览拼杀了十余招,就不得不退了回来,采用人海战术消耗高览的体力,拼命斩杀袁绍的骑兵。

    曹休的想法也很简单,你杀我的兵卒,我打不过你,也拦不住你,但我还不会杀你的小兵吗?看谁人多。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全不好过

    更新时间:2012…09…06

    看到这种情况,鞠义毫不犹豫的向曹纯这边放箭,至于其中的战友,那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就当没看见吧。

    所以鞠义这边狠下心来,连同本放兵卒一起射杀,确实出乎曹纯的意料。

    但曹纯也只是愣了一瞬间,就领着麾下豹骑想鞠义的先登营冲去,对于骑兵和弩兵来说,时间就是距离,距离就是生死。

    暴怒的曹纯将马速发挥到极致,像一道闪电扑向先登营。

    曹纯身后的豹骑也紧跟在曹纯身后,顶着横飞的弩箭,策马疾奔,这些兵卒为了快一些接近弩阵,甚至都放弃围杀袁绍的骑兵了。

    轻骑兵要比重骑兵速度更快,灵活性更高,就算前面有落马者,也能做出躲避的举动,所以先登营的弩箭虽说强横无比,但依旧不能阻止曹纯杀到面前。

    再付出了数百伤亡的代价后,曹纯一枪挑飞了第一个先登营兵卒。

    而鞠义的先登营也不是光靠着弩箭吃饭的,近战的能力也是强横无比,当即就提起长枪和豹骑杀在一起。

    一阵血腥厮杀之后,曹纯终于冲到鞠义面前。

    鞠义的武艺也不弱,面对曹纯凛然不惧,一枪刺向曹纯的胸口。

    “死……”曹纯早就杀到疯魔状态,眼神露出极为疯狂的神色,面对鞠义这一枪也不招架,身子一扭,反手一枪就刺了回去,这完全就是一命搏一名的打法,就看谁怕死了。

    鞠义也不怕死,也没有躲闪,但曹纯上来就拼命确实让鞠义有些措不及防。

    “噗……噗……”

    鞠义一枪刺透了曹纯的箭头,却也被曹纯一枪刺透胸口。

    二人交手一回合,河北名将鞠义死,曹纯重伤!

    先登营和虎豹骑的统帅一起战死(兵卒看不清曹纯中枪的位置),摔落马下,简直就像引爆了火药桶,双方的兵卒立即就从作战转为拼命,战场上刀砍枪刺,血肉横飞。

    骑兵对步兵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何况虎豹骑的人数要远远超过先登营,照理说虎豹骑应该占到很大的便宜,但结果却是双方的死伤相差无几。

    原因很简单,虎豹骑的装备再好,兵源素质再高,也架不住先登营的兵卒素质也高,而且拼命,你砍我一刀,我就捅你一枪,除非双方武力相差极大,或者一方阵型严谨,肯定是一死一对的结果。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鞠义平时一定极其受到兵卒的拥护,不然的话,先登营的兵卒肯定不会拼死搏杀,早就投降了。

    曹纯这里将鞠义的先登营绞杀完毕,那边的高览也实在顶不住曹休的人海战术了,只能拨马落荒而逃。

    与此同时,夏侯惇的大军也转头回来了,曹操不是傻子,发现自己指挥失误,先登营觉的战斗极为强横,立即就通知夏侯惇别去邺城了,马上回援。

    夏侯惇的主力部队本来就走的磨磨蹭蹭,距离后队只有三四里远,回军当然快捷无比。

    战事至此,袁绍的三段追击阵容只剩下八千大戟士了,先登营全军覆没,鞠义战死,八百骑兵全军覆没。而曹操的五千虎豹骑也好不到哪去,一千虎骑全军覆没,曹纯重伤,四千豹骑战死一半,可谓是元气大伤。

    至于双方的战略构想,袁绍算是完成了大半,但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曹操歼灭大戟士的目的没有丝毫进展,不过却除掉了袁绍的先登营,另外将袁绍的机动力量斩杀一空。

    可以这么说,袁绍和曹操拼了个两败俱伤,回到军营都得抱头痛哭。

    袁绍完成了战略构想,但曹操却有些进退两难,想要继续进攻邺城,但是荡阴县还在袁绍的手中,这就是曹操粮道上的一根钉子,不除掉这根钉子,曹操别想有一粒粮食运到前线。

    李重那里确实有军粮,但只要不是脑残到极点的统帅,都不会把自己的军需命脉交付到不太靠谱的友军手里,更何况曹操一点也不信任李重,就像李重一点也不信任曹操一样。

    如果李重掐断了曹操的粮草,曹操的五万大军片甲都回不到许昌。

    但是要接着攻打荡阴县吧,袁绍的大戟士却没损失一根汗毛,想要攻下荡阴县千难万难。

    想要在野战中消灭大戟士,曹操还不敢动手,自己现在就有两千豹骑,两千豹骑再加上夏侯惇的四万大军,能消灭袁绍的八千大戟士,再加上一万步兵吗?

    万一野战失败了,曹操就需要很长时间调兵遣将,无形之中也就给了袁绍喘息的机会。

    而袁绍也一样不敢动手,自己这一万八千人马虽然有一半大戟士,但能打过曹操的四万多大军吗?

    于是战场上出现一个极其罕见的情景,双方六万大军隔着数百步对峙,但谁也不敢先动手。

    这时候比的就是心理素质,比的就是统帅的个人能力,曹操和袁绍的一个决定就能决定胜负。

    率先失误的还是袁绍,袁绍退兵了。

    袁绍偶尔升起的一个念头击败了自己,这个念头就是:万一……万一李重派出一支骑兵来帮曹操呢!

    曹操不知道袁绍怎么想的,曹操要是知道一定会大笑三声,李子悔巴不得你我两败俱伤呢,怎么会派兵帮我,本初啊本初!你想的太多了!

    袁绍退兵回到荡阴县,曹操也紧跟着回到原先的大营,继续在荡阴县和袁绍死磕,同时也派人回到后方招募兵卒。

    远在百里之外的李重是第二天知道这个消息的,曹操兵围荡阴县,李重就是傻子也得派出斥候、使者什么的观察战况。

    使者在明,斥候在暗,曹操就算知道也不会作出什么举动的,毕竟曹操也是这么做的,李重就在九侯城外发现了不少曹操的斥候,只要这些斥候不做出太过分的举动,李重是可以装作没看到的。

    “哈哈哈……曹孟德虎豹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