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42章

三国旌旗-第42章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这些顾虑,这些兵卒并不害怕拼命。

 第七十四章 一郡之地

    更新时间:2012…07…17

    查看过阴馆的户籍、府库,李重终于露出笑脸来了,阴馆作为雁门郡的治所,无论是人口还是储备都比广武多得多。

    阴馆的共有户七千三百四十三,口二万四千一百二十八人,壮丁五千一百七十四人,府库之内粮食两万余石,李重抱着户籍猛亲了一口,杨丑真是好人啊,给自己留了这么多好东西。

    不得不说,李重的想法很有问题,他自己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他知道天下局势会发生什么变化,接下来就是群雄并起,天下逐鹿的态势。可别人不知道啊,能看出天下大势的人不多,也就曹操、袁绍等有数的几个枭雄在疯狂备战、未雨绸缪,陶谦之流的还在做自己的富贵梦呢。

    杨丑绝对算不上枭雄,在三国里他也就是个三流人物,能有多高的见识,大家要都是曹操、刘备那样的枭雄,天下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所以,杨丑一点也没有练兵争霸天下的心思,也可以说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只是为了防备黄巾余孽,才囤积了些粮草而已。

    过了几天,李重等人将阴馆的政事安排的差不多了,也将大本营搬到阴馆,李重就叫陈琳上表自求郡守一职,陈琳领命,带着些金银财宝,直奔长安去了。

    趁着这段时间,李重又将投降的军卒去芜存菁,留下七百余人,又在阴馆重新招募了一些壮丁,共计一千五百人,再加上马邑投降的五百兵卒,李重现在共有军卒六千余人,其中骑兵近千。

    不到一个月,陈琳自长安赶回阴馆,一见到陈琳满脸喜色,李重就知道事情办得必然非常顺利。

    一问之下,陈琳笑道:“恭喜众位大人,主公不但拿到了雁门太守的印信,众位大人也都升官了。”

    太史慈由于比较出名,被封为虎烈将军,这是五品的杂号将军,程昱被封为郡丞,陈琳自己被封为长史,周泰蒋钦等人也都被封为各县的县令,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李重把玩着手中的大印,心中有些疑惑,李傕有这么好心吗?见人就封官。

    李傕当然没那么好心,不过封官也不用李傕花钱发放俸禄,何乐不为呢!更何况李重还是李傕执政后第一个上表的,李傕要是真敢不同意,以后谁还敢找他办事啊,所以李傕必须做出这个姿态。

    再说了,李傕同不同意也就是一个表面文章,他犯不上得罪人。

    大家欢天喜地的分账完毕,收起自己的大印,众人就开始商量如何增强实力,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人总是不自觉地想要招兵买马,扩张地盘,李重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勾起了这些人的野心。

    不过商量过后,大家却很悲哀的发现,李重现在势力膨胀过快,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如果接着扩张,后果难料啊!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民心未附,民心这东西很玄妙,说他有用那就有用,说他没用吧,那就一点用也没有,关键是看你的掌控力怎么样。

    悲哀的是,出了广武、楼烦两个县,原平、马邑、阴馆三县李重的掌控力都不怎么样,都是他硬打下来的。而且李重在阴馆造了不少杀孽,李重前脚派军队出城,后脚阴馆都有造反的可能。

    按照程昱的估计,至少也要两年的时间,李重才能让民心归附,还得说李重不加重赋,不穷兵黩武,但这可能吗。

    至少战死兵卒的抚恤金就让李重心疼的滴血,这些钱从那里出?

    思来想去,李重只能把目光放到长城之外的鲜卑身上,还好这个工作太史慈轻车熟路,很有经验,但李重也有点害怕,所谓纸里包不住火,魁头早晚会知道太史慈这一伙草原盗贼的存在,到时候双方必然是兵戎相见的结果。

    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左右,鲜卑单于檀石槐死,其子和连继立,和连既无才力,性又贪2淫,断法不平,人众叛者居半。灵帝末年,和连在钞略北地郡时被人射死。其子骞曼年小,兄子魁头代立。

    李重现在确实打不过魁头,此时魁头手中最少有上万控弦之士,可以说整个雁门郡的军事力量都不足以抗衡魁头,抢2劫鲜卑无疑是饮鸩止渴的做法。

    接下来就是休养生息了,李重努力做出亲民的姿态,派出兵卒帮助百姓收割谷物,疏通河道,砍伐过冬用的树木等等。

    不过李重也终于有些时来运转的态势,这一日李重正在处理公务,有人进来禀报:有河东人士贾逵、贾梁道相投。

    李重十分高兴,急忙接见贾逵。

    对于能记住名字的文臣武将,李重认为都是人才,当然夏侯恩之类的人物例外,他们就是送装备的。

    贾逵此时还不到二十,衣衫褴褛,一副穷困潦倒的摸样。这让李重心中十分纳闷,在他的记忆中,贾逵此人还是有些手段的,怎么穷成这样呢?李重都不知道,这都是高看贾逵了,事实上贾逵比李重看到的还穷,现在贾逵身上穿的裤子都是偷的。

    不过李重也不会以貌取人,热情的接待了年轻的贾逵,留在手下任事,让他掌管阴馆的治安,先锻炼一下。

    就在李重休养生息之际,河北的像是却愈发紧张起来,幽州牧刘虞好公孙瓒的矛盾日益激化。

    二人的矛盾主要是出自对待异族的理念不同,刘虞是典型的文人,主张用安抚政策,用仁德感化异族,使之拜服。公孙瓒的想法和刘虞正好相反,公孙瓒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待异族必须采用高压政策,敢反抗者、一律杀光。

    久而久之,二人逐渐离心。

    袁绍占据冀州之后,公孙瓒虽然在界桥战败,但犹不死心,依然不时攻打袁绍,刘虞觉得公孙瓒有些穷兵黩武,就开始着手削减公孙瓒的兵权。但公孙瓒也不把刘虞的命令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甚至还抢2劫了刘虞赏赐异族的财物。

    刘虞勃然大怒,开始上表声讨公孙瓒,公孙瓒也不甘示弱,立即上表声称刘虞办事不利,二人相互攻讦,关系嫉妒恶化。

    后来刘虞数次召公孙瓒议事,公孙瓒生怕刘虞暗害自己,于是称病推辞,刘虞开始密谋征讨公孙瓒。

 第七十五章 冤假错案

    更新时间:2012…07…17

    求红票!求收藏!!!!

    时间到了十二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阴馆也稍微安定下来,李重又开始闲着无事了,于是随便出门看看。

    此时李重已经有了自己的府邸,不在县衙之中居住了,这走到县衙,就看听到一阵喧哗之声,李重急忙挤了进去,想看看发生什么状况。走到近前,李重打听一下,原来是一场斗殴事件。

    于是李重进了县衙,想要看看贾逵如何断案。

    不料贾逵见到李重前来,立即将李重让道主位上,请李重亲自审理此案,李重也来了兴趣,不管贾逵是不是真心,当即接手此案。

    坐在大堂之上,李重叫人带上嫌犯,一见到嫌犯,李重就咂咂嘴,竟然有个鲜卑人,李重心中一动,立即有了一个想法,当即宣布公开审理此案,也就是说可以让百姓随便围观。

    鲜卑人叫目力根,看样子有三十多岁,身上穿着一件皮袄,看样子价值不菲,另一个人事为老年人,有个烂大街的名字王二,满脸褶皱,手上布满老茧,一看就是常年劳作所致。

    见到李重高坐在正位上,目力根恭声说道:“大人……”

    “你闭嘴,让你说话了吗,在本官的县衙内高声喧哗,拖出去,掌嘴!”李重勃然大怒,厉声喝道。

    鲜卑人顿时傻眼了,这怎么个情况,还没审理案情呢,就要挨揍了。

    衙役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原来都是军队的兵卒,受了些伤势,不能再到战场杀敌,李重本着废物利用的心思,就让他们充当衙役,所以这些人对命令极其敏感,大人下令了,自然要遵从,顿时上来两个衙役,按住目力根,抡起木棍就打。

    掌嘴这个刑法当时还没出现,不过很好理解,衙役们知道,只要打这人犯人的嘴就可以了。

    几棍子下来,目力根已经口吐鲜血,一地断齿了。

    看到打的差不多了,李重指着王二问道:“你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王二早就吓得心惊胆战了,心说这个大人也太过凶狠了,上来先打一顿棍子,这目力根年轻体壮的,应该能修养过来,我可怎么办?

    想到这里,王二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草民真的可以说了?”

    “嗯!说吧!”李重点点头,神情和蔼的说道。

    王二感觉这位大人对自己好像不错,胆子也大了起来,恭声说道:“启禀大人,草民在阴馆开了一家衣帽店铺,专门给人缝制皮货。这位目力根前日到我店里缝制意见皮袍,说好给五百钱,但今日他取走了皮袍,却说小人手艺不到家,只给小人一百钱。小人不忿,和他争执起来,此人就竟然殴打小人。”

    说着话,王二挽起衣袖,给李重看胳膊上的伤口。

    李重耷拉着眼皮,对王二所说的伤势没有一点兴趣,转而冲着目力根问道:“王二所说的可是实情?”

    “大……银……不是草米不舍得花钱,而是……”目力根由于被打掉了牙齿,只能含含糊糊的说道。

    李重眼睛一瞪,很不耐烦的说道:“没问你这个,就问你是不是殴打王二了?”

    “是!”目力根硬着头皮答道。

    李重冷笑一声,说道:“真是麻烦,好了,案情现已明了,目力根意图侵吞王二财产,事情败露之后,殴打王二,意图杀人灭口。根据大汉律法……嗯……啊……将目力根推出去斩首示众,除去王二应得的的五百钱,其余全部财产充公。”

    ……

    在场之人,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李重的判决目瞪口呆,有的人不由自主的咽着唾沫,没办法,李重的判决太彪悍了。

    从李重拙劣的借口来看,显然这位大人没研读多大汉律法,也就是说李重就是故意要将目力根置之于死地。

    目力根听得惊骇欲绝,急忙大声喊道:“大人,我冤枉啊,我愿意赔钱。”

    “拉出去斩了!”李重很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目力根急切之下,大声威胁道:“李大人,我可认识幽州牧刘虞刘大人,你如此对待……”

    目力根还没说完,就有个衙役接到李重的暗示,一棍子敲在目力根的后脑上,将目力根打晕在地,扯着衣襟拖了出去,不多时,衙役拎着目力根的鲜血淋漓的头颅向李重复命。

    围观的百姓看的毛骨悚然,心中哀怨不已,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郡守呢,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李重挥手让衙役退了下去,看着围观的百姓笑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草菅人命?”

    围观的百姓哪敢回答李重的话,都用眼睛四处乱瞟,想要离开大堂,但又不敢真走,生怕李重发怒,随便找个理由砍了自己。

    看着畏畏缩缩的百姓,李重竭力露出温和的笑容,接着说道:“我今天杀了目力根只是为了告诉你们,我们大汉的百姓不是异族可以欺负的,我就是要护着你们,哪怕是你们做错了,大汉的律法,只有对大汉子民生效,你们明白吗?”

    “大人英明……”这次百姓高兴了,雁门地处北疆,这些百姓经常和少数民族打交道,常常被欺凌,而杨丑又不敢得罪这些异族,百姓只能忍气吞声。这次李重强势崛起,百姓顿时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对李重的怨念也消散了几分。

    这也是李重为什么要冤杀目力根的原因,只有这样做,李重才能让老百姓接纳,看做是自己人,至于目力根该不该死,那就不再李重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就像李重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那还留着何用?趁早解散算了。

    道理这是对自己人讲的,对待外人,不需要讲道理,人家也不和你讲道理,直接用刀枪说话才是王道!

    李重一直认为,汉族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民族,其他民族都应该是低等民族,是蛮夷之辈,民族融合,哈哈……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必须要让汉族当家作主,主动融合别的民族。

    现在李重的实力还不够,一旦李重的实力足够了,那听话的少数民族,仁慈的李重大人可以绕过他们一条生路,不过要给自己当牛做马才行,不听话的少数民族,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死路。

 第七十六章 诸侯发力

    更新时间:2012…07…18

    求收藏!!!

    李重在扩张实力,其他诸侯也没坐等,首先发力的就是曹操,初平三年,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