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216章

三国旌旗-第216章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Α5比唬难в笆幼髌分辛醣付喑隼匆桓隹奁寄堋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游戏中,按照一般的游戏设定,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才能都在九十分以上,属于特别优秀的人才。反过来看刘备的数值设定就非常苦逼了,一般来说,刘备的各项能力值都不会超过八十的,个人魅力不算!

    刘备真的差曹操那么多吗?实际上不是的,刘备再战略布局,临阵指挥上比不上曹操,但刘备在政治上的能力绝对不差于曹操。

    这不是瞎说,刘备的政治能力非常强,甚至比曹操还要强,笼络人心就不用说了,大耳贼的哭泣技能不是吹的。识人之明刘备也有,提拔魏延,用张飞伐蜀,重用诸葛亮于弱冠之年,都能看出来刘备的眼光。

    在治理民生上刘备同样很有一套,在大多数时间里,刘备手中都没有太大的地盘,哪怕是占据了益州,刘备的地盘在三国之中也是最小的,但就靠这最小的地盘,刘备却能屡次主动出击,攻打曹操,可见其军事物资储备很充足。

    千万不要说什么刘备打仗靠的是暴敛横征,刘备有可能会做这样的事,但是就算你暴敛横征,也要有东西可以征不是,老百姓都是穷鬼,创造不出价值来,刘备就是再暴虐也没办法不是,可见刘备还是有能力让老百姓创造出价值来的,这就是能耐。

    现在刘备就是这个想法,富庶的荆州到了刘备手中只会更加富庶,供应十万人的军队常年交战不是问题,刘备就是想拖一拖李重的战略布局,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来治理江东。

    刘备这个想法不好说对错,但对于刘备来说,没有压力倒是真的。

    刘备可以打持久战,李重不行,河北中原久经战乱,百姓早就疲惫不堪了。所以李重必须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一下,最起码在建安九(204),李重是不打算发动战争了,他要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好好休养一下呢。

    无论是百姓,还是兵卒,都需要好好休养一下。

    现在刘备这么不开眼,李重真的怒了,诸侯一怒风云变色,李重的怒气更是让天下风云变动。

    既然刘备想要把自己拖在这里,李重不介意破罐子破摔,在此地和刘备来一次大决战,大不了建安十年也不动兵,多休养生息一年罢了,李重还年轻的很。

    在李重的一连串命令之下,大规模的军队开始向祏县聚集,其中规模最大的军队就是甘宁手中的一万五千水军。这一万五千水军是李重打算用来和刘备争夺大江下游控制权,驻守江都的。

    本来甘宁应该在明年春暖花开再南下江都,但现在李重急了,就先拿来充数用。此外,江东的凌操、韩当也带着一部分江东兵马,在孙瑜的带领下来到祏县,听从李重调遣,先找刘备算点利息。

    虽说江东兵卒一向不善于陆战,但这些兵卒都是由江东精锐,将领的亲兵组成的,战斗力绝对彪悍,再加上他们还要找刘备报仇雪恨,士气绝对没有问题。

    李重知人善用,也很体谅这些的基于报仇的心思,绝地不介意满足他们的要求,嗯嗯……好吧,必须承认,李重是想顺手消耗一下江东集体的实力,把他们派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当作炮灰使用。

    此外陈留的太史慈也稳定下局势,再次给李重派来五千援军,太史慈不光能给李重派来一些援军,还能派出一支骑兵南下,骚扰一下扶乐县等地,切断关羽和许昌之间的联系,这个举动并非无用之功。

    在时间内,关羽和许昌失去联系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许昌和关羽长时间失去联系,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料之事。

    比如说新郑的曹仁,曹仁确实不敢轻易对许昌用兵,破坏城池的军事计划,现在曹操的整个战略重心都在益州上面,为了益州之地,曹操连陈留、许昌和虎牢都放弃了。但是,这只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关羽真的露出致命破绽,曹仁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曹仁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如果,如果……李重在濄水打的刘备屁滚尿流,全军覆没,太史慈再截断关羽的归路,曹仁就会立即出兵接应太史慈,彻底绞杀关羽这个劲敌,夺回许昌……

 第三百七十三章 诸侯怒血流千里

    恼羞成怒的李重展开了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这也间接影响了刘备的军事计划,到了现在刘备也觉得自己有些玩儿过火了,但刘备也不能退缩,只能陪着李重一起发疯了,于是马超、陈到、文聘、诸葛亮等人也都齐聚濄水,准备和李重展开一场大战。

    几家欢喜几家愁,李重和刘备这种毫无节制的战斗成全了曹操,这种天下掉馅饼的好事简直让曹操简直做梦都要笑醒,这次他终于可以全无顾忌的攻占益州了。

    于是曹操里给新郑的曹仁下令,命令曹仁和夏侯惇接管司隶校尉的防御工作,自己带着一万兵卒取道汉中,前去支援夏侯渊。

    时间进入十一月,已经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濄水冰冻三尺,人马通行无碍,刘备也将大军渡过濄水,兵卒超过三万之数,与李重对面相持。

    当然,刘备也不是吧部队全调动过来,濄水南岸也留着一支兵马驻守呢,这是刘备留着撤军殿后的军队。

    与此同时,李重也完成大军调动,大营之中聚集了近五万人马。濄水北岸一共聚集了八万多兵马,这些兵马每日都要操练阵型,鼓乐齐鸣,弄的濄水附近嘈杂不堪,真是天上飞鸟绝迹,地上走兽无踪。

    不是李重和刘备空耗军力,光练不动手,实在是这些人马来自四面八方,没有一点配合经验,甚至有一些将领还相互不认识呢,总需要磨合一下。也不是说没配合过就没办法打仗,但刘备和李重都想稳妥一些罢了。

    十一月十一,后世的光棍节,李重出动四万大军,向对面的刘备大营压去。

    李重选择主动进攻是有原因的,首先双方的人马超过八万,却没修建什么坚固的营寨(主要是天气太冷了),所以说进攻和防守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甚至主动进攻一方,在排兵布阵上还要占据一点优势。

    比如说李重主动进攻,就拥有战场纵深的优势,可以随意布置兵马,造成人多势众的假象,而刘备就不行了,防守一方是不能乱动的,就说阵地大小一项,刘备就差了许多。而且数万人聚集在一起,显示不出人数多来。

    当然,防守一方也有天然的优势,到底谁吃亏、谁占便宜,还要打过才知道。

    李重这边的主帅是周瑜,李重自己倒十分清闲,施施然站在周瑜身边,表情轻松无比,一副看戏的样子。

    能者多劳,这就是李重的真实心思,如果不是生存压力,刚穿越那会儿,李重都有混吃等死的心思了。

    如果是李重这个废物指挥军队的话,他一定会把四万大军分成三部分,中军、左右两翼,而且中军一定是步兵和弓箭手混编,两翼骑兵护卫,这是最中规中矩的打法。但周瑜不一样,周瑜在指挥能力上要比李重强得多。

    周瑜采用的方法是步骑混编,四万军队完全成为一个整体,成半圆形的包围阵型。

    在超过五里长的漫长战线上,李重的军阵缓缓前行,兵卒手中黑色军旗遮天蔽日,随风舒展,咧咧作响,如同一层层黑色的潮水,在洁白的雪原上席卷而来,看的刘备的兵卒股栗不已。

    此时看到了才的军队漫山遍野而来,黑压压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刘备也有些后悔没有主动出击,刘备的军事水平在这个年代不算拔尖,随意摆出的军阵也是中规中矩,中间步兵防御,两翼骑兵压阵。

    周瑜令旗一挥,赵云率领一支骑兵越阵而出,直奔刘备的侧翼扑去。

    随着周瑜抢先出手,先声夺人,千百面战鼓一齐擂响,震天的鼓声响彻旷野,震得空气都颤抖起来。

    周瑜动手,刘备也跟着做出动作,后排的弓箭手立即射出漫天箭雨,向赵云的军阵激射而去。

    尖啸声中,河北骑兵纷纷被射倒在地,战场之中顿时飘散出一股血腥之气。

    紧跟着,甘宁、周泰、凌操、韩当率领步兵狂奔而出,直冲刘备的中军,而刘备军中的陈到、文聘等人也出阵迎敌,濄水大战终于拉开序幕。

    甘宁四人都没骑马作战,而是和普通的步兵一样,手持盾牌,身披重甲。他们的任务是正面冲击刘备中军,用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压迫刘备中军,迫使刘备无力做出反击。

    几个人之所以不用战马,是为了更高的防御力,指挥兵卒更方便一些,毕竟他们还需要经常接到周瑜的军令。他们没有狙杀敌将的任务,在每一队混编兵卒之中,都有一小队弓箭手,这些弓箭手处于军阵的最中间,被严密保护起来,而对付敌将的工作,就是由这些弓箭手来完成的。

    陈到和文聘刚在军阵中露头,混编军阵之中就升起十余束羽箭,奔着二人军旗所在轰杀而去。没错,就是轰杀这个词,在周瑜的指挥之下,弓箭手射出的羽箭就像炮弹一样,采取面积杀伤战术,而且由于羽箭集中,点攻击能力也非常强。

    这十余束羽箭至少有三四束射中目标,逼的文聘和陈到手忙脚乱,就连军旗都被射的千疮百孔,破烂不堪。

    不是陈到和文聘武艺不高,实际上在真正的战场之中,并没有敢于无视乱箭的人,就算吕布、赵云这样的武将也不行。

    确实,一些武将武艺很高,有敏锐的感觉,有超强的爆发力,能拨打激射而来的乱箭,但是,你能拨打几次。

    在两名高手对战之时,高手经常能手腕一抖,刺出千百道枪影。看似壮观,可这千百道枪影也是有先有后的,大多数都是虚招,为了迷惑对手用的,并不是同时刺出十余枪,天下间没有那样的武功,不然的话,武将岂不是可以一次就刺死好几百小兵了。

    但乱箭不一样,乱箭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武将只能依靠超强的爆发力将兵器挥舞的风雨不透。

    但就算吕布这样的超级猛将,连续拨打十余次羽箭以后,也会变成一只软脚虾。

    躲闪更是无稽之谈,就算能感觉到危险又能怎么样,战场上那里没有危险。所以说想要在战场上保住性命,靠的还是重甲。

    但就算身披重甲,也要靠运气的,倒霉的话,被一支羽箭穿透铠甲缝隙而死也很正常。

    所以文聘和陈到刚一露头,就被激射而来的羽箭逼了回去,两个人急忙下马重新穿了重甲再战。

    当然,像赵云那样一击即退的不怕。

    略一耽搁,两队兵卒就绞杀在一起,掀起一片腥风血雨。在甘宁四人的带领下,河北兵卒层层推进,转眼见就杀的荆州兵卒节节败退,在身后留下一地断臂残肢。

    轰……“更大的声音响起,这是夹在在军中的投石机开始发威了,李重的军阵之后又一些投石机,都集中在贾逵手里。当然,这些投石机主要是用来威慑,恐吓敌军用的,指望它们一石头砸死刘备不太现实。

    短暂的交锋过后,甘宁四人杀到刘备的中军,展开更加惨烈的厮杀。

    在数里长的战线上,双方犬牙交错,逐处厮杀,争夺每一寸土地。李重的步兵像重锤一样,轰击着刘备的军阵,狂奔突袭的骑兵就像一柄柄尖刀,突袭刘备军阵的薄弱之处,占据渐渐陷入微妙的平衡之中。

    这很正常,很少有双方乍一交战,就有一方兵败如山倒的情况出现,除非双方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

    主帅要做的就是在这微妙的平衡之中,寻找对方军阵的破绽、弱点,寻求一点突破,最后迫使敌军崩溃。

    周瑜就是这样做的,每一次、每一处交锋,周瑜都会看到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做出调整。比如说轮换攻击的兵卒,尽量保持兵卒的体力,比如说看到对方有弱点没来得及处理,立即派优势兵力围攻,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等等等等。

    相比周瑜的层层调度,刘备越发感到吃力了。

    一开始还好,双方都是生力军,兵卒的战斗力相差不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兵卒的体力开始下降了,刘备也要被迫轮换兵卒。没错,刘备轮换兵卒是被迫的,因为周瑜是主攻一方,刘备要根据周瑜的军队调到来做出应对之法,调动自己的兵卒,分配战斗力。

    但是,差距也就是这样形成的!刘备能调动九队兵卒不出差错,而周瑜能调动十队兵卒游刃有余,刘备就有一队兵卒必输无疑。这只是打个比方而已,双方的指挥极限不是一个枯燥数字,而是各方面的差距。

    周瑜再次大规模的调动兵卒,赵云、黄忠、魏延、周仓等人都带着骑兵越阵而出,轮番冲荆州军阵的右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