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155章

三国旌旗-第155章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陈琳前去江东的这段时间里,李重又和曹操展开几场大战,战果也有一些,比如李重毁掉了于禁和乐进的两座大营,但这也只能算是小胜而已,根本不能给曹操造成什么决定性损失。

    但十天之后,曹操就感到李重的攻势渐起,压力倍增。原因无他,在这十天的时间里,贾逵昼夜督造攻城器械,制造了大量的投石机、巢车、冲车等等,这些攻城器械给曹操造成了很重的损失。

    另外,李重转变战法,开始集中兵力攻打曹操的任意一个营寨,再配以攻城器械,曹操抵挡的十分艰难。无奈之下,曹操只能出营和李重野战,但曹操兵卒的整体实力却不如李重,曹操可以说是败多胜少。

    这不是曹操的战略失误,非要分兵驻守各个营寨。曹操真的会失误到拉长战线,分摊自己兵力的地步吗?当然不会,曹操也有难处,作为防守一方,曹操必须要保证整个战线完整,他怕李重绕过自己的大营,杀入后方。

    可以这么说,一旦曹操集中兵力,李重立即就会分兵,选择另外一个突破地点,长驱直入。那么曹操唯一的选择就是分兵抵御,李重就会再次分兵,循环下去,双方就会发展成少量兵力对战的情况,这样一来,李重就更能发挥兵卒精锐的优势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曹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火箭漫天,石块呼啸,这一次李重选择的是猛攻夏侯惇的大营,这有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意味。夏侯惇在曹营诸将之中实力最强,也肯定最难攻打,但李重选的就是喜夏侯惇这块硬骨头。

    一波又一波的步卒扑到夏侯惇营寨前面,又一波又一波的死去,但李重依然无动于衷,无视伤亡。

    赵云和高览带着三千兵卒守护在太史慈侧翼,掩护太史慈倾力攻营,两个人只有一个任务,抵挡曹操的援兵。

    半天的时间,夏侯惇的营寨已经烟火满天,破败不堪,就连夏侯惇的战袍都被烧焦了一大片,战况惨烈,可想而知。

 第二百八十四章 按兵不动待战机

    夏侯惇的大营一共只有七千多兵卒,在李重的强攻之下,夏侯惇坚持到下午,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好几次,要不是夏侯惇拼死冲杀,河北兵卒就冲入夏侯惇的营寨之内了。

    曹操无奈之下,只得派于禁、乐进前去救援夏侯惇,但于禁、乐进却被赵云和高览联手击败,损失了数千兵卒。

    不过,李重到底也没打下夏侯惇的营寨,曹操用了一个围魏救赵的计策,迫使李重让太史慈回兵救援,这才堪堪保住夏侯惇的营寨,不过如此一来,曹操的损失也不小,至少有三千兵卒葬身沙场。

    曹操在乎兵卒伤亡,李重不在乎,只要军队中的精华还在,炮灰兵卒直接招募就是了,大荒之年,为了一口吃的,卖命的人多了去了。事到如今,李重也横下心来了,反正死的不是自己治下的百姓,死了就死了吧!

    到了夜间,泗水之滨,灯火辉煌,灿烂如星。曹操独坐帐内,默然不语,想自己自从黄巾之乱,起兵伐贼,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灭吕布,斩袁术,战袁绍。没想到今日却被李重逼到如此地步,想到这里,曹操不免有些伤感。

    曹操伤感的是郭嘉早亡,如果郭嘉仍在世上,曹操相信,郭嘉一定会替自己出个主意的。

    想到郭嘉,曹操却想起另外一个人物,那就是贾诩。

    一般的时候,曹操都不愿意用贾诩给自己出谋划策,原因说起来有些可笑,曹操怕丢面子。

    当年征讨董卓、张绣,曹操就屡次败在贾诩手中,差点没丢掉性命、所以曹操在心里就有些抵触贾诩。

    曹操不想让人觉得自己不如贾诩,这是个很奇怪的心理,其实没有人会认为曹操不如贾诩,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曹操还就是这么认为。有些时候,曹操这类霸主也像小孩一样,总该钻牛角尖,比如偷颗糖豆吃吧,明明跟前没人,却总觉得被人发现了,说起来令人发噱不已。

    现在曹操也是这样,他想找贾诩商议,但又怕别人认为自己在“请教”贾诩。

    不过此次终归是绝世枭雄,强行压下荒谬的想法,高声叫道:“来人,请贾诩前来议事!”

    曹操的护卫匆匆去了,不多是就带着贾诩来到帐内。

    贾诩还是一副万事不留心的样子,双手藏在袖中,神情肃穆,没有一丝表情。实际上贾诩也是被逼的,聪明如他,怎么能看不穿曹操的心思,所以贾诩一直奉行这低调的到底的原则。

    当然,贾诩也知道,在必要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出一些贡献来,不然的话,再被曹操认为自己干吃饭不干活,有意看曹操的笑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伴君如伴虎,贾诩的遭遇很清楚了揭示了这句话!

    曹操已不合贾诩寒暄,直接就张口问道:“文和,你可有破敌之计?”

    贾诩文言毫不犹豫的点点头,说出一个让曹操十分惊喜、又有些羞恼的字来:“有!”

    第二天一早,李重继续狂攻夏侯惇的营寨,但出乎李重预料的是,这一次曹操并没有选择保守战术,而是真刀真枪的和李重硬拼。于是战事逐渐扩大,双方在夏侯惇的营寨之前,一共纠结了四万大军,展开一场混战。

    虽然曹操的战术出乎意料,但李重并没有被曹操打乱节奏,所以李重依旧占据着战场的主动,也能压制住曹操的军队。

    但由于曹操主动出战,李重也顾不上攻打曹操的各个营寨了。

    一连几天下来,曹操都是这样不顾伤亡的和李重拼斗,李重在一连串的胜利之后,也有些心惊胆战了。李重相信、坚信,曹操绝对不会看不到这么做的恶果,一旦被李重用炮灰耗尽了精锐兵卒,曹操就是一败涂地的下场。

    于是李重再一次召集众人商议,分析曹操的后手是什么?

    实际上曹操再学究天人,也要遵从战场规律的,那么曹操的后手只有一个,就是曹操还隐藏着一支精兵。而这支精兵一定可以在某一事件赶到战场,给疲惫的河北兵卒重重一击。

    众人拔开地图仔细的查看着曹操有可能藏兵的地点,第一个被排除的就是徐晃的兵卒。

    徐晃手中一共才有两万兵卒上下,不可否认这些兵卒都是精兵,但是,徐晃绝对抽调不出兵卒支援曹操,徐晃能挡住刘备的攻势就该烧高香了,上次要不是郭嘉舍身诱敌,徐晃早就一败涂地了。

    西凉也抽调不出兵卒来,夏侯渊手底下也没有多少兵卒,马超更不是吃素的。

    徐州的曹仁就更不用想了,曹操镇守四方的大将之中,最没悬念的就是他了,区别就是曹仁能挡住孙策一个月、还是两个月、还是三个月……

    难道曹操偷偷摸摸训练了一支精兵,埋伏在战场附近?

    去他么的!李重劫掠了草原、河套、辽东,都没凑到多少粮草,曹操要是能训练一直精兵,除非在自己的地盘上肆无忌惮的吃人肉。打死李重也不相信曹操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举动,狼心狗肺如李重,都不敢这么做。

    那么曹操还有什么办法呢,难道是水淹?不过这也不可能,距离泗水近的是曹操的大营,曹操放水就是自杀。

    放火也不可能,李重的军营就建在平原,四周没有山林,没有草木,曹操拿什么放火?

    就当李重认为曹操这是黔驴技穷,虚张声势之时,远在徐州的斥候带来另外一个消息,曹仁在徐州扫地为兵,集结了数万军队,疯狂的攻击孙策,曹仁的行为,简直就是当年黄巾之乱的翻版。

    但不管曹仁如何疯狂,李重终于感觉到了,曹操绝对不是虚张声势,没有曹操的命令,曹仁用不着以失去民心的代价攻击孙策,慢慢打游击战就可以了。谁都看得出来,决定天下局势的主战场就是李重和曹操这里。

    “暂缓进兵,多派斥候!”最后李重也只能拿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以静制动,看看曹操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同时李重也借机会让兵卒休息一下,再四处招募兵卒,补充一下兵力。

 第二百八十五章 贾文和驱虎吞狼

    就在李重打算再一次攻打夏侯惇营寨,试探一下曹操反应的时候,一匹快马来到李重的大营前面……

    “帐外有人求见,还不肯说出姓名!”李重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实在猜不出来,会有谁来见自己,难道是那个老婆要给自己一个惊喜?还是靠谱点猜,这个人是曹操派来的奸细呢?

    李重这么想很正常,按照时间来计算,也快到李重忍耐的极限了,曹操要是出什么幺蛾子,也该动手了。

    于是李重把有空闲的赵云、周仓叫到帐中,客串一次保镖,迎接这个来历不明的人,李重并不知道,来人是蔡瑁的堂弟……蔡和。(历史上不一定有蔡和这个人,但蔡氏家族一定有不少男子,蜘蛛懒得起名字了,沿用《三国演义》一下,此蔡和和彼蔡和不是同一个人)

    不多时,亲兵并就领着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字来到中军大帐,李重仔细观看,却见蔡和看上去有三十多岁的年级,长得倒还算得上一表人才,只是眼窝深陷,两眼血丝,看上去十分疲惫罢了。

    蔡和眼神在帐中众人脸上飞速的划过,见到帐中人不多,这才把落到李重身上,单膝跪倒在地,说道:“末将蔡和,拜见晋阳侯。”

    李重伸手虚扶一下,说道:“蔡将军不必多礼、快快请起,看蔡将军满身尘土,子龙……你快带蔡将军前去洗漱一下,再叫人给蔡将军弄些菜饭来,接风洗尘。”

    蔡和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李重这是变相的搜身啊!蔡和虽然感到有些好笑,但也有些惊叹李重的小心谨慎……胆小怕死!

    过了一会儿,赵云领着蔡和回到帐中,点头表示没有问题。李重这才说道:“蔡将军远来,不知有何见教呢!”

    蔡和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上前几步,递到李重的亲兵手中,说道:“蔡和奉家兄之命,给晋阳侯请安,愿晋阳侯大败曹孟德,一统中原……那个、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之中,成不世之功。”

    “多谢蔡都督吉言!”李重听得脸皮抽动,一看蔡和就言不由衷,几句奉承话都说的磕磕巴巴。

    不过李重也知道,看蔡和的样子,肯定是有大事要和自己说,只是自己现在确定不下来蔡和的身份,蔡和也不便张嘴罢了。

    可李重也没什么办法啊,蔡和确实带来了蔡瑁的书信,不过那东西也看不出来真假。用笔迹判断真假更是扯淡,李重不傻,不会把数万大军的命运交付到一封来历不明的书信上。

    就在这时,蔡和环视一周,说道:“晋阳侯,末将与兴霸将军交情甚厚,却不知甘将军身在何处?”

    蔡和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也别费劲巴拉的猜了,我认识甘宁,他也认识我,把甘宁叫出来看一看不就完了。

    李重点点头,说道:“甘宁有军务在身,今夜即可回营,蔡将军耐心等待便是。”

    这回李重到没说谎,甘宁是去押运粮草了,按照时间来算,应该在今天回营。于是众人散去,等甘宁回来再说,蔡和也不急,他再怎么急也不差这半天的时间了,也在李重的安排下休息去了。

    到了傍晚,甘宁果真回到营中,见过李重之后,甘宁就去见蔡和取了。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甘宁带着满脸喜色的蔡和来到李重军帐。李重一看甘宁的脸色,就是知道蔡和定然不假。

    蔡和再次跪倒在地,不过却改了称呼:“姑父在上,侄……蔡和有礼了。”

    “侄?”李重差点没叫出声来,心说蔡和你也太不要脸了吧,看你的样子,怎么说也有三十了,就是攀亲戚,你叫声大兄不是更好。

    蔡和就像听到了李重的心声一样,展颜笑道:“晋阳侯有所不知,蔡和并非胡乱攀亲,家叔蔡讽本是蔡伯喈(蔡邕)子侄,尊夫人蔡琰之兄,所以蔡和当称呼晋阳侯为姑父。”

    “原来如此!”李重点了点头,对于蔡和的解释,他已经信了七七八八,隐约之间,李重好像记得,蔡文姬确实说过和荆州蔡家有亲属关系。(蔡文姬和蔡瑁有没有亲属关系,蜘蛛不知道,仅凭猜测而已。)

    蔡家也是一个大家族,在荆州开枝散叶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李重笑道:“蔡和,既然你我本是一家,客气话就不说了,那么你来见我到底有什么事呢?”

    蔡和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据家兄所知,曹操听从贾诩的主意,已经和刘备和解,刘备正在秘密调集军队,准备吞并东吴!徐晃随时可以带兵北上,支援曹孟德,姑父一定要加以小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