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132章

三国旌旗-第132章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场大战过后,曹操、刘表、孙策、李重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休养生息,按兵不动的政策。

    但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最后的平静,各路诸侯都在厉兵秣马,等待最后的决战,转眼间,已经到了建安五年十月,风雪降临到河北大地,大河上也出现了一层薄冰。而在这半年里,曹操的形势依旧没有任何改观,

    不是曹操不行征兵备战,而是李重、孙策、刘表三人根本就不给曹操任何喘息的机会。

    三个人就像有着无形的默契一样,总在不经意间对曹操施压,比如李重就不停的河北来回调动兵力,孙策和刘表(刘备)也不时做出攻击的姿态,当然,这种攻击最后都转变成军事演习了。

    这样一来,曹操的经历完全被三个人牵制了,根本就没办法扩军备战。

    但古代有位著名的军事家说过一句话: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什么的,反正曹操不会坐以待毙的。相比暗流汹涌的中原腹地,关中之地还是一片净土,马腾虽说蠢蠢欲动,但还没有真正出兵叨扰曹操一下,所以,曹操就开始在关中暗暗训练兵卒。

    关中练军的兵源都是来自青徐二州的,千万别问这些住户为什么会迁徙到关中生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祖国需要去哪里,那就要去哪里。至于觉悟不够高的,不愿意为国效力的刁民,那就只能被效力了。

    曹操在关中秘密训练了五万大军,确实瞒过了孙策、李重等人,这几个人也不太关心关中的局势,他们的手还伸不了那么长,唯一能探测到关中情况的只有西凉马腾了,但他还没有那么高的军事素养。

    或者说马腾还没那么狡猾!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李重的出兵速度可以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短短的一天时间之内,李重的六万大军渡过大河,猛扑高唐县。没有任何修正的动作,甚至都没有安营扎寨,李重的四万步兵立即开始攻打高唐县。

    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时辰,李重就拿下了高唐县。

    在高唐休息一天之后,李重的六万大军直扑历城,兵迫夏侯惇。

    历城就在现在的济南市附近,北临济水,距离高唐县大约一百里上下,是整个青州的交通枢纽,占据了历城,李重就相当于扼断了青州的交通命脉,可以沿着官道四面出兵,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所以对于历城这个战略要地,夏侯惇还是很尽心把守的,虽说曹操已经说过,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青州,但能多抵抗一段时间,就能给曹操留下更充裕的时间来整军备战,毕竟兵卒的战斗力合训练的时间成正比。

    这次夏侯惇不打算拒城而守了,历城算不上什么坚城,而且城内的粮草也不多(粮草都被曹操运走了),所以夏侯惇做了两手准备,自己带领一万兵卒和李重野战,另外几千兵卒在吕虔的带领下在历城驻守。

    吕虔是兖州任城人,算是曹操的老人了,文武双全,为人极为稳重,是一个可以托付重任之人。

    当然,这个重任也是要分为各个级别的,吕虔最适合的就是驻守一个县城什么的了,别指望吕虔会出什么纰漏,但也别指望吕虔能给人什么惊喜。

    李重的对策很简单,就是见招拆招,夏侯惇分兵,我也分兵,而且还变本加厉,你夏侯惇不是兵分两路吗,我李重就兵分三路。这就是堂堂正正的以势压人,完全用实力说话,欺负的就是夏侯惇兵少。

    李重自己带着三万大军围困历城,太史慈带领一万兵卒四处捣乱,赵云带着一万兵卒对抗夏侯惇。

    现在赵云的领兵能力还不出众,或者说是不合格,而夏侯惇的统兵能力在曹营之中也是前五名的,正好能让赵云和夏侯惇学习一下,至于赵云打输了怎么办?李重根本就不用考虑这一点,赵云手下的一万兵卒全是骑兵,在平原上作战,就算打不过夏侯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跑就是了,没见过步兵能撵上骑兵的的呢。

    结果也和李重猜想的差不多,几次交战下来,赵云一点也没吃亏。当然夏侯惇也没吃什么亏,凭借着统兵能力和赵云僵持下来。

    不过夏侯惇和赵宇你的交战范围也在慢慢扩大,战火一直蔓延到兖州境内,以至于到了后期,李重甚至一天都见不到夏侯惇的人影。

    这里一定要解释一下,李重不是没有能力打下历城,李重打的是围点打援的主意,等待夏侯惇救援历城,然后一举歼灭夏侯惇的残余部队,但很快,李重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极大地错误,他太贪心了!

    曹操是有放弃青州的准备,但那也是万不得已的打算而已,李重的迟疑给了曹操机会,曹操立即将曹仁调到了青州,与夏侯惇合兵一处,共同对付李重,曹仁手中也有两万兵卒上下,与夏侯惇合兵后,兵力达到四万人上下,已经有能力和李重抗衡一下了。

    但李重也可以自豪了,这意味着曹操最终的选择还是与李重硬拼,原因就是和孙策相比,曹操更加重视李重。

    在曹操的心目中,孙策虽然勇猛,周瑜虽然惊采绝艳,但他们还没有李重的威胁大,曹操心里依然还有南人懦弱的印象。

    曹仁北上之后,就相当于打开了徐州的大门,恭迎孙策入主了。

    孙策可没有李重那么犹豫不决,立即北上徐州,将自己的兵力集中在彭城附近,虎视中原,这不是巧合,孙策学的就是项羽的策略,当年项羽也是将彭城作为自己的战略重心的,如今孙策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短时间内,曹操并不担心孙策会再进攻青州,先不说孙策有没有这个能力,就算孙策真的不顾后勤北上,曹操也要举手欢庆的,那就预示着李重势力和孙策势力接壤了,接壤和接火只有一字之差而已。

    而曹操在权衡利弊之下,也终于给夏侯惇和曹仁派遣了一个能力出众的谋士,贾诩……贾文和。

    曹操为什么敢启用贾诩了呢,原因你很简单,现在青州处于李重和孙策两大势力中间的位置,唯一的退路就是兖州,而兖州是曹操的大本营,贾诩就算要逃跑也要经过曹操的势力范围,所以贾诩逃跑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二,李重和孙策现在的实力还比不上自己,贾诩反水的可能性也不大。

    那么贾诩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了,就是好好和李重较量一番,能击败李重自然是皆大欢喜,就算输了……那也不要输得太难看。

    但曹操还是小看了贾诩的威慑力,别人不清楚,李重对贾诩可是再了解不过了,贾诩可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号称毒士。

    说实话,李重并不是太害怕周瑜、诸葛亮、曹操这几个人李重并不是十分害怕,要不然当初李重也不会放弃暗杀曹操的机会,但对于贾诩,李重确实很忌惮,在内心深处,李重认为贾诩和自己是一类人……卑鄙无耻,未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同样,李重手下也有一个毒士……李儒,李儒也是一个内心狠毒的人,挖绝户坟、踹寡妇门,无恶不作,拿来对付贾诩最合适不过了。

    李重心中忧虑的是李儒能不能对付的了贾诩,或许潜意识里,李重认为李儒要比贾诩差上一点点,之所以会让李重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鬼子的游戏,作为一个资深玩家,李重很清楚的记得,李儒的智力一般在九十五上下,而贾诩的智力一般在九十七上下。

 第二百四十章 毒士VS毒士

    在曹营之中,曹仁的地位要比夏侯惇高上一些,所以曹仁到了历城以后,全军的指挥权就落到曹仁手中。

    而李重也作出应对方案,派太史慈带领一万兵卒堵住历城的吕虔,自己带着五万大军迎战曹仁和夏侯惇的联军。

    出于谨慎,李重将五万大军分为三路,自己带领四万中军和曹仁夏侯惇正面对峙,赵云带领一万精骑为偏军,甘宁带领一万兵卒为后军,保护高唐和历城之间的粮道。为了防止贾诩采用什么阴谋诡计偷袭高唐,李重还特意将陈宫留在高唐。

    而曹仁也很快扎下营寨,与历城遥相呼应。

    感觉到自己的布置万无一失,李重这才派人上前挑战,这次挑战领兵的主将是高览,而曹仁这方面上前迎战的曹洪。

    和往常一样,高览先和曹洪大战了一场,但很可惜,虽说高览的武艺要比曹洪高上一些,但想要斩杀曹洪依旧是比登天。按理说高览的武艺要比曹洪高上一个档次,这是不可弥补的差距,但高览的心理素质太差,差到都有些对不起一流武将的名声。

    而曹洪又是出了名的悍勇,高览想要胜过曹洪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靠到曹洪体力不济,浑身无力,但曹洪哪有那么傻。

    但接下来的争斗高览就占据到明显的上风了,双方各出两千步兵对战,在指挥艺术上,高览明显要比曹洪强上一筹。两千兵卒进退有度,阵型严谨,将曹兵杀的血流成河,而曹洪却只能苦苦支撑。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曹洪当猛将足矣,可却不是一个当主将的人才。

    这一战让李重很满意,毕竟自从和曹操开战以来,这是李重第一次和曹操在公平的环境下交手,抛开临阵指挥能力,李重认为,自己的兵卒要比曹操的兵卒战斗力更强,这让一直感到十分压抑的李重长出了一口气。

    李重一直认为自己在练兵能力上比不上曹操,这是事实,但李重也忘了,他要比曹操多出两千年的军事知识,虽说李重不会行军布阵,但在现代军训的标准下,李重兵卒的纪律性绝对是天下第一。

    再者,赵云、高览、郝昭、高顺等人的练兵能力也不差,虽然比不上曹操,但也不是天壤云泥之别,两方结合之下,李重兵卒的战斗力确实要比曹操的高上一些,虽然这个差距并不太大。

    …………

    曹操大营,曹仁的大帐之中!

    曹仁、曹洪、夏侯惇、贾诩等人正在商议军情,作为主帅,曹仁当然知道要向谁问计,于是曹仁用很恭敬的语气问道:“文和先生,如今李重大兵压境,主公派先生前来助我,不知道先生有何破敌良策呢?”

    贾诩捻了捻颌下的胡须,摇头道:“破敌之计没有,阻敌之计倒是有一个。”

    “哦……”曹仁眼睛一亮,急忙问道:“先生的阻敌之计到底是什么?”

    贾诩慢慢说道:“大将军,如今我军兵力不如李重多,士卒不如李重精锐,大将没有李重勇猛,贾诩可有虚言?”

    曹仁点了点头,沉声道:“确实如同先生所言,李重手中有大军六万,我军只有四万,李重的兵卒也确实比我方精锐,论到将领的武艺,不说赵云,就连太史慈高览甘宁等人都是当世一流猛将,武艺非凡,我方确实比不上李重!”

    曹营的将领有一点非常好,就是很有自知之明,夏侯惇、夏侯渊、张颌、徐晃、曹仁、张辽等人都是一流猛将,但这些人都不像关羽、张飞那么傲气,这也是刘备和曹操的战斗中自始至终都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

    在历史上,夏侯渊镇守汉中,曹仁镇守荆襄,张辽镇守合肥,都没犯过重大错误,虽然夏侯惇和曹仁也有战败的经历,但那只是绝对的实力使然。

    而刘备这方面,五虎上将威震天下,但表现却差强人意,武艺第一的赵云从来就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马超马孟起雄烈过人,却被刘备诸葛亮有意无意的压制了,最后愤懑而死。

    黄忠的武艺也很高,但一直是以一个先锋的身份出现的。

    关羽关二哥那就不用说了,镇守荆州的后果人尽皆知,要不是二哥过于高傲,荆州能不能丢都是未知数。

    五虎大将中最出彩的反而是张飞了,说来有些可笑,收服严颜,击败张颌等决定性的战役都是张飞亲手完成的。

    回归正题,贾诩说曹营的武将没有李重手下勇猛,这就是不争的事实,就连一向以不怕死著称的曹洪都只是冷哼了一声而已,曹洪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对上高览还能保住性命,对上太史慈这样的武将就有些悬了,对上赵云,那就只能期待自己的马快了,但让曹洪纠结的是,赵云胯下的爪黄飞电还就是天下一等一的宝马良驹,跑都跑不过人家。

    听到曹洪的冷哼声,贾诩只是微微一笑,就接着说道:“所以李子悔绝对不会与我们玩什么阴谋诡计,绝对会堂堂正正的与我军对垒,以势压人。”

    “不错!”曹仁等人都点头称是,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拥有绝对的实力,谁都不会玩什么阴谋诡计、徒增变数。

    贾诩接着说道:“所以说,破敌之计就不用想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给这场大战增加一些变数,然后在从长计议?”

    “什么变数?”夏侯惇追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