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崛起一万年 >

第290章

崛起一万年-第290章

小说: 崛起一万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得花多少钱啊?”

  “钱不是问题,刘大使不用操心,不需要新九州出钱。我百鸟国出得起。”

  “可是,能在几个月之内完工么?很快就要用啊。”

  “这是个问题……看来要举一国之力了。动用五万劳力应该能够按时完工吧。”

  “嘶——五万劳力!”

  “少了么?”

  “咳咳咳咳。我还没一次性见过这么多人呢。”

  “……”

  飞行梦不仅仅是新九州的。

  只要是人,都会心里拥有飞行梦,航天梦。

  是世界的梦。

  新九州为人类点出了飞行的金手指,各国都激昂慷慨了起来,澎湃着,激动着,狂喜着。视为自己的梦。

  各国奇葩辈出。

  没有最奇葩的,只有更奇葩的。

  有些是打肿脸充胖子,有些是土豪气息显露无疑,有些是想尽办法要出风头。

  有些要将机场修在首都城中心,有些要在海上架起一座平台,建造凌驾在海面上的机场。有些移山填海削平了山脊去建造机场。有些,甚至要将机场修在皇宫里。

  奇葩辈出。

  而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现象,人不穷,思想穷。

  新九州的每一分钱都是花在刀刃上,怎么花怎么不够用。

  而这些许多的国家思想却太过贫瘠,说句不好听的话,有钱,竟然不知道往哪里花。很多国家的国库很充裕,可是连花钱的地方都找不到。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修建机场,对于新九州而言,就是那些一个个工程队赚钱的生意罢了。

  但对于这些国家而言,这却是唯一和科学沾边的史诗级工程项目。动辄举一国之力。这被他们看待为是最伟大的项目。

  因为往前倒一万年,他们都就算想花钱,也花不出这种感觉来。

  思想的贫瘠,远比物质的贫瘠更加可怕。

  而好的一点是,他们能够用物质去弥补精神的贫瘠,这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只要有了这样的想法,精神也会追上物质财富的。

  开始了。

  全球大动工。


第500章:转移话题

  十二月。

  崂山已经大雪纷飞。

  今年的崂山县和往年大有不同,几个月的时间以来,整个崂山县基本上已经全部被移平了,像是经历了一场战火洗礼,又像是经历了了不起的变革。

  整个崂山县到处都是废墟,到处都是正在新建的楼盘。

  崂山县的居民全部被迁到了城外,由崂山县县衙给盖得移动板房,以及各种帐篷。

  都很暖和。

  崂山县恐怕是全世界最富的一个县城,所以根本也不差钱,就算是移动板房,也是家家户户都通了暖气。每天专门有人烧锅炉提供暖气。在零下八度的崂山,河面上都结冰可以过车了,而百姓在移动板房里都热得光膀子。

  这就是独属于崂山的福利。

  崂山县城中央,有一座凌驾于所有建筑之上的建筑。那建筑庞大的让人产生自卑的情绪,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一座五十六层的大厦。

  大厦被命名为‘李师酒店’。大厦的规划之中,是有十六座可以同时运行的电梯。下边十层全部都是商城,极大。

  而上边四十六层,全部都是住宅的房间。

  这座大厦预计将要耗资四千万金券,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比得上青岛郡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了。

  四千万金券只为了建造一座楼,却并没有任何人觉得划不来。

  因为这栋楼有极其特殊的象征性意义,也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未来酒店建成之后,这座酒店将成为世上之最为荣耀的象征。每年前来参加九州科技奖的科学人员,将可以免费入住李师酒店。各国的学者、大儒,均可免费入住李师酒店。

  而各国的来宾,也都会住在李师酒店之中。

  它更重要的意义是用来招待各国科学研究者,杰出贡献的学者。商业用途不大。

  当然,它也需要盈利。所以说一般人想要住进李师酒店,那就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了。这个代价就是要面临一天支付十多万金券的房费。

  可以说,能够入住李师酒店的人都将是人中龙凤,非富即贵。而能够免费入住的人更是身份地位极高。

  在这个世界上,经过李真的全面推动,科学家享受的地位是极其的尊贵。科学家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流。科学家已经不再单单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助力了,更像是明星,更像是一种荣誉。

  将枯燥的科研,变成无限荣耀的光环,每个人的心中便多了一种激情。

  李真背着手站在九州科学院,遥看很远的崂山县城,一眼只能看见隐隐约约的李师酒店正在修建。

  还没有完工的酒店。相隔十数公里的距离却也能看得见,也是唯一看得见的建筑物。可想而知这座大厦的规模是有多么的恐怖。

  李真有些面红耳赤,再次找到贾立平等人相商:“能否换个名字?”

  丁珍珍纳闷:“换什么名字?”

  “把李师酒店的名字换了,不要提到我。”

  话音落下。

  所有人都立即摇头。

  “不可以!”

  “李师,不可以换名字。”

  “不仅不能换名字,这座大厦还将要成为崂山县的象征。青岛郡的标志性建筑物。”

  “我们本来准备的是,将大厦设计成李师的雕像。高达五十六层楼的巨型雕像。但是这个……实际操作水平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唉,土木工程学不怎么样发达,也只能将我们的想象力搁浅了。”

  “……”

  李真一阵阵的脸红,他虽然习惯了别人吹捧自己。但是却很不适应这种被吹成神一样的感觉。

  “换成九州大厦,新九州酒店。科学院酒店都可以。不一定要用我的……”

  话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了:“李师,您是新九州的象征,是九州科学院的象征。”

  “李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李师,别的事情我们做学生的都将完全听从您的吩咐。但是这件事情必须要听我们的。我们要您流芳千古。”

  “……”

  李真不再聊下去了,话锋一转问道:“大风台的建筑进度如何了。”

  “回李师,广场的修建其实比崂山县建筑物的修建还要麻烦。因为这里的广场都将要精雕细琢,尽显新九州的工匠风范,以及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广场上用的一块普通的砖,都不允许拥有一丁点的毛刺。说句夸张的话,用的沙子,都是专门的人员一颗一颗用放大镜检验合格才可以使用的。”

  “所以大风台的这些广场群,进度稍微慢了一点。不过一定不会耽误时间,柳泽惠又帮我们请了十二支工程队前来支援。”

  李真叹口气:“每日每夜都是机器轰鸣,吵的人耳朵发麻。”

  “那李师要不最近不要待在大风台了?”

  “那怎么行?鹏式的第一批量产机已经开始组装了,我得守在这里才行。再说了,我去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事情。自从有了九州科学院之后,我反而给闲下来了。不过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在进步,已经不再需要我了,这是好事。”

  众人面面相觑。

  “李师,怎么会是不需要您了?”

  “李师的存在,才是九州科学院最大的意义。怎么就叫不需要您了?”

  “没有您的九州科学院,还叫做九州科学院么?”

  “……”

  李真呵呵笑着,心中暗叹。最近他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大家的变化了,无极限的吹捧,而且你无法反驳的是,每一个人的吹捧都是无比的真诚。不是那种迎风拍马的吹捧,而是发自内心的。

  他们是将自己当神仙了。而他们的身份,竟然更像是传教士,不断的对外宣扬着自己的神有多么的完美。而且这种观念竟然根深于心。

  “我几个月前提到的盾构机,你们研究的如何了?”

  李真转移话题。他现在养成了转移话题的习惯。只要别人一吹嘘他,他就要转移话题,总有话题可以转移。

  “回李师,盾构机的结构,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加的复杂。根本不是前边一个钻头就能打洞那么简单的事情……”

  “……”


第501章:思想的天堑

  盾构机。

  这对于新九州而言还是一个新奇的概念。

  就算是放在章至那个时代,普通人也是根本不曾听说过这种机器的。

  它不像是表面的原理那么简单。不是大家所想的,前边一个钻头就可以往前推进。

  盾构,其实是二者一体的意思。

  完整的盾构机应该是前方设置掘进机,用来向前挺进,后方设置构建机,在掘进的同时铺设隧道。防止开掘出来的隧道发生坍塌,或者上方土层、岩石层因震动而下坠从而又填埋隧道。

  掘进机的原理是不难,但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钻头那么简单。

  而构建机的难度就仿佛登天一样了。至少对于新九州是难如登天。

  马建斌召集了物理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盾构机小组,研究了一两个月硬是没研究明白构建机的原理到底是啥。

  甚至越研究越感觉这里边的科学道理简直千奇百怪。看似就简简单单的挖一个洞而已,它怎么就这么难呢?

  马建斌说:“李师,盾构机恐怕还真的没那么简单。因为开凿隧道我们面临的不是土层,而是岩石层。在岩石里开辟隧道,这个难度是极大的。首先我们要面对的就是钻头的设计问题。”

  李真疑问:“钻头设计有什么难度么?”

  “钻头的强度要求是能达到,但是钻头的样式设计却难了。新九州有电钻,我们从电钻上获得灵感,设计那种带有螺旋纹和扩张纹的钻头。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是行不通的。盾构机根本不是大型电钻这么回事儿。你用电钻在木头上打孔轻而易举,甚至在金属上打孔也可以。但是你不能在石头上打孔。

  石头和别的物质不一样。它受到那种高频率震动会碎的。如果把一台大型电钻放在石山之中掘进,那么一个搞不好,直接就是山崩地裂。安全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困扰。所以盾构机绝不是大型电钻这么简单。它应该是有某种方式,能够达到一种稳定的平衡,能在石头上开孔,但是却不会让石头裂缝。”

  李真点点头,心中觉得有些发难。

  章至也从网络上给他找了一些资料供他参考了,但是李真也没有彻底参悟。那个东西在章至她们那个时代里也是高精尖的科学技术,甚至许多国家都需要去进口。自己根本就生产不出来。

  李真说:“引发石头出现裂缝的应该是两个方面……”

  李真话没说完,马建斌插嘴到:“高频率震动,以及扩张式开拓。”

  所谓的扩张式开拓,这是马建斌他们发明的一个词汇,意思就是说钻头呈锥形,前边尖,后边粗。就像是楔子一样。前边钻进去了,后边是硬往里边挤,这就造成了扩张与膨胀,就会将坚硬的石头崩碎。

  “对,是这两个原因。所以这个钻头的设计要达到两个方面的硬性要求。”

  “什么?”

  “一个是钻头的转速不大,但是扭矩大。第二是钻头务必要成圆柱形,呈平行状态。想要达到第一个要求很简单,但第二个要求相对难,那就是钻头与山体的接触面很大。而且前边不能是尖的,必须要是平的。”

  马建斌苦笑一声:“对的李师,我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造了一种圆柱形,前方完全是平面状态的钻头去在石头上打孔。这种完全是平面的钻头,用一种磨石头一样的方式高速旋转,竟然就将石头开出了一个平滑无比的洞。结构完全成型。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开凿隧道也需要这样的钻头么?不用任何科技含量,就只是一个直径几米,乃至十几米的实心圆柱?这不可能。一个直径几厘米,在石头上打孔的钻头,和一个直径近十米在山体上打孔的钻头不是一个等级的。首先,一个直径十几米的实心圆柱转头,至少有十几吨的重量,我们的科学技术完全没有能力去让这样的一个钻头高速旋转。

  如果使用了机械原理,产生大扭矩,低转速的旋转。那钻头的转速最高也只能达到一分钟几十转,甚至是十几转的样子。这样的低转速,完全就是滴水穿石一样的效率。还不如爆破和手工来的快。而且,就算我们有了生产那么强大动力的发动机的能力,就算十米直径的钻头,和电钻一样的高转速。那么钻头十几吨的重量引发的震动会成倍递增,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