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崛起一万年 >

第229章

崛起一万年-第229章

小说: 崛起一万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发现,其实皮带完全可以取代了链条传输和齿轮传输。

  打滑的问题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只要调整的足够紧绷,包裹性够强。皮带其实传输动力比链条齿轮还要稳定。

  马建斌等人去重新回炉研究压燃机。

  而另一批人马,却将收割机研究了出来。

  说实话,他们研究的这个收割机让李真本人都是耳目一新,大呼不得了。

  一个庞然大物,宽有十米。非常大。

  但是它却是完成,收割、脱粒分离筛选,一条龙作业。

  李真都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能研究出功能这么多,这么齐全的收割机。要知道,这其中涉及到许多的精密部件啊,其中的难题很多。

  但是却万万没想到这才几天功夫,他们就给琢磨出来了。

  收割机的主要研发人,是机动院的一个学员。名叫李爱斌。

  经过了解才知道,李爱斌家住在南州,从小就是和农田打交道的。对于水稻的种植,以及农活一点都不陌生。一放假就会回家帮家里打谷子。

  据李爱斌说:“其实收割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这么高端精密,只要掌握了打谷子的原理,在现有机动动力的基础上,这一套被琢磨出来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我们需要一个动力机车。前端是一个横出去的犁耙状,这些犁耙的边缘都有锋利的可运动刀锋。随着链条传动,这些刀锋可以快速震动起来。于是,带有刀锋的机车从稻田开过去,就能将所过之处的所有水稻全部切割下来。”

  李真看着图纸,聚精会神的听李爱斌说着,心中大叹这简直就是个人才。

  李爱斌继续说:“这些水稻的稻杆被切割下来之后,就会经过铁犁耙后边的传输带。传输带的通道上设置一个越来越窄的隔板机构,就能让稻杆从凌乱排放的形状,变成整齐的‘竖’式状。在通过传输带之后,这些成竖式排列的水稻,就会进入一个分离机之中。”

  李真激动的道:“仔细说说这个分离机。”

  “分离机是一个震动装置,经过电子马达,或者汽油机带动都可以。它其中密布铁刺,当水稻杆在铁刺容器中受到剧烈震动的时候。谷子自然而然的就与稻杆进行了分离。如此一来,谷子就直接完全被脱离了。”

  李真疑问:“那进入分离震动机之后,谷子去哪里了?稻杆又去哪里?”

  李爱斌指着图纸说:“容器的下部是一个筛网,只有被筛出来的谷子能够通过。而筛网下边就直接是一个粮仓,谷子被振动机脱离后,直接就进粮仓了。而稻杆是过不去筛网的,所以稻杆会被另一个机制带走,然后排出收割机整齐排列在收割机离开后的田地上。”

  “可是这稻杆如何被带走?”

  “分离机最下边才是筛网,而筛网和分离机之间还有一层。这一层就是带走稻杆的一个装置,是两个圆筒,筒上是横隔出来的犁耙。两个圆筒进行旋转,产生齿轮那样的效果。就会夹着稻杆往后方的传输带上移动,而那种大‘齿轮’是肯定夹不住小很多的谷子的,于是谷子就会从这上边漏下去,而稻杆就被派出去了。”

  李真看着这精密的一条路图纸,惊为天人。

  九州科学院的奇才真的是太多了,这种精密的一条龙设想,李真自己本人都很难想到。

  若是没有李爱斌的设想,恐怕还真没办法这么快研究出来,需要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才可以。

  但是这个富有想象力,又熟悉水稻的李爱斌竟然这么快就突破了思维。画出了这逆天的图纸。

  不仅仅李真惊为天人。

  机动院的大部分人,都被李爱斌震惊了。在他们见过了图纸,看见这精密,而又行云流水的一条龙装置,惊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三年前,这大地上连蒸汽机都不知道为何物。

  三年后的今天,有李真的学生设计出了大型收割机。集收割、分离筛选一条龙作业的收割机。

  没看见图纸之前。

  你告诉别人,有一种机器从稻田上开过去,就能把谷子全部一颗颗的筛选出来。肯定没人信。


第389章:一切准备就绪

  根据李爱斌的设想,收割机的效率将逆天。

  因为你无法说它效率有多高,总之,从稻田上开过去,六米宽的稻田就被收割了。

  一亩地你能招架它开几圈?

  不是夸张的数据,这一台收割机要是不停歇,一天恐怕就能完成收割五百亩地的作业。

  收割机造价很高。但是现在已经无所谓了。

  造价再高,也没一辆汽车卖出的价格高。

  老百姓肯定无法承受收割机,但是那又如何?地方上的政府是能够承受的,如果有国家政府扶持的话,也许地方政府还有机会被分配一台出来。

  不多说,一个县有这么一台收割机,全县就管饱了。

  但是有些县的范围比较大,这也许就需要两台收割机。但是这无所谓。地方政府难道还能穷到连收割机都买不起的地步?

  到了收割的季节,政府自然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的。会有专人驾驶收割机去帮老百姓收水稻。成本很低,所以有可能会免费,也有可能是大家一起凑油钱或者给司机的辛苦费。但这又能有多少?

  收割机的问题一解决。其实农业机械的问题基本上就都解决了。

  至于插秧机和播种机,这两个现在其实不在九州科学院研发范围内了。没有太多的意义。

  插秧是用不了多少力气的,不是什么力气活。别说老人,孩子都能干。

  只需要解决的就是消耗大量劳动力的问题,犁地机,还有收割机。

  在收割机开始进行第一台模板建造的时候,再第二代压燃柴油机还在重新设计的时候,李爱斌没有闲下来,又突发奇想,设计出了一个李真都没有想到的东西——剥壳机。

  他要彻底贯彻农业一条龙了。

  不仅收割,脱离一条龙。还要设计连打谷子的剥壳作业也要机械化,半自动化的一条龙作业。

  不得不说,李爱斌真的是一个设计方面的天才。机动院的人佩服的不要不要的,这家伙简直就是个鬼才,大家都没想到的东西,他竟然就是提前想到了。

  而剥壳机的原理却不难,也没有收割机那样的精密。但却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当他将原理画出来的时候,李真都兴奋了。因为这剥壳机,运用的竟然是电机。而不是汽油机和柴油机。

  消耗电力这种经济节省,可比燃料便宜多了。

  李真看见图纸,明白了李爱斌的设想。他是在一个铁皮风筒之中,主要运用两个胶棒进行褪壳作业、

  一个胶棒是固定的,另一个胶棒连接电机进行旋转挤压。

  当谷子进入胶棒的时候,就会被胶棒旋转、挤压、撕扯。晒干的稻谷谷皮就会很轻易的被撕扯开,露出里边的大米。

  而这个铁桶里边还有一个吹风机。

  通电之后吹风机就会往铁桶里进行鼓风,风速是受到限制的,肯定是吹不动米粒。但是却能轻而易举的将脱下来的谷壳吹飞。如此一来,就轻而易举的完成了谷粒脱壳。

  李真欣喜若狂,九州科学院出此一人才,简直是世界农业大兴之兆。

  先有杂交水稻,后又工业化一条龙收割机,再有褪壳机。

  那么曾经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水稻农业,还需要农民做些什么?

  只需要农民做的就剩下了根本不用大量体力劳动的插秧、播种、打农药除害虫,加上平时照看一下,这就够了。

  果然,懒惰才是科技发展的一大助力。

  这些农业自动化的机械,按照正常道理来说,其实经过科学发展,还要些年才会自然孕育出现。

  但是被西州的劳力短缺这么一逼,短短几个礼拜的时间,它就出现了。

  所有有时候不是人类科技进步不了,是因为大家都没想到,大家都还没有那么急于需求。等你有需求的时候,去想办法,才发现,这么简单……

  喜事连连。

  在李真为李爱斌的奇思妙想感到欣慰的第二天。

  马建斌那边就传来了消息。经过改良的第二代压燃柴油机成功了。

  李真再次被邀请观看实物演示。

  第二代柴油机并没有说是设计成脚踏式的,马建斌依然是设计的摇杆式。

  无他,因为脚踏式只能存在于发动机安置点比较低的场合。如果是犁地机之类的话,发动机肯定比较高,人是不可能爬高上低的去踩。

  摇杆设计的更符合杠杆学了。一个摇把有一米多长。

  马建斌站在摇把前,对着首长吐了两口唾沫,没用多大的力气就把这摇把摇着转动了一圈。、

  ‘轰’

  ‘轰轰’

  ‘轰轰轰’

  只是十几秒钟,甩着膀子的马建斌就彻底将这柴油机给压燃了。很顺畅。

  看那冒着黑烟的柴油机开始旋转了起来,众人松了一口气,心中觉得这才符合民用的特点。而不需要每次都那么费劲儿。

  尤其是看见了李真投来的认可的眼神之后,马建斌全身舒坦无比。

  机动院的人当即开始记录起了数据。

  从最大转速,到最大扭矩,到皮带在最大多少负荷的时候会开始打滑,以及柴油机内部的温度,最重要的是耗油数据。

  李真没有观看这些详细数据的测算,打了个招呼说:“准备一下,尽快将成品做出来,我近日准备去西州一趟。现在已经五月中旬了,杂交水稻六月底就要播种。如果加大投资,立平在和政府那边联系一下大力扶持这个项目,应该是能够让西州百姓赶上使用机械化生产的。”

  马建斌心神一紧,觉得这个任务时间有些紧迫。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虽然一些大头都已经研究出来了。但是还是要经过组装出来之后实际使用测试的,这些调试是需要时间。

  所以。马建斌他们得在最迟六月初之前完成这些。然后立即就投入工业化生产。如此一来,能够赶得上西州的大规模播种季节。

  “知道了李师。”

  “……”

  李真离开了,机动院开始了加班加点。

  李真让贾立平专门去了一趟泉城郡,将九州科学院的农机计划说了出来。这件事情是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赶得上进度。

  西州的杂交水稻播种,必须一炮打响。


第390章:谨慎

  当贾立平到了泉城郡的时候,才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杜太平满脸疑惑之色:“你是说,九州科学院发明出来能种田的工具了?”

  “是的天子。”

  “可有实物?”

  “有实物,在九州科学院之中。”

  杜太平皱皱眉头:“你知道种田,有多难么?那不是机器能够代替的,种田是一种手艺。机器能够产生动力,但是又如何能够代替手工呢?庄稼这事情马虎不得,如果反倒是把庄稼给毁了,你知道那得付出多大的代价么?”

  贾立平眉头也是皱的紧紧的:“而事实上,九州科学院确实已经研发出了收割机、犁地机。”

  “哦,犁地机我是相信的。但是收割机这事又从何说起?”

  “收割机能够完成收割、分离稻杆与谷粒,一条龙作业。”

  “哈哈哈。说笑了立平。庄稼这个东西娇弱的很,都是用镰刀一撮一撮的收。如何能用机器呢?机器开进田里去,那岂不是将庄稼都给毁了?这收割机,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贾立平不知道杜太平为什么不相信自己。

  其实说句实话,如果贾立平没有见到实物,他自己也不相信能有收割机这种逆天的产物。

  这是大家的固有思维,觉得庄稼这么脆弱的东西,地里都是长满了的。怎么能把机器开进田里去呢?

  人家种出来的庄稼,收割的时候,下脚都得轻抬轻放,生怕把庄稼踩着了。而现在却是要将好几米宽的大车开进田里去。这在大家的固有思维里,纯属天方夜谭。

  但是贾立平却郁闷无比,九州科学院连飞机都造的出来,杜太平怎么就不相信收割机能造出来呢?

  杜太平又说:“而九州科学院想让国家大力扶持生产,这是一件大事。如果收割机没用,那到时候大力生产出一批之后,岂不是浪费钱了?而提供一州之用的收割机,这得动用多少工厂加班加点?到时候收割机无用,那么得耽误多少事情?浪费多少资金?如果收割机不仅无用,还破坏了庄稼,那西州的人活不活?”

  杜太平也很为难:“小贾,不是国家不扶持。你们这个条件太强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