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470章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470章

小说: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锦瞪眼道:“凭什么啊?皇上只说要通过银庄结算,官都不当了,银庄都不办了,我还结算个屁?大不了带人押回去罢了,以后交由他人结算去。”

李知和道:“兵饷俸禄你不发,叫咱们泾原路将士吃什么喝什么?”

苏锦嘿嘿笑道:“你们可以吃山珍尝海味呀,葛将军不是有本事捉猴子么?葛将军带队,每餐抓个几万只猴子来,每人喝几碗热乎乎的滋阴壮阳的猴儿脑,岂不比淡而无味的粮食吃的舒心?”

葛怀敏怒骂道“去你娘的,整座山上也没有几万只猴子,你叫老子上哪捉去?”

苏锦扭头骂道:“去你姥姥的,你抓不抓得到关小爷屁事。”

李知和皱眉喝道:“苏大人,你这不是成心的要跟咱们过不去么?”

苏锦嗤笑道:“是你们先跟我过不去,我是礼尚往来。”

李知和怒道:“我等怎么跟你过不去了?你这么做岂不是置泾原路几万兵马于动乱之境?已经欠俸禄兵饷一个月了,你既然带来了,却又将之扣住不发,将士们还怎么抗击西贼?”

苏锦嘿嘿笑道:“自有继任者来发放,本官先回去交了差事再说,来回也不过月余光景,你李监军多解释解释,跟大伙儿多说些好话,宽限一个月便是了。”

李知和气的脸色发白,咬牙道:“既如此,本官爷只好对大人不敬了,大人扣我泾原路兵饷不发,本官认为你有自行贪没之心,所以本官将下令拿下你,搜出兵饷俸禄,事后皇上定不会怪罪于我。”

苏锦翻着白眼道:“你吓唬谁?且不说我身边的禁卫马军不是吃素的,就算我被你抓了,你也一分钱捞不到;不妨告诉你,这回我带了三百万贯前来,足够泾原路一年的兵饷和官员的俸禄,只可惜我担心渭州城里不安全,将之尽数埋在了城外某个地方,一旦我被抓,你们休想得到一文钱;事后我会跟皇上说,你们集体贪墨了那笔巨款,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时候皇上信谁我也不知道,但我家伯丈人定会帮我说话,你们倒也不见得能脱得了干系。”

李知和怒极反笑道:“你当皇上会信你攀诬之词么?你伯丈人帮你说话?你二大爷帮你说话怕是也不管用。”

苏锦嘿嘿笑道:“我可没二大爷,我只有个伯丈人姓晏名殊字同叔,他的话管不管用我可不太知道,我知道他不会坐视他的侄女婿被一帮宵小之辈抓了。”

座上众人均大惊失色,李知和将信将疑的道:“你是晏三司的侄女婿?你这小子胡言乱语扯虎皮当大旗,晏三司什么时候冒出来你这个侄女婿了,一派胡言。”

苏锦冷笑道:“爱信不信,你当我这个知州是白送的么?大宋数十科进士,哪一个中了之后便外放知府的?你也不过过脑子。”

李知和兀自不信道:“你休想糊弄本官,本官来此之前也是宫中尚食局司膳司的司膳官,宫中来往的诸位朝中大人倒也捻熟的很,晏三司只有一个侄女儿许配给庞籍庞大人府上为媳,他哪来的其他侄女儿?”

苏锦哈哈笑道:“原来你是个宫中的厨子,这官可不小。”

李知和怒道:“苏大人再不知自重,休怪本官对你不客气了。”

苏锦笑的打跌,却拱手道:“得罪得罪,李监军说的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晏三司确实只有一个侄女儿,也确实曾经跟庞家有了婚约,只不过今年二月间已经由皇上做主解除了那个有名无实的婚约许配给本人了,本人来之前才成的亲,我家夫人晏碧云都有了身孕了,你们躲在西北闷声发大财倒也罢了,还抱着老故事来说话,真是一群消息闭塞的井底之蛙。”

李知和倒吸一口冷气,心中信了三分,忙继续试探苏锦,想找出其中的破绽来,岂止苏锦连晏府的位置,里边的庭院摆设,晏殊的喜好,晏小姐的相貌年纪,方方面面都说的丝毫不错,这不是晏殊身边的亲近之人,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些细节;曾作为尚膳司主脑的李知和在京城时也曾跟官员们多有交集,朝中大员普遍喜欢和宫中的内侍们结交,原因不言自明,因此李知和倒也有幸跟晏殊杜衍等人混的很熟,也曾受邀去过晏殊的府上数次,所以苏锦的话说的对与不对他一听便知。

苏锦连细节都说的一清二楚,厅堂上挂的什么画儿,院子里的老桂花树有几棵都说的明明白白,由不得李知和不信。

然则事情便麻烦了,李知和倒不是怕苏锦,他只是担心晏殊罢了,本来他已经动了杀念,准备先稳住苏锦,然后找机会弄死这小子,办法也很容易想,只需趁西贼袭扰之时带着苏锦一起去迎敌,然后趁乱借西贼之手弄死他,便一了百了,报上去之后也无人追究,最多是一顿责罚,怪他们保护不力,到时候再编些说辞说苏锦年少气盛杀敌心切,大家的劝阻他不听以至于遗恨战场云云,总之有千万个理由让此事平息下去。

可是现在看来,这件事是自己想当然了,也幸亏苏锦露了底子,不然一旦事情做了出来,那晏殊岂会善罢甘休,就算是大家都认为苏锦是为国壮烈而死,晏殊岂不痛恨西北这帮将领居然让他的状元郎侄女婿去送死却不全力保护。

数万泾原路宋军抵御扫荡之小股西贼却要知府大人亲自出马,于己无干之人自然不会多想什么,但与之有切肤之痛的人自然会仔细的思量,晏殊那都是老成狐狸精的人物,有什么天衣无缝的妙计经得起他的推敲?

然后晏殊岂会轻饶了泾原路的这帮将领,就算没有证据,但晏殊是三司使,以后或许便是宰相,被他惦记上了,以后还有舒坦日子过么?

李知和不得不三思而行了。

第732章 乱城(八)

李知和开始认真的考虑对策,他并非不想将苏锦拉下水,只是苏锦到底是什么人?拉他下水是否会给自己等人带来灭顶之灾?这些都值得细细的考量。渭州城中的事情,一旦捅破了,便是弥天大罪,神仙老子都保不住自己脖子上的这颗脑袋。

自从去岁朝廷决定执行范仲淹的政策,将城外居民尽数迁进城中坚壁清野之后,粮食便变成了渭州城中最为金贵的东西;粮道路途遥远,时而又会因西贼滋扰而塞泽,供应大大不足,在这种情形之下,困在渭州城中的有钱人家便开始私下里打通关系寻渭州通判徐威高价买粮。

那徐威倒也不敢独自做主,于是便悄悄跟李知和打商量,李知和原先还斥责徐威胆大妄为,徐威的一番说辞却打动了他。

“李监军,按照目前的形势,城中十余万百姓,那么丁点粮食照样不够吃,迟早会饿死人,如果按照范大人的命令,饿死百姓也算是罪过的话,那咱们泾原路上下官员迟早都要获罪;既然如此,又何必将宝贵的粮食填这样的无底洞?还不如将军粮留下,剩余的粮食咱们想办法换些有用的,将来手头有钱,管他是丢官还是降职,还不照样过好日子?”

李知和心头大动,对他来说,钱权色三样之中,色字自己是沾不了边了,因为从小便被割了卵蛋进宫当了内侍。

而权力之道如今也堪忧,范仲淹的命令说的也很明确:‘凡各城中百姓,地方官员须得保证基本活命的粮食,不得以钱币形式售出,只能以劳役相抵换,若有措施不当使城中百姓饿毙者,轻则贬谪,重则免官,并交有司发落。’

范仲淹一向言出必行,现在朝廷采用了他的政策,正是他当红之时,此时的他必会言出必行,所以有了这个命令作前提,获罪也是在旦夕之间,现有的权利也将随着渭州城中饿死百姓而失去。

既然‘权色’都无法沾边了,那唯一剩下的便是捞钱了,有了钱,即便将来受到处罚,还是可以风风光光的过一辈子,前提是这一切不能被人察觉出来。

经过一番盘算之后,李知和命徐威断然拒绝并斥责了想高价买粮食的那些人,倒不是因为回心转意,而是那么做实在是太过危险,买粮之人将来便是个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将徐威给扯了出来,徐威被扯出来自己也跑不了,所以即便是要做,也要做的隐秘。

李知和想了一晚上,终于想出了更为隐秘的办法。

首先便是停止百姓的劳役,西城本来正在修筑城墙和角楼,这都是为御敌而必须要筑造的工事,既然不想让百姓们消耗粮食,那便只能停止修筑,这样说起来也名正言顺些,为官府劳役自然有饭吃,没活干不给饭吃那是顺理成章之事。

然后便是派得力可靠的手下将除军粮以外的粮食运出库房藏起啦,再悄悄的设立黑市,将粮食从黑市上卖出去,这样官府可以装作毫不知情,若有人举报便假模假样的去查抄,抄出来的粮食回过头来再次送入黑市售卖,既平了民愤又不背上不作为的名声,只是黑市反复开张屡禁不绝官府精力有限不可能全天候的查抄黑市。

最后便是欲盖弥彰之举,以渭州府衙的名义,设立粥棚数座,每日供应一餐稀粥,让百姓们举得官府正在竭力的救济,而非坐视百姓饿死不管。

这三条可谓是处心积虑,若不是明眼人根本就不知道这里边的内情,徐威和李知和不愧是智谋过人,只不过这智谋用的不是点子上,而是用在了发国难财上面了。

为了更加的安全起见,徐威不惜戴了绿帽子,王沿这个老家伙胆小如鼠,他是绝对不会参与其中的,为了拉他下水,徐威颇费了一番心思;某一日请王沿来自己家中喝酒,他在王沿的酒杯中下了些合欢散,就药力发作之时又让自己的小妾上去撩拨,终于将这个老家伙勾进了圈套;当王沿大快朵颐之时,徐威便带人出现拿奸,将王沿羞愧的差点上吊,最终不得不自认倒霉。

徐威觉得还不稳妥,于是又送了不少赃钱给王沿,并逼着王沿打了收条,这么一来王沿便彻底的无法动弹,从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巡查泾原路防务为名将渭州事务都交给徐威打理,自己则趁朝廷调令一来便赶紧溜之大吉,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徐威等人也根本不怕王沿会将事情捅出去。

较为难办的是葛怀敏,这家伙是个武夫,脾气火暴之极,虽然也是贪财好色之辈,但是要用对付王沿的办法对付他怕是适得其反,此人很有可能会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

不过李知和有办法,他知道葛怀敏的软肋,日前的一场战斗中,葛怀敏不听王沿军令导致打败而归,当时只有李知和在场,李知和便替葛怀敏掩饰了这个罪过,只说是下属没有尽力,导致葛将军的命令未被执行下去,葛怀敏对李知和自然是感恩戴德。

于是李知和便利用葛怀敏的感激心理,故意成天长吁短叹愁眉苦脸,葛怀敏问时,李知和便说自己做了一件错事,恐怕不就便要被革职拿问了;葛怀敏果然上钩,拍胸脯喊口号要李知和说出来,他给想办法通融解决,结果李知和一说,葛怀敏傻眼了;不过这个混蛋竟然为了报恩,答应为李知和保密,一来二去终于抵不过李知和的软磨硬泡,也被拉下了水。

至此城中四位管事的官员尽入彀中,大事落定,再无顾忌,本是救济百姓的粮食便化作成千上万的钱币流入众人的口袋;至于其他的小官儿,自然是更容易拉下水,直到重要的人物都得了大小不一的好处,嘴巴也便通通的堵上了。

这些事李知和回想起来都有些冒汗,现在的情形实在是模糊难办,这个苏锦有意无意的似乎在暗示要入伙,而自己对他却始终有着一种难以言语的防备心理。

此人又是晏三司的侄女婿,设计杀了他会惹来更大的祸事,若说在不知道苏锦的背景之前,杀他是最稳妥的办法的话,现在看来,拉他下水才是最好的办法,更何况这家伙一副随时准备自愿往水里跳的样子;只要李知和一开口,管保他会眉花眼笑的答应。

可越是如此,李知和便越是谨慎,他要再试探试探苏锦的真实想法,再做决定,一旦发现苏锦真的知道了很多,而且又非诚心入伙,那也只能铤而走险的灭了他再说,以后的事以后再论了。

“苏大人,借一步说话如何?”李知和终于哑着嗓子开口了。

苏锦心头一喜,终于有了眉目了,李知和要和自己单独说话,这正是一个准备接纳自己的信号。

苏锦拱手道:“敢不从命。”

李知和转身下楼,来到摘月楼四楼的一个包间内,苏锦迈步进入包厢,顺手关上了门。

两人对面坐定,李知和看着苏锦半晌,方缓缓地道:“苏大人,你既然是晏三司的侄女婿,今日怎会说出什么为官便是为财的话来?传了出去岂不是让晏三司面子上难堪么?”

苏锦摇头道:“他难堪?我还难堪呢。”

李知和道:“此话怎讲?”

苏锦探头出去左右打量,一副鬼偷偷的样子,缩回头来之后才低声地道:“李监军,这是咱们两人的私人谈话,我不希望让别人知道咱们的说话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