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286章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286章

小说: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睿之有些犹豫,但是当他的眼光落到桌上的六枚五十两一锭的银锭上面的时候,他的目光坚定了。

“为冯爷效劳万死不辞,即便是……没有报酬,老朽也愿意供冯爷驱使。”

冯敬尧磔磔低笑道:“很好,老夫没有看错人,这批货物便是我在扬州城中囤积的一百八十万石粮食。”

陈睿之倒吸一口冷气,差点没晕过去;天长县大街小巷早已贴满告示,城中屯粮之家以十一月二十日为限,粮食除留食用额度之外,一律上粜官仓,眼下早已过了期限七八日,陈睿之亲眼见到县衙李县令从八公山赶回来之后便立刻展开了雷厉风行的搜查行动;城南张家、城西孙家、城外几家地主大户,甚至告老还乡在天长安度晚年,以宝图阁学士致仕荣归的周学士家都未能幸免。

陈睿之曾去现场观望,官差衙役们如狼似虎,将一包包粮食全部装车运往官仓,只是随笔打下白条签收,价格居然是……居然是三百文一石,这简直是在杀人呐。

那些屯粮大户们呼天抢地的情景,看的陈睿之心惊肉跳,他暗自庆幸自家并没有做粮食生意,嘴巴里咒骂着县衙这帮人简直吃人不吐骨头。

更为让陈睿之痛恨的是,县衙雇佣的居然是顺丰车行的大车拉粮,连这点油水也没捞着。

现在冯敬尧提及这批货物是一百八十万石粮食,这叫陈睿之如何不害怕,是粮食也就罢了,而且是一百八十万石之巨,这怕是要砍了全家的罪名,直到此时陈睿之方才明白,为什么冯敬尧能有万贯家私,为什么民间会有那么多针对他的流言蜚语了。

“怎么?怕了?胆小如鼠之辈,只能守着你这破车行苟且度日了。”冯敬尧冷然道。

陈睿之擦擦额头上的冷汗,颤声道:“冯爷,朝廷……朝廷……”

冯敬尧断然打断他的话道:“朝廷正在抓是么?朝廷不让做的事多了,朝廷不让贩盐我冯敬尧照做不误,朝廷不让卖茶,我冯敬尧照卖,十几年了,我从穷光蛋变成扬州首富,只要我想,我甚至可以将扬州城的一半都给买下来;而你呢?十年前你便是这样,十年后你还是这样,你知道为什么老夫一直没有答应帮你么?因为老夫看得出来,你没有魄力;就像一个穷酸腐儒一般,瞻前顾后,怕这怕那;你看看你的样子,你照照镜子,你还有点人样么?”

冯敬尧毫不留情的尽情奚落陈睿之,陈睿之汗珠滚滚,心里自卑的要死。

“老夫此来便是给你一个机会,常言道:富贵险中求,又道:马无夜草不肥,给你发达的机会你却又患得患失,偏偏你又立下志向要光大门楣,做这天长第一人,这不是笑话么?”

陈睿之挥汗如雨,低声道:“冯爷,老朽无能,您教训的是;只是此事甚至会搭上身家性命,叫老朽……叫老朽……”

冯敬尧仰头大笑,两颗铁球在手中旋转的让人眼花缭乱。

“你若知道我冯敬尧的手断,你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心了,十几年来我贩盐贩茶,谁抓到过老夫的把柄?刀尖上可以起舞,那是因为老夫有金刚不坏之躯;没有这份本事,老夫会作此寻死之事?这一百八十万石粮食再过两月便是三百六十万贯成山的钱币,你想老夫会让这堆钱山拱手送人?不出娄子便罢,出了漏子老夫会使出浑身解数保住你的身家平安,你完了,这堆钱也就完了,是这个理么?”

“冯爷说的对……”

“当然需要计划周密些,确保万无一失便更好,老夫已经替你想好了,你照我的安排去做便是,只要你不横生枝节,一切都在老夫的算计之下。”

陈睿之不能再犹豫了,冯敬尧几乎已经将他的很多秘密告诉了他,联想起民间的那些传言,陈睿之不禁胆寒,此刻自己只要说出一个不字,那么自己恐怕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冯敬尧看似孤身前来,可是他手下那么多徒弟,天一黑很可能便是一帮蒙面大汉冲进院子里血洗一番;陈睿之虽然刁滑胆怯,但他可不是执迷不悟之人。

“冯爷,老朽决定跟着冯爷干,冯爷说得很对,富贵险中求,再说有冯爷罩着,我怕什么?”

冯敬尧笑了,拍拍他的肩头道:“这才像个未来天长龙头的样子,放心吧,按照我说的做,保证万无一失;二十九日夜间,老夫会动用关系将扬州北城门的守卫调开,到时候北门空无一人,你只需长驱直入,到柳枝儿胡同和跑马地两处我的仓库中将粮食装走,你只有五个时辰的时间,卯时正必须全部结束,所以你手脚要快;考虑到粮食太多,又不能弄个几千辆大车装运,所以你必须用少量大车将将粮食运到城外暂放,来回倒腾数趟,才能拉完。”

陈睿之忙问道:“一百八十万石啊,五个时辰如何能装完?”

冯敬尧皱眉道:“那是你的事,这么点事做不了你还能做什么?暂放地点我已帮你选好,在扬州城北十里外的一座叫兰若寺的破庙中,你将粮食拉出来之后,堆放在那里;再后来你就慢慢的偷偷的将粮食一点点的运到天长县境内,寻个地方藏匿起来,然后便守口如瓶在家等着吧,两个月后,便是我冯敬尧亲自上门感谢你的时候了。”

陈睿之沉默了一会,终于下定决心缓缓点头道:“放心吧,定不会误了冯爷大事。”

冯敬尧微微一笑,拱手无声告辞,起身便往外走,忽然回头道:“老夫说话向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今日我只说一句话,这件事办好了,你便是我冯敬尧的兄弟;若是走漏了一丝风声,你便是我冯敬尧的对头;要做兄弟还是对头,陈东家自己掂量。”

说罢一阵风的消失在院门之外。

陈睿之伸手扶额,浑身冷飕飕的,冯敬尧来去之间不过盏茶功夫,陈睿之却仿佛是做了一场漫长的噩梦一般,他能感受到冯敬尧眼中那股凶残冷冽的杀气,为今之计,就算是明知此事大违朝廷律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第457章 满载而回

陈睿之想了很久,做了最为精心的布置,要想此事顺顺利利的完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人手上陈睿之决定自家伙计一个也不能用,这些家伙嘴尖皮滑,喜欢说三道四,一旦他们管不住嘴巴在外边乱说,官府很容易便会顺藤摸瓜查到自己头上;所以陈睿之去了县城外的几十个村庄,东雇一些,西雇一些,雇佣了三百多冬日闲散无事的庄稼汉;妙处就在于,这些人急于挣钱养家却苦无门路,价钱也不高;更妙的是除了同一村庄雇佣的人手之外,大家都是素不相识,也免得唠唠叨叨闲话颇多。

按照冯敬尧所说,一百八十万石粮食需要在一夜之间运出城,这是个很大的挑战,陈睿之不辞辛苦,亲自去了趟扬州看了路径和兰若寺的方位;经他测算,若是加快速度的话,来回运一趟起码要一个时辰,也就是说一夜光景只能跑七趟,如此测算,每趟需要运出来二十几万石粮食才行,起码需要两百辆大车。

而自家的大车能用的只有一百多辆,其余的车辆从哪来?

苦思冥想之后,陈睿之决定找孔家借车,孔家车行跟自己一样处在被蒋宋两家打压的态势之下,也是苟且度日而已;平日孔东家和陈睿之一到一起都是不约而同的大骂那两家车行欺行霸市,这回正好可以一举两得,用他的车边等于给了他一笔大生意,当然价格上药压一些,但此举会让孔东家感恩戴德。

至于风险,也不是没有,但陈睿之觉得只是借车付报酬当引不起孔东家的警惕,毕竟生意是陈家车行接的,按照行规,孔东家也不会问三问四。

于是在一番巧妙的安排之后,二十九日晚上,陈睿之亲自带队,顺利地将那批粮食偷运了出来,至于在兰若寺遇到两个鬼祟的身影,陈睿之虽然有些担心,但是他却并未太过在意。

只是这么快便被追查上门,倒是陈睿之始料不及;午后李县令一问话,他便感到事情不妙了,于是乎打算赶紧将粮食换个地方藏匿,他不知道州府之间的道路已经设卡封堵,还打算将粮食装车运往邻县高邮藏匿;他谎称又有一笔生意上门,让孔东家回家打点车辆给骡马上些精料,他考虑这一回不能蚂蚁搬家,多弄些车辆运粮,少运一趟便少一次被发现的风险,所以便有了家中伙计连夜将历年来破损的大车拿出来修理的情景。

苏锦将陈睿之的口供和孔东家的一对照,时间点和对应之处均契合无误,孔东家是属于蒙在鼓里毫不知情,从头到尾他只是出租拿钱,然后遵守绝不乱说的诺言而已,在李重问话的时候他也好不犹豫的掩饰了过去。

案情到了此处基本上算是真相大白了,苏锦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没有白忙活;与此同时也是暗自佩服冯敬尧,此人真是个人才,处处设计周密,疏而不漏,若非自己现代化的脑子也不笨,根本就没办法查清这批粮食的下落。

换做是宋庠或者是其他什么人,他们打死也不会查出北门调防之事,更不会想到远在天长还有他的一个帮手在帮他藏匿粮食。

在众人敬佩的目光中,苏锦问了陈睿之最后一句话:“陈东家,粮食在何处呢?”

陈睿之低声道:“在城外草庙山中,那处有罪民一处别院,本已荒废多年不用,此番……此番粮食便是藏在那里。”

苏锦哈哈大笑,对李重道:“兆廷兄,你看,踏破铁鞋无觅处,我们来天长就是经过那座草庙山,却没想到粮食和我们擦肩而过。”

李重道:“是啊,不容易啊,苏兄,李重对你可是更加的敬佩了,看你断案推理,就像是在看包大人断案一般,推想合理,查勘入微,而且时有创新手段,真是教人瞠目结舌。”

苏锦笑道:“兆廷兄现在越发的适合在官场混了,这些话以前打死你也说不出口,现在居然说的这么顺溜。”

李重脸一红辩解道:“发自肺腑,发自肺腑。此事我定要写信告诉包大人,我要告诉他,继他之后,我大宋又要出一个断案如神的苏青天了。”

苏锦哈哈一笑,心道:包大人手段比我高明十倍,那日在驿站中自己推理出唐介之死的案情,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当时晏殊和富弼也这么夸我,后来包大人一来,顿时将我的疏漏之处一一指谪而出,我离包拯的水平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不过得意之事,倒也不介意与人分享,苏锦也就随便李重怎么折腾了。

当下连夜召集四大车行的车辆和人手,带着近七百辆大车押着陈睿之来到屯粮之处的草庙山,在官道以东三里的山脚下寻到了遍植桃树的陈家别院,破败的十几间屋子里堆满了粮包,连院子里也堆了好几大堆,用干草伪装成草垛。

为了怕走漏消息,里里外外居然只有陈家的两名老仆人在照应看守,众人进去之时,老仆的房里还烧着几大盆红彤彤的火盆;苏锦暗自心惊,若不是查的及时,这两个行动迟缓的老仆人一个不小心燃着了粮食,在这偏僻所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这一百八十万石粮食便要付之一炬了。

当下也不迟疑,下令装车运粮,从午夜开始装车发粮,直到次日夜二更时分,七百辆大车来回跑了三趟这才将所有的粮食全部运走。

期间苏锦和李重吃住都在山野茅屋之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王朝马汉等人也都累的够呛,轮流带人骑马来回跟随押运。

腊月十二凌晨时分,苏锦风尘仆仆的押着最后一趟粮车回到扬州城;连续一整天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进扬州城,让扬州城上下喜笑颜开,欧阳修和宋庠还正迁怒于专使大人无缘无故的失踪了数日,可是转眼间此人便带着一百多万石的粮食回来了,除了目瞪口呆之外,想破脑袋也没弄明白。

府衙内,苏锦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说明之后,欧阳修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三司使晏殊和皇上都要用这个没有任何当官经历的少年来当这个粮务专使了,这个当初在朝野上引为笑谈的决定,此刻居然显得那么的英明。

除了这位苏专使,谁能在短短两月时间里,剿了悍匪,平了扬州城,还将扬州城第一大恶霸打垮,顺便挖出大宋立国以来第一大州府贪腐勾结大案?

扬州的粮务到此已经算是大功告成,这一百八十万石粮食足够扬州城百姓平稳度过这饥荒的数月,只要调配得当,甚至连左近的州府都会受益,曾经满目疮痍,民变蜂起的扬州城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渡过这个寒冬了。

粮食交接之后,疲倦欲死的苏锦谢绝了宋庠和欧阳修挽留庆功的好意,他太困了,他有些支撑不住了,急需要休息。

一个久已期待的结果忽然达成的那一瞬间,紧绷的神经会立刻松弛下来,亢奋过后便是疲倦,甚至还有一丝丝的……失落。

苏锦带着一身寒气踏着满地白霜闯进了悦来客栈,他飞奔上楼,推开二楼的一间房门,房间里温暖的气息里弥漫着熟悉的香味,这让他更加渴望钻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