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热河战事 >

第34章

热河战事-第34章

小说: 热河战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峪口去了……

    看来他们18团从桦树屯一出来就是正气兵,再者打鬼子,天祝也。在巴林桥接受任务时,由各部支援了一些鬼头刀,吉副旅长再三面授机宜,要他们发挥近战,发挥大刀砍脑壳的优势……远处不能暴露,近处突然发力……

    韩处长也嘱咐王团长等长官鬼子不善夜战,我们在深夜发动攻击,就是利用鬼子怕夜战的特点,通知下去,各级官兵,放心大胆地砍杀……

    18团北面与小泉山下残部血拼,南面与那凤志配合也捎带上了木夫春下最北边的奕郎中队,一场混战,真是昏天黑地,人马损失速度太快了。当时王明园团长也是杀敌心切,指挥部一再往前挪,都要挪到鬼子阵地下了,他们看见鬼子一个军官挥着战刀四处劈人,不论是鬼子,也不论守军,一刀一个。

    看得出,那家伙刀法有点功底,着装上也显示,军阶不低。王团长判断肯定是个高级长官,就从地上捡了一把刀迎了上去了。

    18团里的人个个是练家子,大部分在桦树屯的家里从小就练,一是健身,一是为了防止匪患。后来,赶上东北军招兵,他们年轻人就被整个招进了何旅长的三十五旅。开始何旅长还怕他们不好管理,后来发现,他们这些人几乎都有一颗正义之心,勇敢之胆,绝非一般部队士兵可比,就把他们编成一团,到王明园这任已是第三任团长。

    1927年,张作霖的一次玩笑,把他们从三十五旅划归了崔兴武的第七旅管辖。在崔兴武手下,他们并不吃香,崔兴武拿李守信等另一团为嫡系,有点不重用他们。

    1933年2月24日,崔兴武遇日军毁灭性进攻,18团抱死守住阵地,而李守信却悄悄地与日军派出的蒙奸暗通款曲,崔兴武痛惜中,方明白这些年一直倚重的李守信,根本靠不住,他不管什么是民族大义,见风使舵是个高手。纯粹的一个奸臣。

    王团长一个八步赶蝉就到了小泉山下身后,小泉山下正一刀刀地把来到他身边的人无论哪一方的,都手起刀落,劈成两半,以泄心中之愤。忽然感到身后一阵风撞到,以为守军又来一阵儿火牛阵什么的,便收刀转身,又横刀迎上,想用自己的佐官刀去硬碰硬。

    王团长手中的铁刀却没硬磕,中途抽刀像一片树叶,随风一飘,就让开了他的洋刀,接着刀尖一甩绕过洋刀就朝他的脖子去了。小泉也不含糊,对方这一下真是阴险,他急忙后退,抽刀又来了一个横向狂扫,才把对方的刀锋赶出去……

    两人各自一愣,抬眼互看对方,小泉山下一看与自己交了两个回合的这个人,穿一身灰色的支那东北军装,着装上虽然有点紧绷绷,神态上却威严有加,圆盘脸,黑脸堂,络腮胡子,大檐帽下,一对豹眼,射出蔑视的眼神,就像一个壮士在自家抓到了一个强盗。

    小泉山下努力地挺直身子站稳脚跟,想要表现一下大日本皇军的英武神气,蹬了两下靴子挺了两下腰,自感个头并没比对方高,心下有点惨然。再看对方 ,熊一样的腰身,微转身摆胯右手出刀,左手向上方画弧弹出二指,这明显是华门拳的出招式,意既我要出招了。

    小泉山下方明白遇到了练家子,自己在大阪军事预科班读书时,教练就讲过,支那的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着世界武术源流的精深与发展。刚才两招过去,自己已显笨拙,看来武器的刚强,难刻武术的精深。

    他忽然想到祖父曾于清朝末年随八国联军来华炫扬武士道,到这以后方知日本那点忍术呀柔道呀武士道呀,根本不是中华武术的对手,中华武术在民间。

    祖父川端戒无奈之下也用了忍术,就是贿赂了天津当地官员,又软硬间施,给要与他一决高下的老教头派人下了毒,才慌忙得以收场,草草回了日本。回到日本的川端戒自知罪孽深重,自此遁入了空门,再不见人。小泉山下眼珠迅速地转着,嘴里说道:“支那人,什么的干活,皇军的战刀,不杀无名之辈……”

    都过了两招了,他才说这个,明显就是再耽误时间,想对策呢。王团长斜眼瞅着他,鹤步前移,鬼头刀刷的一下搂头盖顶砍了下去,小泉山下忙挥战刀,横向外扫。他只得以不便应王边,反正碰着你那铁刀就能给你削为两段。

    谁知鬼头刀这招又是虚的,只见它又像片片树叶一样,随风飘过洋刀刀锋,顺势又朝他的右手砍来。小泉山下觉出他攻势比刚才还凌厉,倒出了一口冷气,只得翻腕抽刀,匆忙破招,已显笨拙。王团长鬼头刀抽回一半,回刀朝他的左臂又来了,一把鬼头刀耍得如落叶随风,飘飘扬扬,虚实兼用,逼得小泉山下四鼻子汗流……

    王团长也看出来了,这家伙如没十年八年的武士道功夫,早被自己削着了。

    此时,他俩的两边早已剑拔弩张,枪口对着枪口,鹰眼瞄着豹眼。小泉山下对王团长早已是拜服有加,如不是在这血火飞溅的战场,真想对他说点佩服的话。

    可眼前他要致自己于死地,用皇军的话说,这家伙武术高,忍术也不低,可能赶着火牛来冲阵也是他想出来的?他自感自己脑瓜也转得不慢,慢了也不行了,必须快转。正好他听到身后的帐篷里,两部电话一齐响起来,一个传令官用日语呜里哇啦地告诉他,大岛正雄命令他向南靠拢……他趁此忙收招摆手示意去接电话。

    这边狗头军师杨南桥忽然想到日人心太狠,再使了暗算的阴招,王团长吃亏怎么办?看看两边阵地枪火齐鸣,抡刀追着砍得是守军士兵,伏地开火的是鬼子,烽火飘摇中他计上心来,不愧是狗头军师。

    回身找了两个士兵,用手一指,告诉他俩绕到东边一个战壕把鬼子的一箱手雷偷过来。他们是趁李守信团向日军交枪时偷着跑出来的,没带多少手榴弹,所以这仗打得总像少了点东西。鬼子的手雷他们也看到鬼子用过,就是宁开盖一磕,赶紧扔。杨南桥低声招呼王团长道:“明园,回来吧,不与他拼了,看他再使什么花招……”

    正说着,张正奇团副和参谋长田韶平已发现鬼子的炮兵,正艰难地把几个踩坏的掷弹筒往一块组装,还有简易工事里也有人在操炮,那炮兵是带着伤在干。原来小泉山下这家伙是一边接电话,一边暗示通知被打散的炮兵小队的士兵……

    这边有两个卫兵匍匐前去要把王团长拖回来,王团长在那大骂小泉山下赶紧出来,小泉磨磨蹭蹭就是不出来。张团副和田参谋长一边指挥转移阵地,一边命令向鬼子的炮兵扔手雷。由于他们没使过这种手雷,时间掌握的不好,都扔到了鬼子炮手的脚下了,冒半天烟才炸,还不如扔他们脑袋上,说不定还能先把他们砸死。

    依仗鬼子炮手都负了伤,反应很慢,那还有个鬼子把一枚冒烟的手雷又扔了回来。张团副等匆匆把阵地转移好,忙不迭地把手雷扔过去,鬼子的炮弹还是飞过来了,小泉山下的指挥部立马被炸成了火海,王团长和两个卫兵也被一颗炮弹炸个正着,鬼子炮弹的精准,令人咋舌。

    小泉山下和几个参谋及传令官被自己的手雷炸飞,溅起的血液,染红了帐篷……,

    其实鬼子尚未大势已去,小泉山下的大队就已经溃不成军,18团各营官兵个个是武术高手,抡着刀可阵地里追杀,士兵捂着脑袋躲着跑的,算识相的,凡是挎洋刀的都在军校练过,毕竟要与守军拭把两下子,除了能把鬼头刀削为两截的,暂时沾点便宜,剩下的一对一就不是守军的对手。

    所以鬼子只以班或小队为建制防守,就是这样,还把守军打得伤亡过半,可见其战力多高。

    两个卫兵舍命抬回来的那箱手雷,管了大用,不但把小泉山下大队的指挥中枢给炸没了,还把日军所剩之敌的胆给炸飞了。

    鬼子虽然是训练有素,可也不是铁锭一个,他们害怕鬼头大刀追着砍脖子,惶惶如丧家之犬,乘着夜色,向北就跑……

    18团三营的部分士兵,觉得这样的战役太痛快了,杀红了眼,用就地捡起的三八大盖,追着要把这伙鬼子给灭绝了。鬼子并不好惹,他们那素质,回身就找到有利地形,俩人仨人就形成掎角之势,配合反攻……草原上,死伤枕籍……

    张团副沉重地命令两个卫兵去找王团长的尸体,丁旅长打来了最后一遍电话,命令伤员都交给支前人员,其他能走得了的,立刻收拢部队,向前追赶旅部……张团副和田参谋长大约清点人数,还剩不足两营……正向北追打鬼子的那些士兵,只好由他们去了……

    天快好亮了,马家坡北部荒原上还在枪声不断,山鸣谷应……

 53。 巴林烽火之乌丹点狼烟

    丁旅长、吉副旅长和张参谋长等各长官带着几乎都被打残的直属各部过了西拉木伦河,披着沉沉夜色向乌丹方向开进,追赶各主力团残部。

    有侦察营士兵赶上来向他们报告道:“报告长官,经我部侦知,日军第11旅团73联队已经电话不断,估计天亮后,即刻行动,向巴林桥方向进犯……另外,敌36旅团已从白音敖包频频调兵,天亮后即启程,着35和34联队过巴林草原南下……”

    张参谋长在马上拍了一下侦察员的肩膀,很欣赏地对他说道:“你是哪个营的,情况很及时,再探再报……”

    那个侦察兵听了参谋长的话,报告了所在营的番号,向长官们敬了一个军礼,又飞身上马一头扎进了夜色中去了。

    这时,后面两辆汽车开过来,夜色中借着灯光也能看到车轮碾得尘土飞扬。

    原来是234团十营二连押着日军那两辆汽车才刚刚来到。开车的两个鬼子,开始极不配合,气得二连李正一连长要把他俩嘣了,再一把火烧了汽车,也好追赶大部队去。后碰到跟着233团行动的林如远,还有春水上泽。他们都懂日语,与鬼子好沟通。经过他俩用日语一阵一阵开导,两个鬼子终于开了点窍。春水上泽对他俩说道:“我地,赞同赞同地有,皇军是在侵略……,他们是打正义战争,我们地不对,大大地不对……”

    两个鬼子司机先还开开停停,总表示车坏了,无能为力……这回看到春水上泽好好的,也没被怎么着,就也放心了。

    吉副旅长命令李正一连长,追上前边的234团,把车上的炮都交给他们,如果他们无暇使用这些炮,或者不愿意弄,就想法运到炮兵旅去……

    丁旅长用电话命令,233团残部,18团所剩人马,沿梧桐淖尔和木头沟一线待机前进。234团到梧桐淖尔继续向东南前进,沿乌哈大道,开上日本人的汽车,大张旗鼓地前进。235团和旅部及直属队还有沿途收编的溃兵,在乌丹稍事停留,也沿乌哈大道跟进。

    随后经过了解各部实际情况,又作出调整,用电话通知233团、234团、18团前锋在乌丹南沿途停驻,官兵太疲劳了,可就地解决宿营……又由韩处长起草电文给军部,陈述部队疲劳状况,和被打残的现实情况,讲明各部必须临时休息一下,同时必须救护沿途伤员……

    军部立刻发回电报,称基本同意旅部决定,并要求各部协同前进,最好于3月2日上午赶回北哈拉道口,趁日军第6师团离得远,堵住茂木旅团北部宽正面……

    随后旅部所属各直属队,235团残部,相继赶到,也有的距乌丹四十里,三十里不等,就地分别宿营。

    为了官兵能休息一下,各团团长等长官都没被要求来开会,但旅部在乌丹就近找了一个蒙古包,各长官都全无睡意,连夜召开会议。

    丁旅长说道:“现在,我旅及军部配属各部,连同东北18团,都因与日军血战成疲惫之师,建制皆已残缺不全,而且官兵十分之七都带伤,营连中下级长官死伤已无法统计。为了实现军部南下合围茂木之旅团之总体部署,必须间程南下。可眼前的情况又太紧迫,我们太累了。

    这两天我们各部紧密配合,虽重创日军一个联队,基本消灭一个联队,可其第6师团几乎是一个小小的损伤,应该是伤筋没动骨,仍坐拥两个旅团和直属队跃跃欲试,驱兵南下,我部后部压力依然增大。

    而从乌丹往东南,有茂木骑兵第四旅团由通辽司令部补充兵源和给养,南虎视赤峰城,北可截击我部,而且日军通辽司令部已派出小矶国昭指挥的快速反应部队也已出发,他们虽在阜新北被抗联和义勇军缠住,但也不可小觑……”

    旅部是考虑一线各团长官都很疲劳,又大部分带伤,要他们随部队先休息,可除了234团团长杨干苗、朱仲良和那团副等伤重已被随军运走,其他团长都睡不着,不请自到,来听丁旅长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