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帆战舰 >

第33章

风帆战舰-第33章

小说: 风帆战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不单是满族,历史上曾在华夏这边土地上统治过的少数名族同样在最后被汉族文化所同化,五胡乱华如此,五代十国如此,辽元如此,满清同样如此。

    只要汉语一日在,它所记载的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就能影响同化每一个民族。

    在华夏文化感染下,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端午节。

    明末清初,大明与满清矛盾尖锐,几乎每天都有着你死我活的战斗。但在共同的节日下,汉满两族为了筹备过年,都没有心思去打仗,此时却是难得让神州大地恢复了一时的平静。

    郑成功回到了金门,安排留守士卒后,就放一些年老,有家室的老将老兵们回家过年去了。

    丰厚的粮饷、加上郑成功赏赐的金银,让郑家军的士兵都能欢欢喜喜地度过一个好年。

    福建各地过春节虽有些差异,但大体上都是在除夕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全面大扫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纷纷备办年货,剪衣料,炊糕做粿,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各家各户贫富差距有别,但到了除夕这天,不管是哪家都要请人写上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井台等处,以求来年大吉大利,平安健康。

    尔后在房门两侧,分置两株甘蔗,蔗上圈上红纸条,称为“门蔗”,取渐入佳境的吉祥寓意。

    然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除夕之夜,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

    年夜饭中,有些余钱的家庭都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

    此外,还有一种咸味萝卜年糕,食用时需经火烤热后再用紫菜包起来吃。它除了具有解荤腥、调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来年“好彩头”之祝愿。

    百姓在忙着过春节,回到金门的郑成功却是忙得连家门都没有进过,安排留守将士后。

    一直高度关注部队的郑成功除夕这天带着数百虎卫营的士兵,顶着寒风,风尘仆仆地赶到军营看望将士。

    钱粮重新充溢后,郑家军就从俘虏,难民中挑选了三四千青壮补充兵力,合着原有的兵马,不算留守司当中的老弱病残,郑成功拥有了两万兵马。

    现在那些新兵大多在金门等岛屿由洪旭、陈辉等将领训练着。

    来到了军营中,郑成功与洪旭、陈辉等将领将亲切的握手,感谢他们这一年来的辛苦。

    在他们的陪同下,郑成功驻足观看了将士的操练,一路上洪旭等人向郑成功汇报了近期的郑家军的状况。

    仔细地观看将士的操练,郑成功不时点头称赞。

    看的出来,在郑成功反复强调各级将领和教官要心系士兵,要在打基础上下功夫,要不断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育下,这些将领都很用心的去训练士卒。

    看着眼前雄兵强将,郑成功一扫连日来奔波的疲倦,重新振奋了精神。

    有此强兵猛将,何愁不能剿灭满清鞑子。

    今天是除夕,郑成功早早就让将士收操,不必再练军姿了。为了犒劳这些春节还要训练看守的将士,郑成功让火头兵将随军带来的上百头猪羊都宰了。

    平时郑家军的将士多吃鱼肉,此时见到能有这么多猪羊,将士们高兴坏了,磨刀霍霍向猪羊。

    在众多将士的帮助下,一顿丰富的除夕大团圆饭很快便做好了!

    郑成功也留在食堂跟众多士兵一起共进除夕晚餐。

    为了方便行军打仗吃饭,郑家军中都没有使用筷子,而是照着郑成功绘制后世的饭盒的样子,给每个将士都制定了一个大木盒加一木勺子。

    饭盒里乘着一大勺子的猪肉闷菜干,还有一碗扣上去的白米饭以及猪肉汤。

    白饭用菜中的肉汁浇上的,一口吃下去满满的都是闷肉的香气。五花肉用大口铁锅闷地滚烂,就着菜干吃下去肥而不腻。

    一开始士兵看到大将军郑成功过坐在身边,还放不开。

    但看到郑成功吃得津津有味,在肉香的吸引下,士兵们很快的就放下了淑持,开始对着盘子里的肉菜狼吞虎咽。

    看到将士们放开吃起来,郑成功笑着给自己填满了第二盘子饭菜。这时很多士兵已经狼吞虎咽的把第二盘吃完,马上又起身装了第三盘。

    吃完饭,郑成功没有立即走,而是坐在餐桌上,跟士兵聊起了家常。

    坐了一会儿,郑成功才乘马离开营区,快马加鞭地带着亲兵赶去给手下文武官员拜年,送上礼物,闲谈了几句,郑成功才起身拜别。

    来回奔跑,当郑成功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金门的家中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听到下人们禀报郑成功回来了,董友忙领着儿子,郑经、郑聪在门口等候着。

    走进正堂,看着还摆在桌上的供品,郑成功就知道妻儿还没有吃饭,再等着自己这个家主回来主持祭祖仪式。

    想到董友的性格,郑成功就一阵苦笑。忙摸了摸揪着嘴,一脸不高兴的郑经的头,以及哄着因为饥饿而哭闹的郑聪。

    郑经,生于1642年,郑成功长子,乳名锦。

    郑聪,生于1646年末,是自己的次子,他是在附身到郑成功这个身体后所诞生的,可算是自己的亲儿子。

    看到家主回来了,下人们忙将郑家祖先像、牌位等请上,供于家中正堂中,安放好供桌,摆好香炉、供品。

    郑成功接过下人递过来的香烛,行上香礼、祭祖礼、三祭酒、酹酒,献三牲;叩拜后,郑成功心中默念祈求来年大吉大利,便开始烧纸,俗称“送钱粮“。

    一整套仪式完成,郑成功大喊道,“开饭!”

    听到家住喊着了开饭,董友才带着儿子坐上饭桌,下人也忙将供品当中的牲肉端下去烹煮,将早已经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桌

    饭菜一上来,早已经饿昏了的郑经顾不上平日母亲所教导的礼仪,拿起碗筷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看到儿子们的不等父亲郑成功动筷就先吃了,董友顿时脸色不善,刚想开口呵斥他们。

    董友还没有开口,就被郑成功用手示意制止了。看到儿子将筷子使得飞快,郑成功知道他们是饿坏了,忙用筷子将鸡腿等夹到他们的碗里。

    在郑成功喊着开饭时,郑府大门外下人们点着了早已经挂起的大红鞭炮,噼噼叭叭的鞭炮声顿时此起彼伏。

    听着鞭炮声,看着妻儿围坐在一旁,郑成功心中阵阵欣慰,自己在外拼死拼活,又何尝不是为了能在新春看到一家团聚,吃个团圆饭。

    郑成功在军营中已经吃过了,现在也只是随意捡些素食吃些,等看到妻儿都吃饱,他即停下筷子。

 第三十七章 爆竹?手雷?

    自起兵以来,郑成功每日都是在为乱世生存下去而打拼着,现在难得有一时安稳,郑成功让董友陪着自己坐在庭院中,带着儿子郑经、郑聪一起看着烟花、炮竹。

    烟花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出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图案,惹得还只有7岁的郑经只拍手叫好。

    烟花美丽但却是很短暂,看得不过瘾地郑经趁着母亲不注意,自个儿去拿了些爆竹来玩。

    爆竹起源最早记载在《神异经》,书上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挂熚,而山魈惊惮。”

    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因竹子焚烧后会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所以当初人们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驱除山鬼和瘟神,谓之“爆竹”。

    后来中国术士发明了火药,巧工能匠们便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用爆竹把山魈吓跑。

    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一直到“鞭炮”。

    但从古至今仍然将体积大、火药多和爆炸力强的单个鞭炮称为“爆竹”。

    郑经兴奋当中又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抽出一根爆竹,将它插进泥土里。

    看着哥哥的样子,郑聪好奇地跟在他的后面看着。

    郑经放好后拿着信香一点,转身就跑。一直跟在哥哥后面的郑聪才两岁,刚学会走路,来不及转身。

    砰地一声,爆竹爆炸了,碎纸四下飞溅,当中一小块更是打在傻呆在原地的郑聪脸上,给爆炸声吓坏了他顿时扯着喉咙大哭起来。

    哭声引起了郑成功夫妇的注意,他们转过头一看,郑经手里还拿着信香,畏惧地看着母亲董友。

    郑聪却是大哭不止,地上还残留着爆竹的碎片,以及丝丝烟火。

    看到这种情况,董友那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她让郑聪的乳娘前去安抚郑聪,然后板着脸叫过郑经,惩罚他去跪祖先牌位。

    之前听到鞭炮声,郑成功还没有异常,此时看到郑经手中握着的一根根爆竹,他陷入了沉思。

    在下人接过郑经怀中的爆竹时,郑成功过开口说道:“将那些爆竹给我!”

    一听郑成功开口,郑经吓得马上跪下说道:“父亲,孩儿知错了,再也不敢了!”

    看到大儿子害怕的样子,郑成功伸手将他拉起。温和地说道:“我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只是想看看那些爆竹。你是长子,下次记得要照顾好你的弟弟。知道了吗!好了,没事了。去玩吧!”

    说完,郑成功整理了下郑经的衣服,拍了拍他的头。

    看到郑成功轻易就放过了做错事的儿子,董友说道,“夫君……。”

    看到董友又要说教了,郑成功忙笑着说,“还是小孩子,再说大年夜的,这次就算了。”

    听到郑成功都求情了,董友才不再纠缠这件事了,她虎着脸说道,“下次再有这样的事,定要重罚你。不许再玩,快去睡觉!”

    可以免除责罚,郑经很高兴,但看到自己的爆竹都给父亲拿去了,郑经很是不舍,他一步三回头地走向自己的卧室。

    郑聪给奶娘安抚好后,也被送去休息了。

    在儿子都走后,郑成功拿着爆竹,仔细地看了看,然后接过下人递来的信香。

    点了手中的爆竹后,郑成功立即就将它扔出去。

    砰地一声,爆竹在空中就爆炸了。碎片打在郑成功的手上,有些疼。

    只是有些疼,威力还不够啊!

    郑成功闭着眼回忆起,曾在影视看到的那些手雷模样。

    如果将外壳由纸质地换成铁质的,增加火药分量想必威力应该大大增强吧!

    想到那些手雷的威力,郑成功心就痒痒地,恨不得立即就让人制作出一个样品,来试试威力。

    郑成功刚想喊人的时候,却是想到今天是大年夜,这个时候将人叫过来研制手雷却是很不厚道。

    郑成功只好耐下心,让下人们,记得明天早上派人去通传主管武备的冯澄世前来拜见。

    郑成功吩咐家丁将一些鞭炮拆除,把里面的火药都集中起来。

    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铁器来装置火药,郑成功只好令人将府内的几株竹子砍断。

    把竹子分成几节长越十几厘米、宽二三厘米的竹筒,每节竹筒保留了两头的节隔。

    让人将其中一头的竹隔钻出一个如拇指头般大小的孔。然后将火药放进,用一小木杆压实,再在火药中掺上些碎石,碎铁片,套上引信,最后再用黄泥封上口。

    同时为了能有些比较,郑成功还让人将厨房里装盐、装油的小瓦罐都装满火药、碎石等。

    郑成功看着一个晚上让下人们准备的一箩筐“爆竹”、“爆瓦”。也不知道这样的火药造出来的简易手雷能有多大的爆炸力和杀伤力,不过明天跟着工部官员一同前去试验一番,便可以知道效果了!

 第三十八章 手雷弹和地雷

    年初一,冯澄世大清早就来到了郑成功的府邸。

    在下人们的指引下,冯澄世走进庭院就看到了郑成功正抱着郑聪带着儿子郑经在玩爆竹。

    郑经得到了父亲的许准,不用担心会遭受母亲的责骂,自然玩的不亦乐乎。

    砰砰声,在庭院不时响起。郑聪昨夜被爆竹吓坏了,现在对这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