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帆战舰 >

第103章

风帆战舰-第103章

小说: 风帆战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可望不耐烦地说道:“这些我都知道,原本是想着让郑成功吸引清军的主力,我们好趁机拿下湖广的。没想到江南的那些绿营军那么垃圾。哎,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我们这边也要加快脚步,湖广是我们的,绝对不能让郑成功抢走,听到了吗?”

    贺九仪几个忙喝到:“是,秦王!”

    喊完,王尚礼又说道:“但是秦王,冯都督只有四万多人,单靠这些兵马想短期内收复湖南有点吃力啊!”

    孙可望听到苦恼地说道:“贵州刚占领,需要兵马镇守。不然就不会只派冯双礼出兵攻打湖南了。没想到冯双礼这么没用,打了三个月,连辰州都没有拿下!”

    明御史任僎恭敬地说道:“秦王,不如派安西王出兵攻打湖南!”

    孙可望听到,眼睛怒视着他,似要将任僎活剥。

    “老子就是担心李定国在军中的威望太高,有意消弱,你还让他出征,是何居心?”

    任僎没有畏惧地直视孙可望,说道:“秦王,冯双礼可是你的部下,现在攻打湖南不顺利,损失的可都是你的人马。安西王此时却是在加紧练兵,这样一加一减,只怕日后,安西王未必肯听从秦王你的指挥。”

    孙可望瞪大眼睛,喝道:“他敢!”

    “就算他没有这个意思,他的手下只怕也会纵容他取代你的位置,而且云南是我们大西军的后方基地。让李定国长久待在这里,也不利于秦王的管辖。还是派遣他出兵攻打湖南的好,跟清军作战,总会有损伤的,到时秦王卡主他的补给和兵源,还怕他不肯乖乖就范吗?”

    孙可望听到低头思索了下,说道:“这样也未尝不可,来人,传令让安西王即可出兵攻打湖南,如不胜,当重罚!”

    ……

    贵阳城外,孙可望带着几个心腹来给陈永华送行。

    孙可望接过侍卫递上的酒杯,看着陈永华说道:“陈先生,真的不愿意留下来铺助本王吗?”

    陈永华也接过酒杯说道:“感谢国公的厚爱,只是下官身受国姓爷大恩,只好辜负国公的好意了!”

    “那祝你一路顺风!”孙可望一口将杯中的酒喝尽。

    “谢国公!”陈永华举起敬了孙可望一下,才喝完酒。

    跟孙可望告别后,完成任务,无事一身轻的陈永华纵马疾奔,微风拂面,说不出的痛快。

    能被孙可望的看重,陈永华多少也有些感动。

    可是,就在陈永华骑着马,快要跑到一处树林之时,猛地听到鸟儿鸣叫。

    陈永华抬头一望。当时就吓得出了一身地冷汗。

    贵州官道上,这么长时间,竟然一个行人都没有。

    而且前方树林,鸟雀都只敢树林上空盘旋,不敢归巢。

    这分明就是林内有人埋伏,将这些鸟都惊飞了,不敢入林。

    而且埋伏地时间还不长,这些鸟儿才没有散去,继续在这里盘旋。

    这要是冒然闯入,那肯定是凶多吉少。

    陈永华心中恍然,这埋伏的人马,肯定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敢在贵阳附近下手的,除了孙可望,绝对不会有第二人选了。

    暗骂孙可望的狠毒,可陈永华却仍然不能不想着如何摆脱眼前这一关。

    心中闪念之下,就想好了一个主意。

    陈永华大声喊道:“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大家都休息一下吧!”

    听到能休息,这些警卫那有不答应的,赶紧下马,走到路旁的一树荫下乘凉喝水。

    陈永华下马后,跟警卫长低声说了几句后,就对着其他警卫喊道:“解个手,谁想一起去的!”

    警卫长一个眼神示意,顿时三四个人齐声喊道,“憋了那么久,早就急了。同去,同去!”

    陈永华和三四个绕过一颗粗大的树干,走到树背后放水了。

    躲在树林里的贺九仪看到,顿时低声骂道:“妈的,放水还要这么多人一起去,有龙阳之癖吗?”

    其他的士兵听到轻声笑了,贺九仪怒瞪着那些士兵,低声喝到:“别笑,让他们发觉,你们就死定了。”

    士兵听到,忙捂住了嘴巴。

    一碗茶的功夫,三个警卫走在前面,后面跟着穿着士子服的人。

    有警卫在前面挡着,贺九仪没有看清后面人的脸,但看到他穿着士子服。

    贺九仪也就没留意去了五个人,回来才四个。

    “陈永华”回来后,没有继续赶路,反而是坐下永四方平定帽盖住脸,在休息。

    等了一段时间,一个什长不耐烦低声说道:“这帮鸟人,这个时候不急着赶路,在这里磨蹭个啥!”

    贺九仪一听,顿时心惊,对啊,现在他们不赶路,在这里做什么。

    该死的,上当了!

    贺九仪这个时候也顾不隐蔽了,“上当了,兄弟们。杀啊,一个都不能放过!”

    顿时,有三百多名大西军穿着黑衣,蒙着脸,拿着大刀从树林里冲了出来。

    一直警惕着的陈永华警卫,一看到埋伏冲了出来,立马上马朝四面八方分散跑。

    看到这种情况,什长看着贺九仪说道:“老大,现在怎么办?”

    贺九仪回头怒视着自己的手下,喊道:“现在还能怎么办,分散追啊!”

    一场追逐戏机在贵阳附近上演了,经过陈永华指点的警卫,骑着马分散地跑进了清镇、修文几个县镇。

    看到目标躲进了县镇,这些杀手不敢冒然冲进城。

    只能守在城门不远的地方,同时派人向贺九义禀告。

    贺九仪追杀陈永华的警卫时,陈永华换过衣服后,就趴在草丛中爬过了树林,逃出了贵阳,现在正在回福建的路上了。

    。。。

 第四十六章 决策

    1951年9月中旬,京师紫禁城金銮殿上,升殿设朝。

    顺治帝自从设计铲除了多尔衮,将他的派系都收拾干净后,终于可以安稳地坐在龙椅上,接受台下的臣子三叩九拜了。

    宦官喊完:“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侍卫内大臣苏克萨哈忙上前喊道:“启奏陛下,海寇郑成功近期大举北上,攻陷浙江,平南将军被擒,定南将军被杀。今南直隶危机,恳请陛下早发兵破敌。”

    苏克萨哈话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迅速地在金銮殿中引起阵阵的躁动,一众文武无不色变。

    顺治帝听到大吃一惊,乃问群臣道:“什么!该死的,又是郑成功那个贼寇!众位爱卿,谁能为朕铲除此等逆贼。”

    苏克萨哈奏道:“皇上,臣观先帝每用谨亲王尼堪,所到必克;今陛下何不拜为大将军,以退海寇?”

    顺治帝听到,觉得可行,刚想传令封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八旗精兵南下铲除郑海寇时。

    “皇上且慢,奴才以为此时不宜对郑海寇用兵!”内务大臣索尼出列恭敬地说道:“郑海寇其势已成,若要铲平,非大军不可,且恐费时不短。然十日之前,大西军余寇大举进犯湖广,续顺公沈永忠派人前往告急!”

    顺治帝听到面色一变,眉头扭成一团。

    老子才刚亲政不久,怎么就这么多麻烦事。

    多尔衮那个老贼能带领大清入主中原,绝对不能在朕的手中失去,不然世人该怎么看待朕!

    顺治帝忙问道:“如今战况如何?”

    索尼忙回道:“回禀皇上,当日沈永忠见贼兵势大,未敢迟疑即,即六百里加急救援。现在多日未见信兵,恐怕情势不妙!””

    顺治毕竟刚亲政没有多久,遇到这种困境,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谭泰对多尔衮的死一只心生不满,看顺治在迟疑,嘴角露出一丝嘲笑。

    不过事关大清兴亡,谭泰还是站出来说道:“皇上,暂延迟征伐郑海寇之事!湖广战局关乎我大清国运——大西军来势汹汹,一旦辰州告破,接下来益阳、绍阳、永州皆无多少守军。若大西贼兵一路北进,便可径袭长沙,直逼岳阳。”

    “谭泰将军之言极是!皇上,以当前之势,极速驰援长沙、击退大西贼兵方是重中之重!若放任大西军贼众,极有可能动摇我军在南方的根基!请皇上勿要迟疑,尽调定南王孔有德军马疾驰救援沈永忠!”索尼紧接着说道。

    湖广?闽浙?大西军余寇?郑海寇?

    顺治帝面色不断变化,几经犹豫仍未能拿定主意。

    目光在议事厅中巡视一番后,落在了站立在厅下的洪承畴身上,沉声问道:“洪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

    终皇太极一朝,除咨询外,也没有给洪承畴任何官职。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对洪承畴却是宠信有加,兼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一连数日召见垂询各省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

    多尔衮死后,洪承畴为了不被顺治清算,当起了人偶,上朝不发一言。

    没想到顺治竟然会发问,洪承畴急忙站出来恭敬地回道:“皇上!奴才认为郑海寇与大西军皆为我军之大患。若从长远看,郑海寇的威胁更甚;但以眼前而言,大西军的威胁却要远超郑海寇。郑海寇纵然盘踞闽浙,短期之内无法动摇我大清根本。而大西军却不然,湖广若有失,长江以南怕不归大清所有!”

    见索尼、谭泰和洪承畴三人都力主缓攻郑海寇、急援长沙,顺治也知他们所言在理,但心中对郑成功恼怒情绪却始终难以平息。

    “哎……”顺治怅然一声长叹,心中几经思量后终于打定了主意。“传令定南王孔有德出兵救援辰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出叙州进攻川南。”

    “皇上圣明!”索尼、谭泰、洪承畴等人拱手喝到。

    顺治帝有些懊丧出声质疑说道:“难道就这样放任郑成功不管。万一他攻克南京,又待如何?”

    “皇上,此事不必担忧!江宁城高墙厚,只要命江宁总兵严加防备,勿有所懈怠,臣料那郑海寇短时间内也难于攻克江宁。”谭泰从容说道。

    “皇上,关于眼前之危局,奴才还有一策,或可稍解我军之困!”索尼出声说道。

    “哦~~?”顺治惊喜地说道:“爱卿,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皇上,郑海寇父亲郑芝龙还在我们手里,可用此人之性命劝降郑海寇。“

    顺治帝听到不解地看着索尼说道:“我大清曾以此招降过郑海寇,但此人征求无厌,并无剃发投诚之意。爱卿此计只怕未必有效!”

    索尼笑着说道:“忠孝之道,立身之道。他若不顾郑芝龙安危,世人必唾弃。只要能令他投鼠忌器,稍作迟疑,不能与大西贼寇相呼应,那么待我大清剿灭大西贼寇,就可全力对付郑海寇了!’

    “恩…恩…恩!”顺治帝双目微闭,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索尼所言。

    侍卫内大臣苏克萨哈也进言道:“皇上,前番我军征伐郑海寇屡战屡败,很大程度便是坏在敌情不明,奴才认为招安之时,可派刺探打听情情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顺治帝听到高兴地说道:“此乃老诚之言,此事就由你主持,必要探清郑海寇虚实!”

    议政大臣苏克萨哈高兴地喝到:“奴才遵旨!”

    谭泰当过征南大将军,率兵攻打过南方,知道那些文士的嘴脸。

    他讥讽地说道:“汉人文士多见利忘义、弃祖忘宗之人。臣听闻郑海寇开设学院,重用学院学子,此举必令治下文士不满。侍卫内大臣可多派人联系以做内应。”

    听到谭泰这样评价汉人,洪承畴等汉官顿时不喜,对谭泰心生怨恨。

    顺治帝听到忙点了点头,“此计甚好!”

    顺治帝根本就没有在意汉官的感受,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帮奴才罢了!

    顺治帝从龙椅上站起昂声喝道,“众位爱卿,大西贼众、郑海寇不过是一群小贼,我大清铁骑一出,必能令贼匪死无葬身之地!天下还是我大清的!”

    紫禁城金銮殿的大臣齐齐跪下,大声喊道:“吾皇圣明!”

    ……

    云南昆明城外的一处军营中,李定国坐在案桌前,拿着郑成功派人送来的书信,看了又看。

    书略曰:“明严与君同为明军,誓驱除鞑虏,匡扶大明,乃为将之本分。今将军若能率西南之兵,以攻湖广。明严当举闽浙之众,以遏江淮:则鞑虏可灭,仇辱可报,明室可兴矣。书不尽言,立待回音。”

    对于孙可望,郑成功是以利劝之。

    对于李定国这种纯粹的将军,则是以义激之。

    李定国放下书信,闭着眼沉思了一会儿后,大声对门外的侍卫喊道:“来人,传令击鼓聚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