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27章

春秋战国-第27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惠王见到楚国大夫屈完,大喜说道:“楚国很早就不朝贡了,如今悔过改正,朝拜天子,当可喜可贺也!”周惠王命人大摆宴席,款待屈完和群臣。末了,周惠王对屈完说道:“传寡人旨意,命楚国镇守南方,勿侵中原!”屈完谢恩而去。

    镇守南方,勿侵中原,这只能是周惠王的幻想。楚国处心积虑,为的就是称霸中原,只是当前能力有限,总是被中原诸国挡在南方,不得进展而已。楚国的屈完刚走,齐国报捷的隰朋就到了。

    周惠王对大司行隰朋很是客气,毕竟这是霸主齐国的使臣。周王室衰微,很多时候都要依赖诸侯国,特别是有实力的齐国。

    礼节性的接见结束,周惠王让次子姬带来见齐国隰朋。王子姬带面带春风,侃侃而谈。

    当齐国大司行隰朋回到馆舍后,忽周太子姬郑来求见,隰朋甚感意外。房门一关,当房间里只剩下二人后,姬郑哭着向隰朋说道:“请齐国救我!”原来,姬带擅长察言观色和工于心计,很讨周惠王欢心,时间一长,周惠王渐渐萌生了废立之意。只是当前太子姬郑为人谨慎、无甚大过,废立多有不便,但虽有不便,废立之事迟早却要发生。当隰朋来到后,姬郑便赶来求救。隰朋一番好言安慰,答应回齐国后,一定向齐桓公禀报。

    大司行隰朋回到齐国,向齐桓公汇报此次出使周王室、拜见周惠王的经过,然后奏道:“周王室必将有一场内乱。”齐桓公很奇怪,忙问何故?隰朋就将与周太子姬郑、王子姬带接触情况相告,又奏道:“君上您作为天下霸主,周王室的事儿也应早作打算才是。”齐桓公赶紧召见上卿管仲,一起商讨计策。管仲对齐桓公奏道:“太子继位,是周礼之根,不可动摇。其实,定周太子之位,很容易。周王不是想废了太子姬郑吗?那我们就来个既成事实,让天下人都知道太子姬郑是周王的既定继承人。天下人都认定了,周王想反悔就不那么容易。”齐桓公点头称是,便按管仲主意,上书周惠王,说天下诸侯想见见太子姬郑。




八国诸侯齐聚首止

周惠王这下陷入两难境遇,见太子,是众诸侯正当请求,不见不妥;让太子相见,太子又不是自己所希望的太子,见了就意味着太子一位得到公认,况且提出这一请求的是以齐桓公为首的诸侯国,势大力强。周惠王思量再三,还是答应了请求,决定第二年让太子姬郑与众诸侯相见。

    第二年春季,齐桓公早早派人到卫国境内的首止筑台修舍,以备周太子姬郑来临。初夏,槐花盛开之时,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齐聚首止,姬郑随后亦到。

    齐桓公率领各国诸侯拜谒周太子姬郑。姬郑很谦让,不让齐恒公行大礼,想以主宾之礼相待。姬郑明白如今的周王室只是徒有虚名,真正一呼百诺的是齐桓公。齐桓公哪能那样做呢?他要的就是“尊王”并以此号令诸侯,心里虽不乐意但面子上要做得好并且做到位。齐桓公说道:“太子犹如周王,哪有见周王不行大礼之说?”于是和众诸侯行跪拜大礼。

    到了晚上,周太子姬郑悄悄把齐桓公请到自己寝室,一五一十地把周王室的争夺太子内患坦诚相告。齐桓公说:“之所以在首止相会,让众诸侯拜见太子,就是要让天下知道周太子是您。有天下诸侯的拥戴,太子您就甭担心了。”姬郑听了齐桓公的话,一颗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来。

    周太子姬郑在首止一呆就是好几个月,众诸侯见齐桓公不发话,谁也不敢提结束的事,只好一天天耗着。姬郑觉得老是这么呆着也不是办法,就向齐桓公建议结束盟会。齐桓公说:“我们就是要让太子您多待时日,以表明诸侯对太子您的拥戴。如今正是盛夏,不如就当是来消夏避暑,等秋天再回洛阳吧!”这算是把散会时间定了。

    周太子姬郑久居首止不归,这让王子姬带心急如焚。他担心一旦太子姬郑与各国诸侯产生深厚感情,再想废旧立新就难了。姬带不断向周惠王吹风打气,这让周惠王废除太子姬郑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决心采取行动,打打齐国的霸气,并让姬郑尽早回朝。




太宰孔拿着密简,心里不知啥滋味

这日,太宰孔来朝见周惠王,周惠王对太宰孔说:“齐、鲁等各国征伐楚国,并没有拿楚国怎样。倒是人家楚国不错,派人敬贡包茅,态度恭顺,对王室尊敬有加。寡人也没觉得楚国比齐国差到哪儿?倒是齐国,自恃功高,携诸侯留太子不归,不知齐君小白打的什么主意,这简直就是不把寡人放在眼里。寡人已经授意楚国,不要辜负寡人的好意,一心事周。既然楚国都归顺了王室,你就给郑国送个信,让郑国弃齐从楚算了。”太宰孔急忙叩首道:“大王可千万别这样做。楚国敬贡包茅,还是迫于齐、鲁等国的压迫。齐君小白毕竟和大王您是亲戚关系,有自家人不去信任,为什么要信任荆蛮楚国呢?”周惠王说:“你看看当下,太子姬郑和各国诸侯都呆在首止不走,能保证齐国对太子姬郑没什么鬼主意?寡人的决心已下,太宰你就别说了。”太宰孔拿着周惠王吩咐的密简,心里不知啥滋味。王命不敢怠慢,太宰孔赶紧送给了还在首止的郑文公。

    郑文公启开一看,欣喜异常。原来密简中说,周惠王不喜欢太子姬郑,有心将王位传给次子姬带,请郑文公予以帮助,弃齐从楚,如果成就此事,愿恢复郑君以前在周王室的卿士之职,将周朝政事委于郑文公。郑文公心里想:虽然周朝政事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但只要周王室仍是天下名义共主,这个鲜亮头衔就有吸引力。想当年,先君郑庄公因为担任周朝卿士,成就了郑国最为辉煌的时代,他本人也被称为“初霸”。可惜好景不长,随后的郑国江河日下,在经历兄弟间的夺位之战后,郑国走向了衰败,由初霸各国改为依附强国。假若以后能恢复周王室卿士职位,自己就可以重振昔日郑国雄风。

    想到这些,郑文公就召来身边谋臣商议,打算脱离首止盟会,回到郑国与楚国结盟,拥戴周王子姬带。大夫孔叔劝谏道:“因为与齐国结盟,所以楚国不敢对郑国用兵。君上您如今脱离担任盟主的齐国,臣服于曾经攻打我们的楚国,这不符合世之常理啊!再说,目前大家都在此拥戴周太子姬郑,太子可是未来的周天子,拥戴太子是天下之大义,郑国怎能转而支持王子姬带?”众人都不言语。




有悖常理的人,非头脑发昏即有恃无恐

稍停了一会儿,郑文公说:“扶立王子姬带是当今周王的旨意,跟周王总比跟霸主强吧?周王不喜欢太子姬郑,我们还不是白操心?”孔叔继续劝谏:“《诗经》中的《板》说:‘为政有德国家安,君王嫡子是城墙。莫使城墙遭破坏,不要孤立自慌张。’周王室传位的规矩一向是立嫡立长。凡破这规矩的,都会招致失败。远的不说,周桓王喜欢王子姬克,不就是因乱了规矩而招来灾祸吗?君上您还是遵从大义,且莫出轨覆辙、追悔莫及呀!”旁边的大夫申侯此时发言:“周天子之命,谁敢违抗?跟齐国会盟,不就是不尊王命吗?再说,太子姬郑有外党,王子姬带有内应,谁成功谁失败还是个未知数呢!”郑文公点头称是,决意离开首止。孔叔继续谏道:“当年北杏会盟时,宋君御说因为擅离盟会,遭到齐国等讨伐,现在宋君御说正在首止。如果我们脱离盟会,齐国定会追究我们。那样,郑国将怎么办?”申侯说:“我们一走,其他诸侯国必定起疑。有了猜疑,齐国发起的盟会就会黄汤,我们不就没了弃盟会而擅自行动的罪名了吗?”郑文公很欣赏申侯的见解,于是不听孔叔的劝说,率人悄然离开。

    郑文公的不辞而别,让齐桓公大为光火,他决定以周太子姬郑之名讨伐郑国。上卿管仲谏道:“凡做出有悖常理事情的人,非头脑发昏即有恃无恐。君上您想过没有,郑国君臣突然离盟而去,必定是得到了周天子的授意。一人离盟不足以毁坏整个拥立太子大计,盟约应该照旧举行,否则岂不功败垂成落入周王室和郑国所希望的境地?讨伐郑国还是放一放为好!”齐桓公点头同意,决定加快会盟进程,歃血为盟。

    仍在首止的诸侯共有七个:齐、宋、鲁、陈、卫、许、曹。诸侯歃血完毕,周太子姬郑赶紧降阶作揖,感谢众位诸侯对自己的支持,表明自己将不会忘记大家的恩德。

    第二天,首止会盟解散。因首止在卫国国境内,齐、卫两国君主亲自把周太子姬郑送出卫国国境,然后各自返回。

    且说郑文公听说齐国等诸侯国继续会盟,并计划讨伐郑国,遂生悔意,一时不敢从楚。

    话说楚成王闻听郑文公擅自离开首止之盟,高兴地说:“楚国得郑矣!”楚国大夫屈完向楚成王奏道:“郑国大夫申侯原是楚臣,好财且见风使舵。如果送其重礼,则其必为我所用。”楚成王听信屈完,遂遣使通于申侯,欲与郑修好。




杨树生死与郑国存亡

郑国大夫申侯见楚国如此重视自己,便一改往日恨楚态度,私下里悄悄对郑文公奏道:“天下只有楚国才能和齐国相抗衡,如果不向楚,齐、楚二国,皆视郑为仇,那么郑国就危险了。如果向楚,则上应周王之命,一旦齐攻郑时,楚必定来救,那样就能保住郑国的平安。”郑文公相信申侯所言,遣他到楚国致意。

    再说齐桓公恨郑叛盟,就率同盟诸侯伐郑,包围了郑国的新密。

    此时,郑国大夫申侯在楚国,对楚成王说道:“郑国之所以愿意归服楚国,是因为只有楚国才能抗衡齐国。如果楚不救郑,我无辞以复命也。”楚成王和众臣商议,决定伐齐之盟国许,以解郑国之围。

    楚成王亲自将兵伐许,齐桓公闻许被围,便离开郑国去救许国,郑围遂解,许国也得救。

    郑国大夫申侯归郑,自以为有不世之功,洋洋得意,指望加封受赏。不料,郑文公认为虎牢之赏,已经过分,便不再加赏。申侯因此心里不高兴,嘴上牢骚满腹。

    第二年,齐桓公率领同盟诸侯大军又一次讨伐郑国。郑文公抓紧派大夫申侯去向楚国求救。这时的申侯照样一肚子意见,还没到楚国,就以突患急病为由返回郑国都城新郑。这一次,郑国吃不消了。齐桓公所率盟国大军攻到了新郑城下。

    此时正是春天,杨树刚刚吐出嫩黄的树叶,非常好看。大夫孔叔进谏道:“狂风刮来,一年生的杨树不会折断,因为它柔软;五年以上的杨树也不会折断,因为它足够坚硬;那些折腰的都是三四年龄的树,因为它既不服输又不够坚强。国家也是如此,因为既不强大,又不低头服软,所以就会被强国灭亡。现在郑国危险了,因此请君上向齐国请罪,以救郑国。”听了孔叔的话,又看到盟国大军在自家门口,郑文公心里恐慌极了。

    此时,远在百里之外的陈国大夫辕涂涛异常兴奋。相当年,他被不讲信义的郑国大夫申侯所害,为了报复申侯,辕涂涛预先埋下了“干柴”,如今,辕涂涛可以把这“干柴”点燃了。辕涂涛就给郑文公去信说——

    申侯此前以国媚齐,独擅虎牢之赏。他把虎牢城墙筑得高大美观,不是为别,而是为将来叛乱作打算。虎牢,地势险要。当年郑庄公不将虎牢封给公子姬叔段,正是因为此。今申侯又以国媚楚,使郑国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社稷。如果郑国灭亡了,申侯就会在虎牢自立为君。请杀申侯,则齐兵可不战而退。




把预先埋下的“干柴”点燃了

郑文公此时也为首止逃盟引起各路诸侯两度入侵而后悔,看完陈国大夫辕涂涛信后,便将称病的大夫申侯叫来说:“以前你劝说寡人背齐投楚,还说齐国进攻,楚国会来救郑国。现在齐国已经攻到郑国都城下了,楚国援兵在哪儿?”申侯想申辩,郑文公不由分说,立刻下令将其杀掉。申侯以投机取巧发家,结果以投机取巧败身。申侯被杀后,郑文公命人砍下他的头,派大夫孔叔为使向齐桓公求和。

    在路上,孔叔不由叹道:“这些年来,郑国就像个陀螺,齐国攻打,就向楚国求救;如果楚国攻打,就会向齐国求救。转来转去,非把国力消耗尽不可。”

    郑国大夫孔叔拜见了齐桓公,一番和好言辞,加上孔叔素有贤名,齐桓公答应了郑国的和好请求,并决定各国诸侯在鲁国的宁母碰个面。郑文公因为擅离首止盟约,内心发虚,不敢前往,就派郑国世子姬华出席。

    郑国世子姬华在去宁母的路上,想起了郑国宫廷往事——

    郑文公与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