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20章

春秋战国-第20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此刻,坐在苍松之下、焦急等待公子姜小白的管仲想起了昔日他和鲍叔牙的交往——

    公子姜纠的师傅管仲与公子姜小白的师傅鲍叔牙自幼就熟悉。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基本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管仲惟一优势就是脑瓜灵,尤其是帐算得精,算是智力投入。当两人赚了钱后,管仲拿的比鲍叔牙多。鲍叔牙的家仆看不惯,就说:“这个管仲真可恶,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多!”鲍叔牙听后,对家仆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聪明,所以我们赚到钱。再说,管仲家里拮据并且上有老,多拿一点是应该的。”在鲍叔牙眼里,管仲聪明,但好几次帮鲍叔牙出主意,却事与愿违,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与鲍叔牙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小吏,因为他主意多,让妒贤嫉能的地方官吏将其罢免,鲍叔牙安慰管仲道:“不是你没有才能,是因为你没有碰到赏识你的人。”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参军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因为管仲明白,冲在最前面的最容易战死。大家目睹管仲的小聪明后,就骂管仲说:“这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人是鲍叔牙呀!”




“出入”学问左右着管仲的经商和出仕

管仲经商也好,打仗也好,都认真思考一门学问,即“出入”学问。这门学问其实很简单,就是计算怎样以较少的投出获得最大的收入。“出入”学问左右着管仲的经商和出仕。

    且说管仲和鲍叔牙在齐国影响越来越大,齐国宫廷请他们俩分别辅佐公子姜纠和姜小白。一对好友,给两个公子当师傅,实为美谈。不过鲍叔牙当初对辅佐姜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认为姜小白没有才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所以才让智慧上不如管仲的他辅佐姜小白。而管仲却不这样认为,他劝导鲍叔牙:“公子姜纠的母亲心眼小、脾气大,国内诸人厌恶她,以至于不喜欢姜纠本人,反而同情小白很早就没有了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非姜纠即小白。姜纠即使日后为君,也将一事无成。小白虽然没有姜纠聪明,但却心胸大、包容人。到时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闻听此话,鲍叔牙便愉快地出来接受任命,尽心竭力侍奉姜小白。管仲和鲍叔牙二人约定:不论谁得志,互相举荐。既有学识又有交情的二人埋下了人生必胜的伏笔。

    起风了,松树左摇右摆。管仲此时想:各为其主,自己只杀公子姜小白,千万别伤了好友鲍叔牙。

    且说鲍叔牙陪同公子姜小白到莒国避难后,饱受冷落、寂寞。当闻听齐国国君姜无知被杀后,便急忙回国,目的就是一个,夺取君位。当姜小白与鲍叔牙离齐都临淄还有一天行程时,闯入了管仲的视野。

    管仲沉着冷静地埋伏在松树后,等公子姜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朝姜小白射去。只听“嗖”地一声,一箭射中,姜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姜小白已射死,便保命要紧,迅速离开。“以较少的投出获得最大的收入”也有坏处,就是管仲没敢冲上前去验证,也没补一箭确保射死。因为这样做,管仲就可能性命难保,就不是“最大的收入”了。

    其实公子姜小白没有死,命运作弄人,造化成就人,那一箭不偏不倚,正射中了姜小白的胸前衣带钩上。姜小白在那一瞬间,念头电闪。他知道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学一些动物装死便能躲过此劫。说时迟,那时快,姜小白咬破舌尖,吐血诈死。果然,此计瞒过了远处的管仲。




姜小白即位为齐君,这就是齐桓公

看到这一意外情况,公子姜小白身边随从立刻扑向射箭处,追赶射箭人。鲍叔牙急忙扶住姜小白,只听姜小白轻声说道:“大伙稳住,我是装死的。”鲍叔牙反应很快,立刻泪流满面,表现得痛不欲生。

    此时管仲已与随行鲁军会合,公子姜小白所带随从见力量远不如鲁军,便全撤回。鲍叔牙命令一行人迅速逃离。大伙虚惊一场,姜小白此时明白是哥哥姜纠与他争夺君位,故派管仲前来射杀。鲍叔牙也明白管仲兵多,但却没有冲杀过来,或许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经此一惊,姜小白与鲍叔牙等人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半天多的时间,就到了齐都临淄。

    鲍叔牙先进城里,拜见上卿高傒、大夫雍廪,说道:“当前齐国无主,公子小白已经来到国都。他仁厚宽容,与已死国君姜无知形成鲜明对比,应当继承大统。”齐国上卿高傒、大夫雍廪,以及齐国其他官员隰朋、宾胥无、王子成父等人与姜小白交厚,他们打内心里就希望姜小白担任国君,于是纷纷说:“公子小白来了,不立他为君还能立谁呢?”众官员一齐出城迎接姜小白。公元前685年春,姜小白即位为齐君,这就是齐桓公。

    却说管仲与公子姜纠一伙认为公子姜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一到齐国,没想到齐国已有新君,这大大出乎意料。此时的管仲内心就像打碎了调味瓶,七酸八涩的滋味一齐涌出。他后悔自己没有率军杀上去。管仲又想,姜小白遇危不乱,巧施妙计,或许是上天特意眷顾他。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当即率兵进攻齐国。齐桓公也不示弱,亲率兵马与鲁军在乾时会战,结果鲁军大败,姜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一直打过汶水河,占领了鲁国汶阳。

    齐桓公自登基后,首战告捷,异常兴奋,众官员都来祝贺,鲍叔牙却谏道:“公子姜纠现还在鲁国,有管仲、召忽辅佐着,并且得到鲁国的扶持,是块心病呀。心病不除,祝贺言之过早呀!”齐恒公欣喜之情立刻消除,急忙问道:“那怎么办呢?”鲍叔牙奏道:“乾时一战,鲁国上下胆怯。我们应军马不撤,威逼鲁国,让其交出公子姜纠。”齐桓公点头同意,让鲍叔牙领军屯汶阳,处理姜纠事宜,自己返回齐都临淄。




一首悠扬激昂的黄鹄之辞

鲍叔牙既想杀公子姜纠,又念好友管仲之才和旧日之约,想让其平安归来。斟酌一番后,便起草一封信简,派人送至鲁国。信简写道——

    公子姜纠,图谋叛逆,当诛之。因其是齐君的亲人,请鲁君代齐国处置他。管仲曾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是当今齐君的仇人,齐君必要亲手杀死他,请将其交与齐国。

    这信简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威胁和阴森杀气。鲁庄公接信后,仿佛看到齐国大军旋风般席卷而至,便急忙与众臣商议。大夫施伯奏道:“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是鲁国的大患。”施伯继续奏道:“君上不妨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鲁庄公新败,今见齐国大兵压境,早已吓得心颤胆寒,便不听施伯的主张,按鲍叔牙信简意见,杀死公子姜纠,并擒住了管仲。召忽见姜纠被杀,便也自杀。此时管仲见鲁国人将自己囚住,不杀反送齐国,心里便嘀咕:“一批人,两种命运,或许是好友鲍叔牙刻意救我。”管仲在悲伤之际,心中有了一丝新的希望。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太阳如同一团火球,天气火热,行人懒散,山脚下的湖里,荷花盛开,一群天鹅在游戏。这天鹅全身色白,颈长,嘴根有瘤、色赤黄,人们又称之为黄鹄。囚送途中的管仲生怕鲁庄公改变主意,派人追杀自己,为了让役夫加快赶路,管仲即兴编唱一首悠扬激昂的黄鹄之辞——

    旭日染晴空,湖水荡芙蓉;

    苍山领肃穆,黄鹄划白虹;

    引吭朝天阙,振翅问苍穹。

    这首黄鹄之辞节奏铿锵有力,能消疲劳之苦。管仲唱,也教军士、役夫们唱。他们边走边唱,越唱越起劲,越唱走的越快,本来两天的路程,结果一天半就赶到了。那鲁庄公果然后悔,细一想:“施伯说得对,管仲乃天下奇才,若用于齐,齐国无疑如虎添翼,不如先除掉此患。”待他醒悟过来派兵追赶时,早已来不及了。




管仲,天下奇才

管仲一路恐慌,最后平安到达了汶阳。鲍叔牙远远地迎接他。老友相逢,格外亲切。鲍叔牙马上命人打开囚车,去掉刑具,先让管仲洗浴更衣。吃饭时,鲍叔牙希望管仲能辅助齐桓公治理齐国。管仲说:“我与召忽共同侍奉公子姜纠,既没有辅佐他登上君位,又没有像召忽那样为他尽忠,实在惭愧。如果现在去侍奉公子姜纠的仇人,那会让天下人耻笑的!”鲍叔牙对管仲诚恳说道:“你是个明白人,怎么倒说起糊涂话来?做大事的人,常常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他人谅解。你有治国的奇才,齐君小白有远大的志向。如你能辅佐他,日后齐国定能威服四方。”

    做好管仲的工作后,鲍叔牙留一部分齐军驻守汶阳,便赶回齐都临淄。至此,君臣才安顿下来。齐桓公欲拜鲍叔牙为上卿,鲍叔牙辞谢道:“臣是个平庸之辈,不敢担此重任。君上如果只想管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如果想让齐国富强,雄起东方,那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惊讶地说道:“夫子不知道他是寡人的仇人吗?寡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鲍叔牙正色谏道:“当时管仲箭射君上,那是各为其主也。如果现在君上赦免其罪而委其以重任,管仲定会像忠于公子姜纠一样为君上您效忠。”齐桓公此时沉默无语,他也知晓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鲍叔牙顿了顿,继续奏道:“管仲,天下奇才。如果君上重用了他,他毕竟会为君上射得天下。”齐桓公沉吟道:“好吧,寡人听夫子的,就让他来吧。”鲍叔牙又奏道:“奇才,必须用高于常人的礼节相待。天下的人如果知道君上您尊贤礼士,不计私怨,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为齐国效忠!”齐桓公恍然大悟,即用出城郊迎的上等礼节,亲自迎管仲进城。

    进殿坐下后,齐桓公问管仲:“寡人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应该从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答道:“必须先得民心。”“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管仲答道:“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管仲流利地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国家就会强盛。”管仲又比喻道:“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鱼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驶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鱼的利益。”齐桓公禁不住点头称是,继续问道:“百姓如果富足安乐,但兵甲不足的话又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如果要让兵马战斗力强,就必须让士气旺盛。百姓富足了,士气还不旺盛吗?”齐桓公又问:“士气有了,如果财力不足,又该怎么办?”管仲答道:“齐国有山有海,如果开发铁业、盐业,发展渔业、商业,财力就自然增强了。”一番讨论后,齐桓公异常兴奋,暗叹管仲确实不凡。




那寡人可以为所欲为吗

第二天,齐桓公又与管仲交谈。这齐桓公是豪放之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缺点和心思,向管仲说道:“寡人是热血男儿,既想国富兵强,称霸一方,还想饮酒、围猎、娶妾。不知道这二者冲突否?有碍否?”管仲低头思考,齐桓公解释道:“寡人喜欢围猎,有时清晨就出,深夜方归,耽搁了处理国事。寡人喜欢饮酒,有时通宵达旦,第二天临朝时还昏昏沉沉。寡人更喜欢美色,见到面目姣好的女子,就如同渴极之时见到一掬冰清的泉水,恨不能立时吞下肚去。”管仲笑了,说道:“君上与我倾心交谈,我感激泣零。这三种嗜好,对富国、称霸来说,并无大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回答,大为惊讶。这三种嗜好,鲍叔牙也深知,这些年屡屡向其劝说,让其改过,可齐桓公一直改不掉,因为追求享乐是天性。齐桓公没有想到管仲回答的是淡而又淡的“并无大碍”。齐桓公的心顿时放宽,便问:“那寡人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