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66章

春秋战国-第166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国也曾由齐襄太后主持国政,但母子关系很深。不久前,齐襄太后病危,告诫儿子齐王田建道:“群臣中有的可以重用。”齐王田建说:“请把他们名字写下来。”齐襄太后说:“好。”当齐王田建取来笔和竹简后,齐襄太后却忘记了可以重用大臣名字。一个时辰后,齐襄太后去世。齐王田建用后胜担任相国。赵国也曾由赵惠文太后主持国政,她与儿子赵孝成王、孙子赵悼襄王都是相处不错。赵惠文太后未出嫁时在齐国经历被燕国战败,深深相信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言论,当娘家齐国使节来访时,她首先问使节:“今年收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先卑后尊,先民后君,一时传为佳话。赵惠文太后、齐襄太后,一对姑嫂,一时左右天下政局。二人都得以善终,子孙都很孝敬。又因为此,齐王田建和赵悼襄王有些瞧不起秦王嬴政。




听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

当时有个齐国人名叫茅焦,到咸阳来玩,住在客店里,闻听此事,气愤地说:“做儿子的囚禁母亲,真是天地颠倒过来了。”他喊店主送洗澡水说:“我要洗一个澡,明天一早就去叩宫门,入谏秦王。”同屋旅客笑他说:“那二十七个人都是大王的亲信大臣,他们的话大王尚且不听,一个个被处死了,难道你这个无名之人也想前仆后继?”茅焦说:“如果现在仍有人进谏,大王听不听还说不准呢!”同屋旅客都笑他缺心眼。

    第二天一早,茅焦就起来,饱食前去。店主拉着他的衣服苦苦劝说,茅焦脱下外衣径自去了。客店中人都说茅焦必死无疑,他们便把茅焦的包囊打开,急急将里面衣服、财物分掉了。

    茅焦来到王宫前,伏在二十七具尸体上大声呼喊:“我是齐国客人茅焦,要上殿进谏大王!”卫兵询问:“你为什么事情来进谏啊?你的话是不是和太后的事情无关?”茅焦说:“我正是为太后的事情来的。”卫兵说:“你看不见这里死人已经成堆了吗?你难道不怕死?”茅焦说:“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降生到地上,还缺一个,我到这里来,就为凑足这个数。古往今来,哪个圣贤不死?我又为何怕死?”卫兵报告秦王嬴政。秦王嬴政大怒道:“这个狂妄齐人竟敢激怒寡人。在殿前烧开一鼎开水,把他扔到里边煮烂,让他连个全尸也得不到,看他怎么去凑足二十八个数!”

    秦王嬴政按剑而望,眉毛倒竖,口头吐着唾沫,怒不可遏。他走到烧开水的鼎前,想要看看这个狂妄齐人到底何样,敢来寻死。

    茅焦迈着小步,不肯快走。卫兵喝令他快些,茅焦说:“我马上要死了,你就让我多活一会儿吧。”卫兵可怜他,便让他慢慢走到殿前。

    茅焦到了沸鼎前,见秦王嬴政在旁,便上前奏道:“身体健康的人,不忌讳别人说他生病;圣贤君王不忌讳百姓谈论国家兴亡。忌讳别人说他生病,他往往不会长寿;忌讳百姓谈论国家兴亡,国家往往难于生存。生死存亡,是圣明君王所要用心研究的,不知大王您是不是想听?”秦王嬴政虽然暴虐,但雄心勃勃,闻听茅焦此说,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说道:“你有什么想法,说吧。”茅焦说:“忠臣不应当向君王说阿谀奉承的话,圣明君王不能有不理智行为。君王有了悖于常理行为,做臣子的不指出来,是臣子有负于大王;臣子向君王提出中肯建议而君王不采纳,是君王对不起他的臣子。大王您的行为违背了天伦人理,自己还不知道,我担心秦国从此就会遇到危难啊。”秦王嬴政思索了半天,脸色又平和了一点。




人生好风景,属于有心人

茅焦继续说:“现在天下各国之所以尊奉秦国,不仅仅是因为畏惧秦国强大兵马,也是因为大王您是一位英明勇敢君王,这就是天下忠良贤臣、威武勇士都聚集在秦国的原因。现在大王您把母后贬于冷宫,是不孝行为;把忠言进谏大臣杀死,陈尸殿前,是商纣王暴政。如果大王以天下为己任,这些所作所为,怎么能让天下众生信服大王呢?历史上,舜能侍奉愚顽母亲,终成为帝王;商纣王残害比干等忠臣,天下人都起来反对。我今天被大王杀死不害怕,害怕的是我死以后,再没有人像我们二十八人那样,向大王您进谏了。这样天下对您的怨恨会越来越多,各国就会反叛您。真可惜呀!在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即将完成时候,却败在大王您的手中!我的话说完了,请大王您把我放到鼎里煮死吧。”茅焦说完,就解开衣服朝着大鼎走去。秦王嬴政连忙拉住茅焦,指挥左右说:“把鼎撤走。”茅焦说:“大王您已经把榜文悬挂在殿前,拒绝进谏。如果不杀我,怎么维护您的信用?”秦王嬴政又命令左右收起榜文,要内侍为茅焦穿好衣服,请他坐下。

    秦王嬴政感谢茅焦,说道:“在你前边那些进谏大臣,只是列数寡人罪过,并没向寡人说明这些国家存亡道理。上天派你来打开寡人茅塞,寡人怎敢不恭敬听你呢?”茅焦再次向秦王嬴政进谏:“大王既然肯听我的劝谏,请大王您赶快准备车马去迎接太后。宫殿前的尸体都是忠臣骨血,请大王您下令收葬。”秦王嬴政马上命司里官准备二十七具棺木,盛殓殿前尸首,予以厚葬,并派人抚恤遗属。

    人生好风景,属于有心人。这一天,秦王嬴政亲自坐车去迎太后赵姬回咸阳。秦王嬴政命茅焦和他同坐一辆车里。闻听茅焦不但没死,反受厚待,客店中那些私分茅焦包囊之人吓得屁滚尿流,赶紧逃出了咸阳。

    车驾到了雍城,见了太后赵姬,秦王嬴政叩头大哭,太后赵姬也止不住流泪。秦王嬴政带着茅焦拜见太后赵姬:“这就是寡人的颍考叔啊。”第二天,秦王嬴政请太后赵姬登车走在前,自己在后跟随。上百乘车马,浩浩荡荡,前簇后拥,道旁观看百姓都称颂秦王嬴政是个尽孝的人。到了咸阳,秦王嬴政在宫中摆下酒宴,母子相聚欢饮。太后赵姬又另置酒宴答谢茅焦,太后赵姬说:“让我们母子重新见面,是你的功劳。”秦王嬴政封茅焦为太傅。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

秦王嬴政担心吕不韦再和内宫相通,命他迁出咸阳,回到自己洛阳封地。各国听说吕不韦不再担任秦国丞相,都派使者来问安,争着请他去做相国。秦王嬴政担心吕不韦被它国任用,危害秦国,就写了一封信简派人送给吕不韦。信简里说:“你为秦国建立了多少功劳?却受到了封户十万的赏赐。你和秦国有多少亲缘?却有了尚父的封号。秦国给予你的是非常丰厚的。嫪毒叛逆,是你引起的。寡人不忍心将你处死,让你回到自己封地。现在你自己不去悔过,反而与各国使者频频交往,这可是背离了寡人宽谅你的本意。现在将你和家属迁到蜀郡居住,只限你呆在那儿,直到终年。”吕不韦读过秦王嬴政的信简,恼怒地说:“我拆家破财,扶立先王,谁的功劳能和我相比?”过了一会儿,又叹道:“太后赵姬先委身于我,说不定当今秦王就是我的儿子,这样的亲缘谁能和我相比?”又过了一会儿,吕不韦流泪说:“我是一个商人的儿子,用区区几点小钱和一个小妾就做成如此大的买卖,谋杀先王,奸淫太后,上天怎么能容下我呢?我早就该死了!”于是把毒鸩放到酒里,喝下自杀了。

    秦王嬴政听到吕不韦死了,就把他手下的门客全都赶走,同时以吕不韦为鉴,驱赶咸阳城中的所有异国客人、商人,已经做官的要削去职位。谁敢容留,一起治罪。且说李斯到了秦国后,先在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后吕不韦向秦王嬴政举荐,被秦王嬴政拜为客卿。这次秦王嬴政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属于被驱逐之人,被司里官赶出了咸阳城外。在途中,李斯写下了一篇《谏逐客书》,假说要报告机密之事,请人送给秦王嬴政。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

    闻议逐客,私下以为过矣!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取得由余,东边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邳豹。这些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卫鞅的新法,移风易俗,国人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魏军等强大兵马,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文王采纳张仪计策,以连横对抗六国合纵,割取肥田沃土,功效延续到今天。秦昭襄王得到范雎,废黜魏冉,巩固了王室的威力,堵塞了权贵垄断,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




治理秦国靠儒学还是继续奉行法家思想

如今秦国王宫里,有美玉等众多宝物,可这么多宝贝,秦国一样不出产,而大王却喜欢它们。如今用人却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去,是客卿就得驱逐。这样做,所重的是美玉,而所轻的是贤人啊,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啊。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现在大王拒绝客卿使之去侍奉诸侯,天下贤士就会退却而不敢西进秦国,这叫“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生长于秦,愿意效忠的却不少。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内部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想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秦王嬴政读了李斯的《谏逐客书》,顿时醒悟,马上废除逐客令,派人驱车去追赶李斯,一直追到骊山脚下才找到。李斯回到咸阳,秦王嬴政便恢复他的官职,仍像过去那样信任他。

    秦王嬴政见《谏逐客书》言语犀利、文采飞扬,便问李斯:“听说你师从荀子,而荀子是儒教大家,你说治理秦国靠儒学还是继续奉行法家思想?”李斯答道:“儒教中,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臣的师傅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这‘礼’掺杂了法家思想。臣师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通过‘伪’来使人格提高。至于治理秦国,用法家思想还是用儒家思想,臣认为若要提高国力、军力,则继续奉行法家思想;若要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则要推行儒家思想。”秦王嬴政说:“寡人明白了,治国需要法,做人需要儒。用法则国强,但行法者往往不得善终,如吴起、卫鞅;行儒则国弱,但儒家往往得到善终,如孔子、孟子。现在强国并立、天下纷争,而秦国要完成一统大业,必须继续奉行法家思想。等到天下一统、外无患、内无忧时,就推行儒家思想。”李斯虽学过儒,但知道自己是标准的法家,此时不免脊背发凉,心想:自己千万别成为第二个吴起、又一个卫鞅呀。




将此渠命名为郑国渠

李斯感到秦王嬴政信任自己,便对秦王嬴政奏道:“当年秦穆公兴图霸业的时候,各地的君主还很多,周朝气势尚未衰减,因此不可能施行兼并的战略。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王室已经变得很衰微,各地诸侯相吞并,也只剩下六个强国。如今,周朝已经灭亡,以现今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来扫荡其它国家就好像拂去灶上的灰尘一样容易。如果不能利用现在的形势去完成霸业,坐待各地诸侯重新强盛和联合起来,后悔就来不及了。”秦王嬴政说:“寡人早想将六国吞并,应当采用什么战略呢?”李斯说:“继续奉行远交近攻之策。韩国离秦国近,而且国力很弱,应当先吞并韩国,威慑其它国家。”秦王嬴政采纳了他的意见,便命秦军加强训练,准备进攻韩国。

    “布谷、布谷……”杜鹃鸟在啼叫着。到了春播的时候了,在秦国关中平原上,一派繁忙景象。与以往不同的是,用水浇地不再困难。此时,水工郑国和民工们历尽艰辛,终于在秦国修成了这条引泾水到洛水的大渠,可灌溉农田达四万顷之多,于是秦国关中成为沃野。秦王嬴政极为高兴,将此渠命名为郑国渠。

    当年出此疲秦计划无意之中让秦国更加富强的韩桓惠王已死,世子韩安即位。公子韩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