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10章

春秋战国-第110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两军对阵,初次交锋,吴兵被杀伤百十人后退了回去。越王勾践乘胜追击,没走出几里路,正遇上吴王夫差大军赶到,两下重新布阵厮杀。吴王夫差站在船头,亲自抡锤敲鼓,激励士气,军士勇气倍增。忽然,北风大作,波涛汹涌,伍子胥、伯嚭乘着战船顺风扬帆而下,船上军士拿着强弓劲弩,箭像雨点一样射向越军。越兵迎着风,强睁着眼抵抗,一会儿便招架不住,大败而逃。吴军分三路追杀,灵姑浮翻船落水而死,胥犴也中箭而亡。吴兵乘势掩杀,越兵死伤无数。

    越王勾践一直败逃到固城,不出一刻功夫,吴兵就把固城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把水道也给堵死了。吴王夫差高兴道:“不出十天,越人全都得渴死。”谁知道固城山顶上有一眼泉水,泉水里还游着不少鱼。越王勾践让人捞了几百条鱼送给吴王夫差,吴王夫差不由大吃一惊。

    越王勾践留下范蠡守城,自己带着残兵败将,瞅准机会逃到了会稽山。一清点人马,仅剩下五千人,越王勾践叹了口气说:“从先王到寡人,三十年来从没打过这样的败仗!真后悔没听范蠡、文种的话,才落到这种地步。”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全国军民、父老乡亲,哪个能够协助寡人击退吴兵,寡人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文种向越王奏道:“臣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也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拔有谋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将士,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人才,未免太晚了吧?”越王勾践答道:“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握着文种的手,真诚商议退吴之事。

    文种去吴军求和,对吴王夫差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们越国,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全国珍宝、百姓,都奉献给大王您,以酬谢大王您的莅临。请允许把越王女儿作大王您的婢妾,越国官员女儿作吴国官员婢妾。越王将率全国之人,编入吴军,一切听从大王您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越国珍宝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带领五千越军同吴军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拿一万人军队来对付大王您。虽然结局是越国覆没,但吴军也会遭到重创,大王您的仁义名声也会受到损害。是情愿杀了所有越人,还是不费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您权衡一下。”




自己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

吴王夫差被文种说服,准备接受越国投降。伍子胥劝阻道:“不行!吴国同越国,多年互相仇视、互相攻伐。长江、钱塘江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百姓都不愿迁移到它地,因此有吴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国的存在,有越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吴国的存在,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无法改变。臣还听说,旱地的人习惯于旱地的生活,水乡的人习惯于水乡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国家,即使战胜了它们,我国百姓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不习惯使用他们的车辆。而越国,如若战胜了它,我国百姓既习惯在那里居住,也习惯使用他们的船只,这种有利机会,大王您不能错过啊!希望大王灭掉越国。如果放弃了今天的大好机会,大王您一定会后悔莫及的。”吴王夫差一时难下决心。

    见耿直之臣伍子胥阻碍越国求和,文种便心生对策,派人在越国挑选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贪婪之臣伯嚭,对他说:“您如果能宽恕越国罪过,同意求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女送给您。”伯嚭便向吴王夫差奏道:“臣听说古时攻打别国,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何必苛求他们呢?”吴王夫差本是左右摇摆,今见伯嚭劝说接受越国投降,便不顾伍子胥反对,与越国签订了和约,规定越王勾践亲自前去姑苏大城服侍吴王夫差。

    吴军退走后,越王勾践向越国全体军民道歉:“寡人没有估算自己力量不足,去同强大吴国结仇,以致我国遭受损失,这是寡人过错,请允许寡人改正!”越王勾践亲自率人埋葬战死军士,慰问负伤军士。越王勾践亲自到百姓家,问寒问暖。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勾践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亲自相送;有回家的,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之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之事,就及时办好它。

    这些日子,越王勾践很辛苦。他马上就要去做自己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那就是根据和约必须亲自去吴国侍奉吴王夫差。

    临行前一天,越王勾践召集众臣相聚。越王勾践仰天垂涕,默默无言。范蠡劝慰道:“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古代圣贤,大都蒙受过苦难和耻辱,不单单只有大王您一个吧?”越王勾践说:“从前尧重用舜、舜重用禹,而天下大治。虽然还闹洪水,但对人们已经没有危害。寡人眼看就要离开越国去吴国,国家就要交给诸位,你们打算怎样回答寡人对诸位的期望呢?”




越国君臣在钱塘江口分别

范蠡冲着大家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现在大王有兵败吴兵、臣侍吴国的耻辱,难道以我们越国的人杰地灵,就找不出一两个英雄豪杰,为大王分忧吗?”众臣齐声答道:“谁不是大王的臣子?我们一切听从大王的安排!”越王勾践说:“诸位真要不嫌弃我,就请自告奋勇,谁愿意和寡人一起赴难,谁打算留在这里守国。”文种说:“国境之内管理百姓事务,范蠡不如臣;随机应变和吴王周旋,臣不如范蠡。”范蠡说:“文种评价恰如其分,大王您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一定能发展田耕、搞好备战,使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至于辅佐危难之中的君主,忍辱负重,保护大王您平安回来,为大王您报仇雪恨,臣当仁不让,不敢推辞。”

    众臣都点头称是,各自述说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太宰苦成说:“代替大王发布政令,发扬光大大王的博爱仁德,处理日常国事,使百姓知道自己本分,这是臣应该做的事。”行人泄庸说:“和诸侯互通使节,解除各方纠纷,出访不辱使命,接待不出差错,这是臣应该做的事。”司直皓进说:“举报不法、评议功过,正直无私、不避亲仇,这就是臣应该做的事。”司马诸稽郢说:“临敌布阵,飞矢扬兵,英勇奋进,不怕牺牲,这是臣应该做的事。”司农皋如说:“亲身抚慰百姓,吊唁死者,救助病残,发展田耕,储存积蓄粮食,不使其霉烂变质,这是臣应该做的事。”内史计倪说:“观天测地,记录阴阳,推断吉凶,这是臣应该做的事。”畴无余等臣僚也都一一表态。

    等众臣说完,越王勾践感激地说道:“寡人虽然就要去吴国为奴,但是诸位仍然怀德抱术,各显所长,愿意齐心协力保卫国家、治理国家,寡人还能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越王勾践留下众臣守国,只携夫人和范蠡前行。越国君臣在钱塘江口分别,无不痛哭流涕。越王勾践仰天叹道:“人人都怕死,可是寡人现在一听说死,心里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说完登船就走。送行众臣跪拜在江岸,个个哭成泪人,越王勾践没有再回头看一眼。




苦难岁月何时尽头

越国众臣在岸上,用歌声为越王勾践一行送别——

    斜阳山外片帆开,风卷浪涛动地回。

    今日一挥沙际别,何时重见渡江来?

    越王勾践夫人靠在船舷边,偷偷地哭泣,见到乌鸢在江边啄食小虾,飞来飞去,悠然自得,便眼泪汪汪地唱起歌来——

    仰望乌鸢,呼叫着从高空冲下。

    肆意叼啄鱼虾,然后展翅飞到高空,任凭本性飞来飞去。

    妾可叹啊!没有罪过却要背井离乡。

    就像一片落叶,被狂风吹往北方,何年何月才能返回家乡?

    妾穿粗布衣裳,降为婢女;夫被摘去王冠,沦为奴仆。

    苦难岁月何时尽头?

    妾想变成一只飞鸟,展翅高飞,在蓝天自由翱翔。

    越王勾践听到夫人哀怨歌声,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他走过来,强笑着安慰夫人:“寡人的翅膀也像小鸟一样长硬了,离振翅高飞的日子不会太远,又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越王勾践进入吴国,先派范蠡去见伯嚭,再次送上珠宝和美女。伯嚭问:“文种大夫怎么没来?”范蠡说:“为我主守国,不能一起来了。”伯嚭随着范蠡去见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对他的荫庇之德深表谢意。伯嚭一口答应争取尽早让他回国,越王勾践心里这才稍微踏实点儿。

    第二天,伯嚭押送越王勾践晋见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袒胸露臂跪在台阶下面,夫人也随他一起跪下。范蠡把礼单恭恭敬敬呈给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再次跪拜道:“越国奴臣勾践,不自量力,得罪了贵国,承蒙大王恕罪,让臣服侍左右,得以保全性命。如此大恩大德,不胜感激!越王勾践谨此磕头谢恩!”吴王夫差说:“寡人要是想报先王的仇恨,你还能活到今天吗?”越王勾践又磕头说:“奴臣实在该死,还望大王可怜!”伍子胥站在一边,眼里冒火,声音如同震雷,对吴王夫差奏道:“大王,飞鸟在晴空中翱翔,猎人还想拉弓把它射下来,何况这鸟儿已经飞到院子里?越王勾践现在成了釜边的鱼,小命掌握在厨师手中,这才低三下四,花言巧语,以求免去一死,保住性命。一旦不死,他日得志,便如放虎归山、纵鲸回海,再也制服不了他了!”吴王夫差说:“寡人听说诛杀投降俘虏,就会祸及三代。寡人不杀他,并不是因为寡人喜欢越国,只是怕上天怪罪!”伯嚭说:“相国子胥目光短浅,不懂得安邦定国大道,大王说的才是至理真言!”伍子胥瞪了一眼伯嚭,见吴王夫差不听他的规劝,便气冲冲退了出去。




便以为越王勾践君臣已无思乡之志

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敬献的礼物,派公孙吴雄在吴王阖闾墓旁修了一间石室,让越王勾践夫妇住在里面,脱去朝服,换上脏衣,蓬头垢面,干起养马的活儿。伯嚭常常私下送些食物过来,夫妇俩这才不至于饿肚子。吴王夫差每次驾车出游,越王勾践都要拿着马鞭在车前步行。吴国人都指着勾践说:“这就是越王!”越王勾践无奈,低头无语,装作不见。

    越王勾践在石室中一住就是两个月,范蠡从早到晚一旁侍候,寸步不离。忽然有一天,吴王夫差召越王勾践与范蠡一同晋见。越王勾践跪在前面,范蠡站在后面。

    吴王夫差没和越王勾践说话,而是对范蠡说:“俗话说,慧女不嫁破亡之家,名贤不官灭绝之国。如今勾践无道,致使越国将亡,你们君臣一块儿当奴作仆,一块儿关在石屋里,你难道不觉得羞耻吗?寡人有心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一定重用你,让你抛弃忧患换取富贵,你看怎么样?”越王勾践一听吴王夫差说这话,趴在地上直流眼泪,生怕范蠡投了吴国。只见范蠡跪拜答道:“范蠡听说,亡国之臣,不敢言攻;败军之将,不敢言勇。范蠡在越国不忠不信,不能辅佐越王多做善事,以致得罪了大王。幸亏大王见谅,使我们君臣能够互相依靠,一起服侍大王。范蠡已经心满意足了,哪还敢指望荣华富贵?”吴王夫差说:“你既然矢志不移,寡人也不能勉强,你可以回石屋子去了。”范蠡说:“谨遵王命。”吴王夫差起身,回转后宫。

    越王勾践和范蠡回到石室以后,每天越王勾践铡草喂马,夫人除粪扫厩,范蠡拾柴做饭。三个人衣衫褴褛,面目枯槁,那份惨劲儿就别提了。吴王夫差时常派人来查,见他们君臣干活挺卖力气,没有一点儿怨恨,就连夜里也没发现他们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便以为越王勾践君臣已无思乡之志,渐渐置之不理。

    时光如箭,日月如梭,转眼三年过去。一天,吴王夫差老远望见越王勾践和夫人端坐在一堆马粪旁边,范蠡拿着马鞭笔直站在越王勾践夫妇左侧,仍然保持着君臣、夫妇之间的礼仪。吴王夫差回头对伯嚭说:“越王勾践不过是一个小国之君,范蠡不过是个普通小吏,虽在穷困受难之地,仍然没有丢弃君臣礼节,寡人心里敬佩。”伯嚭答道:“不仅令人敬佩,也实在让人可怜。”吴王夫差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