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782章

华夏海权-第782章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的事情做准备。布柳赫尔相信托洛茨基还有别的底牌,否则的话不会说的这么露骨这就绝对!他居然说处于德国的控制下的俄国要坚定站在华夏一边。谁给他这么大的底气?是高层默许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我是管的有些宽,华夏有句俗话叫能者多劳,我自认为有这份本事,有些事情只能我做,而你们做不了。”托洛茨基先是一愣,他想不到多年的老友会突然和自己翻脸,不过随即他又释然了。信心满满的说道。
  “呵呵,至少军队不听你的,你只能通过我们施加影响。”布柳赫尔反唇相讥道。托洛茨基的自信让他感到十分的意外,他很想知道对方的依仗是什么!
  “军队却是很重要,但是军队的重要性体现在战斗力上。无论未来我们投靠华夏亦或者跟随德国。一支强大的俄军都将是我们最为重要的砝码。但是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这支军队完全称不上强大,甚至对方连当炮灰都觉得浪费粮食,看看我们现在吧,飞机都是同盟国淘汰下来的旧货,连零件都补不齐。因为德国人已经不再生产这种飞机了!火炮和枪械都是一战时留下的破烂货,使用的弹药甚至还有30年前的!这样的军队能做什么?”托洛茨基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后继续说道:“当然,这不是你们的错误,在这种环境下,没人能做好。”
  “然后呢?继续啊。你只说了一半,告诉我剩下的内容,你煞费苦心的激怒我,不会是想挨一顿揍吧。你有办法改变这个现状吗?你有办法恢复往昔俄国陆军的辉煌与成就吗?”此时的布柳赫尔却平静了下来,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对方,等待着托洛茨基的下文。
  “还记得邓尼金和高尔察克将军吗?当初的沙皇近卫军可是整个1战中一等一的精锐部队啊。难道你就没有什么想法吗?”托洛茨基说道。
  “别提邓尼金了,他最终投降了华夏,然后留在华夏当寓公。他就是华夏的一杆枪,用来打德国人的枪。更可笑的是这杆枪最后还被他的主人亲手打断了!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布柳赫尔先是一愣,随后愤愤的说道。
  “呵呵,一样是打德国人,为何其它部队就是英雄而邓尼金将军的部队就是别人的枪?就是因为他们接受了华夏的援助和训练?好了,我们先不争论这个问题。”看着脸色铁青的布柳赫尔,托洛茨基立即摆手示意退让。“我现在需要说明两点,第一点,无论这场战争我们站在哪一边,我们最终都将成为别人手中的枪,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我们的立场。第二点,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一个类似邓尼金将军的机会,你接受吗?”
  “等等再回答,或者说回去想两天,和你的同僚们一起讨论一下也无妨。你只有一次机会。”看着欲言又止的布柳赫尔,托洛茨基说道。
  华夏有句俗话叫不要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托洛茨基作为一个想干大事的人自然深知绝对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虽然托洛茨基很看好布柳赫尔,认为这哥们和他的战友们能让俄国的军事力量重新走出低谷,他原本打算慢慢的说服对手,但是从现在看来,似乎时间不够了。所以他需要来一个干脆一些,成为战友或者形同陌路。托洛茨基从布柳赫尔眼中看到了犹豫和彷徨。而后者则从前者眼中看到了期望。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也许距离双方最终摊牌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华夏有一句话叫雪中送炭,在华夏比较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才可以获得最大的报偿。眼下的伊朗就是一个机会。双方动手都有所顾忌,战争规模不会很大,正是我们插手的好机会。我们只要把人员和军官送到华夏,那么剩下的一切事情都由他们来负责,我们不会是炮灰,至少不会是第一波炮灰。我知道你总能联系的那些战争结束后被强行退役的军官和老兵。”托洛茨基继续加了把火。
  “回去跟你的主子要一个完整的计划。另外开价的时候开高点,我们至少不能比当年的邓尼金将军更廉价。”半响之后,布柳赫尔猛的站起来,愤愤的说道!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华俄第二次合作

  “知道吗?我最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让我彻夜难眠!未来一旦双方爆发大规模陆战的话,那么几百万的伤亡问题怎么尽可能的减少。好吧,说的再准确点就是如何降低华夏部队的伤亡。”徐杰说道。
  “这就是你四处拉盟友的原因吗?光拉了美国人和英国人还不够,现在又想把俄国人拉回来?你可真是够忙的啊。先不说俄国人是否会跟你合作,就看现在俄队的素质和装备水平,我认为就没什么值得期待的。论自动武器和炮兵的数量和质量,他们还不如当年和我们打过一场的邓尼金部,论坦克飞机?更多的像是摆设。他们要是过来的话,我们还有给他们准备装备。”彭毅抿了口咖啡,不客气的说道。
  “但是必须要承认俄国士兵的素质和忍耐确实厉害,至少在欧洲各国中,他们的韧性绝对是第一流的。只要有好的指挥官和装备。那些曾经参加过一战的俄国老兵的表现绝对比大部分初出茅庐的新手强多了,比伊朗军队更是强几条街。更何况我们现在并不需要让俄国公开站到我们这一边,我们只是需要接着伊朗战争为未来的俄军培养出一批种子。”徐杰丝毫不介意彭毅的不满,继续说道。
  “你就不怕他们有一天和德国人站在一起?”彭毅眉毛挑了挑。
  “任何一个有雄心、有抱负的俄国人都不会和德国人结盟的,因为跟着德国混没有未来。我们可以让俄国成为一个地区大国,而德国人给不出这个条件,更重要的是,最终的胜利者只能是我们。从华夏和美国两国的工业以及人口优势上。俄国人应该明白谁的胜算会更大一些。”徐杰自信的说道。
  “好吧,您是老大,您说的了算。不过我希望下面的人行动谨慎一些。不要给我们的俄国朋友带来麻烦。”彭毅说道。
  “没问题,人员训练和装备接收的地方我已经选好了。保密工作就看你了,我把工作交给了你,做不好那是你的事情。”徐杰说道。
  为了尽可能的多拉盟友,尤其是断定法国在未来的2战中很有可能和历史上一样扑街后,徐杰最终还是把主意打到了俄国人头上。俄国人过的很不如意,而且恨德国多过恨华夏,这种情况下很适合华夏下手。早在数年前,华夏的情报部门就已经和俄国内部的某些高层拉上了关系。而经过多年的准备和谋划后,终于到了一个关键的步骤,即重新打造第二个邓尼茨近卫军。
  要说徐杰绝对是个恩怨分明的人,整人的时候能下得了死手,但是帮人的时候也可为尽心尽力。华夏在伊朗战争中倒不是缺几万俄国官兵,而是要借这个机会重新培养一支比较能打的俄国部队。俄国陆军落后于时代要从1战前算起,在第二次华俄战争中俄国和英德法等国的差距还不算大,但是战争结束后,随着机枪、重炮、机动车辆等各种高价值高技术性的武器的列装,俄国陆军因为国力的问题被迅速甩开。虽然邓尼茨的近卫军算得上武装到了牙齿。但是这支部队人数还是太少,部分战术性胜利并不能改变整个战局。最终如同流星一般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2战的陆地战场规模无疑会更大,个别精锐部队不能掩盖大量低战力部队的问题。所以徐杰需要重新开始建设一支俄军。当然,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华夏会在装备、内部管理、情报以及资金等多个方面进行安排。
  在华夏和俄国方面进行探讨之后,决定第一批征召的部队以参加过1战和国内战争的老兵或者军官为主。原则上上过战场的就可以选录,有击杀记录的更好!这些人至少不用从新兵开始训练。节省时间,战斗力也比较高,好吧,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活下来的概率会大一些。这些士兵会以派遣劳务或者其它原因进入华夏,然后他们将被安排到华夏设在南亚的初级训练营。最开始还是以接触华夏现有武器和技术培训为主。然后会被安排到中亚和伊朗用于熟悉作战环境。随后,这些打散的人员会集中起来。部分人员插入到华夏的各个部队中,而剩余人员则组成专门的俄国部队。
  军官的培训过程则要复杂一些。首先他们会被审核,看其中是否会有亲德人士或者其它不良记录,然后他们会进入华夏的军校进行学习,其中部分人员将作为专门的技术参谋进行培养。俄国陆军的技术水平历来不高,尤其是在断档近10年后,对于装甲部队、空军、通讯、雷达、电子等新兴军事领域的了解非常少。而俄国人想要建立一支独立的军队这些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华夏不可能在未来战争中如同保姆一般给俄国人配上这些兵种和技术人员。这年代当炮灰都是要素质的,一触即溃的俄军是没有价值的。而另外一部分则作为指挥人员培养。他们将是未来俄官团的核心,也将是华夏控制俄国新陆军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作为穿越者,徐杰自然会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寻找历史中的那些名将。
  也许有人说如果德国注意到这一点怎么办?其实呢,至少在目前这个时期即使注意到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原因很简单,第一,部队规模不算很大,也就是1万多到2万的俄国官兵来受训,而实际参战的部队会更少。因为华夏领土的扩张,在华夏境内本身就有不少华夏国籍的俄罗斯族。在华夏军队中发现俄罗斯民族的官兵很正常。而且不要忘了邓尼金所部解甲归田后就定居在华夏,德国人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指责俄国现政府。至于指责华夏?仗都打起来了,嘴炮又算得了什么?谁理你?
  第二个原因就是德国目前没有心思管这种事情,一方面是有更重要的事情牵扯精力,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德国自认为已经把俄国整的够虚弱的了。即使成为敌人也不会有多大的威胁。因为在德国人看来。俄国陆军现在在工业、人才培养到兵员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再想想当年俄国最为鼎盛的时候,号称欧洲压路机的俄国不还是被德国一只手打翻在地?所以德国人在面对俄国人时非常自信,按照德国人的玩笑话来说。如果俄国站在华夏一边的话,德国人用5个师就可以收拾掉对方。而如果俄国站在德国一边的话,德国需要用10个师来保护它。华夏要是扶持俄国的话,在德国人看来无非是浪费资源罢了。
  华夏和俄国的合作在前期开展的也算顺利,但是就在托洛茨基和布柳赫尔摊牌前一个月。华夏设在俄国的情报机关受到了一份让徐杰颇为诧异的情报。“美国人居然也来掺乎了?想法很不错啊!罗斯福你知道吗,你在我心中的评级又上升了一级。”徐杰看着情报阴晴不定的说道。
  所以走一步看一步是用材,走一步看两步是人才,走一步看三步就是天才了。而天才是要遭人嫉恨的!尤其是当触犯了徐杰这个小心眼,且下得了手的人之后。不报复反而不正常了。当然,现在华夏和美国依然是盟友,明面上肯定不能做什么动作的,暗面上就难说了。比如说历史上当英国支持的波兰流亡政府发动华沙起义后,苏联红军就在华沙城外按兵不动,看着德国人将华沙的起义官兵剿灭。总的趋势是大家合作,一团和气。但是下面做些小动作还是可以的。
  但是随后,徐杰就发现罗斯福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厉害,或者说因为条件限制并没有做出什么大动作。至少在军队中没有什么行动。美国人更喜欢走高层路线,希望通过资金和政治运作来寻找代理人。虽然从目前来看美国的行动对华夏没有什么坏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家还是有合作的空间的。但是徐杰已经隐隐感觉到罗斯福已经开始为战后的政治布局了!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已经算得上钢铁联盟了,而现在又要拉拢俄国,这个动向不得不引起华夏的注意。至于法国吗?从历史上来看。2战结束后的法国以法国人特有的高傲和坚持走了几十年。虽然会有倾向性,但是却不是彻底依附美国。至于意大利吗?那是华夏的自留地。只要华夏和协约国能胜利,意大利的政治倾向就没问题。
  “先看看再说吧,不要轻易采取行动。”徐杰最终还是决定把这件事情放一边,目前美国人行动带来的影响可谓是微乎其微。徐杰还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来关注美国人的小偷小摸。
  而就在这个时候,第一批前往华夏的俄国官兵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华夏,并且被安排在了各自营地中,让华夏指挥官想不到的是,原本被认为是土包子的俄国官兵在某些问题上还是很有见地的。虽然其战斗思路和华夏差距很大。但是其战术战略思想依然具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