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683章

华夏海权-第683章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德国大肆扩充主力舰的时候,巡洋舰的建造工作也没拉下。埃姆登号航空巡洋舰已经接近完工,这艘航空巡洋舰拥有6门重炮和至少26架飞机。装甲防护以防御级别火炮为标准。同时另外3艘正统的重巡洋舰和2艘轻巡洋舰也开始陆续下水。其中重巡洋舰的火力标准是9门主炮。纸面排水量为1。4万吨。侧弦装甲为厚倾斜20度。水平装甲80mm。而轻巡洋舰则是9门主炮,纸面标准排水量为1万吨。侧弦装甲为厚倾斜20度。水平装甲在60到80mm之间。
  如果说意大利海军的扩军行动在世界范围内还无法引起多大的影响的话,那么德国海军加紧扩军步伐将引起世界的关注,这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条约束缚即将被突破,新的军备竞赛即将开始的信号,在条约签署后不到7年的时间里,德国已经有了隐隐突破条约限制的表现,而这必将引起其它国家的关注和紧张。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新人

  “我很欣慰,在我离开之前,我能看到美国海军的未来之星正在茁壮成长。”马吉芬坐在海军部的办公室中看着桌子上摆着的几张照片说道。
  “将军,您完全可以在这个职位上再干10年!”一旁的作战部部长本森恭敬的说道。“您是合众国海军中最为优秀的将领,目光长远的战略家。”本森这样说倒不是为了讨好自己的上级,而是美国海军内部逐渐形成的一个共识,自从美帝战争战败后,马吉芬就开始逐渐接受美国海军的战略制定和发展,虽然在后来的岁月中,美国海军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是在这位掌门人的努力下,美国海军最终还是走向了世界,在1战中的表现也还算可以。任美国政界如何变动,马吉芬的在海军中地位却岿然不动,被称为美国的“提尔皮茨”!
  “我已经老了。而且我要是这样一只占着位置的话,下面的人什么时候才能上来?难道他们不恨我这个老头子吗?”马吉芬开玩笑道。“海军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有开拓精神的人,而不是我们这些老头子。我认为这些人很不错,他们将来做的一定比我们好。”说着马吉芬拿出来一份简历说道。这第一份简历上的人就是尼米兹,这个曾经在塞班岛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青年军官。
  “他的表现一直不错,而且很冷静,大局观也很好,甚至说因为他的努力,让美国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也不为过。”塞班岛事件其实比美西战争留给美国海军的伤疤还要大。毕竟在美西战争中,美国海军同样也重创了对手。而当时西班牙背后的是欧洲数个大国。而在塞班岛事件中,美国人的骄傲在短短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被人打进了太平洋!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他还不值得我看重。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对新东西的接受速度要比我们快,他能看到未来海军的变化。并且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他写的那份关于暴怒级航空母舰和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优缺点分析你看过了吗?很有深度。”马吉芬说完看了本森一眼。期待对方的回答。
  “其实那个报告更像是对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控诉!我真没有看到文中哪处写出来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优点。”本森苦笑道。“你知道,这样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是不受人欢迎的,如果不是因为将军您的帮助和庇护,他可能已经离开海军了。将自己的新锐战舰说的一分不值,可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容忍吧?”
  “本森,你看报告太不认真了,他明明说道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造价比暴怒级要低上不少。”马吉芬故意板着脸说道。“我想把他调到新组建的海军航空母舰编队之中。和斯普鲁恩斯一起去。尼米兹负责统筹和战略,而斯普鲁恩斯负责一线指挥。”饶了半天圈子,马吉芬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您的决定我无权反驳,您要将尼米兹调过去没有问题,但是斯普鲁恩斯这个人却比较有争议,而其它的大佬们更认为曾经开过轰炸机的蛮牛哈尔西可能更好一些。它更富有进取心,攻击性十足,而且还是航空专业出来的。华夏的新一代海军航空母舰指挥官中也选择了一些有航空背景的人。”和历来讲究群策群力的美国其他部门不同,马吉芬以自己绝对的能力和资历以及个人魅力将海军部变成了自己的后花园,他的决定很少会有人在明面上反驳。所以他想通过的事情绝对可以通过,但是在私下里,作为老朋友老搭档。本森认为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己这位老上司的。而在这个问题上搬出华夏的用意在于强调哈尔西的优势,虽然嘴上不会承认,但是在内心中美国海军上下认为学习华夏海军的先进经验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至少人家没有走错过!要错也是大家一起错!
  “你是说华夏和英国人那场推演中大放异彩的叶铭吗?”马吉芬想了想说道。“你是想说他是一个有空军背景的军官这个例子来说服我吗?我想我需要先和你说明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根据华夏以往的惯例,他们绝对不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来摆出来让外国人知道,不要说龙翔号战列舰,当时他们已经开工了新的战舰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叶铭在未来华夏海军中的地位虽然重要。但是绝对不是最关键的!至于第二个吗。我想说,叶铭和哈尔西除了有共同的海军背景之外。其它的所有方面几乎都不相同,叶铭的战斗风格更倾向于攻受兼备,攻击性也许更强一些,但是他对防御的要求一点也不低!”
  英国人不愧为是十佳盟友。在同盟国的重压下,英国人可以和盟国分享各种资源,而坎宁安等人推演惨败的事情和教训自然传到了美国人哪里,而作为美国海军的掌门人,马吉芬也认真的研究了一下推演双方的经验教训,同时还专门找了一些航空口的人来做参谋。经过数周的研讨后,马吉芬对华夏未来航空母舰战术感觉多少有些入门了。
  “怎么说呢,哈尔西的风格有些像贝蒂,当然,他的人品要比那个家伙强多了。这种战术风格的人适合打顺风仗,最次也要是几乎对等情况下的战斗,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可能输的更快。而在未来的双方交战中,协约国在前期可能会战劣势,所以选择一向崇尚进攻,并且有的时候有些意气的人来说并不好。至少要给他加一个限制。“马吉芬开始解释自己为何选择斯普鲁恩斯而不是哈尔西的原因了。
  “坎宁安为什么会失败?除了舰队编组问题造成的兵力分散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防御的忽视,英国舰队中战斗机数量偏低,造成了自卫能力的下降。叶铭并不是不懂的防御,他的大胆是建立在足够防御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华夏可以容忍下面的指挥官因为过于主动的进攻而造成的损失,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华夏海军的航空母舰吨位更大,同时他们的航空母舰都是装甲航空母舰,战斗力保持更好。而我们呢?我们的舰队数量有限且战斗力保持较差,没有条件放纵哈尔西这样的蛮牛。虽然海军军需部的一些官员想我表示,一旦开战,美国的大型航空母舰建造周期不会超过20个月,但是。。。。。。。”
  “您是不相信美国的工业实力吗?”看着有些欲言又止的马吉芬,本森有些摸不到头脑了。在他看来从技术角度来看,美国确实有实现这种造船能力的基础。
  “我们上次的惨败就是因为过于信任我们的工业!认为一切的战损都可以通过时间和工业去弥补,合众国的工业确实强大,难道德国奥匈他们的工业就弱小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长达5年的时间里,德国人补充了10多艘主力舰(包括俄国人的两艘战列舰。)!其中6艘都是俾斯麦级战列舰,而下一次交手,德国的实力会更强,他们的补充速度也不会慢。更重要的是打沉一艘战舰所需要的时间可比建造一艘战舰更长。看着吧,下次交战决定胜负的是双方长时间的积累和消耗。我们可能在积累方面会有一些优势,但是如果想赢得战争的话,我们至少不能被消耗的太快!”一说到这一点马吉芬心中就有些窝火。其实他的建议是如果要参战,就尽早参战,但是威尔逊总统始终想要等英国人和法国人拿出更多的好处来,结果等到美国参战的时候,英法海军已经处于劣势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下一场战争中,我们在战争的初期将处于劣势,稍有不慎就有崩盘的可能。而如果我们这次战争还失败的话,那么德国的势力范围将扩大到南美,而美国只能收缩到北美。英国和法国很有可能在这次战争中彻底失败,而整个欧洲可能都将要沦为德国人的势力范围。我们连今天的地位都无法保住。所以我不得不慎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斯普鲁恩斯总比暴躁的海上蛮牛要强一些。”马吉芬严肃的说道。
  “您好像对形势很悲观?虽然同盟国的海军实力比1战有所增强,但是在条约器结束后,美国完全可以在开战前的非条约时代完成我们的造舰计划,胡夫总统不是承诺过他将带给美国一个不一样的海军吗?我们只需要等几年,等到我们的建造计划完成后,就可以撕毁条约。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加速备战,一旦开战,我们的优势会非常大。”本森安慰道。
  “该死的,到了现在,你们居然还认为我们会在优势情况下选择战舰,那要是对方选择在他们优势的情况下开始战争怎么办?你的自信从何而来?你们太乐观了!就连英国人都对未来的战争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而美国,甚至是你都认识不到,我太失望了!”马吉芬终于再一次意识到了他的孤单。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日眠动物、王白石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金融危机爆发

  比别人领先一步是圣人,比别人领先两步就是疯子。马吉芬这个人比较特别,他是比别人领先了一步半。所以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马吉芬很厉害,但是某些行为和想法很古怪。这不知道是他的幸运还是悲哀。他能看到未来开战后协约国集团在战争初期可能要面对的困境,但是他同时有无法彻底反驳本森的理论,他始终认为美国不可能按照本森等人的设想去建设海军,但是问题出在哪他又不知道。所以在和本森发了一次脾气之后,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在马吉芬的支持下,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进入了新的工作岗位。而就在这一年,美国迎来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为恐怖的金融危机!而爆发自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又很快的向世界蔓延开来,整个美洲和欧洲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首先以股市和金融市场的持续跳水和震荡开始,随后迅速蔓延到银行业,最终资金和坏账导致了生产企业的生产链条断裂,如此巨大的变故之下,美国的各个阶层都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原本在一些中产阶级看来几乎和真金白银无益的各种股票和债卷都变成了一团废纸。而社会的中下层之中更是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不少工人失业,在存在银行的积蓄无法提取之后,他们生活没有了着落,成千上万的人开始依靠政府微薄的救济或者铤而走险。
  在这场因为金融动荡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之中,美英法等国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不仅国内经济秩序发生了严重的紊乱,生产力出现了倒退,甚至就连国内的稳定都出现了问题。相对而言,德奥两国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一方面是他们国内的金融不是很发达,另外一个方面是这两个国家有办法通过借贷来维持企业的生产,同时又有办法把这些生产产品通过国家购买来消耗掉。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德国政府就推出了一系列的国内建设项目开始想方设法来刺激生产。
  和当年徐杰设想的一样,同盟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通过建设新增领土的基础设施来缓解压力。而英法美等国却没有办法来立即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对了,还有一个国家需要提一下,那就是意大利,意大利的情况比英法美等国稍好,但是总体而言还是远不如德奥,因为意大利本国的国力过于弱小,借了很多外债。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少工程的款项很难立即到位,导致了工程中断。
  至于华夏吗?作为穿越者的徐杰早就做好了相关的准备,一方面先通过实现有计划的将泡沫挤掉来降低金融危机爆发时的冲击,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华夏和欧洲的金融体系其实关联并不大,所以受到的冲击很小,再加上华夏新增领土的面积更加广大,所以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小。虽然金融危机没对华夏造成什么太大的打击,但是不代表着徐杰就很轻松,这个时候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了!第一件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