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335章

宋王-第335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自然!”狄青道:“赵顼登基之后,有意提拔王安石等人,即便是集贤殿大学士也曾公亮。之前的那几位宰相,富弼、韩琦和文彦博全都出知地方,难道是巧合吗?如此做也是为了降低这几个人在朝中的影响,便于他掌控局势。

只是哪里那么容易?韩琦在河北路权势很大,依旧有很大影响。如果只是这样,不影响到朝廷中枢也不打紧,赵顼或许会睁只眼闭只眼。可是黄河水患亟待解决,乃是全国性的重大事件,他岂会容许别人在其中有小动作谋取私利?至于韩琦对他们父子的功劳,在权势和江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韩琦也是有些过于自负了!”林昭轻叹一声,虽说有从龙之功,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今当家的已经不是赵宗实了。

狄青道:“不管赵顼如何处置。他都会先查明河北路的真相,也多少会留心韩琦,甚至敲打或者是贬谪。总而言之,韩琦这次多少要倒霉了。”

“想来也是!”对此,林昭深以为然。问道:“那么赵顼会有什么措施吗?”

“在事情未明了之前,赵顼多少要顾及韩琦的颜面,想必不会怎么样的。即便是追查也是暗中调查,皇城司那边我已经在想办法透露消息。”狄青沉吟了片刻问道:“公子以为,赵顼若是要敲山震虎,赵顼会采取怎样的手段?”

赵顼不会首先拿韩琦开刀。这是他们都笃定的共识。

“对付那几个小角色!”按照常理,自然是先从小配角开始着手,剪除羽翼乃是惯用手段。

“那就对了,公子以为赵顼会让谁前往。”

“我……”

狄青摇头道:“准确说应该是治河之人,若前去河北路治河,赵顼便会给他这个权力和任务的。所以……”

林昭嘿嘿一笑:“此事已经十拿九稳了,只待三日之后实验的结果。”

今日朝堂上的事情传开之后,满朝文武已经在议论了,已经有人对林昭的方案抱有很大期望了。或者说是林昭这个人很有信心。当然了也有质疑的人,等待着三日之后的结果。也一个不争的事实,林昭献治河策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对名声是大有好处的。

狄青道:“公子各方面的准备都很充足。欧阳永叔很满意,对公子大为钦佩。这件事他会上书支持公子的。”

当年六塔河方案最初实施的时候,欧阳修曾经多次上书公开反对。只是后来富弼和文彦博一意孤行,欧阳修未能力挽狂澜。可偏生六塔河方案失败了,欧阳修的反对自然为人所称颂,加之他文坛领袖的身份,在治河方面可以说已经树立了一座丰碑,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而今只要欧阳修出现支持林昭的方案,无疑可以赢得大部分的支持。欧阳修桃李满天下,加之人品贵重。以公允出名,他的意见已经会受到重视的。

“那就多谢欧阳公了。”

狄青轻叹道:“他说了,只要是对大宋朝有好处的事情他都会支持的。”

言下之意有好几层,欧阳修似乎是坚持中立的,在他与赵顼之间不会倒向任何一方。他只忠于大宋朝。对大宋朝有利的事情他会支持,其中是否也包括谁当皇帝对大宋的将来有好处?林昭相信只要他拿出足够的实力,并且有一定的趋势之后,欧阳修会做出一个选择的。

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在大宋朝有着非凡的号召,在重文轻武的大宋朝影响不言而喻,他的价值也就非比寻常了。所以林昭是尽力想要争取他的支持的,只是印象里,欧阳修的寿命不是很长。林昭已然记不清楚欧阳修的生卒年,再者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已经有了些许的变化,故而难以准确断定。

“狄公,欧阳公身体如何?”

“目前看还好,怎么?”

林昭沉声道:“欧阳修的十分重要,可毕竟年事已高,最好是延请名医为他诊治调理身份,可不敢有什么闪失。”

“好,我会留意的。”林昭只是略微一提,狄青就全然明白了。一点不错,欧阳修对他们而言就是个宝贝,不能有闪失。公子如此用心良苦,他欧阳永叔也该金石为开才是。

“三日之后,五丈河的事情可否安排妥当?”狄青关切地问了一句。

“一切妥当,狄公等着好消息就是了。”林昭对此信心满满。

三天的时间过的很快,皇帝赵顼亲自带着大臣们来到大庆殿外,已经逐渐凝固的水泥十分坚固,与之前看到的样品情况完全一致。诚如林昭所言,用此物来修筑河堤,确实可以做到固若金汤。

事实俱在眼前,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之前众人还有所疑惑,但是现在情况全然不同了,事实已经彻底堵住了他们的嘴巴。当然了,总是会有人狡辩,对另外一项疏浚河道的措施表示质疑。

可是明眼人却觉得这只是强撑面子而已,林昭做事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既然水泥是确有其事,那么那疏浚河道方面必然会很有把握。

疏浚河道想要眼见为实,现场试验必须要到水边,同时水流情况也要略微符合才行。故而林昭选择了五丈河边,其中有一段与黄河水情有相似之处,故而事先便安排好了。

本来只是让大臣们去看看,不过皇帝赵顼坚持自己也要前往,所以禁军在两日之前便将五丈河那一段封锁,等待皇帝赵顼亲自驾临。

治河的事情刻不容缓,故而赵顼也就轻装简行,少了许多的仪仗,带着大臣们匆匆前往。五丈河边,李公义早就准备好了,得知要当着皇帝与百官演示之后他心里相当的紧张,同时也受宠若惊。林昭告诉他,只要表演成功,便会有赏赐,他才抑制住心中的激动,开始操作。

林昭在君前讲解道:“此物名叫铁爪龙,用较重的铁块打造成铁爪形状沉入河底,然后开船顺水流之下,铁爪会将河底的淤泥抓起,悬浮在河水之中,被水流冲走。如此连续多次,可以起到清理淤积,降低河床的功效。”

为了直观,这一段水面较浅,铁爪在河底拖动,抓起了淤泥很多,瞬间河水就变得浑浊不堪,然后被河水冲走。众人看得明白,确实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工部的几位官员见到,并未感到惊讶,这东西他们以前不是没有见过,可是有谁认真考虑付诸实施呢?

当然了也有人提出了同样的疑问:“黄河水深泥厚,以此物疏浚怕不是那么容易。”

“此物比较适合疏浚较浅的河段,如果是水深泥厚的地方,则有改良的工具,”

随后李公义指挥两艘船驶出,船工绞动滑车,下边齿轮转动就开始作业,效果更加明显。

这下子众人全都没话说了,林昭的准备相当的周全,一切应有尽有,说服力已经相当的足够了。

林昭道:“此物新造,还请陛下赐名!”这是个殊荣,也是拉拢赵顼来支持的手段。

果然,赵顼很是得意,笑道:“就叫做浚川杷吧!”

今日之事,别的不说,至少大家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林昭所献的治河策并非无的放矢,也不是投机取巧,而是经过了认真的考察才制定出来的,更为难得的是这些材料和工具,着实是费了些心思。

大部分人心中都颇为敬佩,他们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林昭之所以这么年轻便封侯了,这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威远侯,名符其实,实至名归。

当然了,也有人不服气道:“难不成不间断使用此物吗?那需要多少数量?黄河可有数千里之长。”

“黄河是有数千里,可淤积严重的河道主要在下游,情况也各有不同,浚川杷和铁爪龙的制作成本并不高,制作数千个不是问题。”林昭道:“当然了,但是靠人工这般疏浚终究费时费力,效果也很有限。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帮手,那就是河水本身,只要利用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沙淤积,从而使得水由地中行!”

水由地中行,王安石喃喃自语,听到这句话时,顿时眼前一亮。

第四四八章专断之权

借助水势?

稍微懂些河工的人都知道,所谓水势就是水流速度,可这需要落差,可是黄河出了三门峡之后是一马平川,哪里有什么落差?这个水势林昭该怎么借?难不成人为制造出落差?

“抬上来!”

林昭准备十分充足,随即有人抬上来一个大木盘子,上面有一条小水渠,里面垫着沙子,俨然是一个黄河模型。听说林昭在西北打仗搞出个沙盘来,众人都觉得十分新奇,莫非他治河也要用这东西?

“陛下,诸公,为了直观起见,我制作了这样一个模型,与黄河流水和泥沙状况十分相似。”林昭道:“如果水流加快,泥沙不容易沉淀,甚至还可以将本来已经淤泥的泥沙冲走。可是河北路全是平原,不过办法也是有的,我们可以人为制造落差啊!”

“难不成你要在黄河之上修筑堤坝?开什么玩笑?”小河渠上可以如此,但是黄河上似乎有些天方夜谭。故而林昭话音落地,立即有些嘲讽质疑。

“修整座堤坝不可以,但是我们可以修一半啊!”林昭笑道:“可采用束水沖沙之法!”

“束水沖沙?”

“没错!”林昭解释道:“所谓束水沖沙,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一边说,林昭便开始在模型上演示,很快就在河道一侧搭起半道堤坝,然后在上流注水。入水大出水小,水位也陡然间城外,故而另一侧出水口流速甚快。“河底”淤泥的泥沙也被冲起,随水流不断流下。演示十分只直观,清晰明了。

“如欲深北,则南其堤而北自深;如欲深南,则北其堤而南自深;如欲深中。则南北堤两束之,冲中间焉,而中自深,如要淤滩固堤,则将此法反而用之,诸公以为如何?”林昭一句反问。顿时让观看的诸位大臣哑口无言。

许久才有一位工部以前治河的官员惊呼道:“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也。夫河性急,借其性而役其力,则浅可深,治在吾掌耳。威远侯如此办法当真是绝妙,黄河可治矣。黄河可治矣!”

如此庆幸之语可是说出了皇帝赵顼和许多大臣们的心声,黄河有办法治理自然是最好不过。诸公对林侯爷更是敬佩不已,也有人无比好奇,林昭怎地就这么有能耐?

“东阳治河之策诸位都看见了,可还有什么异议?”赵顼沉声问道。

五丈河边成为临时朝堂,此话一出,诸位大臣一片沉默。林昭各方面准备充足,几乎是滴水不漏,根本找不出破绽,如何反驳?毕竟这一套从策略到方法上,似乎比六塔河与原先的二股河方案要靠谱许多。

如此情况下,当年参与这两个方案的官员难免有些不舒服。对错不要紧,只要自己没错就好,北宋的治河政治正是体现在这些方面。只是林昭无可挑剔,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今只能期待工程失败。再行弹劾了,笑到最后才算是英雄。再者,摆明了官家是支持林昭的,这时候违背圣意可并非什么好事。

赵顼沉声道:“那朕欲委派东阳为治河大臣,可有异议?”

谁献策谁治河。这已经是传统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自然无人反对,何况根本找不到反对理由。

林昭暗松了一口气,这个麻烦却利益不匪的事情终于落到了自己手上。只是在场之人并无多少羡慕,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治理黄河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虽说有好办法和材料,却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一定能够成功。林昭到底年轻,只想着立功出风头,嘿!他这是玩火自焚。

不,应该是玩水寻死,吕惠卿和王雱心中都如此想到。林昭虽然经常挑战一些不可违的事情,可他的运道能一直那么好?至少他们两人是存了幸灾乐祸之心。

“好,那就这么定了!”赵顼朗声道:“林昭擢升为工部侍郎,负责治河一切事务。”

之前的工部侍郎因为治河不利已经罢官了,虽说都是侍郎,可兵部侍郎只是个徒有虚名的空架子,可工部侍郎就不一样了,是实缺。这下子,林侍郎的称呼算是名符其实了。

林昭并未着急道谢恩,而是欠身道:“陛下,治河乃国之大计,臣义不容辞。只是在此之前,有几个请求!”

“大胆,你这是要和陛下讲条件吗?”立即有跳梁小丑出来质问,认为林昭不识抬举。

“东阳说来听听!”赵顼倒是不以为意,治河乃当务之急,些许小事他不会多计较。再者,还要看看林昭说什么。

林昭沉声道:“首先,治河乃工程之事,须不畏天地鬼神之说!”

这一点很重要,仁宗时期治河,澶州一带要动工,却有上书说正好位于汴京上方。那里施工等于是在皇帝头上动土,影响帝王,这种无稽之谈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展。故而林昭早早就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防止有人在这方面找事。古代人迷信,这方面的虚妄之事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先打个预防针才是好的。

“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