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545章

宋道-第545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城也即金国大都会宁府前名);一道是封黄杰的庶长子黄玄霸为辽国公。

    之前赵福金封晋王后,按例与黄杰的几位妾室封了国夫人,其中出身良家的青禾、万春奴、姚玉和冷枝、绿萼各有分封,而周燕奴和封宜奴,因为两人出身不是良人,也就仅得了个八等安人的封号。

    如今黄杰既然已经升为了“异姓王”中爵位最高的“一字并肩王”,而黄杰的唯一子嗣又出自封宜奴膝下,自然封宜奴的地位也就随之水涨船高要予以加封。

    此外,当年黄杰拐带辽金两国公主回大宋的事情虽然于公而言实为不信不义之事(黄杰为迎亲使,本是要迎金国公主回大宋完婚,结果监守自盗),不过随着如今宋金国战,且大宋二帝以及宗室遭难,黄杰先是只身勤王又挥军护国,如今更是北征女真,所以当年他拐带两国公主的事情在民间反倒被传为了一件美谈。

    要知道,除掉苏廿娘的这个郡主身份水分太大,赵福金、耶律骨欲和完颜兀鲁三人可当真是宋、金、辽三国的公主,而且都还是长公主(赵福金虽然是补位升的长公主,可这也是名正言顺的长公主),就华夏至今三千年的历史中,何成出过一位驸马连娶三位以及三国长公主的?自然是独有黄杰一个,便再无古人了!

    所以,干干脆脆明明白白的把耶律骨欲和完颜兀鲁的身份曝光,让她们名正言顺的给黄杰出来站台也就是了。

    除此三道圣旨,其余五道分别是:一、加封种师道为太保,晋燕国公、信安军节度使,领河北制置使。二、北伐前军都统制折可适折封府谷开国县公并领辽东制置使、河东经略使折可存封宁远开国县公并领辽东经略使、熙河经略使姚古封三原开国县公并领辽东宣抚使。三、增辽东路,以辽阳为首府,领锦、宜、显、西、耀、沈、开、定、保、宣十州。四、宋金议和,北征大军除京畿、禁军所属须得择日班师之外,其余部队就地裁撤、解散,自行屯驻辽东,准辽王黄杰镇守辽阳,领军五万镇御。五、辽东制置、经略、宣抚三司即日起就地招募流民,屯田垦荒,并于锦州、耀州、开州修筑防线,以防金兵再至。

    这八道圣旨若是细细看来,倒也内含深意。自然,先剔除了加官进爵的旨意,单说其中增辽东路、设制置、经略、宣抚三使并招募流民屯田,修筑防线这一系列的布置,也就能瞧出宋廷之中如今掌舵之人,倒也没有一个是饭桶的。

    不用说这一系列的安排,肯定是出自吴敏、李纲、王黼、白时中等人之手,没有一招是废棋。

    这首先,增路也即意味着归化,增加辽东路的这个设置,便也就等于是把黄杰如今攻占的辽东土地纳入了大宋的版图,而从此以后,但凡插着大宋战旗的辽东地界,就可以用一句“自古以来”划定跟脚。

    其次,设制置、经略、宣抚三使,也即意味着大宋朝廷对辽东的管制,从此以后辽东路所属也即是如大宋的京畿十五路一般,属于朝廷中央直辖,接受大宋朝廷的直接控制,再也不是什么化外之地。

    至于招募流民屯田,修筑防线的做法,自然也就是要使出吃奶一般的气力,把这块土地牢牢守住,要么让它成为直捣黄龙的跳板,要么就是扼守金人咽喉的老虎钳。

    所以,综上所述,当黄杰接到了来自东京的这八道旨意之后,虽然因为奇梦警示而带来的不安感并未消退多少,但至少他也明白朝中诸公并不都是浑人,与金国议和之事同样是个谋略罢了。

    如此旨意,摆明了他们还是从根本上支持黄杰的战略意图,以行动支持黄杰对金国的攻伐。只不过如今双方都需要一个看似名正言顺的台阶来顺坡下驴,也就凑合着虚与委蛇而已。

    毕竟,大宋讲究仁孝,赵福金以公主之体监国,怎么也要顾及仁孝之名,不能当真学着当年老流氓(刘邦)的样子,与金国的吴乞买说什么“汝烹吾父兄,且分吾一杯羹”之类的话。

    所以这和谈并赎回赵佶、赵桓父子之事,无论如何都要摆个样子出来,做与世人来看。

    不过话说回来,也就在东京的八道圣旨于八月二十二这日送达辽阳的时候,西北方面也经得胜关走陆路送来了一道差不多一日千里速度的飞递,种师道在得知金军于七月二十二日正式撤出了大同府,取道归化州北还的消息后,于八月初九命领三万折家军驻守代州的折可求(折可适的兄长)出雁门关奔赴大同府,于八月十四夜抵达大同收复城池。

    及至八月二十六日,宋军兵分多路,收复整个大同府所属金国控制区全境。

    至此,被大宋念念不忘了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从这日起终归大宋版图,天道重光,金瓯无缺!




第一千零七九章 【尘埃落定】

    金瓯自古以来都被用来描述天下,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来代指国土。

    如今的大宋虽然收回了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可比起盛唐时代的天下而言,真要称什么“金瓯无缺”倒也颇有些勉强了。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金国的战略意图是如此的明显,而偏偏宋金之间的这场国战却是打不下去了,至少是眼下打不下去了,毕竟有一句奇梦里的话黄杰是十分认同的,那就是:最勉强之和平亦胜过最正义之战争!(出自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的《论自由意志》,其人生卒约1466…1536年,中世纪尼德兰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曾拒受枢机主教职位)

    且经过这年逾的交战,黄杰也知道以大宋目前的实力和国力,想要与生机勃发,锐不可当的金国一决雌雄也并非易事。毕竟大宋只不过是有了黄杰这么一根“金手指”而已,而金国的崛起却是应运、应势而生,可以说全身上下都是“金”的。

    不信大伙儿可以掰开手指头来算上一算,金国玩战略的前有阿骨打,后有吴乞买,搞战术的有宗望、宗弼(金兀术),拼战力有悍不畏死的女真铁骑,且都还是打得契丹辽人嗷嗷叫的双持野蛮人。

    所以女真人崛起于黑山白水之间本就是天道大势,如黄杰这般开了金手指的家伙能够挽个狂澜也就差不多,想要轻松反推未免太过强人所难。

    反正,不管怎么说,待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李、周两个邦彦好似护崽儿的母鸡一般护着金宋议和的约书和被当成个屁一样放掉的前太上皇赵佶,一路颤颤巍巍从沈州出发,绕道西州(今沈阳北镇)经锦州入得胜关返回大宋。

    队伍先于乾道三年的十月初一抵达霸州,再经月余的行止,最终于十一月初八抵达东京。

    只是,赵佶车驾抵达东京的当日,除朝臣及郑太后、晋王赵福金等人的迎驾仪仗之外,东京城中出迎者甚寥,甚至因听闻有一班太学生早早等在宣德门前要搞事情,更有数万东京百姓围在朱雀门后的御街两侧,等着瞧看什么热闹,所以就算脸皮犹如城墙一般的赵佶也不敢提什么摆驾回宫,最后只能灰溜溜的被群臣押着送去了龙德宫。

    随后,前太上皇赵佶在龙德宫中一连下了三道罪己诏,又用太上皇的玺印签发了一道敕命晋王赵福金监国摄政的诏书,便也算是彻底完成了他所能肩负的历史使命。

    整个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也就不说了,唯一叫人诟病之处,便是迎驾返宋的队伍从沈州出发后,不走数十万大军镇守的辽阳,反倒偏偏绕道西州,自然叫人认为赵佶与黄杰这岳丈与姑爷是生了什么龌蹉,倒是没人知道为了迎驾这事赵福金曾经手书一封并附上了秀发一缕,乞求黄杰能够亲自赴迎驾至辽阳,却叫黄杰以大军枕戈待旦,主将不宜出迎,太上皇的御驾也不宜到辽阳,恐动摇军心给拒绝了。

    对于赵佶这个老丈人,自打当年他为了脱身强制把皇位禅让给赵桓,然后赵桓居然逼迫赵福金去金营苟且这事开始,黄杰就再也没拿他当过什么老丈人了。

    就事论事的说,大宋的士大夫们都不傻,正如黄杰因禅让之事看白了赵佶一般,他们也从赵佶后来要搞复辟这事上给他下了定论,所以如今朝中除了几个特傻特天真的人还把赵佶看成是个宝外,其余的人绝大多数都将他视为了一个活着的“不”吉祥之物。

    大伙其实都看着呢!没有大小两位官家这几年搞事情,大宋不也过得挺好么!

    而且,赵福金这个晋王虽然不怎么会搞朝政,可她也没乱指挥啊!大宋朝廷内外由着几个能相、明相商量着操持,不也一切都挺好的么?

    不过,本来这事要是冷处理一下,倒也说过去就过去,可偏偏赵佶好事不干,非得要下什么罪己诏,而且还在罪己诏里隐晦的说什么赵桓既忤逆不孝、又狂妄自大要封禅泰山,这才引来国难,所以罪不在寡人云云。

    这退位的太上皇倒也还能称朕,可赵佶偏要自称寡人,寓意自己是孤家寡人,结果如此“罪己”的诏书自然又引来朝野耸动,从来不怕事大的太学生干脆在腊月初八这日,以东京城中各处赈济腊八粥为由聚集,以摔碗为号,竟是纠集了三千余人冲撞龙德宫,吓得刚刚起身的赵佶仅穿一身内衣爬上了龙德宫中后花园的假山之上不敢下来,结果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

    至于黄杰这边,他倒也不能对宋廷签署的议和协议不闻不问或者说是阳奉阴违,在金国十分有诚意的按约率先撤出大同,又放了赵佶南归之后,北征大军也停止了一切攻伐之事,就地在辽阳整编。

    十月初,在确定了赵佶的仪仗进入得胜关顺利返回宋境之后,共计五十三万北征大军宣布班师。

    不过,宣布班师是没错了,但具体怎么个班师回朝的实施步骤,自然也就要在研究研究、考虑考虑、商议商议、协调协调。

    旋即,合计约有二十二万余河北诸路招募的敢战士以及正兵、辅兵以朝廷的命令就地卸甲改籍,安置耀州、辽阳,分发土地设立军屯,成为了屯田戍边军户。

    其后,剩余的三十一万大军之中,隶属京畿各路、禁军以及西北各军的战兵约十八万余人,开始分批撤回大宋。但由于海上运力有限,因此宋军特别通报了一下金国,这批战兵估计要用时十八个月才能全数撤回,大概也就是每个月撤个一万人的规模。

    如果金国方面等不及的话,倒是可以商量一下让宋军借道锦州走得胜关归宋的事情。

    对此金国方面表示:我们能怎么办?我们也很绝望啊!我们那里敢给你们几十万大军借道啊?你们该干嘛就干嘛吧!

    最后的最后,在最后剩下的十三万人马中,划了六万精锐设立镇辽军,军州治所设在耀州的汤池堡,而镇辽军节度使的官印则挂在了辽国公黄玄霸的脖子上。

    其余的七万人,三万作为辽阳守备厢军,另外四万则充为辽阳城中百姓,也就这么着了。




第一千零八十章 【大宋之道 金瓯无疆】大结局!

    乾道四年(1131年)三月,阳春。

    大宋东北辽阳城内,但见得春桑处处枝茂叶翠,一片春意盎然。

    也不知是城池主人的恶趣味,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桑树这种本不适合作为城池内绿化树的树种,在辽阳城中栽种的遍地都是,而且每一株几乎都是树径超过半尺的老树,内行之人倒也一看便知此等树种绝非辽东等地耐寒耐旱的野桑,而应该是从江南移栽来的南方树种。

    古代城池营造自然颇有讲究,城中若是栽树,多种的是榆、槐、柏、松,又或银杏、木棉、红枫、梨、桃,虽然桑麻为民生要物,但也极少会把桑树种植在城内,且不说会不会有无聊人的人春夏时跑去摘取桑叶回家养蚕,让一株株桑树秃了树叶变得难看有碍观瞻,便是无人去图此等小利,这一年四季桑树周围都是最爱滋生蚕蛾之处,于城池之中居住的百姓而言,一个不妥当便是个祸害了。

    所以,民间百姓便有谚语曰:城不种桑,院不栽柳,庙(寺)中不种鬼拍手。

    道理其实很简单,城中不宜种植桑树,一个是桑树容易招蚕蛾,亦取“桑”同“丧”之意,十分的不吉利;院中不栽柳树,因为柳树性阴,非常容易招来鬼魂,如是丧礼中要用到哭丧棒、招魂幡等,这些东西支撑用的棍子都是柳树枝。

    至于“鬼拍手”则就是杨树,因为杨树的叶子比较大,风一吹叶子之间相互碰撞,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就像有人在不停地拍手。当然大白天的你是感觉不到的,但到了夜晚,树影晃动,会呈现出很诡异的影子,而这种声音则很容易干扰人的睡眠,让人精神衰弱,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