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418章

宋道-第418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在此时,倒是童贯嘿嘿冷笑着与赵佶道:“道君皇帝,听闻那黄杰在东京城下,破口大骂新帝乃是什么卖妹求荣之徒,如今他便是不来镇江,该也不妨我等之事才对。”

    童贯话毕,便听高俅冷哼一声,却针锋相对道:“某却以为不妥,黄杰此人,非但志大,才智亦是高绝,如今东京能够守住,其功不可没。要某看来,道君皇帝不若西去黄州,有道是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万万不可!”童贯听来一急,急忙出言道:“如今东南稍安,道君皇帝或可绸缪北归,却万万不可移驾黄州,恐生变化,引得新帝不快。”

    这话一说,赵佶身边的众臣都是纷纷附和,之所以他们附和,也是因为东京解围之后,但凡留在镇江之人,差不多个个都挨了贬谪,只是因为抱着赵佶的大腿死赖在镇江不动,丝毫不去理会赵桓发出的诏书,也才落得一个安生,如今便想着的是如何与赵佶想出一个上好的法子,能回东京取回大权,解了众人的忧顾,如何能放了他乱跑。

    至于说为什么高俅会怂恿赵佶去黄州,这也是前些日子的议题了,自打东京城解围,黄杰领着御车军一部在大名府以北的临清县阻得金人十万大军整整三日,还杀得金军大败的消息出传来后,身在镇江君臣们自然开始有系统的回忆起了有关黄杰的种种。

    这首先,作为天渠和坊墙工程的合作方,以及新式战车的合伙人,高俅首先就被从泗州召来,待细细问得诸多事由之后,也才知道黄杰当初弄出的天渠和坊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市政工程,而是早就别有用心在其中。随后君臣们又回顾了一下这种师道告老以后一不留京二不返乡,却跑去黄州跟黄杰搞在一起,还非得上书推荐了李纲和宗泽二人来镇守东京,如今看来岂会与黄杰没有一点关系?

    尤其是,虽然听说黄杰原本仅是只身领了十三骑便北上勤王,但莫名其妙间却也叫他弄出了一支数千人的战车兵,虽然这支部队听说在与金人的大战中伤亡惨重,但也能说明他显然是有准备的。

    所以,听得赵桓这新帝王在东京去旨要给黄杰加官进爵之后,赵佶自然也就坐不住了,便也去了诏书,表达了一下心意。

    哪知道,黄杰虽然封还了新帝的诏书,接受了他这道君皇帝的诏书,但却依旧呆在黄州不动,也就引得赵佶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看懂写给他的那幅字。

    因为“挽天之倾”这四字,并非是赵佶在描述黄杰已经做下的事情,而显然是期望他接下来能够前往镇江,干出一点什么“挽天之倾”的大事。

    但也说,这童贯的劝说,在赵佶听来也是有理,毕竟他在镇江搞的事情,在礼道以上是站不住脚的,若是再弄出点什么事情来,叫他失去了道义上的跟脚,别说复辟之事无望,便是他这个太上皇能不能安生的做下去,怕也都要难说了。

    这随后,君臣之间便也商议起来,到底该与东京商议个什么条件才好,或又该如何去劝说赵桓自己放弃权利,迎了赵佶回去继续皇帝。

    也就在众人挖空心思,引经据典想要找出古代“父与子,子还父”先例,编织出一套说辞的时候,却听得殿外通报,说是宋焕从东京来了,正在殿外求见,赵佶等人一听,急忙宣召来见。

    宋焕一入殿,见礼之后,便也也直问道:“道君,何不北归耶?”

    赵佶便也苦着脸答道:“非不欲归,实难行也!”

    这宋焕便也与殿旁的蔡攸道:“兄等无忧,某得来了今上的旨意,若道君肯北归,诸事另议便是。”

    不过蔡攸听了,却是苦笑的看了看周围的梁师成、童贯、高俅等人,与宋焕苦笑道:“舅哥,某亦好说,只是道君确实难行也!”

    这蔡攸的妻子宋氏,乃是名门之后,而其弟宋焕,之前也是赵佶手下的一员重臣。不过金军来时,宋焕正好在山东沂州任职制置使,也就没有机会跟着赵佶跑路南下,待到东京解围时,宋焕正好领了一千多的厢军前来勤王,念着他乃是蔡攸的舅哥,而且在京时也跟赵佶玩得比较近,赵桓便意识到这宋焕极具使用价值,是促使赵佶回朝的最佳人选,于是也就接连两天与宋焕面谈,不兵将其任命为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奉书行宫来劝赵佶北归。

    便也说听得蔡攸表态之后,宋焕忙不迭的拿出了赵桓的新旨意,便来交给赵佶观看,赵佶看罢之后,却是长叹一声,随手交与了身旁的梁师成,与众人道:“瞧瞧……可随得汝等的心意?”

    梁师成便也来宣读旨意上的文字,也即听得赵桓另贬蔡京为秘书监、分司南京,贬童贯为左卫上将军致仕、池州居住、贬蔡攸为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任便居住,贬梁师成为中侍大夫、提举寿州清天观,贬高俅为宣威将军致仕、高州居住……等等。

    基本上,从这份最新的招数之中瞧来,赵桓对赵佶身边之人,几乎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倒也算得是极大的让步了。

    只是待梁师成念往了这份诏书后,也就见得众人虽然都是面有凄然之色,但眼神之中却还暗藏着几分不甘。尤其是的童贯,但也见得他口唇微微开合,胡须轻抖,眼中露出一抹怒色,却也喝道:“胜捷军兵何所归耶?”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四章 【西去】

    童贯之所以发怒,乃是他当初可是因为收复燕京而封了王的,如今居然将他的郡王之位削去,弄一个什么可笑的左卫上将军致仕,还弄他去什么池州居住,自然叫他怒不可遏。

    童贯这么一喝,倒也提醒了众人,他手上如今可是还有着差不多五千士兵,其中三千胜捷军更是他麾下的精锐亲军,他一句“胜捷军兵何所归耶?”,既可以说是问一问这些军队的出路如何,也可以说是在示威,叫人别忘了他手中可是还有枪杆子的。

    待得童贯爆发之后,也就听得高俅也不甘示弱的呼喝道:“某麾下也有两千诸班自,亦不知何所归耶?”

    宋焕听来,自然头大如斗,便也来看赵佶,但见赵佶眉头紧锁不言不语,想了想只得硬着头皮劝慰道:“你二人稍安,今上仁厚,既有此说,日后必不为难就是,莫非你等忍见阋墙之乱?”

    只是童贯而后高俅都是冷笑一声,都别过脸去不看,蔡攸只得上前劝和道:“诸位勿恼,此事再议便是!”

    随后赵佶便以身体不适为由,便就散了,不过却传了宋焕进见。

    宋焕得了机会,自然又来劝说赵佶,赵佶便也直言道:“本欲北行,然军资不济,只怕难以其行。听道辅言,胜捷兵食粮尚缺,如何行得?”

    当下,赵佶便也吐槽,自打他来了镇江之后,镇江府的供给便一日少过一日,各地更是公然违抗的他诏令,更列举了如知宿州林篪拒不执行其“圣旨”等数十事,边流泪边质问。

    那宿州知州林篪曾在宣和三年与四年接连两次被赵佶贬官,自然对赵佶颇有怨言。赵佶驾幸东南后命东南各地缴税纳粮,他却仅答应输二十之一,而且还将此事上奏朝廷尚书省。赵桓闻知后立即命尚书省下令,让林篪“以钱上京,毋擅用”,言下之意即钱粮不得供给太上皇。

    这原本东南官员们见形势不明,不知该听从哪位皇帝指挥比较好,便多半两头都奉承着打哈哈,如今林篪得了赵桓的明令,公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新君一边后,镇江附近各地的官员也是有样学样,便也公然开始抗拒太上皇赵佶的命令。

    对此,宋焕只能解释道:“方都城昼闭,中外隔绝,虽御前号令,州县或不奉承,非独行宫也。守令之罪,盖不容诛,朝廷何预焉?”

    宋焕这话的意思,也就是人家官员只认朝廷的命令也并没有错,毕竟这发自太上皇行宫的命令并非是朝廷的诏令,若果人家听了你的诏令,便等于是违抗了朝廷,这个罪人家也担不起。

    这番说辞,倒也是人之常情,赵佶倒也是认可了,而后宋焕忙也来询问道:“臣出京师时,闻童贯与高俅不和,今二人同气连枝,何也?”

    赵佶听来也是苦笑,便也答道:“胜捷兵日渐骄横,朕恐有变,便召高俅来侍,如今瞧来,二人皆恶犬耶!。”

    宋焕便也建议:“可召宇文粹中司令行宫,以范讷为副,如何?”

    这宇文粹中乃是蔡京的甥婿,随赵佶难逃前官至尚书右丞,如今宋焕建议用他为行宫总管,赵佶听来,倒也点头认可。

    童贯之所以发怒,乃是他当初可是因为收复燕京而封了王的,如今居然将他的郡王之位削去,弄一个什么可笑的左卫上将军致仕,还弄他去什么池州居住,自然叫他怒不可遏。

    童贯这么一喝,倒也提醒了众人,他手上如今可是还有着差不多五千士兵,其中三千胜捷军更是他麾下的精锐亲军,他一句“胜捷军兵何所归耶?”,既可以说是问一问这些军队的出路如何,也可以说是在示威,叫人别忘了他手中可是还有枪杆子的。

    待得童贯爆发之后,也就听得高俅也不甘示弱的呼喝道:“某麾下也有两千诸班自,亦不知何所归耶?”

    宋焕听来,自然头大如斗,便也来看赵佶,但见赵佶眉头紧锁不言不语,想了想只得硬着头皮劝慰道:“你二人稍安,今上仁厚,既有此说,日后必不为难就是,莫非你等忍见阋墙之乱?”

    只是童贯而后高俅都是冷笑一声,都别过脸去不看,蔡攸只得上前劝和道:“诸位勿恼,此事再议便是!”

    随后赵佶便以身体不适为由,便就散了,不过却传了宋焕进见。

    宋焕得了机会,自然又来劝说赵佶,赵佶便也直言道:“本欲北行,然军资不济,只怕难以其行。听道辅言,胜捷兵食粮尚缺,如何行得?”

    当下,赵佶便也吐槽,自打他来了镇江之后,镇江府的供给便一日少过一日,各地更是公然违抗的他诏令,更列举了如知宿州林篪拒不执行其“圣旨”等数十事,边流泪边质问。

    那宿州知州林篪曾在宣和三年与四年接连两次被赵佶贬官,自然对赵佶颇有怨言。赵佶驾幸东南后命东南各地缴税纳粮,他却仅答应输二十之一,而且还将此事上奏朝廷尚书省。赵桓闻知后立即命尚书省下令,让林篪“以钱上京,毋擅用”,言下之意即钱粮不得供给太上皇。

    这原本东南官员们见形势不明,不知该听从哪位皇帝指挥比较好,便多半两头都奉承着打哈哈,如今林篪得了赵桓的明令,公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新君一边后,镇江附近各地的官员也是有样学样,便也公然开始抗拒太上皇赵佶的命令。

    对此,宋焕只能解释道:“方都城昼闭,中外隔绝,虽御前号令,州县或不奉承,非独行宫也。守令之罪,盖不容诛,朝廷何预焉?”

    宋焕这话的意思,也就是人家官员只认朝廷的命令也并没有错,毕竟这发自太上皇行宫的命令并非是朝廷的诏令,若果人家听了你的诏令,便等于是违抗了朝廷,这个罪人家也担不起。

    这番说辞,倒也是人之常情,赵佶倒也是认可了,而后宋焕忙也来询问道:“臣出京师时,闻童贯与高俅不和,今二人同气连枝,何也?”

    赵佶听来也是苦笑,便也答道:“胜捷兵日渐骄横,朕恐有变,便召高俅来侍,如今瞧来,二人皆恶犬耶!。”

    宋焕便也建议:“可召宇文粹中司令行宫,以范讷为副,如何?”

    这宇文粹中乃是蔡京的甥婿,随赵佶难逃前官至尚书右丞,如今宋焕建议用他为行宫总管,赵佶听来,倒也点头认可。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五章 【拨乱反正】

    这当初赵佶要求东京派出吴敏和李纲来见时,东京方面倒也很是在人选上好生下了一番心思。

    因吴敏虽有举荐李纲劝进之功,但他也曾在表露过欲从赵佶南幸的心意,所以最后赵佶还是选择了看似最铁杆支持自己的李纲,却不想李纲与赵佶一见面,却是说出这等话来。

    但也说赵佶听后,自然也是生疑,因为当日李纲劝说他放权让位的样子,他自然记忆由甚,如今却又不向着赵桓说话,其中必有缘由。

    赵佶便也问道:“逆子何所欲为焉?”

    李纲到了这时,自然也不会隐瞒什么,便也直言道:“乞道君早回銮,不须诣西都、他处,解后顾之忧矣!”

    随后李纲便也将赵桓当初如何被金人吓尿了裤子,并且答应了金国漫天要价割地赔款签订“升平之约”的经过细细与赵佶说来,并与赵佶哀叹道:“纲今日始知,黄驸马十载之前,便已为今日筹谋,修筑天渠、坊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