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新唐遗玉 >

第623章

新唐遗玉-第623章

小说: 新唐遗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决了没有,李泰会不会在乱中受伤,要他肩膀上那个窟窿才好利索没几天。 “有人来了。”一华道,阿生赶紧站起来,快步到窗边开了一道缝往外看,隐约在夜色下看到正往这边跑来的一小队禁卫。 阿生扭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独自到门口去等,片刻后,遗玉就听见了敲门声。 夜深,一场宫变,刚刚拉开帷幕,便又无声落下。

  两仪殿中的叛党,包括李佑和昏迷的杨妃在内都被扣押下去,李世民大斥了姗姗来迟的左领禁军,让他们在宫闱内外搜查叛逆残余,最后留下李泰料理后事,先领着惊魂未定的长乐和李佑去了御书房。 御驾一走,李泰带着一队禁军到宫后暖阁接人,然而里里外外找了三圈,都没有见到遗玉人影,阿生和被派去保护她的一凝一华也不知去向。 现场并未任何打斗的痕迹,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启禀太子,属下又在后殿找了一遍,并未可疑之处,请太子示下。” 李泰弯下腰,捡起了茶案上已经放凉的半杯茶,手指摩挲过杯口,闭了闭眼睛,似能感觉到不久前遗玉正坐在这里喝茶。 “。。。继续找。” 丢下这句话,他便转身离去,朝着御书房的方向。 御书房中,长乐和李佑两人战战兢兢地坐着,相比较刚才被李恪拿着手用刀子去捅李世民的长乐,李佑那发白的脸色还算是好的。 “今日殿上之事,没有朕的允许,严禁你们外露。” 纸是包不住火的,谋逆这样的大事很快就会掀起风浪来,可是今日殿上父子之间的谈话,李世民却不希望有更多人知情。 “儿臣谨遵父皇之命,绝对不敢外泄。”李佑立即站起来应诺。 长乐迟他一步,僵手僵脚地站起来,往前走了两步,就跪下了: “儿臣不孝,请父皇降罪。” 尽管她是被逼无奈,但拿刀子对着君主这等大逆不道之举,倘若让皇帝生了忌讳,传了出去,想想后果她就觉得浑身发冷。 “是李恪那逆子做的好事,朕不怪罪于你,起来。” “儿臣谢父皇不罪之恩,今日过后,当潜心静气,到实际寺斋戒一年,为父皇祈福。”

  不得不说长乐是个聪明的,李恪今日的下场给她敲响了警钟,她不会单纯地以为李泰没有在背后动手脚,到了这一步,她算是看清了以前不愿看清的事,退避三舍,才是求全之策。 “你有这份心就够了。”李世民不置可否,几次看往门口的方向,在见到秉事的小黄门弯头进来后,手指轻快地在桌面上弹动了几下。 “启禀陛下,太子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李世民对李佑和长乐道你们下去,今日太晚,就留宿在宫中。” “儿臣告退。” 长乐和李佑识相地离开,在门口遇上李泰,一个行了礼,一个低下头。 两人走到不远处,就听见御书房的关门声。 李世民看着在他面前跪下的李泰,不紧不慢地问道: “皇儿这是作何?” “求父皇将人归还。”

  (今天发大章,如易再更,亲们不用等新文,另外,谢谢对新文关注的亲们,这一次会写一个不一样的故事给大家。PS:新唐的番外会采纳读者的意见,有想看的人物或部分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第三九三章 三个条件

  “求父皇将人归还。

  “全都退下去,门外守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御书房内正在添茶研墨的两个内侍都放下手中的东西,躬身退出去。

  “天罡,你也回避。”他对着身后晃了下手,从山水河图屏风后步出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太监,心细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人走路没有半点声音。

  “陛下——”这老太监看了一眼李泰,迟疑地出声。

  “无妨,去吧。”

  “是。”

  明处暗处的人都退下后,这御书房的内室中就真的只剩下父子两个,许多年来,李世民头一次这样避开所有人和李泰独处。

  李泰还在地上跪着,李世民从书案后绕出来,经过他面前时,低头看了一眼,就径直走向了平日休息时躺的斜背软榻,坐在上头,取了个舒适的坐姿,侧头看着李泰,脸色很是平和:

  “今晚听过李恪所说的话,你有何想法?”

  他直接回避了李泰的问题,像是不曾听到李泰刚才的那句话,那放松的姿态,好似一个只想和儿子谈谈心的父亲。

  李泰膝盖挪动,换了方向跪着:

  “吴王今晚说过的话太多,不知父皇是指哪一句。”

  李世民的目中流露出痛色,“他说朕偏心,他恨朕,你呢,你是不是也同他一样,怨恨着朕?”

  李泰俯下身,“儿臣惶恐。”

  李世民轻叹了口气,扶住额头,缓声道:

  “朕自登基以来,就在斟酌你这些兄弟,试图从中挑选出最适合继任我这江山的人选,承乾他身为嫡长,毫无容人之量,行风不正,朕对他是恨铁不成钢。李宽,中规中矩,性情太过温和,朕喜欢不来,李恪,处事圆滑,诡有余而谋不足,奈何自恃甚高,常不分轻重,朕对他又爱又恨,老五野心十足,可不分忠奸,李谙、李恽品行顽劣,好逸恶劳。。。。。。”

  “在他们当中,朕最看好的,便是李恪,朕对承乾失望后,本欲寻机罢黜他,再改立李恪,让他娶了房相的独女,引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李恪随了朕一点,他在意世人眼光,所以待朕百年之后,不必担忧那些跟同朕一起打江山的老臣会被他苛刻,还有你们兄弟,至少能够安享晚年。”

  李世民细数了他这些儿子的优劣,甚至将他的盘算都坦然托出,到最后,话题突然一转,去问李泰:

  “朕说了这么多,你可明白了什么?”

  李泰一动不动地跪在那里,没有作答,李世民自嘲一笑:

  “没错,朕从没打算将这江山交授于你,或者说,朕从没将你当成是儿子来看,于朕,你的用处就 逼迫承乾和李恪他们上进,帮朕掩人耳目,打消朝臣结党营私的念头,利用你搜查红庄的线索。世人皆以为朕最宠爱的儿子是你李泰,就连李恪都这样以为,他怨朕不公,却没想过,朕所对最不公的,就是你。”

  “皇儿,朕再问你,你怨恨朕吗?”

  李泰轻轻动了动,在李世民暗藏着愧疚的目光中,抬起了头,用一种坦荡的眼神,直视着这位操纵了他三十年人生的君王,或者说,父亲。

  “儿臣想要的,会自己去争,得不来,怨不得旁人。”

  在李泰一半的人生当中,有什么不是靠自己争取的,权利,钱财,地位,荣耀,功绩,乃至是他最爱的女人,都是他一步一局争来的。

  不会怨恨,因为对于他来说,恩赐的本身,就是另外一种折辱。

  李世民已经从李泰的回答中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想到这样的男人是他的儿子,心中竟难以自抑地涌出一些骄傲,他神色复杂地道:

  “你就不想知道,为何朕会这般待你吗?”

  让他失望的是,李泰的眼中并没流露出半丝的好奇。可这不妨碍他想要讲述的心情:

  “你还记得你母妃吗?”

  “儿臣记得。”

  李世民闭了闭眼睛,寻找着当年的回忆,有一瞬间,他威严的面孔上似是有了笑容,但很快的,那丝笑容就隐藏在了怅然之下:

  “朕这一生有过很多红颜知己,后宫三千佳丽,然能使我一生难忘的女子,却只有二人,其一,便是你母妃姚夜。朕遇见姚夜的时候,先皇还在太原留守,我们李家是陇西的大族,朕作为长子,锦衣玉食,自小便有几分自命不凡,然先皇最宠爱的,却 次子,也就是后来与朕争位的安王。”

  “那时我们还未反目,有一次一同外出游猎,误入了深林,同随扈走散,就在山林里遇上了姚夜,姚夜是世间少有的美人,气质出尘,朕那时年少,心生倾慕,就不管不顾地将来历不明的她带出山林,把她安置在城外一所宅院,起初经常结伴去探望她,你母妃是个寡言少语的人,然她聪慧异人,又善解人意,越 亲近,就越 心仪,后来。。。。后来我便纳了她入府。”

  李世民睁开眼睛,结束了那一段遥远的回忆,故事没有讲完,很明显是被他掐去了一段,直接跳到了后来,他摇摇头,一声轻叹溢出:

  “古有云,英雄难过美人关,朕同安王的夺位之战最激烈的时候,姚夜向我坦诚了她的身份,告诉朕红庄的存在,告诉朕安王是红庄选定的皇帝人选,皇儿,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做了多年太子的人,在为了皇位苦苦挣扎,以为登上最后一步,就能九五之尊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在皇位之上,还有更高的存在,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想让谁掌这天下,就让谁掌这天下,这一切,由不得朕做主,由不得朕做主,哈哈。”

  他苦笑一声,继而道:

  他苦笑一声,继而道:

  “朕当时觉得这就是一个笑话,直到红庄的人肆无忌惮地闯入皇宫行刺朕,朕措手不及,在姚夜的保护下才逃过一劫,朕才知道这不是玩笑,那群肆意妄为的异族,全然没有将皇权放在眼中。”

  他目光登时转冷,沉声道:

  “姚夜因当日替我挡劫,毒发难治身亡,临死前,她嘱托我将你送往蜀中,再后来,红庄内部出了问题,从长安撤退,安王少了他们臂助,在玄武门事败后,朕坐上了皇位,便开始查访红庄的来历,欲剿灭那群自命不凡的异族——皇权之上,如何能容忍更高的地方。”

  李泰微微眯了下眼睛,对他这最后一句话有了反应。

  “二十年了,”李世民的声音疲惫下来,“朕一日没能完成这个心愿,一日睡不安宁,朕累了,皇儿,你该知道朕为何对你偏见,为何对你不公了吧?”

  李泰眼神动了动,低下头,没有答话。

  “你在红庄待了三年,朕是皇帝,皇帝本该多疑,就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能全信,如何能知你不是红庄安排下的一步棋,也许就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朕心中执念已深,如同着魔,不愿让他们如愿,不愿我大唐的江山交由一帮异族做决,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朕始终都将你看成是一件工具,不曾想过,这样也是对你不公,直到几年前,才有人提醒了朕——”

  “她说,朕有一颗为父之心,却独独短缺了一人。”

  李世民盯着李泰,不再掩饰心中的那分愧疚,他似乎是头一次用父亲的目光正大光明地打量着这个儿子,他十四个儿子里面最出色的一个,也是他彻彻底底利用了这么多年,最亏欠的一个。

  “朕忘了,你不光是姚夜的儿子,你也是朕的孩子。”

  李泰身躯微震,他缓缓抬头,分辨着对面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从来在君王面前隐藏极深的面容,此刻竟是流露出一丝迷惑。

  “因此,朕想通后,就放下多年的偏见,立了你做太子,你也没有让朕失望,这几年,你做的很好,比起承乾和李恪,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你都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只除了一点——你身边那个女人。”

  李泰瞬间收敛了表情,又回复成那张不喜不怒的脸。

  李世民将他这细微的变化看在眼中,冷哼了一声,道:

  “你当朕不知她来历吗?朕是个极念旧情的人,赏罚分明,怀国公卢中植是开国的功臣,又助朕登位,你以为朕为何会在后来打压卢家?旁人岂知,他那一腔忠心耿耿,对的不是朕,而是一个女人,一个在红庄地位非凡的女人。你对朕隐瞒她来历的事,朕便不追究你了,只是,你想要顺利坐上皇位,必须要答应朕几件事。”

  李泰眉心跳了跳,却没有在李世民锐利的目光中低头,而是定定地同他对视,用眼神告诉他,在某一点上,自己绝不会让步。

  “第一,你若即位,不可残杀你几个兄弟,朕不管你是贬谪他们,还是流放京外,都不许动他们性命。”

  “第二,长孙无忌通敌谋害你那起案子,你想办法把他摘出来,朕要你即位后,保他们长孙一门平安无事。”

  “第三,朕会另外帮你挑选皇后,那个女人,你就不用再想了,等她生下腹中的孩子,若是男孩儿,朕会将他们母子送离京城安置,若是女儿,会把孩子抱给你,朕可以容许你这一个特例,却不能让皇室的血脉再被混淆。”

  “你就在这里给朕考虑,若是你肯答应,朕立刻就下诏,你也不用等了,待今年一过,朕就将皇位传与你,到洛阳宫去安养晚年。”

  诱惑,这是实打实的诱惑,皇帝肯自动退位让贤,古来今往,能有几件,要是换了李恪在这里,别说是三件事,三十件想必也会眉头不皱地应下。

  李泰确是没有皱眉头,他俯下身,很是干脆了当地拜道:

  “儿臣不孝,做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