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良皇帝 >

第167章

无良皇帝-第167章

小说: 无良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陶府周围,不让任何人接近。
 
   我这才安安稳稳的睡上了一觉。岂料,第二日清晨,小多子便气喘吁吁的把我叫醒了起来。说什么莹莹主仆,连同公主在内竟然已经失踪。
 
   我大叫一声,从床上跳了下来,大骂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千名禁军,加上三十名大内侍卫也看不住一个小小的陶府?”
 
   小多子跪拜在地上,不住叩头道:“奴才该死,是奴才办事不利。据那个禁军头领说,莹莹小姐应该是从密道离开的。
 
   “找,找。让东厂,让锦衣卫,让大内侍卫,让各级官府都给朕找。找不到的话,朕一个个要了他们的脑袋。”我火斥道。



正文 第八十二章 一盆水(上)
  “皇上,禁军将这东西带了回来。说好像是莹莹小姐亲自留给皇上的。”小多子从背上解下一锦盒,战战兢兢的递了过来。
 
   我急忙拆开那锦盒,其中有两本书,一封信。信上表明皇上亲启。
 
   我迫不及待的拆开信,细细看了一番。看罢之后,才失神地跌坐在龙床之上,喃喃道:“她就是为了让朕看二公主最后一眼,这才坚持生完孩子再走的。罢了,罢了,不用在找她了。就让她安安静静的过完这一辈子吧。”
 
   小多子匍匐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所谓伴君如伴虎,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敢出言半句。
 
   “细细想来,的确是朕做错了。”我轻声一叹道:“刚多子,从今往后,再也不准提及莹莹的事情。对了,去金銮殿说一声,朕今日有些乏了,不想上朝了。”
 
   小多子道了声奴才遵旨。却又道:“皇上,要不要小多子去宣公孙太医来给您瞧瞧?”
 
   “不用了,下去吧。”我挥手让他出去,一脸疲倦的躺在了床上,三番两次的看着那封莹莹的告别信。如她所说,她的理想是安安静静,平平淡淡的过完一辈子。
 
   如果我仅仅是吴天,那莹莹定会安安静静的守候在我身边。但是我,却又是皇上。皇上这一生,是注定不会平淡的。
 
   我又拿起莹莹临走送我地两本书。一本是《杂物志谈》,乃莹莹亲手所著,其间尽是她对于各项事物的奇思妙想。另一本是〈周班天工开物整理篇,乃是莹莹将能够得到的所有关于周国公输般设计资料整理出来的东西。再加上莹莹自己制作器物地心得体会。
 
   我之所以决定放她离开,不再找她。乃是她在信中,始终称呼我为天哥。至此我才算真正确定,她是不可能爱上我这个皇帝的了。她的心中,只要我另外一个身份,吴天。
 
   不知不觉间,竟然昏沉沉的睡了过去,直到下午才起床来。一觉醒来,发现床边站了不少人,定睛一看。却见是皇后,兰儿。杏儿和太后都在。尤其是皇后和兰儿,怀中还抱着太子和长公主。
 
   我急忙跳了起来,大笑道:“你们这么多人,想对朕集体偷窥啊?”
 
   “皇上,您没事吧?”皇后轻轻问道,眉头中露出了一丝焦虑:“听小多子说,您病了?”
 
   “那个多嘴的小猴子。”我笑骂了一句:“你们看朕龙精虎猛的。像是个病人么?今日只是有些乏了,懒得去上朝。”
 
   “梁儿你不要诓我们,我们已经到御膳房去问过了。”太后也是满脸忧色的道:“御膳房的人说,皇上今日中午未用御膳。若非病了,何以连饭也不吃。”
 
   “不想提了,不想提了。”我笑盈盈的伸了个懒腰,淡淡道:“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朕有你们地关心,已经足够了。”
 
   听到这一句。皇后和太后不由得面面相觑,知道我是为了女人。不过,既然已经走出来了。那就代表没事了。
 
   我是皇上,小小的情感挫折,难过一事也就罢了。莹莹有自己地选择,虽然让我微微有些心痛,却也为她能够安安静静的生活而高兴。
 
   “来,小猴子让老爹抱抱。”我一把结过皇后手中的麟儿,那小家伙最近两月都是吃虎奶豹奶过日子,身子骨健朗了不少。尤其是一双眼睛,骨碌碌的到处张望,灵活异常。四肢也不安份的胡乱挥舞乱蹬,端得是有些力道。
 
   “哟,哟。这小家伙竟敢踹自己老爸。”我嘿嘿一笑:“大刑伺候。”说着,低头在他小嘴上嘬了一口。小家伙倒也机灵,一被我胡须弄疼了,竟然已经会用手推我了,惹得众女一阵哈哈大笑。
 
   “皇上,麟儿已经三个月大了,该早日给他定下少师少傅,以及少保了。”皇后娘娘毕竟心疼自己的孩儿,急忙从我手里抢了去才算。
 
   其实这事我也考虑过了。满朝文武中,堪当少师一职的,便是那内阁大学士谢中亦了,此人性格内敛,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年龄也刚刚满五十岁,担当少师一职非他莫属。
 
   至于少傅一职,御史大夫张冕也是个好人选,此人做事刚正,谨慎自律,足以担任少傅一职。
 
   至于少保,原本最好地人选是岳超。不过此人因为涉嫌与陶迁谋反,虽然我在表面上没有追究其责任,然而却暗动了手脚,趁着兵团改制的机会,一举将他手中兵权全部剥落,赋了他一军中闲职,从此不再重用。如此一来,只剩下简令泰和段鸿俩人了。简令泰虽然才华横溢,实为良神生只是资历稍浅,不足以服众。倒是段鸿,正值壮年,领兵打仗自不必说,在仕途上也是平步素云。如今挟一大胜仗归来,人望无以出其左右。
 
   想及了此事,我便道:“如此,朕心中已有定论。”
 
   随即,又将长平接过手来,嘿嘿道:“还是俺家长平细气,不像她弟弟那般蛮不讲理。瞧瞧,瞧瞧,这丫头长得多像她老爹?”
 
   “姐姐,你看皇上他也这么说。”杏儿丫头拉着兰儿紧张的说道:“怎么办,怎么办才好?”
 
   我愕然,不由得问道:“怎么了,朕说错什么话了?”
 
   兰儿也是忧心重重道:“姐妹们都说长平长得像皇上,所以杏儿就着急了。”
 
   “长得像朕那是好事啊。”我瞪了她一眼:“你看看咱家长平,多可爱?”
 
   “婴孩小时侯都可爱。”杏儿嘟着嘴,担忧道:“我是担心长平长大了怎么办?万一那时候长得和皇上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岂不是糟糕之极。到时候嫁不出去,皇上还要给长平用圣?指个驸马才好。”
 
   此时皇后插了一句,笑盈盈道:“还是我家麟儿好,长得像母后,长大了一定迷倒一群女孩子。”
 
   我差点晕厥过去,感情又是在拐着弯儿说老子长得不行啊。昨日莹莹这么说,今日竟然……
 
   “长平啊,长平。”我苦笑连连道:“咱父女俩人,可真是命苦啊。”
 
   “皇上,其实您长得不难堪。”太后安慰道:“就是眉毛浓了些,有些威严怒气而已。男子汉就应该长成这样,有气势,有威严。不过……”太后口风一转道:“不过,女孩子讲究的是娥眉,柳叶眉。要是像你一般粗浓大眉,可就不好看了。”
 
   “原来都是为了这个,放心吧,女孩子的眉毛就算粗,也粗不到哪里去。”我嘿嘿一笑道:“就算粗,朕也有办法将它整成弯弯儿的柳叶眉。
 
   “希望长平越长越像姐姐才好。”杏儿听了我一番豪言壮语,却还是心中直打鼓,祈祷起来。
 
   我又仔细瞧了一番长青,果然长得极像我。尤其是鼻子和眼睛。我最引以为傲的便是我的鼻子眼睛了,鼻子高挺圆润,眼睛细长而有神。
 
   众人又调笑了一番后,小多子却匆匆跑了进来,跪下道:“参见太后娘娘,皇上,皇后娘娘,淑妃娘娘,昭仪娘娘。”
 
   “刚多子,什么事这么匆忙地?”我淡声道,却暗中对那小子瞪了一眼。
 
   “回皇上的话,太傅大人求见,现在正在南书房等着皇上呢。”小多子脸上有些尴尬的回答。
 
   “不见不见,朕今日难得休息一次。干么总来烦朕,有什么事情处理不了啊?”我用手指头逗弄着长平。
 
   “皇上,太傅大人说不定真地有要事商量呢?”太后轻声劝解道:“皇上龙体无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看看情况再说。”
 
   我微一犹豫,便将长青交给了兰儿。却凑到杏儿耳畔道:“朕晚上到储秀宫找你,你也该为朕生个公主了,朕可以保证,让她长得像你。”
 
   “皇上。”杏儿咬着嘴唇,红晕乍现,眼神中布上了一层淡淡的迷雾。
 
   我又暗中在其翘臀上捏了一把,随即哈哈大笑往屋外行去。从坤宁宫和乾清宫饶过,不多会儿就到了南书房中。
 
   琴太傅早就在南书房等我,甫一见到我,便欲行跪礼。我急忙一把将其扶住道:“太傅,你我俩人无须多礼。快坐,快坐。”
 
   琴太傅谢过后,侧身坐在了我下首处。
 
   “太傅,尝尝今年新出了雨前龙井,可是难得的珍品啊。”我唤小多子沏茶。
 
   “皇上,听说您病了。可要紧不?”琴太傅关切的问道。
 
   “没什么,朕就是今日起床时,感觉到有些疲倦,所以一觉睡到了午后。”我伸了一下懒腰道:“已经没事了,你看朕现在精神头好的很。”
 
   “皇上是累了。”琴太傅望了我一眼道:“近几日朝中无大事的话,皇上还是休息几日比较好。”
 
   “恩,朕知道了。”我取过龙井茶,轻轻喝了一口,赞道:“雨前龙井就是好啊,清香素雅,却又回味无穷。太傅,今日前来找朕,是否有什么要事?”
 
   琴太傅淡问道:“皇上,莫愁庄的生意,是不是皇上暗中在后面支持?”
 
   我微一愕,随即笑道:“的确是朕的生意,太傅为何有此一问?”



正文 第八十二章 一盆水(中)
  琴太傅微微一愣,眼神中露出了一丝紧张道:“皇上是否准备实行重商之策?”
 
   “的确如此,商业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策略,在朕的规划中,商业的侧重比将会逐年增加。”我正色道:“难道太傅认为有何不妥呢?”
 
   “皇上对此,还应该三思才行。”琴太傅眉头微皱道:“正所谓无商不奸,无奸不商。若是格外侧重商业的话,商人的地位必定大幅度被提高,从而民风将思变,很多老老实实种地的普通百姓,也会人心浮动,整天捉摸投机倒把之事,不思种植。到时候势必大面积影响我朝的农业,皇上,农业才是大吴立足的根本啊。”
 
   我真是愕然之极。琴太傅的思想,在满朝文武中已经算是超前的了。如今他也大力反对重商,那下面其他官员,相比大多数也抱着同样的心思,只是敢想不敢说而已。
 
   “太傅,朕并没有说要放弃农业。”我眉头一蹙道:“农业是根本,朕十分明白这个道理。然而一国真正要想强大起来,光靠种田是不行的。”心中却暗忖道,看来是我低估了古代人对于重农轻商思想的依赖。
 
   “皇上,容老臣举个例子。张三有银百两,李四有银百两,张三做买卖将李四之钱赚了五十两去。表面上看起来,张三是赚了五十两,他自己也很开心。但是站在统治者角度中看。俩人相加之钱,前后都是两百两,并无区别。就好比一盆水,任凭这水怎么流动。它还是一盆水,不会多一点出来。由此可见,做买卖只能让局部人得到好处,最终使得贫富差距更大。而且,这样对国家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一锭银子是不会变成两锭银子的。但是农业则不同,数斤谷子种下去,会变成数十斤,会变数百斤。”琴太傅侃侃而谈道。
 
   我地心不住往下沉,时代产生不同的经验。想不到这些古代人的思维竟然闭塞到这种程度?我随即说道:“太傅此言大有道理,不过。朕却有额外不同的看法。朕地看法,恰恰和太傅相反,的确,诚如太傅所言,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看,总共两百两银子,不会突然变成三百两。同样的例子。张三从李四手里赚了五十两,然后用这钱雇王五做了一千把锄头,如此,王五就从张三手中赚了五十两,然后王五又用这钱雇李四做两千把镰刀,王五得镰刀,李四得五十两。如此算起来,站在统治者高度来看,三人间的钱两加起来。仍旧是区区两百两,所不同的是,这银子在三人身上转了一圈。却为国家多出了一千把锄头和两千把镰刀。”
 
   我见琴太傅皱着眉头,如有所思的样子,知道他微微有些心动了。我抓紧时机又道:“如果放任一盆水不动,那就等于是一盆死水,只要这水动起来,就会充满了生机。国家亦是如此,水流动的越快,国家强盛的越快。朕之所以幕后操作商业,并非简简单单的是为国库增加收入,为官员增加收入。而是想通过国库这个中间站,将原本一潭死水缓缓流动起来。试想,莫愁庄从各中层甚至高层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