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公元1042 >

第162章

公元1042-第162章

小说: 公元104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丘浚也在狄宁的身边,见他大喊不止,也赶紧帮腔道:“扬州的弟兄们听着,某乃扬州的司里参军丘浚,自己人不打自己人,你们赶快放下刀枪回家去吧,某对天发誓绝不追究尔等过错,千万不要再弥足深陷了……”

虽然,外边下着雨,虽然还有风从身边掠过,可是狄宁和丘浚的话却十分清楚地传向了远方,连街道对面的周武能都听见了。

“妈的,不要听信朝廷的鬼话,兄弟们你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朝廷一直都是秋后算账的,就算你们躲过了今晚,来日也会被抄家灭门,不如今晚豁出去拼了,也许还能活命,给我杀啊,朝廷的人在虚张声势”

这边周武能又大叫了起来,鼓动着手下不断进攻。

片刻后,街道上又响起了喊杀声。

“王八蛋,给我放箭,快放箭”狄宁一挥刀,周围的弟兄再次举起弩弓朝街道上的黑影射去。

在付出了两百条人命的代价后,周武能的弓手埋伏好了,占据了西城门附近的制高点,一声令下后,数十支羽箭破空飞来。

狄宁身旁的弟兄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了下去,众人一惊开始后退,眨眼间,被箭雨逼到了城门洞里,只差几步便被赶出西门。

“妈的,给我还击,快还击,把剩下的箭矢全都放出去”

一明一暗,攻守移位,三刻钟前是狄宁等人进攻,主动权在他手里,现在轮到周武能反扑,主动权在人家手里。

只一刻钟,狄宁的身边的人便少了大半,余下的各个带伤。

在空中箭矢的掩护下,一波接一波的敌人冲了过来,狄宁咬着牙,杀退了两伙人,手中的弩箭已经没有了箭矢,只好丢掉挺刀肉搏。

对方若是此时攻来,恐怕他只好退出城外,可是卢俊他们呢,他们该怎么办。

城头上,混战更为激烈。

卢俊的双刀已经丢了一把,剩下的这把也砍得卷了刃,身边的弟兄死伤了三十多人,现在仅仅是占据着城门楼,靠着零星的弩箭抵抗着南北夹击的敌人。

城门楼下的走道连接着大门内侧。

卢俊几步窜了下来,在狄宁的背后喊道:“顶住在坚持一会大军就到了,实在不行就拼了,不能白白死了这么多弟兄,一定要坚持住”

又是一波箭雨袭来。

狄宁的左臂中箭了,但是他还在挥舞着掌中的刀,奋勇杀敌,丘浚也成了血人,身上的青衣破成了一条一条,宝剑已经没了现在握着一根棒子,吃力地抵挡着恐怖的刀枪。

当周武能派出了最后一波刀盾手时,狄宁露出了绝望的神色,因为他预感到自己要死在这了。

可是,只是一眨眼间,杨文广的先头大军到了,冲进了城门,他们高声呼喊着:朝廷大军来也,反贼速速投降,违者死……声音回荡在扬州西门上空,真的好想有千军万马杀来一般。

援军终于到了。

周武能挥舞着掌中的砍刀抵挡了第一波宋军的进攻,仅仅是抵挡了第一波,当第二波杨文广率军亲自来到时,他早就带着剩下不多的亲兵逃去了东城跟钱景升合兵一处。

西城的战局在杨文广的大军到来后,马上扭转过来,双方的军队才一交锋,扬州的反军便崩溃了。

不少人丢了刀枪跑回了家中,更多的人选择了投降。

当赵泽率领的中军陆续进城时,杨文广正率军跟东城的钱景升鏖战在城中各条街道中。

战况一度非常惨烈,宋军伤亡了几百人,可是钱景升也为此拼光了老本沂州的亲兵几乎全部战死,余下的那些在高邮和扬州招募的散兵才一见到宋军便纷纷倒戈相向,这使得钱景升的军队也瞬间土崩瓦解。


49。 夺城之夜 II
成王败寇,也许只是一念之间。谁也料不到,就连钱景升也没想到,他用心良苦打造出来的亲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竟然临阵倒戈。

在东城即将失陷之时,钱景升失神落魄地下了城和周武能打开了东城门骑上马夺路而逃,才跑出半里地,路边的树林中忽然亮起数十只火把,接着涌出了几百号人,一顿枪声过后,跑在最前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倒了下去,好像喝醉了一般,当钱景升纵马冲过来时,也同样身子一软栽下了马背,然后是周武能……

翌日,扬州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宋军的旗帜飘扬在扬州城头。

赵泽带着上官梅来到了府衙接管了那里,城门开启时,不少百姓走上了街头,开始帮助官军清理街道,搬运死尸,打扫战场。

午时前,张载带人从东城入。

牛车上载着钱景升和周武能是尸首。

百姓敲锣打鼓夹道欢迎。

与此同时,扬州大牢内。

关着两个人,瘸腿的燕安、瞎眼的燕顺。

牢头还是以前的那个中年汉子,他没好气地把一瓢凉水泼进牢房。

大骂道:“狗贼,杀了我家的猪,明日剥了你们的狗皮,做灯笼”

正在这时,牢房的大门开了,一个魁梧的宋军走了进来,头戴大沿毡帽,斜飘着一抹红缨,气势汹汹很是吓人,身后跟着一队人马。

“哟,军爷何事劳烦您老到这”牢头陪着笑脸走上去搭话。

“大人有令,马上斩了反贼,这两个人我带走了,赶快打开牢门”

牢头一听大人有令,赶紧抱拳还礼:“是是,小的遵命!”

一刻钟后,燕安和燕顺走在了出城的路上。

“回家去吧”那魁梧的宋军说。

“大哥,咱们一起走吧”燕安忽地跪下来,死死地抱住了他的腿,祈求道。

“不行,大哥已经答应杨大人,做他的马前卒,更何况,你们拣了条性命此地不宜久留”

“大哥!”瞎眼的燕顺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私下放了我们,会被杀头的,不如你送我们一程吧,咱们弟兄不会有半句怨言!”

“混账,咱们可是亲兄弟,我岂是狼心狗肺之人,你们赶快给我滚回家去,该干什么干什么,等大哥我出头之日到了,再接你们一起享福”

“大哥啊”燕顺也跪了下来,兄弟三人聚在一起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是很难说清。

因为燕淮一把推开了他们,高声喊道:“快走,我在林子里待得太久,会遭人怀疑的”

燕安不忍还要话别,却被燕顺拉住了,拽着他朝林子深处走去,末了只是回了下头,摆了摆手。

同一天上午,王珪走出了大牢,但被病痛折磨着,已经无力返回公堂只好回家养伤,扬州府衙之事暂时由赵泽打理,而宋庠早已死去多时,尸骨已埋入地下,也许来日会风光大葬。

风波过后,民间的状子雪片般飞来,因为王伦进城期间抢了不少大户人家的东西,手下的兵卒也有违反纪律者,私下抢劫民宅的,吃饭不付钱的,随意殴打人的……

如此案件多如牛毛,一开始赵泽还兴致勃勃地处理了几件民事纠纷,后来觉得越发无聊便一股脑都推给了张载,告诉他好好处理,功劳都给他。

既然有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崭露头角,张载非常高兴便没日没夜地工作起来。

扬州军营。

杨文广背着手站在大帐中。

“燕淮,你胆子也太大了,居然私自放走了朝廷要犯”

“杨大人,都是属下的错,您责罚我吧,是杀是剐我不会有怨言”

“混蛋”

杨文广气的将竹筒里的令箭摔在地上。

“你以为这是小事吗,万一被人知道了,咱们的功劳就泡汤了,死去的将士也白白牺牲了,那些言官们会轻易放过你吗,连赵大人都要受牵连,你啊,你,我真后悔…”

“大人,不如你杀了我吧,一了百了,属下死而无憾!”燕淮平静地说道。

半响后,杨文广气得笑了。

“既然你不怕死就好,不过话说回来,丢一两个反贼也无关痛痒,反正重要人犯已经正法,余者不过是受了王伦的蛊惑”

杨文广望了他一眼后,手一抬,“起来吧,以后有大事不要瞒着我,我不能容忍手下接二连三背着我做事”

“是,大人,属下谨记在心!”

“好,你下去巡城吧,我还有事一会去见赵大人”

“是,那属下告退了”

燕淮走后,杨文广迅速地捻起笔来写了一封长信,半个时辰后走出了大帐,唤过一名亲兵将那封信交给了他,随后那亲兵骑上马飞奔出城,沿着官道北上而去。



50。 别了,扬州!
波渺渺,海蓝蓝,回首望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飘飘云半,树影点点,飞燕、飞燕、飞燕

孤城画角,细雨斜风,一叶扁舟竹林畔


杭州,竹林村,对面即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海面上,风平浪静,波澜不兴,空气清新而又温暖,沐浴在阳光下,极目远眺可以看得很远,很远。

起风时,栈桥上并肩站着两人,衣带随风轻轻飘起。

那是一身素衣的赵泽和上官梅。

出海的大船就横在对面的水中,轻卷着白帆,窗明几亮,缆绳已经解开,水手们已经做好了起航的准备,只等那一刻的到来,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美丽的港湾。

当海鸥盘旋在帆布的上空时,空延和尚带着三个僧人来到了船头,接着双掌合十朝赵泽作了一揖,然后离开了那朝着船尾走去。

此时,船头处站着三个人,三个青衣僧人,皆头顶斗笠,足蹬麻鞋,身上斜披着一领破旧的袈裟,个头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着,很像三根青竹竿

“永远也不要回来了”赵泽微笑着说道。

“大人放心,我等既然已经逃出生天就不会再自投罗网,善哉、善哉”为首的僧人回答。

“虽然我不知道你用的什么法子使你的弟兄金蝉脱壳,但是你做到了,这出戏演的不错,也许离开沂州那会儿你就盘算好了吧”赵泽问他。

那僧人笑了笑,朝赵泽做了一揖,答道:“是大人你出现在楚州的时候,忽然想到的,与其做困兽之斗,莫不如早作打算,也许换个地方会不同”

“日本这个时候很清苦的,你知道吗?”赵泽告诉他。

“听空延和尚说了”那僧人回答。

“做好觉悟的准备了吗?”赵泽说,“估计要不了多久那边就会群雄崛起,战火连天,有的你受”

那僧人忽然仰起头,望着天,一手指地。

“也许我的将来在那里,我的子孙也会在那里才能找到归宿”他说。

“但愿吧,祝你好运,对了,去了那边后千万不要给大宋人丢脸啊,不当上将军就别回来啊”说罢,赵泽将一个黑色的包袱扔了过去,稳稳地落在了船头。

“多谢大人!”那僧人再次作了一揖。

“不用客气,那你等从今往后叫什么啊,本官若是有空去日本的话,如何找到你等!”

那僧人先是眉头一皱,随即慢慢舒展开,指着他身边的那位一直低头不语的和尚说:“从今往后,我们以织布种田为生,按照那边的习惯,我想姓织田应该很合适”

“好吧,织田兄,祝你们好运吧,咱们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请”

“请,一路顺风!”

赵泽挥了挥手,目送着那艘大船扬帆出海,驶离了港湾,渐行渐远,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叫王伦的男人。

……

三日后,赵泽一行人秘密地回到了扬州。

翌日黎明,柔和的阳光重回大地,城中的一切又恢复了最初的状态,和平而又宁静,热闹而又繁华,锣声响起时,王珪出现在城中一处酒楼上,望着街巷中行走的百姓,发生的一幕幕寻常琐事,平静地举起了酒杯,随后一饮而尽,依在窗前追忆起往事。

府衙内,

张载向赵泽汇报着最近发生的大事,首先就是王伦等一干反贼已被诛杀,人头挂在了扬州城北门上,其中王伦、钱景升、周武能三贼的人头已盛在竹笼内示众,算是以儆效尤。

其次,赵泽不在的这几天里,安民告示已经贴出,每日都有官差上街宣传,告知扬州百姓沂州叛军已悉数剿灭,从今往后扬州平安无事,百姓照常生活即可,如再有造谣生事者,必定重罚。

再者,就是附近州县的百姓告王伦一伙抢劫一事。因为头绪太多,很难一一查证,像什么丢牛的,失马的,家里粮食没了的,连衣裳晒在院中丢了,都要怪王伦一伙,恳求官府做主追回。这还不止,扬州城内的大户也趁机找上门,说王伦逼他们出钱出粮,如今王伦正法希望官府能够做主归还钱粮。

这些千头万绪的琐事看似简单,要是一件件,一宗宗去解决,恐怕没个一年半载无法理清。

更何况,朝廷的正式任命还没下来,赵泽只是临时代理扬州知府的职务,也不好过多插手地方事务,本来想求通判王珪出山查案,可是王珪推脱有病在身,再加上心情不好,暂时不想做事。

既然如此,只好让张载随便找出几件比较紧急的案子处理,余下的贴出告示让百姓知道须得等朝廷新任命的知府来到再处理。

时间就这么日复一日地过着,赵泽闲来无事之时就会和上官梅结伴出门,满城的游逛,今天去西山,明天去河边,再不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