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鬼谷子的局 >

第85章

鬼谷子的局-第85章

小说: 鬼谷子的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针吧,就当它是那根丝瓜!”

  玉蝉儿找准云门穴,见先生点头,咬咬牙,闭眼扎下。

  先生赞道:“嗯,扎得不错,位置对了,再往里稍稍捻一捻,对,就这样捻,稍向左偏一下,对,就是这儿,好,蝉儿,云门穴就在这儿!”

  玉蝉儿不无关切:“先生,疼吗?”

  鬼谷子笑道:“你扎得恰到好处,怎会疼呢?”看看天色,转过话题,“童子他们,也该回来了吧!”

  玉蝉儿小声问道:“先生,今日这一关,他们——过得去吗?”

  鬼谷子点头。

  “您让童子这么折腾他们,能行吗?”

  “行与不行,还要看明日那一关。四人若是能过,倒是可教!”

  玉蝉儿想一会儿,仰脸问道:“先生,蝉儿有一事不明!”

  “说吧!”

  “他们四人,没有一人是来修道的,先生却在这儿硬逼他们修道,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唉,”鬼谷子长叹一声,“他们来此是否修道,老朽岂能看不出来?只是——这些日来,老朽前思后想,觉得随巢子所言,也不是全错!”

  “随巢子?”玉蝉儿倒是一怔,“随巢子先生说什么了?”

  “他说的是,‘人生苦乐虽为自然,战乱杀戮却是人祸。既为人祸,当有人治。’眼下世道昏乱,民不聊生,与天道相背,亦当早一日结束才是!”

  玉蝉儿大睁两眼:“先生,难道您想让他们四人去治理世间纷乱?”

  “要看他们能否成器了!”

  “这满三个月了,先生看出他们能成器吗?”

  “当然看得出来。他们皆是很好的璞玉,稍加琢磨即可成器。至于能成多大的器,这个得靠他们自己。”

  “先生是说,成器大小取决于自身,那——取决于什么呢?”

  “取决于对道的感悟。悟得多,可成大器;悟得少,可成小器;一点不悟,就不是器。”

  玉蝉儿眼珠儿一转:“要是全悟呢?”

  鬼谷子笑道:“那就是不器!”

  “何为不器?”

  “不器就是彻道之人,古称圣人,可洞悉万物奥秘,通晓天地玄机。”

  “这么说来,先生当是不器之人了。”

  “唉,”鬼谷子摇摇头,长叹一声,“老朽苦求一生,欲成不器。然而,时至今日,仍是路途遥遥啊。老朽时日无多,本欲全心投入,可这世间诸事,竟是撕脱不开。”

  玉蝉儿恍然悟道:“怪道先生执意不收他们为徒,原意如此。”

  “既是缘分,就是天道,老朽即使想躲,也是躲不开的。”

  玉蝉儿沉思有顷,抬头又问:“先生,蝉儿有一点不明,世间多是争勇斗狠之人,充满机心,您让他们四人体悟大道,难道大道能够应对世间奸人?”

  “是的。”鬼谷子点头道,“常言说,一正压百邪,讲的就是邪不胜正。机心之人多为名利之徒,鼠目寸光,不足以成大事。成大事者,除机心之外,尚需培育道心!”

  “先生之意是,四人机心已有,所缺的只是道心。您让他们日日修炼,就是要他们感悟大道,培育道心!”

  鬼谷子再次点头:“是的,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正说话间,童子又蹦又跳地从外面回来,看到玉蝉儿,兴奋地叫道:“蝉儿姐,我的几个师弟,都过关了!”

  玉蝉儿嗔道:“看你高兴成啥样子?先生早就知道了!”

  童子这才注意到鬼谷子也在,赶忙走过去,蹭到先生跟前:“先生,下面该过什么关?”

  “引他们猴望尖去。”

  “童子明白!”

  次日晨起,童子依例来到四人舍前,苏秦四人早已候在那儿。见童子背着一个包裹,张仪笑嘻嘻地迎上几步,见过礼,指着包裹问道:“师兄,包里不会全是蜂蜜吧?”

  童子连连摇头。

  张仪显出失望的表情:“为何不带了?昨日那滋味儿,初时受不了,到后来,竟是习惯了。再后来,与那些蚂蚁厮混熟了,它们嚷嚷着走时,在下真还有点舍不得呢!”

  众人皆笑起来。

  童子止住笑,说道:“张师弟,今日师兄带你们去一处地方,保准够劲。”

  庞涓急问:“是何地方?”

  “猴望尖!”

  听到猴望尖三字,张仪二话没说,当即走进了屋中,拿出水桶头前走去。

  童子望着他的背影,笑道:“张士子,这是做啥?”

  张仪应道:“不瞒师兄,在下早就盼着这一日呢。前番未能上到尖顶,让姓庞的得了先,这口气一直憋着。此番在下定要第一个攀到尖顶,将这口气出了!”

  庞涓正要接话,童子吩咐道:“将桶放下,多带几件衣服。三月期限已到,今日这一关你们若是过不去,明日只能下山了。”

  见童子把话说到这里,四人再无他话,各自回到舍中,如童子一样包上棉衣,径投猴望尖而去。

  童子头前引路,引四人沿庞涓、孙宾曾经走过的山沟一直攀至尖顶。看到童子熟门熟路的样子,猴望尖显然是他常来之地。

  时至深秋,山顶寒风凌厉,冷气刺骨。五人攀至尖顶后不到一会儿,登山时产生的那点热量瞬间不见,各自打开包裹,穿上棉衣。

  张仪问道:“请问师兄,今日是否在此打坐?”

  童子点头。

  张仪二话不说,赶忙寻了避风处,先坐下来。猴望尖山势虽高,尖顶却只有几间房舍见方,且崎岖不一。庞涓环视一圈,真还只有张仪所坐之处最是舒适,既背风,又安全,嘻嘻笑道:“张仁兄,这处地方,应当让与师兄才是,师兄还没动呢,你倒先坐下了!”

  张仪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庞仁兄,你若想坐,在下让出来就是,何必扯在师兄身上?”

  童子哂道:“此处可坐凡人,非修道之人所坐!”

  张仪呵呵一笑:“听师兄这么一说,此处倒是适合庞仁兄!”转对庞涓,“仁兄请!”

  张仪反被动为主动,将庞涓气得一愣一愣的,正欲发作,童子说道:“时辰不早了,今日是最后一关,诸位师弟若能一如往常地稳坐下去,童子就如实禀报先生,你们是走是留,但凭先生决断!”

  听童子说得这么严峻,四人再也不敢怠慢,各自敛神屏息。

  “既然如此说,师兄,这就坐吧!”庞涓主动走到迎风之处,盘腿坐下。

  童子打他一眼:“庞师弟请起!”

  庞涓一怔:“不是在此打坐吗?”

  “此处亦非修道之人所坐之处!”

  众人俱是一惊,庞涓急站起来,不无惶惑地望着童子:“请问师兄,我们可在何处打坐?”

  “请跟我来!”童子径直走到西北侧的悬崖边上,站在庞涓拴葛藤的松树下面,指着悬崖的边沿,“就坐此处!”

  四人无不失色,面面相觑。此处下面悬空,远望上去,就如仙人伸出一只巨手一般,站在崖顶,即使长在下面几丈处的那棵独松也丝毫儿不见,其险可想而知。

  张仪小心翼翼地走到童子所站之处,用手抓住松枝,探头朝下一看,赶忙缩回,夸张地叫道:“天哪,一眼望不到底,这要摔下去,纵使一块石头,也要碎成千万块。你们谁想坐谁坐,在下恐高,不坐了,不坐了!”

  庞涓灵机一动:“有了,在下去弄几根葛藤来,一头系在腰上,另一头拴住树身,万一摔下去,也好有个补救!”

  “嗯,”张仪交口赞道,“这倒是个主意!庞仁兄,在下与你砍葛藤去!”

  童子冷冷地看他们一眼,转对苏秦和孙宾道:“你们二人也要拴葛藤吗?”

  孙宾应道:“孙宾但听师兄吩咐!”

  童子点点头,目视苏秦:“苏师弟,你为何不说话?”

  苏秦的身子已先动了,一步一步挪到崖边,在离悬崖边沿一步远处盘腿坐下,闭目吟道:“师兄,此处可否?”

  童子转对孙宾:“孙师弟,也去坐了!”

  孙宾走到苏秦身边,盘腿坐下。

  不待童子说话,庞涓也赶过去,紧挨孙宾坐下。张仪一见,赶忙走到苏秦身边,挨他坐下。

  童子笑道:“张师弟,你不是有恐高症吗?”

  张仪讪讪笑道:“回禀师兄,那是小时候的事!”

  童子亦笑出来:“你长得倒是蛮快的!”转对庞涓,“庞师弟,你不拴葛藤了?”

  “回师兄的话,张士子有恐高症,在下是担心那人摔下去,想去砍条葛藤拴住他!”

  张仪冷笑一声:“姓庞的,你要拴则拴,何必赖在本少爷头上?”

  庞涓正欲回敬,童子学鬼谷子的口吻轻叹一声:“唉,瞧你们这点肚肠,何能成就大器?”

  庞涓只好将滑到嘴边的话收回来,正正衣襟,闭上眼去。四人再不作声,各将眼睛闭上。见大家都坐好了,童子缓缓说道:“诸位师弟,眼睛睁开,朝崖边再挪半步。”

  众人一惊,无不睁开眼睛,胆战心惊地往前挪了半步,又赶忙闭眼端坐。

  候有一刻,童子又道:“诸位士子,再挪半步。”

  四人面面相觑,半晌,苏秦大了胆子,朝崖边又挪半步。三人见状,也都横了心,咬牙挪到崖边。

  童子满意地点点头:“嗯,不错,再往前挪一小点儿就成了。”

  众人却是不动。

  庞涓急道:“师兄,这——这已挪到崖边了,再挪一星点儿,就——就要掉下去了!”

  “诸位师弟,请看好!”童子径自走到崖边,在沿上盘腿坐下,盘起的两腿悬出崖外,远远望去,就如坐在空中一样。

  童子坐定之后,微微闭眼,缓缓说道:“照我这样,微微闭眼,忘掉眼前的悬崖,想象自己依旧与往日一样坐在树林子里。只有心稳,身才会稳。心有多稳,身亦有多稳,心若稳如泰山,你们坐在这儿,即使狂风骤雨,也摇撼你们不得!”

  这些全是鬼谷子起初领童子来此打坐时说过的话,童子一字儿不拉,倒手贩卖,四人听得心服口服,再无话说,俱学童子的样子,将腿悬在空中,迎风坐了。

  说也奇怪,四人真就豁出去了,反倒不觉害怕,在悬崖边沿整整端坐两个时辰。

  童子斜眼观望四人,见他们全然面无惧色,表情坦然,知道已入定境,将悬崖忘了。童子长出一口气,起身说道:“诸位师弟,请起身吧!”

  四人这才想起是在悬崖边上打坐,丝毫不敢大意,各自一点点后移,一直挪到安全之处,方才翻身爬起。

  张仪嗔怪道:“师兄,在下刚刚入定,正欲坐到天黑,为何就让起来了?”

  童子看看日头:“想必先生已在堂中等候,你们难道要让先生久等吗?”

  三个月来,先生一直避而不见,四人差不多已将先生忘了,听到童子提起,俱是诧异。

  “先生等我们?”张仪走前一步,大睁两眼,“师兄,你是说,先生他——他老人家要召见我们?”

  童子点头。

  四人面面相觑,庞涓忐忑不安地问:“师兄,先生他——不会再赶我们下山吧?”

  童子应道:“今日晨起,先生说了,如果你们能在此地连坐两个时辰而面不改色,就算过关,可回去行拜师礼。眼下两个时辰已过,师兄——恭贺你们了!”

  听闻此言,四人惊喜交集,愣怔片刻,方才相信是真的,竟是热泪盈眶,激动万分。

  孙宾走前一步,在童子面前扑通跪下,连拜三拜,真诚说道:“师兄在上,孙宾谢过您了!”

  苏秦、张仪、庞涓见了,也都忆起三个月来童子的辛苦,无不跪下,各朝童子连拜三拜。童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竟是愣了。待他明白怎么回事,亦忙跪下,抹把泪水道:“诸位大哥,你们行此重礼,叫童子如何敢当?诸位要拜,赶快回去拜先生吧!”

  午后未时,鬼谷草堂里气氛庄严。草堂的两扇木门半掩着,苏秦、张仪、庞涓、孙宾、玉蝉儿五人,并成一排,跪候于草堂门外。

  童子静立门口,一脸严肃。

  在草堂的正厅里,墙上悬挂一张巨大的阴阳八卦图,几案上并列摆放着轩辕帝、周文王、老聃、先师关尹子四个牌位。

  鬼谷子亲手燃起三炷香,插于牌位前的青铜香鼎里,跪下叩道:“弟子王诩叩拜先圣、先师,恳请先圣、先师垂听弟子告白之言!”连拜三拜,闭目祷告,“先圣、先师曾言,生死、兴亡、福祸、苦乐,凡此种种,皆为自然之道,非人力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