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鬼谷子的局 >

第274章

鬼谷子的局-第274章

小说: 鬼谷子的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国无人匹敌!”

  “爱卿说的是,寡人就赌此人了。齐人、楚人皆靠不住,结成伙儿坑蒙魏罃那个老愣子。好在纵亲已成,他们虽不出力,却也不好背后使坏。上将军听令!”

  “末将在!”

  “寡人给你加拨宜阳五万精兵,合兵八万,全力以赴,助庞涓成此奇功,让那两只老狐狸好好瞧瞧韩人的厉害!”

  “末将遵命!”

  楚、齐二王主动表态伐秦,魏惠王惊喜不已。如此这般折腾合纵,这才是惠王心中所想。

  傍黑时分,惠王急召庞涓、惠施、公子卬、朱威几位要臣,二目放光:“诸位爱卿,今日后晌,寡人与齐、楚、韩三家定下一桩大事,召请诸位爱卿来,是要商议如何将之落到实处。”

  谁都明白大事指的是什么,无不精神振奋,只有惠施习惯性地闭上二目,似是睡去了。朱威斜他一眼,转向惠王。

  惠王肥而壮硕的身子略朝后仰,将那扇窗子彻底捅开:“这桩大事就是伐秦!”扫众人一眼,憋足一口气,猛地呼出,身子倾前,拳头挥舞,声音激昂,“诸位爱卿,这一日,寡人等候数年了!寡人知道,你们也等候数年了,所有魏人无不等候数年了!我们不能再等了,等不起了啊!”

  庞涓、公子卬、朱威无不被他的激情感染。

  公子卬朗声应道:“请父王下旨,攻打暴秦,儿臣愿打头阵!”

  惠王的目光却转向庞涓:“庞爱卿,如何伐秦,寡人就看你的了!”

  庞涓声音低沉,字字千钧:“臣万事俱备,只待陛下旨令!”

  魏惠王的手指习惯性地叩击几案:“此番伐秦,是六国共同出兵,爱卿要多方协调,多路出击,踏平秦川!”

  “微臣遵旨!”

  惠王转向朱威:“朱爱卿,六国伐秦,兵马云集,能否成功,就看你的粮草了!”

  “陛下放心,”朱威回奏,“微臣早已备足粮草,只待征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爱卿这就动手,先将粮草分批运往安邑。”

  “微臣遵旨!”

  惠王的目光落在惠施身上,呵呵乐了:“惠爱卿,你怎么又打瞌睡了?这么大的事,你总不能一言不发吧!”

  惠施似是没听见,仍在犯迷瞪。

  朱威拿肘子碰他,轻道:“相国,陛下问您话呢!”

  惠施两眼依旧未睁,半是自语,半是回答:“陛下问错人了。”

  惠王心头一动,身子前倾:“惠爱卿,你……此言何意?”

  惠施微微睁眼:“内事问内相,外事问外相。兴兵征伐是外事,陛下既拜外相,当问外相才是。”

  “嗯,爱卿说得是!”惠王呵呵笑几声,转对朱威,“听说苏子仍在孟津,爱卿这就使人召他,就说寡人有请。”

  “微臣遵旨!”

  惠施的话余味缭绕。

  出辕门后,朱威紧步追上他,小声问道:“相国,您方才好像话中有话。”

  惠施斜他一眼,又朝前走去。

  朱威又追几步:“暴秦难道不该伐吗?”

  惠施顿步:“该说的我已说了。六国既已纵亲,暴秦该不该伐,你当去问六国共相,为何总是盯住我呢?”打个转身,扬长而去。

  以惠施的气量和为人,当然不会是出于嫉妒。朱威越想越觉蹊跷,回到营帐,备好车马,决定亲自去请苏秦。

  允水岸边,苏秦与赵肃侯静静地坐着,目光盯在水中的浮漂上。浮漂时不时地跳动,但谁也没有起钩,君臣二人的心思显然都不在钓钩上。

  肃侯旁边摆着一封请帖,是魏惠王刚刚发来的。肃侯的目光渐渐落在请帖上,伸手捡起它,面呈愠容,连喘几口粗气,苦笑一声:“苏子,你看明白了吧。”

  苏秦表情凝重,目光依旧盯在浮漂上。

  肃侯抖几下请帖:“这阵儿才发来此物,邀寡人赴宴!几日前结伴去虎牢关时,他几个为何一声不吱?”

  “君上——”苏秦移过目光,转向肃侯。

  “苏子,你不必劝了,寡人明日起程,回邯郸去!他几个想喝酒,让他们喝去!他几个想赏游,让他们赏去!什么纵亲?他几个根本没把寡人放在眼里!”

  “唉。”苏秦叹一声。

  “你为何而叹?”

  “如果不出微臣所料,魏王邀请君上赴宴,为的不是喝酒,而是伐秦。”

  “哦?”肃侯打个惊怔。

  “近日来,楚、齐、魏三家各发大兵,磨刀霍霍,显然不单是为会盟。纵亲旨在摒秦,这也无疑是火上浇油,为他们出兵秦国送了由头。”

  “爱卿之意是——秦人不该伐?”

  “不是不该伐,是时机未到。”

  “请爱卿详解。”

  “秦人已经拥有四塞,众志合一,固若金汤。六国虽合,却是各怀心志,远未形成合力。以乌合之众击金汤之国,微臣不见胜算。”

  听到此话,肃侯倒是不以为然,轻轻哼出一声:“照爱卿这么说,秦国是不可战胜了?”

  “君上,”苏秦沉声应道,“在谷中时,微臣常听孙膑讲论兵法。孙膑说,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六国一合纵就伐兵攻城,不用其上而用其下,当是智竭。孙子兵法又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六国新合,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当是蛮干。微臣是以认为,六国若是伐秦,不战则已,战,胜负必判。”

  肃侯倒吸一口凉气,倾身道:“以苏子之见,该当如何?”

  “阻止伐秦,以待时日。”

  “如何阻止?”

  “君上可去赴宴,见机行事,向诸君陈明利害得失。以君上威望、德能,或有可能。”

  肃侯沉思许久,摇头苦笑:“照爱卿所言,他几人此去虎牢关,必是商议伐秦。他们早将寡人抛在一边了,寡人何威何望?人家不睬咱,咱自己凑上去噪舌,寡人何德何能?”

  肃侯的话无懈可击。

  苏秦垂下头去,目光回到浮漂上。

  就在此时,楼缓走来,趋前禀道:“启奏君上,魏国上卿朱威求见!”

  “哦?”肃侯怔道,“他见寡人何事?”

  楼缓迟疑一下:“回奏君上,朱上卿说是……有要事求见苏子。”

  肃侯脸上一沉,缓缓起身,对苏秦道:“此人必是请你来的。你可告诉魏罃,就说寡人身心不爽,不能奉陪了,要他好自为之!”转对楼缓,“传旨肥义将军,明日起驾,回邯郸!”

  前往虎牢关途中,朱威、苏秦同乘一车。朱威约略讲了楚、齐、魏、韩四君在虎牢关放歌并定下伐秦之事。

  显然,这是意料中事,因而苏秦未显丝毫惊诧,只是淡淡问道:“四位君上所唱何歌?”

  “《河梁歌》。”

  “《河梁歌》?”苏秦重复一句,眉头微微挽起。

  “有何不妥吗?”朱威直盯苏秦。

  “若是此歌,不可伐秦!”苏秦语气坚定。

  朱威惊愕,情不自禁地“哦”出一声。

  “此歌虽曰伐秦,却是征伐未捷。诸君未出师而唱此歌,不吉!”

  “征伐未捷?”朱威挠挠头皮,“怎么未捷?不是有‘陈兵未济秦师降’吗?秦师既降,说明征伐已捷了。”

  “朱兄有所不知,”苏秦略一思考,解释道,“此歌为越人所唱。当年越人破吴,气势大盛,越王北伐中原,败齐却晋,欲霸天下,又恐列国不服,遂以尊周为名,号令齐、晋、楚、秦四大家辅佐周室。秦厉公不从命,越王怒,号令天下伐之。齐、晋、楚三国不敢不兴兵,但无一不作壁上观。越王无奈,只好率先挥师西进,驱吴、越之师西渡河水击秦。秦人惧,纳表请降,越师撤退,作此歌记之。”

  “这是不战而胜呀。”朱威依旧纳闷。

  “越人的确不战而胜,”苏秦进一步解释,“然而,复原当年战事,越师劳师袭远,不服水土,粮草不继,加上遭遇严冬,病死者甚多,士气极其低落。幸亏秦师临阵未战,越人才得以全师而退。秦人若战,越师必败。”

  “秦人为何不战?”

  “一是慑于勾践威力,二是跟越人开战无利可图。越人一不为土,二不为财,三不为人,只不过图个虚名。即使打胜,秦人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再说,越人不惜死,皆是亡命之徒,秦人即使战胜,牺牲必大。”

  “既然如此,秦人何不早日请降呢?”

  “秦人不相信越人会长途远袭,是以逞强,结果惹恼勾践。看到越人真的来了,秦人觉得战不合算,不战尴尬。秦人最终降顺,无疑是个妥协选择,但也不失明智。渡过河水之后,越人水土不服,无力再战,见秦人服软,也就握手言和了。纵观这次征战,从表面上看是秦人降顺,而在实际上,却是越人败了。”

  “越人为何败了?”

  “空耗粮草,人马减员,白忙一场而无所得,不败也是败了。”

  “苏子是说,此番伐秦,或会重蹈当年覆辙?”

  苏秦苦笑一声:“此歌最后一句怎么唱的?悲去归兮河无梁!”

  “这……”朱威颇多疑虑,“苏子别是过虑了。今不比昔,昔日越人长途袭远,以势逼迫,列国敢怒而不敢言,自然作壁上观。今日六国纵亲,同仇敌忾,抛开齐、燕不说,韩、赵、楚三家皆与秦人有仇,想必不会渡河不战吧?”

  “也许吧。不过,在下以为,今日秦公非昔日秦公,今日楚、齐、韩,亦非昔日楚、齐、晋。若是不出在下所料,陛下欲做勾践,后果难以收拾。朱兄不信,可拭目以待。”

  干出惊天动地之事的苏秦竟然如此看待六国伐秦,再联想惠施的暧昧态度,朱威这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苏子,眼下怎么办?”

  “阻止伐秦,以俟时机。”

  “如何阻止?”

  “朱兄去约惠施,我去求见庞涓。陛下或能听此二人,如果他们能看明白,此事或可阻止。”

  “在下谨听苏子!”

  由于燕公早回,赵肃侯未到,惠王宴客时,原定的五君宴只有齐、楚、魏、韩四君。此前一天,一直不甘屈居人下的昭侯不及回郑,即在成皋行宫诏告天下,南面称尊,正式与楚、齐、魏并王,因而,此番宴乐,当称是四国相王盛会。

  四王在魏国行辕内定下伐秦大策,共推庞涓为伐秦主将,列国主将副之。次日,楚威王、齐威王双双起驾还都,韩昭侯在成皋留住三日,也驾返郑城。

  苏秦与朱威赶到虎牢关时,宴请早已结束,惠王也离开虎牢关,在河水北岸的邢丘视察大魏三军,庞涓作陪。惠施自称不谙军情,先一步回大梁去了。

  视察完三军,惠王随庞涓走进大帐。庞涓指着精密沙盘,向惠王详述了伐秦的宏图大方略与具体部署,听得惠王心花怒放。

  “陛下,眼下儿臣万事俱备,只有一个拦阻。”

  惠王急问:“是何拦阻?”

  “苏秦!”

  “咦,六国伐暴,他当高兴才是,何以会成拦阻?”

  “陛下,”庞涓奏道,“儿臣素知苏秦。此人动嘴可以,征伐却不擅长。这且不说,此人天生一副妇人柔肠,见不得杀伐。陛下可曾注意到,前番会盟,列国表演歌舞,台上所现无不是男耕女织,父慈子孝,天下可谓是歌舞升平,不见一丝刀兵。整场表演系此人一手筹划,由此可见此人心胸。再看纵亲纲要,是制秦,而不是伐秦。由是观之,此番伐秦有违此人心志,此人必定竭力拦阻。”

  “一介书生,能掀多大浪花?”

  “陛下,此人是六国共相,盛名远播。赵、燕又是纵亲发起国,唯此人马首是瞻。若是此人拦阻,燕、赵必不参与。六国内部不和,纵军未战先散,恐大不利!”

  “嗯,若是此说,倒也棘手。依贤婿之见,该如何处置为妙?”

  “儿臣有一计,或可支应。”

  “贤婿请讲。”

  庞涓低语一阵,惠王乐道:“呵呵呵,此事果真,倒是天助我也!”

  苏秦觐见时,惠王刚从军营回来,一身戎装未脱,兴致颇高。

  “苏子免礼。”惠王指着对面的席位,“坐坐坐,寡人候你两日了!”

  苏秦坐下,拱手揖道:“微臣正在孟津处置善后事宜,接到陛下口谕,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想到陛下召臣,定有急务,微臣未及沐浴更衣,即来觐见,唐突之处,还望陛下见谅!”

  “苏子不必客气。”惠王将话题扯到赵肃侯身上,半笑不笑,“赵侯呢?哦,是寡人错了,这阵儿该称他赵王才是。赵王呢,何以不见他来?六国纵亲,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