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之征服者 >

第29章

帝国之征服者-第29章

小说: 帝国之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岩也是非常满意,他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份三方都满意的协议。
  最关心的一个事情解决后,格化威尔就命人将所有的火炮全部抬到了城里,然后在城墙上修砌炮台。
  镇江堡的城头只有3米,实在是太窄了。
  无论是11磅炮、16磅炮还是24磅炮,最短的也有三米,城墙根本就放不下。
  吕岩也开始将剩下的战功全部兑换出来,一名又一名的精锐战士加入了他的镇江堡的守备大军。
  看到这些精锐之士后,直把毛文龙笑得合不拢嘴,直夸薛大首领实在是太够意思了,回头他一定要请朝廷加他为都司。
  对此吕岩只能暗中撇撇嘴,你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是我。
  *****
  *****
  北京城,大明皇城所在地;随着秋季的来临,饱受高温荼毒的北京终于迎来了一丝凉意,阵阵的凉风让人们感到极为舒爽。
  但是北京的高官和平民却感受不到多少愉悦的心情。
  自打和后金开战以来,大明是屡战屡败。
  抚顺丢了,清河丢了,开原丢了,铁岭丢了,沈阳丢了,就连大明在关外最大的坚城辽阳也丢了。
  接连的战败让北京城内人心惶惶,不少人都担心女真人会不会像是蒙古人那样打进关来。
  不少达官贵人已经悄悄地将自己的家人送到南方,就连京官也不再像是以前那么炙手可热起来,甚至还有一些京官主动要求下放到南方。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有名的“熊蛮子”熊廷弼终于被起用了。
  熊蛮子的威名还是很管用的,当初女真人攻下开原、铁岭之后,朝廷一将熊蛮子派去东北,立刻稳定住了东北的局势,女真人也是数年不敢南犯。
  现在朝廷重新启用熊蛮子,想必听到熊蛮子那赫赫的威名,女真人应该也会胆怯几分。
  但是好消息没传多久,熊蛮子和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的消息又传了过来。
  熊蛮子坚持防守,按照他的三方布置之策,广宁应沿辽河广筑堡垒,以骑步正面迎击女真人的进攻。
  海上则在天津,登莱等地广布舟师,不停袭扰女真人沿海地区。
  东则联结朝鲜,侧面配合,相倚声势;此为他的三方布置之策。
  但是朝廷新贵王化贞却坚持进攻,现在各路大军源源不断地赶到广宁,王化贞的底气也越发充足起来。
  他先是派步骑二万守三岔河,沿河一字排开,每隔数十步,搭一窝棚,置军六人。
  同时他认为应提出向蒙古林丹汗借兵,如能从蒙古借兵四十万,再加上以李永芳为内应,一旦大军越过辽河,女真人一定会兵到自溃。
  两人因为政见不同在朝堂里闹得不可开交,熊蛮子本为辽东经略,理应节制辽东巡抚王化贞。
  但是熊蛮子性子比较直,经常恶语伤人,很多朝中重臣都和他关系极为恶劣,在朝中人望极差,根本就没多少人愿意为他说话。
  相反王化贞则不同,现在朝中各重要职位皆是被东林党把持。
  东林党成员内阁首辅叶向高是其座师,兵部尚书张鹤鸣和熊蛮子关系极为恶劣,因此全力支持王化贞,但有奏请,无所不从,甚至还怂恿王化贞不受熊蛮子节制。
  再加上据说阉党和其关系也不错,因此王化贞在朝中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朝廷在广宁的15万大军有14多万全部在其手中,根中不听熊蛮子的命令。
  这就造成了辽东巡抚反而节制辽东经略的怪象。
  熊蛮子之所以被称为蛮子,当然也是脾气暴躁之辈,受到如此侮辱当然是差点气到发疯。
  于是熊蛮子和王化贞因为辽事不停地争吵,你同意的我一定反对,你反对的我一定支持。
  两人都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辈,结果因为两人的不和辽事被闹得愈发不可开交。
  最后在朝中诸公和皇帝的调解下,熊蛮子堂堂辽东经略竟然被调离了辽东。
  对于经抚不合这件事,北京城的老百姓当然是知晓的。
  大明的朝廷就像是四处漏风的破房,有什么事情发生,北京城的老少爷们总是会第一时间知道。
  自古以来,北京城的老少爷们最爱谈的就是天下大事,因此个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恨不能以身代之。
  因此他们经常都是长吁短叹,直呼大明朝的前景不妙。
  但是就在这一天,北京城外一名骑兵忽然向城门狂奔而来。
  守城的士兵正打算拦住他,就在这个时候一句话语从他的嘴里传了过来。
  “八百里加急!快闪开!挡我者死!”
  听到这里,那些士兵连忙退了下来,同时命令那些进城的百姓和流民赶紧闪开,以免影响到这个报信的骑兵。
  “边关急报!镇江堡大捷!”
  就在进城的一刻,这个骑兵大声喊道。
  一听到这里,周围的人们都沸腾起来。
  “镇江堡大捷?镇江堡是哪里?”
  很快就有人问道。
  很多人都回答不上这个问题,毕竟镇江堡实在是偏僻了点。
  而且这年头信息不发达,很多人连几百里外的地方都没去过,更何况是数千里外的辽东。
  随着这名骑兵的一路高喊,知道镇江堡大捷的人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北京城好歹也是人才济济,很快就有辽东北当过官的人告诉他们,镇江堡是靠近鸭绿江的一个军堡,本为抵御倭寇所用。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疑惑,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会传来捷报。
  边关战事一向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事情,更何况是朝廷接连战败下打了一个大胜仗。
  于是镇江堡大捷就成了人们的热点讨论话题。
  一些有些门路的纷纷派人打听,朝会解散后,人们终于明白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练兵游击毛文龙大人率兵200余,远赴三千里外海疆,不仅克复沿海诸岛。
  而且结识了一股义匪,在这股义匪的帮助下,他们不仅攻破镇江堡,斩敌千余,而且附近诸堡闻风归附,复地数百里。
  当为大明和后金开战以来第一大捷。
  知道这个消息后,很多人都是瞠目结舌,朝中诸公羁縻无数,集结数十万大军都是连战连败,反而是被这区区200多人取得了大胜。
  这可真是怪事。
  而且据说朝中诸公对于毛文龙都是诸多赞赏,纷纷请求给毛文龙增派援军,调拨物质,加派银两。
  圣上对此当然是一概应允,并且决定破格提拔其为参将。
  消息传出后,北京里的老少爷们都是大喜。
  很多人纷纷摆酒设宴,庆祝这一场难得的大捷。
  当然,对于这一切朝廷都是乐见其成。
  最近辽东的坏消息简直就扎堆,一个接着一个。
  这一大捷好歹能够安定那惶惶的人心。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朝廷的圣旨并没有被很好的执行。
  那些援军要么根本没有动身,要么赶到三岔河后就裹足不前,甚至连一点物资都没有拨到毛文龙的手上,毛文龙在天启元年收到的只有可怜的1700两银子,当然这点银子还要经过官员层层扒皮,能分到毛文龙手里的能有800两就不错了。
  除此之外,半点物资都没有。
  也就是说,如果200人算的话,每人能领到4两银子,这还不算战死的将士抚恤。
  当然,如果再加上毛文龙刚招收的新丁以及吕岩手下的那些人,他们能分到手里的绝对一两都不到。
  而毛文龙是五月出发,到年底一共是8个月。
  因此如果光靠朝廷发下来的银子,毛文龙的手下别说杀敌了,绝对会被活活的饿死。
  所以,这一年毛文龙只能孤军奋战。
  ******
  ******
  就在吕岩为女真人的反攻而备战的时候,辽阳城。
  攻下辽阳城后,**哈赤就一直非常忙碌。
  他一方面发布非常有名的计丁授田政策,所有汉人的耕地全部都被剥夺,然后再集中进行划分,每三个男丁合种一公顷地。
  当然他这么做并不是好心,想要实现伟大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从汉人身上吸血,以供养自已的军队。
  而且他老年的时候,这个政策也被他完全推翻。
  他年老的时候不仅大肆屠杀汉人,而且那些汉人全部被他赶到农庄去做奴隶,就连军队里的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他还打算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辽阳城,为此他还征发了大量的汉人去建新京。
  当然,他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很多后金大臣的反对。
  他们觉得赫图阿拉很不错,那里依山傍水,还有很多自己的产业,他们早就住惯了。
  搬到辽阳城的话,他们会感觉不习惯。
  但是**哈赤却一意孤行,执意要搬迁到辽阳。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努*尔哈赤的决定没错,正是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赫图阿拉搬到辽阳之举,使女真人摆脱了蒙古人那种抢一把就跑的习惯,从而真正的进入和大明争霸天下的层次。
  除了这些之外,很多汉人都被赶出了辽阳。
  **哈赤为了避免女真人被汉化,保持女真人的战斗力。打算让女真人在辽阳城里抱团居住,不和汉人混居,当然那些汉人的祖产全部归他们了。
  再加上强制剃头等一大摊事,最近**哈赤一直是忙得焦头烂额。
  不过镇江堡发生的事情终于还是打乱了这一切。
  “启禀大汗,新城赵游击派人来报,镇江堡附近突然出现一股明军。这股明军大约有四百余人,他们以练兵游击毛文龙为首,不仅攻破了镇江堡,而且占领了附近大片的领土。汤站和险山的堡官被那些堡民抓去献给了毛文龙,宽奠和叆阳等均已经向敌人投降。他们还大肆扑杀女真人,数百里之内的女真人几乎被扑杀一空。”
  一天**哈赤正在召开八大固山会议的时候,一个亲兵拿着一份前方军报走了进来。
  “你说什么?快拿来我看看。”
  **哈赤听了不由大惊。
  那些贝勒也是大为惊讶,这个毛文龙是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的,怎么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
  看完亲兵递来的报告后,**哈赤的脸色变得阴沉无比。
  自打和大明开战以来,他可以算是百战百胜,没想到竟然在阴沟里翻了船,被几百个明军捅了*菊*花。
  “父汗,一支小小的明军也敢冒犯我们的虎威,不如果让我带领人马去灭了这股明军。”
  这时候大贝勒代善说道。
  自从代善被曝和**哈赤的福晋有染已来,在小心谨慎的同时,还不停地努力表现,以挽回自己在**哈赤的印象分。
  只要**哈赤吩咐下来的事,他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
  因为他知道**哈赤是个非常心狠手辣的人。
  他不仅杀了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自己的大儿子褚英,还杀了那个和他有染的福晋。
  杀妻杀弟杀子说得就是**哈赤这种人,虎毒尚不食子,**哈赤的灭绝人性由此可见一斑。
  皇太极眼中精光一闪,也站起来说道:“父汗,这种小事还是交给我吧。最近辽阳的事情千头万绪,恐怕还需要大哥亲自坐镇。”
  **哈赤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知道他们又在暗地里较劲了。
  代善没有说话,但是他的脸色还忍不住一变。
  所有曝光他和**哈赤福晋有染的源头都指向皇太极,本来褚英死后,代善顺利晋升为长子。
  再加上手上掌握着二旗人马,实力极其强大,**哈赤死后他接替汗位几乎是众望所归。
  但是这件事情一出,他接替汗位几乎为零,**哈赤不杀了他已经算是不错了。
  因此八旗最强大的四王中,莽古尔泰有勇无谋,**哈赤不可能将汗位传给他。
  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哈赤对他提防甚深,不杀了他已经不错了。
  因此**哈赤将汗位传给皇太极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没有人能和他争。
  现在**哈赤年事已高,皇太极虽然手上只有一旗人马,但是在后金中却是威望日隆,暗地里巴结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镇江堡的那股明军数量不多,只要派去大军一定能够剿灭,很明显皇太极并不想他立下这个功劳。
  对于他们之间的暗斗**哈赤是乐见其成的,这样更有利用他地位的巩固。
  因此**哈赤没有点破他们的心思,而是沉着脸说道:“你们两个不要急,这次你们都有事做。”
  代善脸色难看地看了皇太极一眼,而皇太极则抱以微笑,就像是没有看代善的不善一样。
  “阿敏、皇太极。”
  “侄儿在。”
  “儿臣在。”
  阿敏和皇太极连忙应道。
  “我命令你们各带三千人马,前去镇江堡平叛,凡是敢从贼之人杀无赫。平定叛乱后,尽迁镇江之民于内陆。”
  **哈赤用一种极为阴冷的语气说道。
  “遵命,大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