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飘在大唐 >

第66章

飘在大唐-第66章

小说: 飘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打也可不打也可,皆有利弊。

文官指责武将闻战而喜,不过是想要立功邀赏,执民脂民膏于不顾。武将则指责文官只是一味保守,不知居安思危,岂不知打跨敌人便是保证自身安定,高丽暴厉,向来有占新罗、平百济,统一辽东之心,若真让它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则对我中原将是一大威胁,决不可坐视不管,纵虎为患。

李世民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李愔,向李靖问道:“说说理由。”

李靖笑了笑,眼睛也飘了一眼李愔,说道:“打的理由只有一个,打得过。”

李世民点头大笑,说道:“当年神尧皇帝,为了平定天下而不得不与突厥称兄弟,便是一样的道理。贞观四年,卫公灭突厥,大震神尧皇帝生平之志,才解天下人之误会。”

“打得过”!好简单的理由。李愔心头砰然大跳,豁然开朗,挑起一场战争唯一的理由——“打得过”!战争无论正义与非正义,最先权衡的应是双方的力量。打得过才打,才是最冷静而明智的选择。打不过也要打,不是挑起战争的理由,而是应对战争的理由。

李愔想到刚才自己所说的原因,相对于此未免太小儿科。什么仁义道德,其实都是虚的,只能作为出战的借口。这个道理显然父皇与卫公不说自明,之所以说出来不过是在教导自己。

李愔心中凛然,刚才被父皇夸奖的志得意满一下飞到了爪哇国,态度更加恭敬起来。

李世民看了看李愔,满意地点点头,向卫公说道:“如今我大唐兵精将猛,四海皆平,唯剩辽东,我要趁着年岁还不算老,解决掉这个难题。”

李靖点头笑道:“圣上英明。”

李世民微微一笑,转口问道:“卫公以为若战,我们眼下要作的准备是什么?”

听到李世民如此问,李愔立时收回心神,忙附耳细听。

“辽东不比突厥,吐谷浑。突厥等地不过游牧之族,以骑兵善战为主。只要我大唐兵马够强,足以一战。高丽一向以我中华为师,深受中原影响,善于守城。尤其是自贞观五年,圣上派长孙师将到高丽毁‘京观’,收敛前隋战亡尸骨以来,高丽便慌慌不可终日,担心圣上征讨,一直在作战事防备。自扶余至大海间修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城坚地险。因而辽东之战必然有许多攻艰战,应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不易仓促而行。”

李世民连连点头:“吾当年平定中原,对于坚城之利深有感触。当年河东之战,与屈突通在潼关相持一月有余,神尧皇帝几欲放弃长安。”

李靖眼中露出笑意:“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半葱,不逢屈突通。屈氏兄弟铁嘴钢牙的确不易对付。潼关向为长安东门户城坚难攻。”

这句话乃是当年长安城流行的谚语,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想起当年屈突通决不投降,后来却又成了大唐二十四功臣之一,如回到当年的金戈铁马中,一时出神。

“卫公以为要攻辽东,如何进攻为好。”

“水陆并进。”

“当年,隋帝也曾用此法。”

“隋帝征辽失败,但也不能说这个战策不对。”

“炀帝的文才武略,都是好的,朕常自思,如若比武功兵法,朕或许能比。但如若比文才,朕决对不是对手。若论聪明识人,炀帝皆是无人能及的人物,为何会落到全民皆反的地步?”

“圣上所言不错。圣上与隋帝皆是天纵奇才,只是隋帝性格太过于持才傲物。圣上却胜于宽仁豁达。隋帝见有人诗文胜过他,也会不高兴。圣上却更喜欢交游。因而正如刘文静当年所言,圣上‘有魏武帝之武功,有汉高祖之胸襟’。隋帝自持才高、嫉妒他人,岂能与圣上相比而论。”

“卫公谬赞了。”李世民大笑,知道李靖一向不爱拍马屁,今日说这些出来,自然是由于自己引他说出,二来主要还是说给李愔来听。见李愔神态恭敬,仔细受教,心中大慰。

“隋之所失,即我之所鉴。”李世民低头沉吟片刻说道:“前隋四次征辽,虽然失败。但水陆并进的战略实为可取。只是这样一来要准备战船,只怕这场仗要放到明年再打了。”

李靖点头道:“辽东苦寒,作战时机只合在四月至十月间。今已二月,仓促之间不能备齐。要战至少也要到明年开春了。”

李愔想起杨悦说的“今年不战明年必战”,嘴角不由微露笑意。

李世民略有点诧异的看了一眼李愔,想了想又问道:“卫公以为,薛延陀会不会伺机而动。”

李靖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此事,立时说道:“夷男父子多疑虑,圣上安排得当,无防。”

李世民点头道:“朕真后悔当年听从魏征之言,没有趁胜追击,一举将它歼灭,以至于留下今日之患。”

沉吟片刻,自语道,“派执失思力领兵驻防当无忧。”

“圣上英明。”李靖笑看李愔,说道,“准备作战,圣上却又故意示以不战。”

李世民微笑点头:“因而朝中还在议论不休。”

李愔心中暗自叹服。知道父皇与卫公李靖今日谈话,多处是特意说给自己,教导自己如何处理战事。心中感慨,的确长了不少见识。

李世民看了看李靖,突然问道:“卫公今年七十又三了吧。”

李靖怎么会不解其意,忙伏首言道:“臣虽年迈,尚且能饭。愿为圣上效犬马之劳。”

李世民关切的看了一眼李靖的脚,叹道:“卫公足疾还是如故?”

“无防。臣向来只有闲出病来,一打仗便什么病都没有了。好男儿征战四方,当驰骋疆场。怎可老死家中,令人垂怜!”

李世民击掌大笑:“闻战而狂,果不其然。大丈夫当平定四方,岂可安逸于家中。”

李愔听了二人对话,不由血气上勇,大喝一声“好”:“父皇,儿臣请往疆场效力。”

李世民满意地拍了拍李愔的肩头,笑道:“战也要到明年再战,到时再说不迟。”

……

(求推荐、求收藏、谢谢大家多多支持啊!!!!!!)

第六十八章 顺风顺水(一)

除了天下诗社的意外成功之外,杨悦也有不小的意外收获。

诗社成立大会上,令杨悦最为得意的是她与李业嗣最后的“飞人”表演。穿着“滑轮鞋”在众人面前“飞”了一圈,立时震惊全场。

李慎与李贞当下便下了订单,被杨悦毫不客气地恨恨敲了一笔,“五千文一双”。还是打了半价后的价格。正式价格“一万文一双”。

一品官月俸不过八千文,加上食料、杂用总共一万一千文。只有亲王才是一品,国公不过从一品。一个亲王一个月的月俸不过才买得起一双鞋,这双鞋可谓是天价。而一个九品官的月俸总共是一千三百文,唐代的月俸还包括办公费,因而一个九品官不吃不喝不干活,也要七、八个月才能飞买得起一双鞋。

杨悦给滑轮鞋起了个名字叫做“飞鞋”,是她计划中的“飞”字系列产品中的一个,以后还会有“飞板”、“飞鸢”……

当杨悦说出“飞鞋”一万文一双时。

李业嗣的小脸紧张地涨得通红,担心地问道:“一万文一双,太贵了,能卖得出去么?”

杨悦则嘿嘿地奸笑:“贵?那是咱的特点。咱就是要贵,不贵还没人买呢!”

等到几天后,订单纷纷而至时。

李业嗣又张着兴奋的小脸,后悔不迭地说道:“早知道,还不如不给越王、纪王打折。白白损失了一万文的收入。”

杨悦哈哈大笑,李业嗣这小子果然是可造之材,立刻便露出了奸商本色。敲敲他的小脑瓜笑道:“没有他们两个做广告,咱们哪来那么多订单?”

“广告”是什么东西,李业嗣不大明白,这几天他却是一直在即紧张又兴奋中度过。

几个木头轮子,几个铁片,能卖出“一万文”的价格。望着一堆堆的钱,李业嗣有点作梦一般的感觉。他对这个如同天上掉下来一般的“二哥”,现在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因而对于杨悦说什么,他是言听计从。

但对于杨悦坚持要他将“大唐军神制造”几个字刻在滑轮上,还有一小行奇奇怪怪的字刻在它的下面表示了费解。

“二哥,这‘大唐军神制造’几个字,我能明白,咱们是要成立一个‘大唐军神制造厂’,是咱们的字号。但是为什么非要刻上那串怪字?象蚂蚁一样,曲曲弯弯,不太象字。”李业嗣追着杨悦问道。

“蚂蚁一样?”杨悦见他将阿拉伯数字说成蚂蚁一样,不由呵呵笑了起来。想一想阿拉伯的文字,除了那几个数码之外,还真象蚂蚁,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处下笔写起。

“那个叫大食数字。跟咱们的一二三四一样,是数字。”杨悦解释道。

“数字,那也叫数字?”李业嗣疑惑地问道,不过杨悦说什么便是什么,已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那串数字组成的数码叫‘编号’。记录着咱们产品的编号,标明它是第几件产品。”

“为什么标它?有咱‘大唐军神’的字号,还不成么?为什么还要编号?”

“这个你就不懂了吧。”杨悦神密地笑道,“山人自有妙用。”

杨悦卖个关子。李业嗣追着问,杨悦却只笑不答。李业诩在一旁看了,也正十分纳闷,见杨悦故意调李业嗣胃口,笑了笑,向杨悦问道:“我也正不明白,那个‘编号’到底有什么用?”

对于李业诩这个兄长的问话,杨悦不好不答,嘿嘿一笑,解释道:“咱们这个滑轮鞋创意虽好,但结构简单,如果大家醒过神来,便会发现,找个木工便能做出来。之所以要打上咱们‘大唐军神’的字号,是要让大家形成一个‘品牌’意识。这个东西毕竟是咱们首先创新出来的,有得天独到的优势,是最为正宗的,其它人再做不过是仿冒而矣。

打上编号,第一是为了仿伪,咱们卖出的‘飞鞋’数量有限,而且有去向可查。如果有人敢冒冲‘大唐军神’的字号,通过编号能查到。一查便知那个是仿冒的。再次,可以表明拥有这双鞋的主人是第几位拥有这双鞋的。咱们创造的东西,是世上绝无仅有的东西,数号越靠前,证明拥有这个东西的时间越靠前,因而这也代表着一种身份。或者说一种对最新事物的拥有的时间,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若干年后,没准还能成为古懂。”

杨悦讲得这个道理,到也不难懂。便如名人的字画一般,收藏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古代的金石字画收藏家不少,李业诩到是立时便明白了杨悦的意思。见杨悦能想出如此绝妙的点子,摸了摸下巴,严谨的脸上显出一丝笑意:“这些你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杨悦嘿嘿一笑,心道:这不过是后代一种普通的营销手段而矣。被她拿来运用到古代,不过是大唐没有专利权保护法,她想了一夜才想出的点子。

杨悦想到他们目前造出来的东西,工艺不是太复杂,估计很快便会有人模仿。即然专利权不能保证,因而树立“品牌”意识是必须的。好在“大唐军神”这几个字,本身便闪闪发光,卫公府的机械厂用这几个字再合适不过。杨悦的目标便是将品牌打造成行业里的“劳斯莱斯”。市场定位瞄准的是“贵族阶层”,因而产品价格“贵”也是必须的。

但李业诩显然对杨悦的“贵”字策略,不以为然。感觉杨悦将一双价值不过十文的“滑轮鞋”,卖到上万文,太不厚道。

尽管杨悦又进一步改进了滑轮鞋的构造,不是在鞋下面按滑轮,而是按着尺码付带着送人一双靴子,将靴子与滑轮浑然一体。但是那双靴子无论再精美,即使加上了些银饰,也超不过百文价值。

怎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卖得贵反正有人买,又有什么话可说。

******

杨悦到是觉得自己,其实也很厚道。

杨豫之与尉迟洪道的飞鞋,便是免费赠送。一想到一下损失了“二万文”,李业嗣有点肉疼。被杨悦骂了一句“小奸商”才不再说话。

不仅免费送鞋,而且还免费当教练。因而乐得杨豫之与尉迟洪道两人,“大哥”二字不离口。觉得跟着杨悦就是好。他们二人在乎的并非钱,主要是这个面子够大。

不过,杨悦有一个条件:“我们要组成一个‘飞人队’,在街头表演。”这是前话。因为不等他们的飞人队组成,“飞鞋”的订单已排出十天之外。后来便没有特意去表演。再后来根本不用他们再去表演,因为大街上已有人在“飞”着替他们表演。

对于这么个小要求,杨豫之与尉迟洪道两人哪有不从之理。本来俩人就是表演狂,整日在街头闲闹,有这等“正经事儿”要做,更是求之不得,忙连声答应。

“我呢?”李愔见杨悦答应免费赠给杨豫之、尉迟洪道二人飞鞋,笑着问道。

“你?自然也要白送一双。”杨悦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不过,你得出点赞助费。”

李愔听了前半句,正自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