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飘在大唐 >

第63章

飘在大唐-第63章

小说: 飘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中人不是仕女,而是一个年轻的仕子,身材修长,站在一座石桥上吹箫。只有侧半面脸,看上去十分英俊。不知怎么,杨悦一下想到李愔。画中景象与李愔当日在竹桥上吹箫的场境极似。只除了李愔是在竹林里,而画中男子是在一片梅林里……

如果不是知道不可能是李愔,杨悦几乎要以为自己有点魔症了。不过李愔虽然也十分英俊,但与画中的年轻人眉目之间大不相同。仔细观察发现画中年轻人与卫公李靖到是有几分相似。

杨悦心中一动,猜测此人大概便是卫公的二公子李德奖。只是他与卫公有何隔膜?竟然会被卫公赶出家门?

杨悦闲着无事,想起前些日子与武照相互学习绘画。她教武照西方现代绘画的立体构成,而武照教她中国传统画法。便随手拿起书案上的笔,对着那幅“仕子图”画了起来。

画着画着,画得入神,觉得此画与传统中国画画法不太相似,特别画中立体感强烈,似是运用了明暗五调子的方式……

等到画完,仔细对比,发现自己临摹得果然一丝不错。只是仔细观察画中人物,不由哑然失笑,原来她不知不觉中竟然将画中人画得与李愔有几分相似。“仕子图”中的人物,一双卧蚕眉,十分威武。而李愔却是一双剑眉,微微上挑,更多几分傲气。“仕子图”中是一双虎目低垂,而李愔则是一双单凤眼,凤眼半垂极细极长……不过两幅画境致一模一样,如果不仔细看,却也看不出来。谁还会耐烦仔细看画中人的长像?

杨悦正在暗自思忖观看。却听门外一阵“咵嚓、咵嚓”,似脚步声又不是脚步声的声音走过来,伴着一声高呼:“骗了祖父‘白玉’的家伙住在这儿?”

一个少年一阵风似地撞了进来,却不知为何他站立不稳,一声“哎哟”,一个小娘子的惊叫声,连屋门都还没有挨着进来,“叭嚓”倒在了地上。

杨悦不由又好气又好笑,忙走到院子里。见果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将一个十三四岁小婢撞倒在地。正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不知为何,脚下一滑又将小婢压倒。

杨悦拍手大笑:“怎么小小年纪便学会吃人豆腐?”

“吃人豆腐?什么意思?”少年听到笑声,不解地问道。

杨悦指了指少年,作了一个抱的姿式,嘿嘿大乐。少年立刻明白了杨悦的意思,窘得小脸通红。挣扎着跳起来,左右摇摆站立不稳。杨悦这才看清楚,少年穿的鞋子十分别致。竟然是在两只鞋底各装了一只大轮子,不滑倒才怪。

杨悦哈哈大笑起来,心道:这少年大概是想做“溜冰鞋”吧。没想到在远古的唐代,竟然会有人想出“溜冰鞋”这种创意,实在是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绝妙发明。

杨悦刚才听到少年的话,已知他便是李靖的另一个孙子李业嗣。杨悦双手抱肘,笑嘻嘻地看着他。

少年左摇右晃一会,竟然站稳住脚。怒目杨悦:“你怎么骗得祖父的‘白玉’?”

不待杨悦说话,小婢已站起身来,双颊通红,去拉李业嗣:“二公子,回去吧。韩娘子让你过去。”

杨悦知道定是李业诩的妻子担心李业嗣胡闹,惹自己生气。摆了摆手,示意小婢先回去,说道:“放心,我们不会打架,你回去跟嫂夫人说我正要找他玩。”

小婢见劝不走李业嗣,杨悦又如此说,只好回去向夫人禀报。

杨悦看李业嗣能用单轮站住脚,有点暗暗吃惊,仔细观察,原来李业嗣似是用了内力,尽力让自己身体重力不落在滑轮上,才站得稳住,不过如果有人轻轻一推,只怕又要倒下。看了看李业嗣身上衣衫多处有破痕,看来这小子为这双鞋摔了不少跟头。

“这是你自己做的?”杨悦指着李业嗣的鞋微微一笑。

李业嗣似是对自己的创作十分得意,见杨悦注意到自己的鞋,一时忘记了来向杨悦兴师问罪,小脸一扬问道:“怎么样?”

“很不错。这个创新只怕也是划时代的。”

李业嗣听了虽然没太听明白后面的词,但“很不错”一词是听到了。知道杨悦是在夸赞他,更加得意起来:“我滑给你看。”

说着便在院里作飞翔状,滑动起来。可惜好景不长,被一个小石子儿一绊又摔倒在地。

杨悦忙笑着跑过去,将他扶起来。少年还有点不服气,挣扎着不让杨悦扶。

杨悦松开手说道:“我给你个小小的建议,改进一下。你这鞋底的滑轮太高太大,做小点,多做几个,做成一排,那样滑行起来,便不至于摔倒了。”

李业嗣能想出这种东西,自然是个行家,听了杨悦的建议,立时眼前一亮,笑道:“呀,对啊,我怎么没想到?”立时把鞋脱下来,爬起身便往外走去。

走了半截,又回过头来,殷切地向杨悦道,“二哥,跟我一起去吧?”他到是变得极快,刚才还恨不得骂杨悦一顿,一眨眼功夫已经叫“二哥”叫得很甜。

“好呀,我也正要见识见识你的本事。”杨悦被他这一声二哥叫得有点发愣。那李业诩叫自己“妹子”,显然知道自己是女子,这家伙叫自己“二哥”,看来又将自己当男子。这哥俩怎么叫得不一致啊。一会儿自己是以女子自居还是男子自居?

跟着李业嗣一路到了另一个偏院中,杨悦看到眼前的境象,不由目瞪口呆起来。看来这里是李业嗣的院子,满院子乱七八糟,东一堆西一堆什么都有,木板、铁轮、铁棒,半成品……到象是个木匠或者铁匠住的地方。木凿、推刨、钢锯……应有尽有,还有各种打铁用的工具……这里简直就是个机械工场啊。

“这是什么?”杨悦指着一个似马非马,似牛非牛的庞然大物问道。

“这是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诸葛亮的秘技?”杨悦唬了一跳。

李业嗣点点头,顾不上与她多说,已拿起钢锯在锯木棒。

“这些都是你弄的?”杨悦有点不可思议地问道。

“不是,大部分是大哥弄的。”

“大哥?”杨悦想起那个总被人欠了二斗谷子的李业诩,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有这个“雅兴”。

杨悦围着“木牛流马”看了半晌,没看出什么门道。

心中暗暗纳闷。从“动力学”的角度看,没有“力”的作用,机械不可能自己移动。所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除非在高坡向下借助“势能”才能自动行走。否则便是在里面装有“发动机”,木牛流马自行移动的可能性等于零,因为它违背了机械原理。

杨悦望着李业诩地木牛流马,里面构造极其繁杂,不知道是否真能自行移动,莫名其中懊妙……

(求收藏、求推荐,各位多多支持啊,谢谢!!!!!!!)

第六十五章 木牛流马(下)

杨悦一面讲一面画,把现代“旱冰鞋”的结构画出来给李业嗣看。李业嗣在这方面极有天赋,不等杨悦画完,早已明白,立时开始制作。

画线、拉锯,打磨……不愧是将作少匠的儿子,对机械制造有天生的灵感。天知道他们也是卫公李靖的孙子,怎么会对兵法不感兴趣?

其实杨悦不知,军械在战争中一样重要。军器在古代就是木匠与铁匠的活。卫公李靖自身除了兵法奇诡之外,就是对军械十分有研究。这也是在实战中得来的经验。大儿子李德骞好器械也是遗传自李靖的绝学。

杨悦帮着李业嗣捣捣鼓鼓,竟然在不到一个时辰之内便坐好了木制滑轮,一共八个。用铁皮和铁卡子抓紧固定到鞋底上。李业嗣穿上滑行,有不合适的地方又调试几次,一双完美的“滑轮鞋”很快制作成功。

院中青砖铺地,虽然没有现代的水泥地面光滑,滑动起来却也十分流畅。李业嗣单轮都能滑,更何况被杨悦改进后的真正“滑轮鞋”。滑起来得心应手,十分畅快,与自己开始必须小心拿捏着滑行,象是在表演杂技大不相同,体验到滑旱冰的真正乐趣,边滑边大声欢呼。

杨悦本来也是此中高手,看到李业嗣玩得通快,心头大痒,忙请李业嗣帮自己也作一双。李业嗣毫不推辞,三下五除二,熟能生巧,不到两刻钟便为杨悦作好。二人在院中你追我赶溜起旱冰来。

俩人玩得兴起,自然不会只在“机械工场”院内玩,在卫公府四处飘荡,欢声笑语。府中一下子热闹起来,婢女仆丁都躇足观望,拍手叫好,看着二人嬉戏。

李业诩的妻子,韩娘子原本担心李业嗣找杨悦麻烦,等到她出来看时,见二人玩儿在一起,也站在房门口看二人玩儿。

只是唯一遗憾的是,府中院门太多,而且大多院门有高门槛。李业嗣学过功夫,根本看都不看,径直跳过去,如履平地。杨悦却不能,只能小心奕奕,扶着门边走,因而落在李业嗣身后。

李业嗣回头笑她:“追不上了吧。一个小小的门槛,也跳不过来,还是我技术高。”

杨悦不服,便学着他的样子去跳,结果别说跳过去,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幸亏一个人影迅速地蹿过来扶住了她。定睛看时却是李业诩。看身形也是个功夫高手。

杨悦刚要说声谢谢。李业诩却已皱眉说道:“胡闹!”也不知他是在说杨悦,还是在说一旁哈哈大笑的李业嗣。

韩娘子忙走上来,先向杨悦关切地问了有没有伤着,才向李业嗣说道:“郎君这么早回来了,今天不是要值守么?”韩娘子已有身孕,快五个月了,身体微胖,脸上温柔慈爱,是个性子极绵的人。

杨悦这才知道李业诩原来去“上班”去了,她已知道李业诩现在在军械监作丞。军械监属兵部,管理甲弩武械,是个七品官。

看来是因为杨悦第一次到府上,他告了假专门回来陪杨悦吃饭。杨悦见他还是一幅不苟言笑地样子,暗暗心道:“原来是个面冷心热的人。”

等到吃完饭,杨悦想起李业诩的“木牛流马”,将自己的疑惑说出来:“没有外力,单纯一个机械怎么可能会自己移动呢?”

“只要构造合理,还是能够作到。”李业诩一幅胸有成竹地回道。

“怎么可能?这有违……”杨悦很想说“这有违动力学原理”,想了想还是说了句,“有违自然规律呀。”

“规律?什么自然规律?”

“一个东西要想移动,必然会有一个力量作用才行,不论是拉力、推力,或者是借助风力、人力,但是如果没有力的作用,怎么可能动呢?”

“嗯。”李业诩大概没想到杨悦会想到这些,诧异的抬头看着她。

“一个纯机械的构造,如果没有力,它自身如何能动?”

“只要设计精巧,还是能够。许多机关都是机械构造,不一定非要靠外力。”

“机关?”杨悦想到电影中有很多古墓中常设机巧的机关,一触即发,的确是单纯靠了机械自身的构造,但是那也要触动机关才行啊,想了想,又道,“机关一般是设了弹力之类的装置吧,那也是借了力呀。”

“没错。”

“难道木牛流马也设了弹力机关?只是一弹之下能走多远?又不象发条一样……”杨悦灵光一闪,突然间象是捕捉到什么。对啊,“发条”这东西,不也是机械构造么?后世的机械表不就是纯机械的东西?难道说“木牛流马”是用了“发条”之类的机械动力构造?

想到此,杨悦不由大为激动,忙问道:“木牛流马是否快要造成,真想看一看。”这可是古代的“机械人”啊。

李业嗣在一旁撇了撇嘴道:“早着呢,缺东少西怎么造?”

杨悦大奇:“缺什么东西?买来不就是了?难道买不到?”

“怎么会买不到,只是没钱怎么买?”

“没钱?”杨悦更加大奇,“大哥没钱么?”卫公府这么阔绰的地方,会少钱花?真让人想不到。

“这些年,你大哥将所有的俸禄都用在了那些木头、铁片上,不知扔进去东少钱……”韩娘子幽幽地说道。

李业诩尴尬地咳了一声,瞪了韩娘子一眼:“妇道人家知道什么?”韩娘子当即住口。

“我院里的那些东西花了不少钱吧。”杨悦突然意识到,自己那个小院极尽奢华,难不成把李业诩给花穷了。

“没花几个钱,院子里大部分的东西原本是二叔留下来的……”

李业诩话音未落,李业嗣已说道:“谁说的,我听嫂子说,你那院子可是花了大哥两个月的俸禄……”

“别听他们瞎说,咱府上虽然不是特别阔绰,但也不至于没钱……”李业诩忙说道。

杨悦仔细推想,卫公府如今只有李业诩“上班”,唐代俸禄较低,分年俸与月俸两部分。一个七品官年俸八十石,月俸一千七百五十,加上食料杂用三百五十,月收入不过刚刚二千。另外有职份田四顷,加上职事官给二顷五十亩,总共不过六顷五十亩。收入有限。

一个七品官养着一个从一品的卫公府,府中婢女、仆从都靠他这些俸禄来养。看来李业诩养这一个大家庭一定很不容易。特别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