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飘在大唐 >

第54章

飘在大唐-第54章

小说: 飘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我们成立诗社,只要写得好便可发表。甚至还可开个‘灌水版’,无论好坏都可以发表,便可免去那些没有钱但有才的诗人不能出人头地了。”杨悦继续说道。

“灌水版?”

“就是写得不怎么样的。万一咱们诗社的评论组漏了一两首好诗,发到‘灌水版’也不至于埋没。”

李愔眼中一亮,连连点头笑道:“真是个好主意。成立这样一个诗社当真是再好不过。”看了看杨悦说道,“钱资之事你不用发愁,无论多少我完全支持。”

尉迟洪道虽然并未完全了解内中门道,但也感到是一橦好事,便拍案叫好:“我举双臂赞成。我要第一个加入。”

“只怕你第一个不了,我成立的自然是第一个。”杨悦打趣地说道。

“那我就第二个。”尉迟洪道与杨悦是“吃包子”的交情,看杨悦越来越顺眼,对杨悦的提议十分心折,依他一向的傲气,居然甘心从口中说出第二已是十分难得。

“第二也不是你。”杨悦嘿嘿一笑,说道,“蜀王既然出资,自然他是第二。”

“不行,那就由我出资。”尉迟洪道叫道。

“你?你以为谁都可以出资么?”

“反正是钱,谁出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

“怎会不一样?”

杨悦看了一眼李愔,笑道:“蜀王说有什么不一样。”

李愔心中已明白杨悦拉自己入伙,自然是要防着高阳公主等人来捣乱,笑嘻嘻地回看了她一眼,说道:“是找‘挡箭牌’么?”

杨悦微微一笑道:“是。你怕了么?”

李愔虽然知道杨悦故意激自己,但是他岂会不答应,心中暗叫一声“好个鬼丫头。”哈哈笑道:“怕从何来。”

杨悦眯起眼眼,拍手大笑。自己今天终是没有白来。

尉迟洪道不解地望着二人,说道:“什么怕不怕?”

李愔笑向尉迟洪道道:“给你说了,你也不明白。选出资人,就象一个女子要嫁人,自然要挑选一个中意的人……”边说边笑看了一眼杨悦。

杨悦没想到他如此作比,不由翻了他一个白眼,口中却也不好反对,自己要利用他对抗高阳公主,当然是看中了他的身份。

“什么女子,意中人?长安公子又不是女人,挑也要挑个女子当意中人,挑你干什么。”尉迟洪道更是不明此中道理。

“这个——你去问她。”李愔继续笑吟吟地望着杨悦。

杨悦脸上一红,恼道:“你们再胡说八道,便不准你们加入诗社。便是不用你们,自然也有的是办法……”

李愔忙道:“好,好……不说就是。诗社却是一定要加入。费用全由我来出。”

富嘉谟这才发现杨悦在蜀王面前原来如此放肆,又见李愔美滋滋地没有一点恼意,更加暗自纳罕。

“那到不必,诗社成立后,如果正常运转,估计自付盈亏没问题。主要是如果万一有事儿,你出面帮着处理好便可。”杨悦看了看李愔,微微一笑。

“这个放心,你不说我也会处理。”李愔点头。

见杨悦说正在找社址,又说道:“不用去别的地方,我这里西面有一座院落,闲着也是闲着,拿去用便是。”

杨悦见诸事皆宜,十分满意。富嘉谟见有蜀王出头,心中更加有底,乐得直合不陇嘴。便要忙着去向裴炎等人宣布这个好消息,先请辞去。杨悦本待也要走,却被李愔坚决挽留吃午饭。尉迟洪道也是谈兴正浓,不肯让她走。

杨悦伸个懒腰笑道:“这一日一直在吃,不是吃‘馒头’就是吃酒,午饭还能吃得下去?”

……

第五十四章 蜀王府的“馒头”(下)

上午吃了包子,中午饭竟然还是包子。不过这次的包子却变小了,符合杨悦所说。原来李愔已暗中吩咐厨下重又蒸了“馒头”。这次的“馒头”除了没有现代“包子”的形状,还是一幅“馒头”样之外,已完全象龙眼儿包子一般大小。玲珑剔透,令人观之而不忍食之。

尉迟洪道却没有同样想法,早已一口塞下三四个,唔唔叫道:“太小了,不过瘾。”

瞅着他的吃相,杨悦与李愔大笑不已。二人还好,各自吃得十分文雅。王府里的盘筷都很精美,特别是杨悦用的筷子是“金镶玉”,李愔与尉迟洪道用的却是纯金的金筷。

正吃间,越王李贞来找蜀王。李愔便让下人叫他直接到后花院子里来。

李贞见到杨悦也在,没好气地翻了一个白眼。当日黄四娘没有得到花魁第一,心中已十分不乐。又见黄四娘投花给长安公子,对长安公子便生出十二分意见来。

杨悦当然不知道这些,见他对自己爱理不理,只微微一笑,也不理他。

李愔却明白越王心思,杨悦是女子的事儿却不好对李贞说明,只嘿嘿笑道:“八弟改天作东,请长安公子将黄四娘让给你便是。”

李贞却不识好歹:“黄四娘又不是他的,凭什么要请他。”

杨悦始才明白原故,当下嘿嘿一笑道:“对啊,凭什么让。黄四娘中意我,我凭什么让给你。”

尉迟洪道对女人一向很不上心,不知道黄四娘是谁,见是长安公子也喜欢的人物,奇道:“黄四娘是谁家小娘子,很美么?”

“黄四娘是花魁大赛的花魁三甲。”

“噢,一个妓女,为一个妓女何必伤了自家兄弟情义。”尉迟洪道不以为然。

“谁跟他是自家兄弟。”李贞撇嘴斜睨杨悦一眼,十足一个小太保神气。

“本公子也正不想跟你是兄弟。”杨悦怪眼一翻,也鼻孔冲天。

李愔怕二人越说越僵,忙向杨悦笑着眨眨眼,示意她不必多说。偏杨悦不肯理会,眉头上扬,嘴角露出一丝邪笑:“谁若敢跟我抢黄四娘,我跟他没完!”

李愔知她明明是个女子,却偏要故意顽皮,无奈地笑笑,忙转开话题,问李贞:“你怎么这会儿才来,一早不是就让你过来吃酒么。”

李贞狠狠地瞪了杨悦一眼,才回道:“被父皇叫去问话。”

“你又闯了什么祸?”

李贞扭捏一下,讪讪地道:“不是闯祸。父皇只不过想起我母亲的诞辰快到了,问我准备了没有。”

“哦。你见父皇心情如何?”李愔见他神情,定是被父皇骂过,知他在众人面前不好挑明,便不再追问。

“谁知道哩。我去时,父皇好象正与长孙司徒、房相、褚大夫,还有李尚书商谈辽东的战事儿。”

“圣上要向辽东开战了吧!”尉迟洪道见说到战争,立时象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起来。

“打肯定要打,只是什么时候打却是关键。”李愔若有所思地说道。

杨悦对于辽东之战还是有点历史印象。见李愔一语言中的,不由连连点头:“蜀王说得不错,今年若不出兵,明年一定会出兵。”

“不过我看两仪殿里议论的很热闹,父皇到底会不会答应开战,还是问题。”李贞见杨悦肯定,便否定。

“要我说还议什么议,直接马踏辽东,踏平为止。”尉迟洪道很血醒的挥一挥手,便似是已披甲上了战场一般。

“说的容易,要打一场战争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杨悦笑着向他泼冷水。

“有什么复杂,打就是打呗,点卯出兵,费什么劲儿。”尉迟洪道简单直接。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历来因为粮草不济而败北的事儿比比皆是。最起码也要准备粮草吧。”杨悦未读过兵书,评书看过不少。

“咱大唐最不缺的便是粮食。”尉迟洪道辩道,“只沧口仓里的粮食也足够用了。”

杨悦没想到他的简单直接之下,还有这等见识垫底,只是她一向喜欢辩论,立刻反驳道:“大隋的粮仓也很满,还不一样吃败仗。”辩论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再快意不过的事儿。

尉迟洪道一时被他驳的无言,纳纳地言道:“要你这么说,就不用出兵了。”口气中十二分的不服。

“到不是说不出兵,蜀王刚才也说了,关键是何时出兵。”杨悦笑道,“更重要的是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打就是打,还要什么借口?”尉迟洪道不服地咕哝道。

李愔没想到杨悦一个女孩子对战争如此感兴致,眼过闪过一抹欣赏的笑意,点头说道:“天子之师伐之有道。致少要对国人有一个交待,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过此次出兵却也名正言顺。盖苏文弑杀高丽国君荣留王,竟然虏尸解肢,其残忍承度令人发指。现在自任‘大莫离支’,立了个傀儡王藏为王,挟持朝廷暴政虐民,比东汉末年的董卓更要残暴三分。去年六月来向我大唐讨封,父皇当时便有意讨伐,只是四月间刚刚出了太子之事,无心理会才暂时作罢。去年冬天他竟然又联合百济攻打新罗,父皇本来要出兵,只因天气太冷,不适合出兵,才派相里玄奖去劝止。哪想到他竟然不理,正好给我们借口……”

盖苏文在传统评书里也是很有名的人物。杨悦在后世听过不少评书,对盖苏文还是有些印象。据说他与单雄信还有点莫名其妙的关联。在传统评书中,单雄信与李氏父子的恩怨很深。因为李渊无意中将单雄信的大哥杀了,瓦岗大部分英雄归唐,只有单雄信绝不肯投唐,反而去投了王世充。武德二年,李世民在征讨王世充时,还差点被单雄信于乱军之中杀死。王世充兵败,单雄信被俘后瓦岗诸英雄多劝其投降,单雄信却宁死不降,最后被杀。在《薛仁贵征东》中,盖苏文便成了“青龙星”单雄信转世,要向李唐复仇。

评书只是评书,与历史相差甚远。杨悦边想边听李愔分析局势,不由暗暗叹服。李愔怎么看与她起初见到的那个“二世祖”越看越不太一样。想着他在长安街头飚车,再看看他一幅冷静的头脑,条理清楚的分析,不由暗道:“李世民这些皇子真不一般。便是历史上记载的他最不喜欢的皇子,却也不是简单人物。”

正想间,却听尉迟洪道大叫道:“真是士可忍庶不可忍。我天朝给他面子,他竟然不听,胆子也太大了。圣上还想什么,快出兵不就得了。”

“这几日朝堂上一直在议论是否要出兵。”

“还要议论什么,打!”

“总会有许多人认为征伐高阳要劳民伤财。更何况前隋四征高丽失败,前师可鉴……”

“隋炀帝怎能与当今圣上相比,他征不下,我大唐子弟所到之处还不是望风而逃。”尉迟洪道说完,没感到半毫不妥。反是杨悦感到有点过份,看了一眼李愔,毕竟当今圣上是李愔的父亲,但炀帝也是他的外公。

李愔明白她的意思,冲她笑了一下,接着说道:“隋炀帝也不是无能之辈。灭陈统一大隋,又西巡经营西域,打通商道,文治武功不弱。可即便是如此,在辽东还是吃了败仗。说明攻取辽东不是想象中那样容易……”

“对。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杨悦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一语惊人。

果然,三人听了她的话,一齐拍手叫好。

“说得好!”李愔赞道,见杨悦将自己的话提练的如此精辟,大感意外,对杨悦上下打量一番,眼中的欣喜之意太浓。

“隋炀帝是个著名的诗人,在历代皇帝中,才能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杨悦又说道。她这样说到不是想拍蜀王马屁,不过是隋炀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对于她这个学中文的学生来说,最关注这些东西。

尉迟洪道却嚷嚷道:“会写诗顶什么用?能打胜仗么?百万子弟命丧辽东,血醒的教训啊。这仗是怎么打的?!”尉迟洪道虽然少年无畏,但想到父辈提起辽东之战的血醒,也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我常听父皇说,那次失败的原因是大隋天子太过于讲信义,对于这种狡诈小邦,讲天子道义,自然要吃亏……”

“嗯,这些蛮夷之族,那有什么礼仪可讲。我也听人说起过他们自个的姐妹还要嫁给自个的兄弟,真是野蛮愚昧……”谈起战争,李贞一时到也忘记了对杨悦的成见。

“啊,还有这等事儿啊。”杨悦大跌眼镜,只是没有戴着。

“不只是高丽。倭国也是这种风俗,听说许多皇女嫁给自己的叔父为妃……”

杨悦听了,只觉得一阵恶心,正吃在口里的包子全都吐了出来……李愔忙让人帮她捶背、漱口,半晌才还过气来。尉迟洪道却在一旁嘿嘿大乐,李贞也笑的十分畅快。

“还是我中国好,乃是礼仪之邦,《周礼》中早已明确规定,同姓不能为婚……”

“汤汤华夏文明已久,那些番国小民蒙昧未开,自然与我天朝上国无法相比。”

“受不了了,尉迟洪道,我投双手赞成你,还找什么理由,快马踏平辽东,把那些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女人们给解救出来。”杨悦强压着内心的恶心,喘口气说道。

众人大笑。

杨悦越想越不舒服。没想到社会文明发展到这个阶段,还有如此蒙昧的地方。一拍桌子,皱眉说道:“不行,一定要将我华夏的文明传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