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飘在大唐 >

第279章

飘在大唐-第279章

小说: 飘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類只崽铀囊饧晃馔趵钽』蛘咭捕运囊饧不嶂厥印V劣谠酵酢⒓屯醯热烁久挥惺盗τ肜钪慰购猓换岢雎摇H绱怂道矗顒薜幕暗闭嬗屑阜值览怼

然而,蜀王会有异心么?若有异心自己该如何选择?帮李治还是帮李愔?心下纠结,想了一路,却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好在至少李勣表示了并不反对此事,心中稍安。

回到惊鸿宫,有些困倦,杨悦便直接往寝殿去。但见人影一闪,却是徐充容迎了过来。

徐充容原本无病,被杨悦接到惊鸿宫,身体早已养好。

“陈娘子今日来访公主不在,我便代公主招呼了一下。”徐充容与杨悦关系莫逆。不用多加客气,见杨悦回来,随她一同往寝殿去。

杨悦点头笑道:“这就对了。这宫中原是先皇的府宅,说来你也是半个主人。我不在时,你正该帮我招代客人才是。”

徐充容见杨悦说笑,只淡淡一笑,突然说道:“不过这个陈娘子,我不大喜欢。”

“哦?”杨悦笑道,“难得还有徐充容不喜欢的人。”

知道以徐充容的性情,说出不喜欢两个安,已是对那人十分讨厌。又知她向来机敏,看人极准,见她说不喜欢阿难弟子,不由暗奇。

待到坐下来,笑着问道:“说说看为何不喜欢她?”

徐充容却又摇了摇头,道:“说不出为何,只是不喜欢。总觉得她眼中似乎藏着什么,让人不自觉得有一种被窥探的感觉。而且她在此待了许久,我却连她的真容都未看到。”

杨悦笑道:“莫说是你,连我都不曾见过她的真容。”

徐充容不由奇道:“怎么连你都没见过?难道她从不以真面示人?”…

杨悦点头笑道:“这世上有幸见过她真容的人,我知道只有两人,我还没有这个荣幸。”

“哪两个人?”徐充容更加好奇道。

“一个是当今陛下,另一个是滕王。”杨悦笑着将当年在碧溪涧以及当日在慈恩寺的事情向徐充容说了一遍。

徐充容突然皱眉道:“我担心此人乃是公主认识的人。只是为了骗过公主,才故意不以真容示人。”

杨悦不由一怔,暗思徐充容所言不无道理。然而阿难弟子会是什么人?她即是杨夫人的弟子,难不成曾在武府上见过?愣了片刻,却想不出所以然来。如今杨夫人却早已不在武府上居住。对外称是回并州乡下去了,杨悦却知她如今在西域。然而,杨悦虽然知道西域弥勒圣城在天山之中,但具体地方在哪儿却又不知,这些年竟然从未见到过杨夫人。

怔了片刻,杨悦才又问道:“她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儿?”

“她原本坚持等你,见许久等不来,便只好走了。只让我告诉你要小心武才人。”徐充容道。

“眉儿?小心她做什么!”杨悦诧异道,“对了,这丫头气我不肯接她到宫中来住,到现在还不肯理我。前些天让小玉送东西给她,不知见到她没有。”

徐充容摇头苦笑道:“小玉回来说,现在武才人连她的面都不肯见了。”

“哦?这丫头的脾气到是越来越大。定要抽时间去找她好好谈谈才是。”杨悦皱了皱眉道。想起当年让武眉儿入宫,一心培养她走上武则天的轨迹,自己还有许多理想有待她来实现。没想到此时反被她误会,跟自己大闹别扭。将来变成武则天,以武则天的强势手段,还会不会听自己的,不由大是头痛……

第三百一十九章 行香

然而,很快杨悦就明白了阿难弟子为何让她小心武眉儿。

一晃儿,斜雨春风,花开花落,已到了晚春时节。转眼李世民去逝已有一年。

杨悦近日一直忙着与户部尚书高履行进行“柜坊革新”。

高履行反对改革货币政策,但听了杨悦关于现代银行的概念,却十分赞同。二人一合计,立时施行。然而谨慎起见,先在长安、洛阳两地试行。

也是因为柜坊的经营方式容易理解。为方便商人,当时市场中一般都设有“柜坊”。商人可凭“文券”存取钱、帛。柜坊的经营方式与后世不同,非但不给存息,反而还要收一定的“保管费”,类似商铺。杨悦并非没有想过自行开设“银行”,然而想到改革货币长远的目标,还是选择了朝廷来做。

市场由专门的市署与平准署来管理,柜坊原属市署管理。而市署与平准署属太府寺管辖。此时在杨悦的建议下,高履行在户部专门成立了“柜坊署”,将“柜坊”统一纳入国家体系、进行统一管理。

“柜坊署”所做的第一件革新便是“异地存取”。长安城有东、西二市,设有东、西两个柜坊;洛阳有三个市场,设有东、西、南三座柜坊。这第项改革便是在这五个柜坊之间统一调度,可以凭“文券”任意在五个柜坊中存取。

刚一试行,便立时引来一片叫好声。虽然收取一定的“汇费”,众商贩却也无不拍手称赞。亲呢地将这种方式称为“飞钱”。意为钱可以飞。为两地客商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事实上这种业务需求十分普遍,各地在京城的进奏院(各州府在京办事处)偶尔还会受商人所妥,代为运送钱物。

没过多久,便有不少州府的刺史应当地商人请求,向柜坊署申请加入这种“飞钱”体系。

不过,杨悦并没有被一时兴奋冲昏头脑。为谨慎起见,与高履行商议,还是先观察长安洛阳两地试验情况再说。

果然,没过多久便出现了问题。长安城乃是全国最大的货品集散地,特别是从西域来的货物大多先到长安,再向全国市场分散。这样一来,从洛阳存钱,到长安取了钱买货的商人众多。在长安存钱,到洛阳再取的却少。“资金流”单向行驶,不到一个月,长安柜坊的存钱便开始告急。

“柜坊署”原本拟定半年一次调度“货币”的计划,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然而,改做一月一次调度,其间动用军队护送,成本立时爆涨几倍,那点“汇费”岂能承担得起!

赔钱买卖!朝中立时有许多大臣视之如儿戏,反对之声渐多。

杨悦则提出与国库税收结合在一起调度。国库税收的资金流大多是由地方到京城,恰好可以弥补柜坊的缺陷。

办法是个好办法,然而却过于大胆。特别是关联到国库,在政事会上议了几次,始终有人反对。李治一时也维决不下,但为了支持杨悦,只暂时由皇家出资,派了飞骑卫队每月在长安与洛阳之间调度一次。好在长安与洛阳之间距离较近,然而推到全国施行却显然是个大问题。

杨悦虽然知道“银行”覆盖的范围越大越好,却也干着急没有用。好在高履行对于“柜坊”的革新十分热心。对杨悦所说的办法也十分看好。认为这样一来节省了“货币”调度的成本,二来还可节省每年税收的运输成本,乃是一举兼得。因而与杨悦一起上书,跟众阁臣在政事会上唇抢舌箭,经过几番会辩,终于软磨硬泡说服东西台阁,准许二人拿长安司农寺的太仓以及洛阳附近的洛口仓参与到五个柜坊的统筹调度中来。

临夏季节,夏季税收即将开始。第一次税收与柜坊合并,柜坊的前景成败在此一举。高履行与杨悦都十分紧张,便一起到洛阳考察。因而没赶上李世民的周年大祭。

忌日行香乃是自北魏以来,佛教大行其道后形成的风俗。唐代沿续此法,李世民的周年大祭便在感业寺行香。

然而选择在感业寺行香,并非如后人杜撰的那般:李治为了武则天之故,绞尽脑汁与长孙无忌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在感业寺行香,得以与情人相会。而是因为感业寺本身在崇圣宫中,而崇圣宫与静安宫是高祖李渊的别庙一样,乃是太宗李世民在京城的别庙。也因此李世民的众嫔妃才在感业寺出家。而且诏令诸妃为尼也非李世民独创,李渊死后,其无子女嫔妃也移居到静安宫,出家为尼。

因而国忌行香设在感业寺原本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待到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的忌日。李治带百官,携同王皇后一同往崇圣宫感业寺行香。同时诏令诸亲王不必回京,只在各自的封地选择寺院行香。

所谓“行香”其实是佛教的一种法事。不过是燃香布施,追祭先祖。然而王皇后却带了御医同行,不免令人诧异。

焚香、延经、赐斋、布施……一连串的法事,皆由施主亲历亲为。这次的施主却是当今皇帝李治。

帝、后在前,百官在后,依次列班,焚香祷告。

感业寺因是尼寺,延经由女尼担任。这次讲经之人乃是李治的师傅薛婕妤,薛婕妤乃是高祖李渊的妃嫔,隋代著名才子薛道衡之女,经史文才具佳,被李世民选来做了李治幼年开蒙之师。李治一向对她十分敬重。

薛婕妤讲孝经,李治恭身而立仔细听讲。

王皇后端立李治身侧,状貌恭敬,内心却已如焚。好容易捱到延经、斋饭结束。等到布施之时。王皇后与李治并肩立于感业寺观音殿前,一面向众尼布施,一面在人群里寻找武眉儿。武眉儿到底是哪个,她虽有些印象,只是见面太少,终是有点拿不准。

待看到一个身影泪眼望向李治,满面凄楚。王皇后心头一紧,暗忖大概便是此人。

这些日子王皇后虽不动声色,却私自里安排武眉儿之事,武眉儿已于两个月前顺利产下一个女婴。然而那女婴到底是否是李治亲生,王皇后却也吃不准,因而心中一直悬着,十分不安。借了今日之事,王皇后正是要看一看二人关系如何,才能定夺下一步行动。

“明空——”

随着尼寺主持法灯法师的点卯,武眉儿出列,低头走上前。明空是武眉儿的法号。

李治即不知道,也未看出她是武眉儿,更没察觉王皇后的异样。将布施的僧衣放到武眉儿手中,刚要转身去拿另外一件。武眉儿猛然间抬头,四目相对,李治见到是她,不由吃了一惊。

武眉儿已是泪如雨下,拉住李治衣袖,不肯放开。

青灯古佛的生活,令武眉儿清减不少,更添了几分可怜之媚。想起当日光境,李治又是心虚,又是感慨,一时急得汗如雨下。

王皇后看了心头不由一松。再无异议,李治与武眉儿定然关系非同一般。

身后百官也已发现异样,微有吃惊。长孙无忌身为太尉,班次最为靠前,连连干咳几声。李治不由又尴又尬。

王皇后忙上前牵开武眉儿的手,示意宫人将武眉儿带走,才解了李治一时之围。

李治不由感激地看了王皇后一眼。然而,待到布施完毕,李治与王皇后一起回到观音殿侧殿休息,不由更加大惊。

“女儿,哪里来的女儿?”李治瞅着武眉儿怀中的婴孩,万分不解地奇道。

“陛下——”武眉儿唯有大哭,泣不成声。

王皇后在一旁代为诉说了武眉儿怀孕,却被迫到了感业寺,如何九死一生才产下婴儿……

李治越听越是揪心,又有法灯法师作证,便是当日送徐充容出宫的内侍陈玄运也出来作证,不由他不信。

待王皇后说完,李治早已骇立当场,目瞪口呆。

“朕的血脉?!”李治吃惊地看着襁褓中的女婴,磕磕巴巴地惊道,“难道那次……只那一次,怎么会……”

武眉儿哭得昏天地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臣妾带了御医来,正是要为陛下滴血验亲。”王皇后说道。

“滴血验亲?”李治猛然惊醒,不由连连摇头。自己与武眉儿偷情之事,万万不能传扬出去。然而,这女婴即是自己女儿,自己又怎能令其流落宫外。而且,若被人得知武才人尼寺生子,定然会是死罪,那女婴岂不是也要……李治想到此时,看一眼那女婴,粉腮玉颈,异常可爱,早已父性大发,一时间心思转念,不知如何是好。

“感业寺乃是尼寺,朕知法灯法师一向持戒严明,断然不会出错。朕认这孩子是公主便是。”沉吟半晌,李治转头看向王皇后,眼中已隐有期待之意。

“谢陛下,”武眉儿见李治肯认女儿,心下大喜,哭着拜倒在地,“公主生于三月初三,不只法灯法师可以作证,柳夫人也可以作证。陛下当日宠幸臣妾,正值花开之季,十月怀胎,臣妾才生下此儿……”

王皇后看了李治眼神,却知李治想让自己收这女婴为螟蛉。一来能全了皇家颜面,又能保全皇家血脉。办法不失为好办法,然而与她期待之事,却大相径庭,不由暗暗皱眉。

“柳夫人?”李治见说,诧异地看看王皇后。然而,想到当日在翠微山东湖之事,虽然当时误会,却也是今生最为**的一刻。看看女儿再看看武眉儿面色楚楚,不由大生怜意,不自主地伸手扶起武眉儿,去接她怀中婴儿。

“若非皇后垂怜,眉儿哪里还有今日?!”武眉儿见机已投到李治怀中,几欲哭昏过去,涕泪诉道,“臣妾曾求隋国公主接眉儿到惊鸿宫中暂住,没想到她非但不肯,反逼臣妾堕胎。还威胁臣妾若告知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