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飘在大唐 >

第124章

飘在大唐-第124章

小说: 飘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李世民微微怪异地看向她,杨悦才猛然惊醒,竟然忘记自己是在表述“长安公子”的理论,赶紧往回收:“其实我也并不是十分了解长安公子的理论,只是加了自己的一些猜测而矣。”

李世民看着她突然笑了起来。让杨悦更加心惊,忙寻了个理由,从夫子庙里逃了出来。

夫子庙里三人,却还未从她的惊人之论里走出来。燕德妃一面仔细琢磨杨悦刚才的话,一面自言自语。徐充容与李世民各自没有言语,却陷入深思。

杨悦一面走一面暗暗自责,不该如此不小心,露了痕迹,李世民的笑莫不是起了疑心。正走间,突见孙道长、玄奘法师与尉迟洪道从远处来,由内侍带着已到了两仪殿前,心下更加大惊。

第一百二十五章 问难

药圣孙思邈当日为杨悦解毒时,已知杨悦是女子。玄奘法师更是早就知道杨悦是女子,二人相见也还罢了。尉迟洪道虽然与杨悦亲如兄弟,但否则知道自己是女儿,杨悦一时拿不准,怕是待会如若突然相见,他会惊呼出来。

杨悦略一思索,准备上前叮嘱众人一番。回头却看到李世民已从夫子庙中出来,正要往两仪殿去,杨悦赶忙调转方向,急往凝云阁而去。

穿过月华门,走到功臣阁附近,却见武眉儿与两个妃嫔一起姗姗而来。这两个人,一个是萧才人,一个是杨婕妤,平日杨悦到也见过,不太相熟。武眉儿与二人有说有笑,显然十分友好。对武眉儿这一点杨悦到是十分满意,武眉儿一向乖巧,在武府上下皆喜欢,来到宫中与宫中诸人很快混熟并且大多都建立很好的关系。杨悦常夸她果然有些手段。

武眉儿看到杨悦来,忙上前答话。杨婕妤也站下来,笑前向杨悦点了点头,等着武眉儿跟杨悦说完话一齐走。萧才人却似没看到杨悦一般,扭头继续向前。这种表情,在宫中其实已是极不友好的表示。杨悦不由暗自纳闷。

武眉儿低声笑道:“萧才人是江南华族中人,她恼姊姊夺了她妹夫。”

“妹夫?”杨悦莫名其妙,“我什么时候夺了她妹夫?”

“圣上原本要为吴王聘兰陵萧氏为妃,吴王不肯,因而萧才人看到你心里不顺。”

“哪儿跟哪儿。”杨悦莫名其妙被人恼,有点苦笑不得。不过此时却顾不上这些,低声向武眉儿说道:“你是否要听玄奘法师等人讲经?玄奘法师、洪道还有孙道长都与我相识。而且圣上至少知道洪道与玄奘法师跟我相熟,今**若去了,必然露馅。不如装病不去。”

武眉儿笑道:“我若装病才会更露痕迹。姊姊难道不知,内命妇见外人,要隔帘相见。玄奘法师他们怎会认出是我。”

“哦?”杨悦听了不由大笑,“早知如此,害我担心半天。难怪小丫头一点不害怕,原来如此。再妙不过。”

不用担心露馅,杨悦心情大好,便同武眉儿一起,准备去看热闹。

杨婕妤到是十分友善,杨悦却是明白,杨婕妤是观王杨雄之子杨恭仁之女,也即杨豫之的堂姊,与武二娘是从表姊妹,难怪看自己顺眼,而且与武眉儿关系也甚好。

到了两仪殿中,果然众妃与讲经的玄奘法师等人用幕帘隔开。杨悦怕不保险,还带了面纱,便是玄奘法师等人有千里眼,估计也认不出她是谁。

杨悦安心坐在杨贵妃身后,身旁依次是杨婕妤,武媚娘等人。杨贵妃的左面是韦贵妃,右面是燕德妃,徐充容坐在燕德妃的身后,与杨悦相邻。韦贵妃身后则坐着韦昭仪。燕德妃向右是郑贤妃,郑贤妃身后微措左一点坐着崔才人,再向右后方,则是萧美人与萧才人……

杨悦第一次见到李世民的众妃,武眉儿低声向她一一介绍,这小丫头到是把宫中诸妃的底细摸得极是门清。进宫才没几日,武眉儿便搞到这些情况,这丫头果然是大有前途。

杨悦今日终于体会到宫中的派系,原来与各自的出身大有关联。

唐代士族门阀分三大系统,一是关陇门阀,一是齐鲁士族,一是江南华族。

关陇门阀源自西魏的八大上柱国、十二大将军。

八大上柱国包括于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十二大将军包括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宇文泰外甥)、王雄。

后起名将又有于文宪、尉迟迥(于文泰外甥)、韦孝宽、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等关陇门阀互相联姻,比如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宇文泰的女儿之女,李世民的祖母是独孤信之女,独孤信另外两个女儿又是杨坚之妻以及宇文泰之子之妻,杨广之母……形成雄厚的军事政治集团,先后缔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几个朝代。

齐鲁士族的形成则可上朔到北魏孝文帝,主要有王、崔、卢、李、郑五姓。

江南华族如王、谢、袁、萧,则可追朔到东晋。其中萧氏曾经为南齐与南梁两朝天子,在江南可谓是华族中之华族。

到了唐初,除宗室李氏之外,主要大族还有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兰陵萧氏等。

李世民的后宫之中,三大系统齐备。从今日诸嫔妃坐次上的远近便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一后”,长孙皇后已去逝。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韦贵妃出身京兆韦氏,坐在她身后的韦昭仪是她的堂妹,自然二人属于一派。

杨贵妃出身弘农杨氏,前朝帝女,身份十分高贵,这一派最是华丽。不只有杨婕妤、武媚娘等人,便是燕德妃与弘农杨氏关系源渊极深,二妃其实是一派;当然还有个重量级的人物不在场,远在华山的齐王妃,也是弘农杨氏一派。李世民的内宫中,弘农杨氏到是份量最重。

郑贤妃显然要孤单些,崔才人虽然也是齐鲁士族,不过二人关系不算太紧密,但在后宫之中,比起别人,二人还是走得近些。

隶属江南华族的萧美人与萧才人,看上去势力最弱,两个人没有位列四夫人的妃子撑腰,品级不够。

徐充容在三大系统中,算得上是最独树一支。按道理她是江南才女,应当与萧氏二人相近才对。然而萧氏是江南华族,徐充容虽然有才,但与南梁皇族相比,身份地位要弱了许多;再者萧氏大多早已移居至京师,这两位萧氏才人美人,便是出自京师,对江南没有概念。因而徐充容的身份即不被二人看入眼,又没有地缘的亲近感。所以徐充容与萧氏二人关系十分的一般。

相反,徐充容因为才情与燕德妃有共好,因而与燕德妃走得近,反似加入了弘农杨氏一派。

理清其中内因,杨悦这才感觉到,李世民内宫平静的表面下,原来也涌动着强大的暗流。第一次深切的领略到“婚姻即政治,出身即派别”。

杨悦是杨贵妃的弟子,虽然不想属于任何一派,但她无论是在宫内,还是在宫外与李愔一起折腾出来的动静,早已打上了杨派烙印。更何况她本身姓杨,人们不去想,也知道她是杨氏族人。

“平日里萧才人常跟我坐在一起,萧美人与萧才人一起,都坐在杨贵妃身后。今**在这儿,才躲得远些。”武眉儿向杨悦说话几乎是附在耳朵上,细若蚊蝇,到也不怕别人听到。

杨悦心头不由好笑,没来由自己反给杨贵妃竖了两人“敌人”。

李恪为吴王,封安州刺史,正属于江南一带,难怪李世民要为儿子聘兰陵萧氏为妃。李恪的前王妃杨氏是杨阀中人,静公杨誉之女。李恪如果娶杨悦为妃,不过是与弘农杨氏再加上一层亲,反不如娶萧氏之女,多一个联姻门阀。

好在杨悦没有想要嫁给李恪。

“过些天吴王娶了萧氏之女,这两个萧美人、才人大概又会聚到杨贵妃身后吧。”杨悦暗想,“原来宫戏如此好笑。”

“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依此勤修行菩薩行。舍利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故,於菩薩藏微妙法門殷勤、鄭重、聽聞、受持、若讀、若誦、思擇義理,既能通達;復爲他人廣宣、敷演、開示、其要……”

大殿中央铺了一面席,玄奘法师坐在中间,正在讲经。讲的是《大菩萨藏经》第十六篇“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玄奘译**以直译为主,有异义之处多用原文,虽然忠实原著,但大家听着却十分难懂。如果不是玄奘解释,根本不知在说什么。

李世民坐在一旁,静静听讲,貌似十分的恭敬。玄奘法师身后坐着一身高马大的年少和尚,正是尉迟洪道。

另外一边是药圣孙思邈,他的身后站着一个童子。

坐在垂帘之后,虽然看不仔细外面的人。不用想杨悦却也知道是玄奘法师的声音,这个不急不缓、抑扬顿挫的声音再熟悉不过。远远看到尉迟洪道坐在玄奘法师身后,一动不动,真想跳出去问一问,他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耐得住性子。

玄奘法师讲了一篇《大菩萨藏经》之后,药圣孙思邈又讲了“养生十三法”,众妃听了要比听经热闹些,已开始低声议论。甚至开始问药圣养颜之术。

李世民轻咳一声:“众妃有什么问题想要请教两位大师,可以问来。”

杨悦与燕德妃、徐充容三人相视一笑。刚才李世民私下里说的可是“谁要问难得住,重重有赏”,此时冠面堂皇的说让众妃“请教”,自然是要开始“问难”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难(2)

燕德妃第一个发难:“请问玄奘法师,南梁武帝曾说‘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于正道,其余九十五种名为邪道,朕舍邪道,加以如来。’又说儒、道二教来源于佛教,三教同源,如来是老子与孔圣人之师。请问法师如何看待此事?”

杨悦听了不由暗赞一声“好”。这个梁武帝大概脑子有点问题,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创于印度,到公元一世纪传入西域,公元二至三世纪才传入中原。儒、道二家源自春秋。老子是公元前六世纪人,孔子比老子年岁小点,也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如来、老子、孔子何来师徒关系。如果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还有点靠谱,因为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向老子学过“礼”。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难就难在,梁武帝想把三教合源,于是胡说八道。让人说对不行说不对也不好,左右为难。

玄奘法师如果说他说的对,明显要得罪一批人,首先他身边坐着个孙思邈孙道长便会不同意。

但如果说不对,众妃中萧才人与萧美人皆出于兰陵梁氏,只怕明天兰陵萧氏便要找他麻烦。

果然,李世民听了燕德妃的问难,面含微笑十分满意。

玄奘法师言道:“贫僧自幼研习佛教,于儒道二家不曾研究。只识的佛学,三教是否同源不大了解。梁武帝融三教于一体,大概自有他的道理,贫僧学识浅薄,还不曾领悟到其中妙处。”

玄奘法师这一回答不可谓不高明,以退为进,说自己见识短,没听说过。梁武帝自己在那胡说八道不过是一家之说,与佛家无关。而且隐晦的说燕德妃问的这个问题超出了他所精通的佛学范围,答不上来也很正常。

杨悦心中不由大笑玄奘法师滑头,若在平时定然会挤兑他几句,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以杨悦与他的交情,自然不会为难玄奘法师。

李世民在一旁哈哈笑道:“法师回答果然高明。”

萧才人与萧美人家学源渊,见问及佛学。立刻上前提了许多问题。大多是深奥的佛法**,比如:“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何解?”,“《金刚经》是鸠摩罗什译本好些,还是达摩笈多的译本更好”,或者某一**中某一句话如何解释。到是能显示出二人在佛学上的高深造诣。

玄奘法师不紧不慢一一回答。对二人佛学上的见识到也十分叹服。连李世民也不时称赞二人。

萧才人大概心中十分得意,不时看向徐充容。徐充容一直没有出言提问。徐充容平日以才名显于内宫,大概二人觉得自己今日大出风头,盖过了二人。

杨悦这个经常与玄奘法师辩论的人,对二人的问题大多听不懂,心中却不以为意。二人有这么个爱佛成僻的祖宗,不学佛学才怪。

梁武帝礼佛礼到亲手为和尚们削竹片(用来擦屁股的东西),不仅削而且为了试光滑程度,甚至在自己脸上刮一刮亲自试验。哈哈。

要说这个梁武帝萧衍也是个奇人,文学上是“竟陵八友”之一,与沈美腰、谢眺等人一齐在文学史上也算是赫赫有名。武功上退北魏、诛东昏、代齐建梁,也是十分勇猛。偏偏喜好佛学,几次舍身出家。以至于南国因为他的大力倡佛,乡野无处不是寺院,一个小小的南梁只僧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